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企业出海云服务选择快速指南

企业出海有哪些比较好的云服务推荐?

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跨出国门,探索海外蓝海市场。为什么原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出海?移动互联网市场为例,根据CNNIC和eMarketer的数据,截止到2015年,国内手机网民占全体网民比例超过90%,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全球收集网民达22.2亿,渗透率为69.2%,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与国内相比,海外的手机用户红利大的多。

猎豹全球智库《2016中国App出海报告》中将中国移动互联网出海的原因归结为三条:“一带一路”等顶层政策引导,全球智能手机爆发,巴西、印度、东南亚互联网人口红利。

这时,摆在企业IT部门面前有两个选择,自建基础设施或购买云服务。考虑到开拓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自建IT基础设施的高投入(包括硬件资源投入以及维护人员投入),选择云服务的风险要低得多。好,那该如何选择云服务呢?

算上主流的云服务提供商,可以轻而易举的列出十几个名字,挑选最符合自己需求的并不容易。有同学会说:“这还是问题吗?直接选AWS妥妥的!”的确,无论从体量、口碑和服务范围看,AWS都遥遥领先对手,在Gartner“全球云基础设施即服务魔力象限”中,AWS连续6年获得领先位置。但云服务是一个相对复杂交互过程,最大的不一定适合每一个用户,还需具体问题具体讨论。比如,AWS在弹性伸缩、自动化预警与运维做的非常好,一个运维工程师管理数百台实例不是问题。但这对于IT能力不强的团队或公司而言反而成为了瓶颈,他们更需要“保姆式”的服务。

接下来,作为一名长期研究海外运营的老兵,我会从以下若干角度,给出一些建议(注:本文涉及的云服务商是作者相对熟悉的,并且拥有较多的海外节点覆盖。由于精力有限,难免偏颇,仅供参考):

1 用户习惯

由于AWS很大程度上是云服务的事实标准,多数云服务商在API、产品乃至用户界面都与AWS保持相当的一致,这是最大程度上尊重用户使用习惯的做法。AWS一直强调将服务API化,这让AWS可以更好的实现自动化管理、模板套用等。其他一些云服务大厂如阿里云、Azure、Softlayer则不断完善和改进中。UCloud、腾讯云、青云、迅达云也在快速追赶中。

2 费用

各个云服务商的计费方式和价格大同小异,考虑到IT设备单位成本的性能不断提升,以及云服务产生的规模效应,我们几乎看不到云服务涨价的情况。在大部分国家地区,有多家云服务商覆盖,彼此之间产生价格制衡,定价是比较合理的。

另外,价格在云服务选型过程中扮演的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是否能匹配业务需求才是关键。

最后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由于本土云服务商正在加速在海外布局,一些云服务商手中有大量的海外基础设施资源闲置,价格相对优惠。一些海外的云服务商也会通过本土的云服务公司售卖资源(如Softlayer),因此广泛的与本土云服务商接触,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3 节点分布

 

从表中可以看出,除中国本土外,国外云服务商如AWS、Azure和Softlayer在全球节点部署处于领先,AWS的领先优势更加明显。紧随其后的是迅达云和阿里云,分别拥有10个和7个节点,在提供海外服务的本土云服务商中处于领先地位。腾讯云、UCloud等云服务商的重点市场仍然在本土,海外节点也在建设中。

各服务商在全球节点仍在不断建设中,计划在建节点并未统计在表中,建议随时访问各服务商官网获得最新信息。

4 客服

云服务是个动态过程,虽然服务相对标准化,但是业务需求千变万化,运维肩负着重大任务,用户与云服务商之间的沟通协作必不可少。AWS、Azure、Softlayer以及阿里云均采用工单制,一般问题响应时间为2小时。除此之外,大厂们还提供7*24的支持服务,但成本很高,适合那些不差钱的用户。

