赞
踩
人类制造了具有智能的机器,而人类自身也只是被制作的机器。机器之上还是机器,“造物者”之上还有“造物者”。“造物者”是一群程序员,他们并未生活在地球上,但他们设计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整体上像是一个“游戏”,里面分角色进行争斗,虽然争斗的背后已经没有谁在操作。人类进步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大部分的人类只是听从来自自己身体里的机器指令而产生行为,所以人类的成长目标应当是使人成为人,而不再只是机器。
长久以来,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主导,认为地球上的生物是“进化而来”。我并不认同这一说法。
本人认为,地球上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缔造者”设计出来的,也包括人类。这里的“地球生态缔造者”,可以称之为“造物者”,原本还有一个“造物主”的词汇,神话色彩较重,因此暂称为“造物者”,相当于西方的“上帝”,但西方的上帝是人造的,“造物者”是造人的。他也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而是一个群体。这无法证明,但用以解释人类自身的一些现象,似乎更顺畅。
在哲学史上,也不乏类似的说法,最为接近是“自然神学”和“设计论”,但是在没有出现计算机也没有发现基因的年代里,这些猜测就显得更为局限。
下面的描述是我个人的理解,当然这是一个“假说”。姑且称之为“生物机器假说”,意思是所有生物都是被制造出来的机器。本人无意证明这一说法,只是在这里用一下。
我们可以设想,人类的技术高度发达以后,我们会做些什么呢?
食物、能源、制造设备、交通工具、生活用品都实现不需要人类参与的自动化过程;人的欲望产生并得到满足充分实现;人类健康和寿命也完全满足个人需要。这个时候人类是不是很无聊?
最后一件能做的就是编写代码,再通过其他机器或生物实现人类的想法。也就是最后一批处于可工作状态的人类是一群“程序员”。
这很可以曾经存在的“人类”的状态。 是他们开发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我们不应当以为人类在宇宙的历史上是唯一的。
在宇宙中某个星球上,他们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达到了这个发展高度,他们发现了可本来就知识宇宙中所有可知的奥秘,最后他们想把自己的影响为扩展到宇宙中的广阔的空间中,因此,他们选中了地球。这个生态系统是为地球量身定制的。但“造物者”们显然不生活在地球上,因为没发现任何生产这些代码的设备,比如计算机之类,他们只是把代码传到了地球上。至于是什么时候、怎么传的、从哪传的不得而知。这些代码写在大小不同的物体中,可以有细胞、植物种子、动物的卵子、精子、卵生动物的卵,如鸡蛋等,从微生物到植物、动物甚至人类,很可以是一次或分次完成的程序设计,但是一次性传入了地球。传送过程可能用了若干个亿年。传到地球上的可以是这些实体,也可以只是光电信号的代码,代码的载体不得而知。
人类制造的机器的材料和动力需要人类提供,便“造物者”制造的机器从材料到动力及施工(生长)过程都是在代码的作用下自动完成的,除代码具有自动维护的功能以外,“造物者”无法事后进行任何干预。
生态系统首先分等级的,低级的对生存条件要求很低但繁殖能力极强,越往上的生物总以低级的生物为食,生存条件要求逐渐提高且繁殖能力不断降低。其中人类是这个系统中最高级的机器。
被制造的机器并不知道自己是机器,更不用说是被制造的,他们以为自己是宇宙中自发生成的独一无二智慧物种,宇宙中可能存在唯一,但不一定是人类及地球生物。
由于这些极其复杂的代码就写在生物体内(这不完全一定,也可能有的写在了生物系统以外的环境中)。做为一名程序员(地球上的),还是有一些优势来理解这些代码的。这些代码(程序)的基类库大至是相同的,不管何种生物,就WINDOWS系统或LINUX系统中的程序有很多共用的代码甚至不用存储到每一个终端设备中。所以“造物者”设计这些各类繁多的物种的效率同样很高,从A物种到B特种只是更改一部分代码就可以了,况且“造物者”不是一个,而且数量可能是难以想像的多。
为了让生物之间可以相互区别,尤其是同一物种,“造物者”掌握了一种“真随机数”的技术,目前地球程序只有“伪随机数”的技术。人类制造出来的产品如小米手机,每一台都是一样的,这很无趣。“造物者”使用这种技术,做到每个生物可以加一区别,“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造物者”为了让这个系统生生不息,设计了生物自动繁殖的功能,就如我们今天的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繁殖的功能实际上可以叫自我复制,因为一台机器长时间运转会出现各种错误,导致难以维护,所有更好的办法复制更多的自己,如植物的种子、鱼卵等,为了掩盖这种自我复制,“造物者”使用和有性繁殖。因为无性系列的存在,可知有性繁殖不是必须的。为了使用繁殖得以实现,动物就有周期性或持续性的性欲。所有动物的很多行为是代码驱动的,不是他们自主实现的,和植物并没有区别。比如初生的婴儿就知道去找母亲的乳房,可以就是代码里就有,不需要有人教。
