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猪八戒玉华王:老码农的7项灵魂思考

猪八戒当码农

/**

* 版权所有(C) 猪八戒网保留所有权利

* Author: 玉华王

* Timeline: 2021/4/24

* Description: 很荣幸收到八戒技术公众号的邀请,今年是我在猪八戒『混日子』的第

* 10个年头了,其实有不少心得体会想说,来不及整理,想到什么写什么

**/

01

在自己的作品上签名

在文章开头先装逼写一段注释,这其实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过去时代的手艺人,为能在他们的作品上签名而自豪。你也应该如此。『这是我编写的,我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当同事在一段代码上看到你的名字时,他们对这段代码的预期应该是可靠的,测试过的和有文档的。有签名,也是对自己的鞭策,其他人也更容易找到你咨询问题。

就像喜欢车的人,看到奔驰AMG发动机上的铭牌,多半是会『高潮』的吧。这块由AMG工程师亲手签名的铭牌,象征品质与责任,确保每一台发动机都能达到完美水平。

02

程序员都是吃青春饭的

前两天部门里来了个实习生,我让他每周在部门群里公开提出他对工作的疑问。

他问,为什么都说程序员的职业寿命短?

业界对程序员的看法,总是带有调侃和偏见的成分的。

他们觉得这群穿格子衫的人荷尔蒙分泌失调,找不到女朋友,以为弄几个『程序员鼓励师』来,就能忽悠这群人疯狂工作;

他们觉得花2w找一个老油条程序员,又贵又难管,不如花5000找4个应届程序员,又愿意996,又听话肯干,『反正活儿都一样』。

我也曾经历这样的困扰和焦虑,现在看来,所谓的『技术转产品、技术转管理才有出路』,只是结果而已。要达成这个结果,要么你不断练习技术过硬无法取代;要么你能跳出具体的实现,建立更体系化的全局认知。

所以我现在的观点是,能说出『程序员都是吃青春饭』这样话的人,他自己所做的一定也只能是低附加价值的重复体力劳作。其实任何行业都一样,真正有经验的老手所能带来的附加价值,往往是新手的10倍以上。

   

03

对你的boss说不

   

先看一段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发生的对话场景:

boss:『这个功能明天上线,今天务必准备好』

你:『明天就要?那我尽量吧』

boss:『好的』(愉快的回家)

这段对话看似和谐,实则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当你说『我尽量』的时候,可能想说的是『我不一定明天可以交付,但我会努力试试』;

而你的boss会怎么理解呢?单纯一点会觉得明天可以上线,然后愉快的回家。复杂一点呢?会觉得你未尽全力,有所保留。然后养成『倒排时间』的习惯。

再看一段对话:

boss:『这个功能明天上线,今天务必准备好』

你:『明天?这不可能,这至少需要3天』

boss:『不行,已经做了运营铺垫,也发了通告,明天我们必须上线,想想办法吧』

你:『这样吧,我提供一个最小化的登陆页面,但至少可以让客户登陆』

boss:『你确定?客户明天可以正常登陆吗?』

你:『是的,虽然界面比较简陋』

boss:『太好了』

   你不妨大胆说『不』。与其保持的虚伪的和谐,PK之后达成一致,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04

理解向上管理

 

还是上边那个对话的例子,我们可以抛出一些问题。要不要给boss解释『为什么要3天』呢?告诉他不做review和测试?减少xx步骤?少建立两个数据表?

多数情况下,给你的boss提供更多细节,只会招致更多的微观管理。事实是『需要3天』,而『为什么』只是细节。

那么如何合理的向你的boss传递信息?这里就有个方式非常管用,叫金字塔原则。是一个脖子里戴大金链子的金发美国老太太发明的。

用一句话说,金字塔原则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

对于金字塔每一层的支持论据,有个极高的要求:MECE(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彼此相互独立不重叠,但是合在一起完全穷尽不遗漏。不遗漏才能不误事,不重叠才能不做无用功。

电梯里遇到boss,给你三十秒,你就只说中心论点和一级的论据;若你的boss像刘备一样臀大肉沉,三顾茅庐搬空你家冰箱,你就汇报到第十八级论据,为什么三分天下,得蜀而能有其一。掌握了这个,沟通起来最有效。

05

不懂沟通,工作等于白做

   ——很多时候,沟通就是工作本身的一部分,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任何事情都有需要沟通的部分,工作也不例外。不到位的沟通,可能你做了9分的工作,最后却只得了5分;但如果沟通有效,7分的工作能变成10分。

很多人,暗地里做事做的要死要活,但少了明面上的沟通和汇报,导致很多同事和领导都抱怨,『这人不靠谱』。

在职场上,你善于沟通汇报以及跟进吗?还是,boss不问,你就不说?

我遇到过多个同事,都有这样的问题,不会做跟进和沟通。当事情交给他以后,过了很久都不会有声音。

过了几周,我突然想起来,问他事情怎么样了,他说,『早就完成了』。

他可能还以为有分加,其实,倒扣2分,1分因为没汇报同步,1分因为事情还在我手上没移交出去。如果我在其他渠道得知他已经把事情完成了,而我这个直属上司还傻傻搞不清楚状况,再扣1分。

5.1、主动性

其实主动性,是个伪命题。

借用丁表哥的话来说,『公司不是学校,培养员工的自主性绝无可能』。

你是否愿意主动学习,是否愿意主动跟进、沟通汇报,一定会体现在你所交付的工作成果上(这个成果绝不仅仅是你交付的工程代码)。缺少这样素质的人,做不了任何一种需要承担责任的工作。

5.2、重复一遍对方的话

很多时候你会觉得你的boss自己没交代清楚,而反过来怪你做事不到位吧?你怎么办?