另外,沟通成本是不得不提的,这方面反而是本土厂商的优势。全程中文沟通的基础上,还可以有除邮件之外的响应方式,更加灵活。阿里云、UCloud、腾讯云、迅达云都宣称提供7*24的技术支持。甚至迅达云宣称,面对企业用户可以做到7*24的30秒响应。

5 全球同服

游戏行业是云服务商的必争之地,如今越来越多的游戏采用全球同服架构,从而保证全球玩家的游戏体验。目前,包括AWS、UCloud、阿里云、迅达云及腾讯云都提供了全球同服能力。不过,那些能够覆盖更多地区的云服务商,可以让游戏运营商实现最广的全球同服。AWS、阿里云、迅达云在这项能力上排名靠前。

6 节点间网速

节点间的网络带宽与延迟也许用户非常关注的问题,Azure、Softlayer、AWS、UCloud、腾讯云、迅达云、阿里云都有相应的服务或特性。实现全球节点间的高速、低延迟互通一般通过两种方案实现。一种是通过私有的光纤,将不同的节点连接在一起,组成类似内网的环境,Softlayer采用的就是这样方案。另一种是通过公网链接,但这非常考验云服务商对全球基础设施的甄选和组合能力。同时还需具备较强的网络优化能力,否则不稳定的公网会严重影响传输。迅达云通过这种方案实现兼顾质量与成本,在节省终端客户开销的情况下满足客户的需求。Softlayer与迅达云的两种方式均能解决企业节点间数据同步的问题,孰优孰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7 运营经验

都是云计算三分开发,七分运营。决定运营能力的有两个关键变量,业务体量和服务时间。两者的乘积越大,经验就越丰富。从全球范围看,AWS遥遥领先对手,因为当体量和服务时间积累不够,是不会遇到响应的问题的。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每一次故障、宕机都让AWS更好的改进内部流程、代码、架构及物理设备部署。在国内范围看,阿里云处于明显领先地位,根据IDC数据,2016年阿里云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公有云提供商。在第二梯队中,腾讯云、UCloud、迅达云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比如腾讯云、迅达云都有比较重的游戏基因,相关经验丰富。

8 定制化

从理想的云计算服务看,定制化不应该在服务范围内。因为只有标准化的服务才能产生代码及基础设施的复用,从而产生规模效应。在AWS的技术博客上,几乎每天都会介绍新的产品或特性。当然,国内如阿里云、UCloud、腾讯云等也在不断追赶中。但新功能的产品化需要较长的时间,针对一些典型客户的定制化就成为非常现实的需求。这反而是本土公司的优势,定制化由此而生。

然而不同规模的服务商提供定制化的门槛也不一样,像阿里云会针对典型行业的重点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对用户的业务体量要求较高。而二线品牌则会差异化的提供服务,针对相对熟悉的行业提供定制化服务,门槛也没有那么高。在游戏、视频直播、电商等行业,许多二线云服务上愿意提供定制化服务,如迅达云、腾讯云在游戏、视频直播领域等。

综上,以上8点只是企业出海选择云服务的部分因素,还有一些因素没有展开。如生态建设(集成商、技术服务商、应用市场以及培训、认证、考试等),这方面AWS出于全球领先地位。本土服务商方面阿里云无疑是做的最好的。还比如安全,这是所有云服务商必须考虑的问题,大家都在努力的提高安全性,相对于大部分企业或个人,云服务上的安全防护能力会更好。

选择云服务需要相对慎重,毕竟“数据是有重量的”(迁移数据是件麻烦事,尤其数据量足够大的时候),而业务迁移的风险更大,是每一个负责人不得已而为之的。因此,选择一家云服务商,基本上就是终身制了,直到业务或产品生命周期结束。

此外,不得不再次强调,云服务是需要企业和服务商深度互动的,企业需要对自身业务、IT能力冷静判断,在此基础上匹配云服务商。最大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也不一定是最便宜的。最后,云服务并不是万无一失,一定要云服务商深度沟通,设计合理的架构,关键业务和数据要避免单点,甚至要做多物理区域部署。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繁依Fanyi0/article/detail/902450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