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读书笔记_《当下的力量》_精华书摘_托利 脑中的声音

托利 脑中的声音

《当下的力量》-1

1. 你生存在这个世界就是要使宇宙的神圣目标得以实现。你看,你是多么重要!

——埃克哈特·托利

评论: 宇宙的神圣目标是未解之谜,可以解释为生命是个奇迹,哲学的尽头是神学,神奇的造物主,我们的存在或许是神的旨意

评论: 艾弗里德·德索萨说过一段话:“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生活看似马上就要开始了。但是总有一些障碍阻挡着,有些事得先解决,有些工作还有待完成,时间貌似不够用,还有一笔债务要去付清,然后生活就会开始。最后我终于明白,这些障碍,正是我的生活。

2. 导读: 我们都知道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你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都会去找A的碴儿,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可是我们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同样一件事,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就是对事情的诠释角度不同罢了。与其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事省力。而你会发现,当你转变了内心的状态之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转”!

除非你能认清错误就是错误,它并不代表你,否则在你身上不会有彻底的变化,

你不等于你的大脑

3.你不等于你的大脑

“开悟”这个词听起来就像一些超人类成就的玄学,但是,它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与本体合一的自然状态。它是一种与不可衡量的、不可摧毁的事物相联系的状态。几乎矛盾的是,它其实就是你自己,但又比你更伟大。它找到了超越你名字和形象的真正本质。如果你不能感觉到这种联系,你就会有一种与自己以及与你周围的世界相分离的幻象。

你认为思考问题的这个实体就是你自己。从思维中解放出来的开始就是认识到你不是一个思考问题的实体——思考者。认识到这一点能使你很好地观察这个思考者。在你观察这个思考者时,一个更高层次的意识就被激活了。然后,你会开始意识到有很大的一片超越思想的智性,思想只是这个智性的一个小方面。

现在,你可以采取第一个步骤了——★经常倾听你大脑中的声音。特别关注那些重复性的思维模式,那些多年来缠绕你的“旧唱片”。这就是我说的“观察思考者”的含义,换句话说:倾听你脑袋中的声音并作为一个观察者的临在。

当你在倾听那种声音时,不要去做任何评判。不要对你所听到的声音做出判断或进行谴责,因为这样做意味着同样的声音又会从后门乘虚而入。你将会很快地认识到:那里有一种声音,而我在这里倾听它,观察它。这是一种自我存在的感觉而不是思维。它超越了你的思维。

所以当你在倾听思维时,你不仅意识到了这种思维,而且还意识到了你在观察这种思维。这样,一个新的意识层面就产生了。随着你倾听思维,你会感觉到在这种思维之下或之后的一种有意识的临在,那就是你更深的自我。于是,这种思维丧失了它的力量而且很快地消散,因为你不再通过对思维的认同而为其注入活力。这是不自主以及强迫性思维终结的开始。

当一种思维止息时,你会在自己的心智流(mental stream)中体验到一种思维的中断——思维空白。首先,这种空白是短暂的,或许仅几秒钟,但是渐渐地它们会变得长久些。当这种空白出现时,你在内心会感觉到一种静止和宁静的状态。于是,你开始感觉到与本体合二为一的自然状态,通常这种状态受到思维的蒙蔽而模糊,多加练习之后,你的这种平和与宁静的感觉会加深。实际上,这种深度是无止境的。你同样会感觉到一种来自你内心深处的喜悦。

随着你进一步深入这种“无念”的状态(东方人的说法),你会认识到一种纯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会如此喜悦地感受你的临在:所有的思维、情绪、身体以及整个外部世界,在与你的本体比较之下,都不那么重要了。然而这不是一种自我(selfish)的状态,而是一种无我(selfless)的状态。它超越了你原先认知的自己(yourself)。这种★临在实际上就是你自己,但不可思议的是,它比你伟大。

除了“观察思考者”之外,你还可以通过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这一刻,从而在思维中创造那种空白。就是全神贯注于当下的时刻。

迈向开悟之途最为关键的一步是:从对思维的认同中摆脱出来。

思维和意识不是同义词,思维只是意识的一小部分。如果没有意识,思维将不复存在,但是意识的存在不需要思维。

无念是有意识但没有思维。只有在这种方式下,你才有可能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因为只有在这种方式下,思维才有真正的力量。

情绪:身体对思维的反应

4.情绪:身体对思维的反应

思维 = 思考 + 无意识的心理(如情绪)

我这里所说的“思维”,不仅仅是指思考,还包括你的情绪以及所有无意识的心理——情绪反应模式。情绪在思维和身体的相遇处产生。它是身体对思维的反应——或者可以说,它是思维在身体上的反映。

你被你的思维、喜好、判断以及分析控制得越多,也就是说你的观察者意识越少的话,你的情绪能量的负荷就会越强,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你不能感受到你的情绪,或是切断了与情绪的联系,那么你最终会在纯生理这一层面体验到它们,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你的思维,身体总是会给你一个真实的反映,所以请在你体内去看或是感受它。如果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分歧,那么思维永远是说谎的一方,情绪则始终是真实的。这里所说的真实,并不是指你是谁的终极真理,而是你当时思维状态的相对真实。

思维存在于你的大脑里,情感却具有强烈的生理成分,所以你可以在体内感觉到它。然后,你可允许情绪的存在,但却不要受它控制。你不再是你的情绪,而是一个观察者。如果你这样做,所有无意识的东西都将会被意识之光所照亮。

所以,观察我们的情绪像观察我们的思维一样重要吗?