这里也有一个方法,叫做SMART原则,建议做为你之后的反馈工具。SMART中,S指的是Specific(具体的),M指的是Measurable(可衡量的),A指的是Achievable(可行的),R指的是Relevant(相关的),而T指的是Time(时限)。

直接看一个例子吧。

boss:『blah  blah blah blah.....』

你:『老板,要求我明白了,但为了不出偏差,还是重复一次让你确认一下,blah blah blah.... ,您是否确认』(S)

boss:『确认』

你:『这个事情是否结项,是否以一月内产品上线,并通过客户验收为准?』(M)

boss:『是的,一月内上线,通过客户验收』

你:『以目前的资源来看,要在一月内完成,我手上正在进行的XX项目需要暂停,您看是否可行?』(A、R)

boss:『XX项目也不能丢下,我会协调额外的研发资源给你』

你:『好的,那我下周一着手开始跟进新的项目,预计三周完成研发上线,最后一周通过客户验收,期间我每周会给您一个进度汇报』(T)

boss:『好的』

老板心里很满意,他知道每周会收到进度汇报,这件事他就算彻底移交了。

5.3、In fact,not judge

随便judge别人往往是一切撕逼的开端。

你一周因为重庆操蛋的交通迟到三次,boss说,『你最近工作不怎么上心,早上床都不想起了吧』。

卧槽?劳资哪里不上心?劳资起床的时候鸡都没开始叫好吧?

然后你推诿狡辩,怒火中烧,辞职看世界。

换一种说法,in fact,『小王,你这周迟到了3次,是怎么了呢』。这样是不是你更容易接受呢,因为boss说的本来就是无懈可击的事实。

多来几组对比:

『我不喜欢ta的设计』or 『这个设计师不行』

『那组人有两次延期交付』 or 『那组人不靠谱』

『那个妹子对我没吸引力』  or『那个妹子真丑』

相信你很容易辨别哪个是in fact,哪个是judge吧。辨别容易,做到却很难。我自己也在修炼之中。

『不参杂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 Jiddu Krishnamurti

   

06

所谓软件架构

   

   ——系统架构的目标是解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不仅仅是软件架构)。

我面试过不少简历光鲜的『架构师』,他们都落地了各种『最新XX技术、最新XX全家桶』。我会问他们『你设计或选用这个系统的时候,你的用户都是谁,你跟他们沟通的时候,他们分别关注什么?你的架构怎么解决他们的什么问题?不同的用户之间有冲突吗』;

让人失望的是,能真正在系统设计之前找到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并与他们充分沟通的『架构师』,少之又少。

比如我们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产品经理、运营人员、客户、开发TL、工程师、项目管理、测试、销售等等,都可能是利益相关者。他们都有不同的关注点,运营在乎ROI,开发TL在乎性能和稳定性,销售说流程太繁琐,法务和审计只要安全合规,工程师说我不想写文档。

很多时候,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注点,是有直接冲突的。能够无遗漏的找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系统设计能力才叫入了门;更重要的是能协调和解决好他们之间的冲突。这些关注点和冲突解决的程度,体现了设计者的水平和价值。

另外,你需要构建一个从收集到测量,到调整的闭环,用于架构演进。

推荐一本书,叫《软件架构师的12项修炼》。这本书更关注叫做『软技能』的东西。

   

07

练习、思考

   

 ——Care About Your Craft & Think! About Your Work.

早些年,我看到一篇这样『没有干货』的文章(对,就是你现在看到的这一篇,感谢你看到这里),是不屑一顾的。不就是一些鸡汤么,看一眼就懂了。

其实,(长期的)真理往往都是非常简单通俗易懂的;而(短期内的)真相,却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很多人以为懂得了真理,却选择性忽视眼前的真相。

很多之前我以为我懂了的道理,在真正动手练习之后再去总结反思,往往会得到一些新的理解。

上边说的都比较浅,没有非常细致深刻的去讲,但每一条却都是肺腑之言,与诸君共勉。想说的其实还有很多,未完待续......

 --------  以上所有内容可能来自我自己踩过的坑,也可能来自各种书籍和其他人写的文章中深得我心的部分,如有雷同,纯属认同作者。-------

骆俊武:五年了,我的技术管理成长之路

2021-06-21

程超:突破瓶颈!如何不断的提高自己

2021-06-17

亚马逊首席科学家李沐:工作5年反思!

2021-06-03

刘朋:从技术到管理 - 团队制胜六步工作法(开篇)

2021-02-08

Netstars CTO 陈斌:技术管理的两种思路

2021-01-26

儒枭:我看技术人的成长路径

2020-12-16

阿里高级技术专家宋意:平凡人在阿里十年的成长之旅

2020-12-14

漫画:下辈子你还当程序员么?

2020-12-01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繁依Fanyi0/article/detail/683824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