“造物者”为什么要制造一个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呢?猜想是相当于开发了一个或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不同族群或等级是由不同的“造物者”程序员编写的,就如未来的代争,不用真人上战场的,不同的国家或人群使用他们制造的设备一较高下就行了,然后就可以分出胜负了。所有人类可从自己身上去发现“造物者”,就像通过产品去了解产品的设计者。这个游戏的名字可以叫《荒野求生》,也可以叫《斗罗大陆》,还可以叫《传奇》。设计者的设计目的是进行一场比赛,可能是为了奖金甚至是赌上性命。
人类的思维相当于电脑显示器的信息,是程序运行过程及结果部分信息的输出,有时候详细些,有时候则很简略。思维并不能驱动运算过程,而是运算过程必须会产生不同的思维。
也就是说造物者设计这个游戏,和腾讯公司开发一个游戏产品并没有太大不同。
因为“造物者”创造人类的时候,其认识宇宙的水平远远高于现在的人类。所以在人类自身的代码中本来就包含很多宇宙的奥秘,可能是有意或无意写入的,而人身上运行某些代码时,这些信息可能也会为人类所感知,这相当于泄密。
人类当中出现了耶稣、释迦牟尼、老子、爱因思坦、牛顿、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达尔文等,就是碰巧他们行为、思维、环境激活了那段带有密秘的代码。
基督教的最初的传播者(暂且就算是耶稣)悟出来人是被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自然界没有任何主体和动机进化生成的,这一发现对于人类很价值,因而会很多人认同并趋附。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们发现了人是被驱动的机器,主要的驱动手段是欲望,他们发现当人类的某种欲望被暂时满足后欲望并不就此平静下来,而是会产生更多的欲望,所以欲望根本就是一个陷阱,为了摆脱任“神”摆布的命运,号召人们奋起反抗,进而进行禁欲,教徒们不再进行自我复制。这是一种更深一层次的觉醒。中国的道家思想和佛教如出一辙,他们发现人类的努力很可能事与愿违,还不如“无为”。
爱因思坦的相对论是通过仪器测量还是科学实验发现的?都不是。是发现有自己身体里的代码,是“造物者”的代码被他感知至了而已。
更为确切的是一些数学命题的发现,如“歌德巴赫猜想”,怎么他就猜得到?是“造物者”的信息在他的身体里泄露了。
人类会不断深入地发现自我,人类也会越来越多地使用代码,最后人类也将被代码所替代。
达到这一目标,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所言之“自我实现”。使人能够具有独立的人格,他具有“主观”和“理性”,“自我”、“人格”这些词汇在不同地方的概念是不一样的,读者应有所区分。
完美人格是指人类基本上是自主的,而不是主要由“造物者”的代码驱动。这就是“自我实现”。
人类基本上不受代码的影响,是完全自主的,这就是“自我超越”。
以上“假说”也是我的头脑从“造物者”的代码那里获得的,并不是从其他的理论中抄写而来,当然不可能只有我一个人这么想,其他人也想到类似的假说很是正常。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以上述假说为参考,讨论的人的成长,可能更为合理、更为人性。一味地鼓动人们去“努力”、“奋斗”,而不问因由,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合理、不人性的。
不管你是“造物者”造的还是人类复制的,成长还是很复杂的,要分层次、分要素地去分析,最后的目标是使用成为人,而不只是“造物者”的机器。这是我的主张,当然最终多数人仍然仅仅是“造物者”的机器。
如果你的目标和我的目标一致,至少是不想成为“造物者”游戏中连表演机会都没有角色(就像游戏中一出现就被秒杀团灭的那些末等的士兵),那就往下看吧。
人类制造了具有智能的机器,而人类自身也只是被制作的机器。机器之上还是机器,“造物者”之上还有“造物者”。“造物者”是一群程序员,他们并未生活在地球上,但他们设计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整体上像是一个“游戏”,里面分角色进行争斗,虽然争斗的背后已经没有谁在操作。人类进步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大部分的人类只是听从来自自己身体里的机器指令而产生行为,所以人类的成长目标应当是使人成为人,而不再只是机器。
摘编自本人系列文章之《青少年成长管理 第3章 成长目标》。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