是的。你应该习惯这样问自己:“此刻,我内在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问题将会把你引向正确的方向。但是,★请不要进行分析,观察就可以了。请将你的注意力集中于内在,并且去感觉情绪的能量。如果没有情绪存在,那么请更深地去关注你身体的内在能量场。这就是进入本体的大门。

情绪通常代表着一个被强化的以及被注入能量的思维模式,由于它的能量是蓄势待发的,所以一开始我们不容易维持临在的意识而观察到它。它要控制你,而且它通常都会得逞——除非你有足够的临在意识。如果你由于缺乏临在意识而陷入无意识的情绪认同之中,这是很正常的,而且这种情绪会暂时地变成“你”。通常,在你的思维和情绪之间有一个恶性循环:它们相依为命。★思维模式通过情绪创造了一种它自己的被放大了的反应,而情绪的振动频率又一直为原来的思维模式注入活力。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有当感受到极大美感、极度恐惧或体力受到极度挑战时,才能引起思维的暂时失语,这时,思维空白才会产生。当这种思维空白产生时,突然,你就会感受到你内心的宁静,在这种宁静状态中,有一种微妙却很强烈的喜悦、爱与平和。

佛陀说人类的痛苦源于欲望或贪婪,如果你要摆脱痛苦,你就必须摆脱欲望。

思维不停地★在外部或未来寻求拯救或满足,以代替本体的喜悦。所有的欲望都来源于此。只要我有思维,我就会有欲望、需要、执着、厌弃等,离开了这些就不会有“我”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渴望得到自由或开悟,那也是在未来寻求满足或完整的一种欲望。所以不要努力解放你的欲望或试图“达到”开悟的境界。请关注当下,并成为你思维的观察者。不是引用佛的话,而是变成佛,成为觉醒的人,这才是“佛”这个词的含义。

意识:摆脱痛苦的途径

4. 第二章 意识:摆脱痛苦的途径

通常,当下所产生的痛苦都是源自对现状某种形式的不接受、某种形式的无意识抗拒。

想象一下:地球上没有人类,只有动物和植物。这时,仍会有过去和未来的存在吗?这时我们仍然能以任何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来谈论时间吗?“现在几点?”“今天是几号?”问这种问题将会是毫无意义的,橡树或鹰可能会被问傻了!它们可能会说:“现在几点?现在就是现在啊!除此之外还会有什么呢?”

接纳,然后采取行动。不管当下时刻的情况怎样,心甘情愿地接受它,就像它是你选择的一样。总是与它共事,而不是抗拒它,使它成为你的朋友和盟友而不是敌人。这将会不可思议地改变你的整个生活。

发现痛苦之身:

痛苦之身害怕被你发现。它的生存取决于你对它★无意识的认同,以及你面对内在痛苦时,那种无意识的害怕。

★痛苦之身其实是小我投射出来的阴影,它很害怕你的意识之光。因为一个正常的人是不想受更多的苦的,除非他病了。痛苦之身害怕被你发现。它的生存取决于你对它无意识的认同,以及你面对内在痛苦时,那种无意识的害怕。但是,如果你不面对痛苦,不努力把意识之光带进痛苦中,你将会被迫一次又一次地激活你的痛苦之身。痛苦之身对于你来说就像一个危险的怪物,你甚至不敢直视它。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它只是一个幻觉,它在你临在的力量下没法存活。★当你观察它,感觉到它在你体内的能量场并关注它时,那种无意识的认同就已经被打破了。这时,一种更高的意识状态产生了,我称它为“临在”(presence)。现在你是这个痛苦之身的见证人或观察者。也就是说,它不会再控制你、假装是你,或在你的体内获取新生的能量了。你已经发现了你自己内在的强大力量,你已经获取了当下的力量。

当你心情不好时,你开始有了很多消极的思想,并不断地想你的生活是多么糟糕,这时你的想法就和痛苦之身结合,你就会无意识地被痛苦所控制,也很容易遭受痛苦之身的攻击。此处我所说的“无意识”,是指对某个思想或情绪模式的认同,它隐含的意思是:★观察者的完全缺席。

我来总结一下这个过程:将注意力集中在你内心的感受上,了解到这就是痛苦之身并接受它的存在;别去想它,别让你的感受变成大脑和思维,不要去判断或分析它,别在其中寻找你自己的身份认同;保持临在,继续观察你的内在;不仅要觉知到你情绪上的痛苦,更要觉察那个沉默的观察者。这就是当下的力量,这就是你自己有意识的那种临在的力量。然后,请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人们通常会不由自主地去追求一种自我的满足感和可供认同的事物,以便弥补他们内在感到的空虚。​​​​​​​

5.小我对圆满的追寻

评论: 在生理死亡之前意识到,人一生所追求的名利、地位等,不过都是给自己的枷锁,没有一件能够带走。当认识到这个真理后,开始专注于享受本体感受到的喜悦,而不只是外来事物带来的欢乐,才是生命的意义。

别在思维中寻找自己

6. 别在思维中寻找自己

一旦你认识到无意识的根本原因是★思维认同(当然还包括情感认同),你就可以逐步走出这个阴影了。你可以进入当下,这时,你就会允许思维的存在而不陷入思维之中

终结时间的幻象

7. 终结时间的幻象

当你与★思维认同时,你就陷入了时间的陷阱:你会不由自主地完全生活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之中。这样你的心思会完全被过去和未来占据,而不愿意接纳当下时刻,并容许它存在。过去可以赋予你一个身份,而未来代表了解脱的希望或任何一种形式的满足,因此你会强迫性地认同它们,但实际上这两者都是幻象。

时间一点儿也不珍贵,因为它仅仅是一种幻象。你认为珍贵的东西不应该是时间,而是不在时间内的那一点,即当下。实际上,当下才真正的珍贵。★你越关注时间——过去和未来,你就会越多地错过当下。当下才是最为珍贵的东西。为什么?首先,因为它是唯一真正存在的东西,你的整个生命就是在这个永恒当下的空间中展开的,而这个永恒当下是唯一不变的常数。生命就是此刻,你的生命从来不会不在此刻,未来也不会。

如果想象的未来比现在更好,它会给你希望,或让你愉悦地期待;如果它比现在更糟,会让你焦虑——其实这两者都是幻象。

《当下的力量》-2

汲取当下的力量

8. 汲取当下的力量

在意识到你没有进入当下的那一刻,你就在当下了。任何时候,当你有能力观察你的思维时,你就不会再落入它的陷阱。这时,另外一个不属于思维的东西就来临了:观察者的临在

保持临在,随时观察你的思维、想法、情绪以及在各种情况下你的反应。请多关注自己对各种人、事、物的反应,至少像你关注让你有反应的人或事情一样。同时关注你的注意力是否常常跑到过去或未来之中。不要去判断或分析你所观察到的内容,就只是观察你的想法,感受你的情绪,关注你的反应,而不要把它们变成个人问题。这样你将会感觉到一些比你所有观察到的更为有力量的东西:在思维背后,那个宁静的、观察的临在本身——宁静的观察者。

情绪不是你

当某种情况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时——比如当你的自我形象受到威胁时,或者生活中的某个挑战引发你的恐惧时,或者当事情出错时,或是过去的一个情结被触发时——你就需要强烈的临在意识了。在这些情况下,你会容易变得无意识。对这些情况的反应或因这些情况而产生的情绪控制了你,你就变成了它。你还会因此采取行动,去责怪、攻击、防卫等。只是,它不是你。它是一种反应模式,是处于惯性求生状态中的思维。

思维认同给予了思维更多的能量,对思维的观察却能把能量撤回;思维认同创造了更多的时间,对思维的观察却能开启无时间的领域。而这些从思维中撤回的能量就会转变为临在。一旦你感觉到临在,你就能在实际生活中不需要时间的时候,更容易地从时间中解放出来,并更深地进入当下。这不会降低你利用时间——过去和未来——的能力,当你需要利用时间来完成实际事务时。这也不会降低你利用大脑的能力。实际上,它会加强大脑的能力。当你在用大脑时,它将会变得更为敏锐、更为集中。

心理时间和钟表时间

摆脱心理时间

学着在你生活中的实际事务上利用时间——我们可以称这个时间为钟表时间,★但是当这些实际事务被解决后,请立即回到当下的状态。这样,就不会创造出心理时间。所谓“心理时间”,就是认同过去,并且持续地、强迫性地投射到未来。

开悟的人通常会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但是他们对时间的关注仍然同时进行着。换句话说,他们会继续利用钟表时间,但是他们会将自己从心理时间上解放出来。

一方面,你在做这种修炼时要保持警惕,这样你就不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将钟表时间转变成心理时间。比如,你在过去犯了错误并在现在汲取了教训,这样你利用的就是钟表时间。另一方面,如果你在心理上不断地回忆你过去的错误,进行自我批评或感觉悔恨,这时你将错误融入了“我”以及“我的”之中:你将它变成了自我感觉的一部分,这时它就变成了心理时间。心理时间始终与错误的认同有关,不能宽恕意味着心理时间的沉重负担。

如果你为自己设定了目标并努力实现它,你是在利用钟表时间。你知道你的目标,但是你也全力地关注你在当下时刻所采取的行动。★然而,如果你过于注重目标,或许因为你在寻找幸福或成就,成为一个更圆满的自我感,这时你就没有在关注当下了。当下失去了固有的价值,而沦为通向未来的踏脚石。这样钟表时间就变成了心理时间。这时,你生命的旅程不再是一场奇妙的探险,它变成了一个为了达到目标、获得成就的强迫性需要。你不会再看到路边的花朵或闻到它的芬芳,也不会觉察到存在于当下的围绕着你生命的美丽和奇迹。

9. 消极心态和痛苦根植于时间之中

一般来说,未来是过去的复制品。表面的变化是有可能发生的,但是真正的变化却很少发生,这主要依赖于你是否能充分地保持临在,并通过汲取当下的力量来解决过去的事情。你对未来的看法是你当下时刻意识状态不可分的一部分。如果你的思维背负着过去的沉重负担,未来你将会体验更多的相同负担。

焦虑、紧张、不安、压力、烦恼——所有形式的恐惧,都是因为对未来过于关注而对当下关注不够所引起的。愧疚、后悔、悲伤、怨恨、痛苦以及所有形式的不宽恕都是由过于关注过去而很少关注当下时刻引起的。

生活情境是思维的剧本,是我认为的虚拟,而不是客观存在。但是人与外部交互,用五官接收传导到神经,映射到思维,并由思维处理,我们要的,本来就不能是客观呀。有句话叫,★你无法看到你意识之外的东西。

请充分地利用你的感官。定静在原处,环顾四周,但只是看就好,不要去做任何的分析与解释。观察一些光线、形状、颜色、质感等。关注每个东西宁静的临在,关注那个容许所有事物存在的空间。倾听声音,但不要去判断它。聆听声音之下的宁静。触摸一些东西,任何东西,并感觉和认可它们的存在。观察你呼吸的节奏,感觉空气的流入流出,感觉在你体内的生命能量。允许外在和内在所有事物的发生,接受万物的“本然面目”(isness),深深地进入当下。

这样,你将会远离时间和意象错乱的可怕世界。这样,你会逐渐摆脱消耗你生命能量的病态的思维,它此刻正在慢慢地毒害和破坏这个地球。你从时间的睡梦中觉醒,进入了当下时刻。

你被你的生活情境所累倒,以至于丧失了对生命的感觉、存在的感觉。或者,你大脑中背负着100件你在未来将会或必须做的事情的重担,却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你现在就能做的事情上。

当你创造了一个问题时,就创造了一分痛苦。所有的解决方案就是一个简单的选择,一个简单的决定: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不会再为我自己创造更多的痛苦。我不会再创造任何的问题了。

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无法让你感受到喜悦、自在和轻松,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改变你正在做的事情,你需要改变的是你做事的方式。如何做事通常比做什么事更为重要。试试看,如果你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你正在做的事情上,而不是放在通过做这件事所取得的结果上,会发生什么情况。请将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当下所发生的情况上。这意味着你同样完全接受当下时刻的事实,因为你不可能在完全关注某事的同时又去抗拒它。

★当你不再迫切地想逃离当下,本体的喜悦就会进入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之中。

10. 本体的喜悦

你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判断自己是否被心理时间所控制了。问自己:“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否让我感觉喜悦、自在和轻松呢?”如果不是,当下时刻就被时间控制了,并且生命因此被视为一个负担或一种挣扎。

评论:

“生命因此被视为一个负担或一种挣扎”,太有感触,有时候我们总是那么焦虑那么着急,身边很多读研的同学都在喊着快点毕业吧,不想承受这种读研的压力和痛苦了。但作为一个已经工作后再回来读研的学生,其实工作后也痛苦,我们想转眼到退休,但退休后呢?我们的身体机能还能让我们做什么呢?我们一生好像都在赶趟儿似的这么地着急,我们好像永远在为未来打算,为过去懊悔。

John感悟: 用心体验“享受当下的美好”。

★所以请不要担心你行动的结果——仅仅关注行动本身就好了。行动的结果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灵修方法。现存最古老、最优美的灵性教导《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将对行动结果的不执着称为业力瑜伽(Karma Yoga)。它也被描述成“神圣的行动”。

★当你不再迫切地想逃离当下,本体的喜悦就会进入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之中。当你的注意力转向当下的那一刻,你会感觉到临在、宁静和平和。你不会再为了成就和满足而依赖未来——★你不再将未来视为救赎。因此,你将不执着于结果。失败或成功都不会改变你本体的内在状态。你已经发现了★生活情境之下的生命了。

★在没有心理时间的情况下,你的自我感源于本体而不是你的过去。在这个世界上,在你的生活情境层面,你可能会变得很富有,知识很丰富,很成功,很自由,而在更深的本体状态里,你是圆满和完整的。

在这种圆满的状态中,我们是否仍然还能或愿意追求外在的目标?

当然可以,但是你不会去幻想未来有任何事情或任何人将拯救你或使你开心。就你的生活情境而言,你可能还是需要得到或要求一些东西,因为这是一个有形有相的、有得有失的世界。而在更深的层次里,你已经是一个完整的人了。当你能意识到这点时,在你所做的事情里将会有欢乐的能量。从心理时间中解放出来后,★你将不再受恐惧、愤怒、不满等的驱动而去追求你的目标,也不会因面对失败的恐惧而变得消极。

当你更深的自我感是来自本体,而你也从心理需求的上瘾症中走出来时,无论是你的快乐或自我感都不取决于事情的结果,因此你可以说是从恐惧中解脱了!你不会在一个无常的世界中追求永恒,因为它是一个有形有相、有得有失、有生有死的世界。你不会要求情境、状况、地点或人物让你快乐,如果它们未能达到你的要求你就痛苦。

尊重每一件事,却又不在乎这一切。身体形式有生和死,但是你意识到了处于形式之下的永恒的东西。你知道真理是不会受到威胁的。

当这变为你的存在状态时,你怎会不取得成功呢?你已经成功了。

《当下的力量》-3

第四章

思维逃避当下的策略

10. 但是明天我仍然需要支付我的账单,而且我还会像其他人一样不断地变老并最终死亡。所以,我怎么能说我从时间中解脱了呢?

明天的账单不是问题,身体的衰老也不是问题,失去当下时刻才是真正的问题。或者当核心的幻象将一个简单的情况、事件或情绪变为一个个人的问题乃至痛苦时,这才是个问题。丧失当下时刻就是丧失本体。

从时间中解脱就是:★从你在过去中寻找认同感的心理需要以及在未来寻找满足的心理需要中解放出来。这是一个你所能想象的最为深刻的意识转变。在极少数的情况下,这种意识的转变会发生得很戏剧化、很彻底,只一次就能完成。它通常是在人们感受到剧烈的痛苦并且对痛苦臣服时发生。不过大多数的人必须下很大的功夫才能达到。

你能觉察到你没有真正地活在当下,就是一个伟大的成功:这种觉察就是临在——即使它开始时仅持续短短的几秒钟。然后,慢慢地,随着你这种当下意识的逐渐增强,你就会逐渐地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而不是集中在过去和未来,并且,任何时候当你意识到你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时,你就已经进入了当下。这种过程不仅持续几秒钟,还会持续更长的时间。所以,在你完全进入当下之前,也就是说在你能够保持完全有意识的临在之前,你会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临在的状态和思维认同的状态之间徘徊一段时间。每当你丧失当下时刻时,就一再地回到当下,这样不断地重复。最后,临在会成为你的主要意识状态。

11. 无意识状态

你所谓的不同程度的无意识状态是什么意思?

你或许知道,在睡觉时,你是在无梦状态和有梦状态中不断地转换。与此相似的是,大部分清醒的人也仅仅在普通的无意识状态和深层的无意识状态中来回转换。普通的无意识状态指的是你认同于你的思考过程、情绪、反应、欲望和好恶。这是大部分人所处的正常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被你的自我思维所控制并且你还意识不到本体,这不是一种剧烈痛苦或不快乐的状态,但是你会有持续的、轻微的不安、不满、烦闷或紧张。你可能体会不到这一点,因为这种状态占据着你生活的大部分,就像你不会意识到一种持续的、分贝很低的背景噪一样,比如空调发出的嗡嗡声。但是当它突然停止时,你就会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这种痛苦中解脱出来呢?

变得有意识。★观察不安、不满和紧张的情绪如何经由不必要的批判、对本然的抗拒和★否定当下而在你之内产生。★当你将意识之光投入无意识之中时,任何无意识的事情都会瓦解。一旦你知道如何处理普通的无意识时,你的临在之光就会变得更亮,你也会更容易地应付深深的无意识状态。但是普通的无意识状态是很难察觉的,因为它是如此的普遍。

通过自我观察来养成监控自己思维和情绪状态的习惯。“此刻我很自在吗?”你可以经常这样问自己。或者你可以问:“此刻我内在发生了什么事?”请像你对外界发生的事情一样地对你内心发生的事情保持兴趣。如果你内在没问题,外界才会正常顺利。首要的是内在,其次才是外在。你不必立即回答这些问题。将你的注意力导向内在,观察你的内心所发生的事情。你的大脑在创造什么样的思维?你有何感觉?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身体上。你有紧张的感觉吗?一旦你发现了一些低度、不安的背景噪声,请观察你以何种方式回避、抗拒或否认生命来否定当下。人们有许多种方式来★无意识地抗拒当下时刻,这里我可以举几个简单的例子。通过练习,你自我观察的能力以及监控你内在状态的力量将会得到加强。

任何消极的内心状态都是具有传染性的:不快乐比疾病的传播速度更快、更容易。通过共鸣原则,它会在其他人身上引发潜在的消极心态,除非他们具有免疫能力——高度的意识。

一方面,深层的无意识状态(如痛苦之身)或其他深度的痛苦(如丧失所爱之人),通常只有当你★接纳并保持持续关注,即保持你的临在意识之光时,才能得到改变。另一方面,一旦你意识到你不再需要这些无意识模式,意识到你还可以有其他选择,而不一定要受制于一些条件反射,你就可以轻松摆脱这种无意识了。所有这些意味着你有能力获取当下的力量。离开它,你就没有选择了。

如果你称一些情绪为消极的,如你先前所解释的,你不是创造了一个判断好与坏的二元对立吗?

不。当你的思维将当下时刻判定为坏的时候,这个极性就已经被创造了;然后这种判断就引发了消极的情绪。

评论: 是的,你的内心是积极的,你看到的东西也会是积极的,如果是积极的你,就是被领导说你也会认为是给自己成长的机会,消极的你就会认为领导在为难你,对你有意见。

John评论: 作者这里说的积极和消极,好和坏,是个人内心的价值观的映射,产生的好和坏。

我们都称之为消极的情绪,简单地说就是不好的情绪。这并不是说“你不该这么做”的那种不好,而只是客观评述,就像说胃痛一样。

不批判和抗拒的话,这些消极的情感就不会产生。在你的大脑中,你有了想法,认为每件事都很好,但是,在你的内心深处你又不能真正地相信它,所以那种陈旧的、抗拒的思维——情绪模式仍然存在。这就是让你感觉不好的原因。

你能再多举些普通无意识状态的例子吗?

试着觉察你自己是否用语言或是思想在抱怨一个你身处的状况,或是别人说的话、做的事,你的环境、你的生活情境甚至天气。抱怨通常是人们对本然不接受的表现。当你在抱怨时,你就使自己变成了一个受害者。当你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你就是在行使你的力量。所以如果有必要或者有可能的话,你可以通过采取行动或大声说出你的想法来改变这种情况;要么离开这种情境,要么就接纳它,其他一切的行为都是疯狂的。

普通的无意识状态通常与抗拒当下时刻有关。当下同样意味着此地。你在抗拒你所处的此时此地吗?有些人常常希望他们身在别处。他们的“此地”永远不够好。自我观察一下,看看这种情况是否发生在你的生活之中。不管你身处何地,请完全地保持“临在”。如果你发现你的“此时此地”变得无法忍受并且使你非常不开心,这时你有三种选择:从这种状况中离开,改变它,或者完全接受它。如果你想对你的生命负责任的话,你必须选择其中的一个,同时必须现在就做出选择。然后,你就应该接受你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没有借口,没有消极的态度,没有精神上的污染。保持你内在空间的清洁。

行动总比不行动好,尤其是当你陷入不幸之中很久时。如果你所采取的行动是错误的,至少你会从中学到教训,在这种情况下,它就不再是个错误了。如果仍然陷于其中,你就会一无所获。

压力的产生是由于你在“这里”却想到“那里”去,或你在当下却想去未来。这是一种让内在分裂的方式。

你感到忧虑吗?你是否经常想到“万一”?如果是的话,你就是在认同你的思维,思维把自己投射到未来的情境中,并创造了恐惧。你是无法应对这个未来的情境的,因为它压根儿就不存在。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幻觉。仅仅通过承认当下时刻的存在,你就可以停止这种有害健康和生活的疯狂行为。关注你的呼吸。感受空气从你的体内流入和流出。感受你内在的能量场。在实际生活中(不是大脑想象和投射的),你需要处理和应付的就只有此刻!问问你自己,你此刻有什么问题,不是明年、明天或5分钟之后,而是现在这一刻,你有什么问题?你可以应付当下发生的事,但是你却无法应付未来还没发生的事情——也没有这个必要。★在应付当下发生的事情时,你需要的答案、力量、正确的行动或者资源都会在那里,不是在现在之前或之后。

“某天,我会成功的。”你的目标是否占据了你大部分的注意力而让你把当下当成达到未来目的的一种手段?它是否夺走了你所做的事情本应带给你的欢乐?你是否在等待开始新的生活?如果你有这种思维模式,不管你取得了什么成就,你的当下时刻永远不够好,你的未来似乎永远会更好。这样就会让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你同意吗?

12. 关于等待

你是一个习惯等待的人吗?在你的生活当中,你花了多少时间在等待呢?我所说的小规模的等待指的是在邮局里排队、遇到交通堵塞、在机场里候机,或等待某人的到来或完成工作等。更大规模的等待指的是等待下一个假期、下一个更好的工作,等待孩子长大,等待一份好姻缘,等待成功,等待挣钱,等待成为重要的人物,等待开悟。人们总是用一生来等待开始新的生活,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等待是一种思维状态,意味着你需要未来,而不要现在;你不要你所拥有的,而要你所没有的。★任何一种形式的等待,都让你无意识地在你的此时此刻创造了一种内心的冲突:你不要此时此刻,你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丧失对当下时刻的意识,会大大降低你的生命质量。

你的生活状况由你所处的环境和你的体验所组成。

所以请放弃“等待”这种思维状态。当你察觉到自己陷入了等待之中时,请迅速撤离,转而进入当下时刻。如果你身处当下时刻,你就不会需要等待任何事情。所以当下次有人对你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你可以这样来回答:“没关系,我没有在等待。我仅仅是站在这里自得其乐——享受我自己内心的喜悦而已。”

设定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本身并没有错,错误的是你将它看成是你对生命和对本体的感受

的替代品。

13. 临在状态

要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伟大和神圣,你需要临在意识。你是否曾在晴朗的夜晚凝视夜空,惊叹于它绝对的寂静和不可思议的浩瀚?你是否倾听过,真正地倾听过森林中山泉的声音?或者你是否真正地倾听过在寂静的夏夜鸟儿的歌唱?当你的思维宁静时,你才会关注到这些。你必须暂时卸下你个人问题的包袱、过去的和未来的包袱,以及你知识的包袱。否则,你将会视而不见,听如未闻。你需要完全地进入当下时刻才行。

感知与思维之间的时间间隔越宽,你就会越深入地体会到你作为人的存在,也就是说你会更有意识。

许多人在他们的思维中陷得太深,所以自然界的美丽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他们可能会说:“多美丽的花呀。”但是,这仅仅是一种机械式的心理标记,因为他们没有处于当下时刻。他们没有真正地看到花,没有真正地感受到它的本质和神圣之处——就像他们不了解自己,不能感受到自己的本质和神圣之处一样。

只有你内心宁静,你才能感受到外在的寂静。

耶稣成了救世主,一个纯意识的工具。

14. 词只是一个工具

你非常不喜欢“上帝”这个词,你可能不仅会拒绝它,而且还会拒绝这个词所代表的真实含义。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与你的思维认同有关的。

所以,如果一个词对你来说不具有意义了,那么请你用另外一个对你有意义的词来替代它。如果你不喜欢“罪恶”这个词,那你就用“无意识”或“精神病态”来替代它。这样,你就可能会更加理解这个词背后的真实含义了。

15. 无形和不可摧毁的本质

★只要你的思维占据着你的注意力,你就会与本体脱离。这时,你就不在你的身体之内了。思维会吸收你所有的注意力,并将它转化成思维的东西,从而让你无法停止思考。强迫性的思维已经成为一种集体疾病。你的整个自我感觉源于你的思维活动。你的身份也不再根植于本体,而变成一个脆弱且需求不止的心理结构,使得恐惧成了你潜在的主导情绪。这样,对你真正重要的东西就从你的生活中丢失了:那就是对你更深自我的感知——无形的和不可摧毁的本质。

尽管所有灵性教材的来源都相同,但是一旦它们被口述及撰写下来时,它们就变成了一些词句的组合了——而★词句仅是一个路标而已,如我们刚才提到的。所有这些教材都是指向回到这个心灵资源的路标。

宽恕就是放下怨恨,同时放下悲痛。宽恕是不去抗拒生命,容许生命经由你而活出自己。

临在与内在身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临在是一种纯意识——从思维、从形式世界中收回的意识。★内在身体是你与不显化状态之间的联系,在内在身体的最深处就是不显化状态:像光亮从太阳中散发出来一样,它是散发意识的源头。对内在身体的感知就是意识记起了它的出处而回归源头。

未显化状态与本体状态相同吗?

是的。★未显化状态试图通过否定的方式来表达那些无法说出、无法思考或无法想象的东西,它通过排除它不是什么,来说明它是什么。而本体是一个肯定词。请不要执着于这些词或迷信于它们,它们只不过是一些路标罢了!

你刚才说临在是从思维中收回的意识。那么是谁来收回这些意识呢?

是你。但是由于★你的本质是意识,所以也可以说是意识从形式的梦幻中醒了。这并不是说,你自己的形式在遇到意识之光后会立即消失。你还是可以在保持当下形式的同时,感受到你内在深处那种无形式、无死亡的状态。

感觉会比思考更让你接近你是谁的事实。

评论: 让物质回归物质,让意识回归意识。★物质形式本来无好坏,意识让他有了好坏,善恶,美丑,欲望,贪婪。意识本来是纯意识,脱离形式/事物/物质上的感受,情绪,能量场,振动,光,★意识建立在形式之上就有了批判,评价。让意识回归意识,保持临在,保持觉察,让物质回归物质,完全接纳,臣服于事物本身。两者同时存在却不相互影响。

当你对无时间性的内在身体的认同多于对外在身体的认同,当本体变成你正常的意识模式,并且过去和未来不再控制你的注意力时,你就不会在你的心理和身体细胞上积累更多的时间。作为过去和未来的心理负担的时间积累会大大损坏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所以如果你进驻自己的内在身体,你的身体就会衰老得更慢些。即使当你的身体真正地衰老时,你无时间性的本质将会从你的身体穿透出来,并使你看上去更年轻。

你对身体投入的意识越多,你的免疫系统就会变得越强。不仅你的身体免疫系统会得到加强,你的精神免疫系统也会得到提升。后者可保护你不受他人消极的心理——情绪力量的影响,这种消极力量是具有传染性的。关注身体并不是帮助你设立屏障,而是★加强你的能量振动频率,所以任何低频率振动的东西(比如害怕、愤怒、抑郁等)会完全在一个与你不同层次的现实之中。它们不会再进入你的意识领域。★即使进入了,你也没有必要去拒绝它们,因为它们很快就会穿越你而消失。

任何时候当你发现你很难与你的内在身体相联结时,可以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有意识的呼吸,本身就是一种强而有力的冥想方式,它会逐渐使你与你的身体相联结。随着气息的出入,关注你的呼吸。呼吸时感受你腹部轻微的扩张和收缩。如果冥想对你来说容易的话,请闭上双眼,并想象你被光亮包围或沉浸于发光的物体之中——意识的大海,然后在这光中呼吸。之后,感受这种发光的物体遍布你的全身,并使你的身体也变得发亮。然后逐渐地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你的感觉上,不要执着于任何出现的意象上,这样你就可以进入你的体内了。

创造性地使用你的大脑

如果你为了一个特殊目的而需要运用你的思维,请将你的思维与内在身体联结在一起。当你在没有思想的情况下而保持意识时,你就能创造性地运用你的思维,而进入这种状态的最容易的方法就是通过你的身体。★无论何时,当你需要一个答案、一个解决方案或一个创意时,停止思维片刻,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内在的能量场上,觉察这种内在的平静状态。当你重新开始思考时,你的思维将会变得新鲜且具有创造性。在任何思维活动中,请习惯性地徘徊于思考和对内心的倾听之间。我们可以这样说:别用你的大脑思考问题,而是用你的身体去思考问题。

《当下的力量》-4

第七章

进入未显化状态的大门

深深地进入你的体内

当你能将内在身体作为清晰的★单一能量场去感受时,如果可能,请丢掉任何的想象,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你的感受上。再可能的话,请你停止任何有关身体的意象。这样,你所剩下的就是包容一切的临在感和本体感,你也会感觉到内在身体的无边无界。然后,请你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这种感觉上,并与其融为一体,与能量场融为一体,★这样就不会再有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二元性,你和你身体的二元性。这时,内体和外体的区别也消失了,所谓的内在身体已经不存在了。通过深深地进入你的身体,你就可超越你的身体。

***

只要你觉得舒适,就尽量停留在这个纯粹存在的领域内;然后再次关注你的身体、你的呼吸和你的身体感觉。睁开眼睛,以一种冥想的方式观察你周围的环境几分钟,也就是说,不从心理上去给它们贴标签,而继续感受你的内在身体。

思维属于显化状态的一部分。持续不断的思维活动会将你限制在形式的世界中,并设置一个屏障,阻止你意识到未显化状态,以及你和万事万物内那个无时间、无形式的神的本质。当你高度临在时,你就不需要关切思维的停止,因为那时思维活动会自动停息。这就是我说当下时刻是进入每扇大门的关键的原因。

你听到过远处的狗叫声,或者汽车开过时的声音吗?请认真地倾听。你能感受得到它们之内那个未显化状态的临在吗?你不能吗?请在声音源头和归处的寂静中寻找它。将你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寂静上而不是声音上。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外部的寂静,会创造内在的寂静:思维停止了。大门正在打开。

寂静在外,定静在内,你已进入了未显化的世界。

真正的拯救是成就满足,是和平,是生命的圆满。它就是做你自己,★在你的体内感受没有对立面的美善。在这种状态中,你本体的喜悦不依赖于任何外界的事物;真正的拯救是★了解到,你是那个滋生万物的无时间、无形式的至一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真正的拯救是一种自由状态——从恐惧、痛苦、匮乏和不满的感觉中解脱,从所有的欲望需求、占据和依赖中解放出来。

通过认识到你已经在那里了,你才能到达那里。当你认识到你没有必要去寻找神的那一刻,你就已经找到神了。

第九章

超越幸福和不幸

超越好和坏的至善

快乐和内在的平和之间有区别吗?

是的。★快乐取决于被认知为正面的情况,而内在的平和则不是。

我们是不是不可能只将正面的情况带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如果我们的态度和思维一直都是正面的,我们就只会显化正面、积极的事情,不是吗?

你真的知道什么是正和负吗?你对此有一个总的概念吗?对于许多人来说,障碍、失败、损失、疾病或★任何形式的痛苦都转变成了他们最伟大的老师。它教他们放弃错误的自我意象以及表面上的以小我为主导的目标和欲望。它给予他们深度、人道和同情心,它使他们更为真实。

无论何时,当负的事情在你身上发生时,★在它下面都有着深刻的教训,尽管★当时你可能看不到。即使是一次短期的疾病或一个突发事件,都可能会向你展示生活中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才真正重要,而什么一点儿也不重要。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所有的情境都是正的。更为准确地说:它们不正也不负。它们就是它们的样子。而当你完全接受本然——这是唯一明智的生活方法——在你的生活中就不会再有“好”和“坏”了,只有更高的善,包括“坏”在内的恶。

对我来说,这听起来就像否认事实和自欺欺人。当一些可怕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和我亲密的人身上时——意外、疾病、某种痛苦或死亡,我可以假装它一点也不坏。但是事实是,这是坏事,所以为什么要去否认呢?

你没有在假装任何事情。你只是★允许事实的存在,就是这样。这种“允许事实存在”的做法会使你★超越有抗拒模式的思维,这种思维会创造正和负。这是宽恕的关键。对当下的宽恕甚至比对过去的宽恕更为重要。★如果你宽恕每一刻,允许它的存在——你就不会去积累需要在未来宽恕的怨恨了。

记住,我们在这里谈论的不是幸福。比如,当你深爱的人去世,或者你感到死亡正在向你靠近,你绝不会感到幸福,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可以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你可能会悲伤和流泪,★但是如果你放弃了抗拒,在你的悲伤下面你就会感觉到深深的宁静与安详以及神圣的存在。这就是存在的彰显,这就是内心的平静,这种善没有对立面。

小我

当你没有临在、对意识没有觉察时,小我(★即未被观察到的思维)控制着你的生活。小我视自己为敌意世界中的孤立碎片,它不会真正和其他本体意识相联结,它被其他的小我包围着,而其他的小我对它来说可能不是具有威胁性,就是供它利用的。★小我的基本模式就是反抗它深层的恐惧和缺乏感——抗拒、控制、权威、贪婪、防卫和攻击。有些小我战略非常精明,但是它们从未真正地解决过自身的问题,因为小我本身就是个问题。

★当你完全接受当下的事实,你生活中的所有戏剧性事件就会终结。没有人能与你争论,不管对方多么努力都没用。你不会与一个有完全意识的人发生争论。争论意味着你认同你的思维和观点,认同你对其他人观点的抗拒和反应。然而,你仍然可以使你的论点清楚而坚定,但是它们背后不会有反应的力量存在,没有防卫和攻击的存在。所以它不会变成戏剧性事件。当你变得完全有意识时,你就不会与别人发生冲突。

★如果认为向上的发展才是好的,向下的发展是坏的,这是不对的,只有思维才会这样做判断。生长通常被看成是积极的,但是没有东西会永远生长。如果任何形式的生长不断向前发展,最终都会变成怪物或变得具有毁灭性。有衰退才会有新的成长。生长与衰老两者相互依赖。

对于灵性开悟来说,向下的周期是绝对关键的。★你必须遭受一定深度的痛苦或损失才会被灵性世界吸引。或许成功对你来说变得空洞无意义,所以变成失败。失败隐藏在每一次成功之中,而成功又隐藏在每一次失败之中。在形式层面,每一个人迟早都会“失败”,每一个成就最终都会化为乌有。所有的形式都是无常的。

★你仍然可以积极地、开心地表现和创造新的形式和环境,但是你可以不认同它们。你不需要它们给你一种自我感。它们不是你的生命,只是你的生活情境。

无常

只要你的思维将某种情况判定成“好的”——不管它是一段关系、一份财产、一个社会角色、一个地方,或者你的身体——你的思维就会执着并认同它。它会使你开心,使你自我感觉良好,还会变成你的自我认同。但是没有什么可以永远存在。它要么改变,要么终结,要么向事情的对立面发展:昨天或去年被认为是好的东西,今天就突然或逐渐地变坏;过去让你开心的今天可能让你不开心;今天的繁华,明天却变成了落寞;幸福的婚礼和蜜月变成了勉为其难的共存或不幸的离婚。或者一种情况消失了,而它的消失让你不开心。当思维依赖的和认同的某个条件或情况改变或消失时,思维就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它会执着于消失的情况并抗拒它的改变。这种感觉就像是从你身上撕裂某个肢体一样痛苦。

有时,我们会听说有人由于钱财散尽或名誉不再而自杀。这是一些极端的情况。还有些人在遭受重大损失后便变得非常不开心或生病。这些人不能将他们的生命和他们的生活情境区分开来。

事物和生活条件可以给你快乐,但它无法给你喜悦。喜悦是你内在宁静状态的关键部分。

幸福-痛苦

佛陀教导说,你的幸福同时也是一种痛苦或不满足。幸福与它的对立面是不可分的。这是说,你的幸福和不幸是一个整体,只是时间的幻象将它们分开了而已。

这不是消极,这只是简单地承认事物的本质,从而让你在余生中不再去追求这种幻象。但这并不是说你不需要再去欣赏、享受开心或美好的事情或情况,而是说不要通过它们去寻找一些它们不能给予的东西——身份认同、永恒和满足的感觉,这是挫折和痛苦的成因。如果人们都开悟了,并不再通过事物来寻求他们的身份,整个广告业和消费社会就会瓦解。你越是用这种方式去寻找幸福,它就会越多地逃避你。外界的事物不会永远地满足你的需求,它们只会暂时地和表面上地满足你,但是你也许要多次体验这些失望后,才能认识到这些事实。事物和生活条件可以给你快乐,但它无法给你喜悦。喜悦是你内在宁静状态的关键部分;它是你的自然状态,不是努力就能获得的。

一位佛教徒告诉我:“过去20年来,我学到的所有东西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凡生者必灭。”当然他的意思是:我学会了不去抗拒本然,学会了接受当下,学会了接受万物无常的本质,因此我找到了宁静。

接受生活的现实就是活在一种恩典、安逸和轻松的状态里。这种状态不再取决于事情的好坏。这看似自相矛盾,但是当你不再依赖事物的外在形式之后,你的生活状况、外在形式就会有很大的改善。你认为能让你快乐的人、事或情境,现在,在无挣扎、无努力的情况下来临了,你尽管去享受、欣赏它们。当然,所有的这些事情仍然会消失,循环不止,但是当你不再依赖这些事情时,你就不会恐惧失去。你的生活就会充满安逸。

从外在世界获得的幸福永远不会深刻,它只是你本体喜悦的苍白的反映;★只有当你进入无抗拒状态时,你才会找到内在的宁静。本体会让你超越思维的两个对立极,将你从对形式的依赖中解放出来。即使你周围的所有事情都瓦解倒塌,你仍然能感到内心的深深的宁静。★你可能无法快乐,但是你的内心却很平和。

《当下的力量》-5

利用和放弃消极心态

所有内心的抗拒都是各种形式的消极体验。所有的消极心态都是抗拒。

当有人对你说一些粗鲁或攻击性的话时,不要产生消极的心态或做出无意识的反应,像防卫、攻击或退缩,而是要让它从你身上通过。把你自己看成是透明的,而不是一个固体的肉身。现在,允许噪声或任何造成消极反应的东西穿越你。这样,它们对你的内心来说就不再是一堵坚固的墙了。

★不要去寻找宁静。不要去寻找你所处的当下时刻外的任何一种状态,否则你将会创造你内心的冲突和无意识的抗拒。为你不能进入宁静状态而宽恕你自己。★在完全接受你非宁静状态的事实的那一刻,你的非宁静状态就会转变成宁静状态。任何你完全接纳的事情都会把你带进宁静状态。这就是臣服的奇迹。

慈悲的本质

★思维创造了对立面,当你超越了这个对立面,你就会变成一个深深的湖泊。

随着循环和季节的变化,湖面有时平静,有时波澜起伏。然而在湖的深处,总是宁静的。你就是整个大湖,不仅仅是湖的表面而且还是湖的底部,永远都是绝对的宁静。你不会心理上执着于某种情况而去抗拒任何变化。你内心的宁静不依赖任何变化。你与本体同在——永恒、无时间性、不朽,并且你不再依赖时时变化的外在世界来获得成就或幸福。你还是会享受外在世界,在其中游戏,创造新的形式,感激美丽的一切,但是不会再执着于它们。

受苦之路

严格地说,他们没有通过痛苦找到上帝,★因为痛苦意味着抗拒。他们通过臣服,通过完全接受事实找到了上帝,剧烈的痛苦迫使他们进入这种状态。他们在某个层面已经认识到,他们的痛苦是自己创造的。

选择的力量

选择意味着意识——高程度的意识。没有它,你就不会有选择。当你从思维和条件反应模式中解放出来时,选择就开始了。在你达到这种阶段之前,你是无意识的。从灵性的角度来说,这意味着你★被迫根据思维的制约模式去思考、去感觉、去采取行动。

由于受到过去思维的制约,大脑通常会努力再创造它所记得的和熟悉的东西。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繁依Fanyi0/article/detail/121386
推荐阅读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