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世界经济考题与考点_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如果满足下列什么条件,企业将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构建跨国

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如果满足下列什么条件,企业将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构建跨国

1、 如何理解世界经济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

 a、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进程、生产要素的世界分布、世界经济结构和格局的变化

 b、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渠道、形式和手段

 c、主要国家的经济体制与经济模式

 d、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规律(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e、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等)

 f、世界经济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2、 经济全球化的动力与反全球化的力量构成。

经济全球化动力

a.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

b.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c.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

d.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

e.企业经营国际化,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

反全球化的力量构成:

      统制派:又称国家主义派, 大体包括传统的左派、马克思主义者、部分劳工组织以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反全球化组织和个人, 主张重新发挥民族国家的力量, 带有强烈的排外主义和保守主义倾向;

      替代派:又称直接现代派或无政府主义派, 以强调行动自由性和暴力对抗而著称;

      后现代派, 包括倡导女权主义、环境保护主义、和平主义等具有后现代思潮的各类新社会运动组织和个人, 主张对当前资本主义体制和全球化进程实施改革与监控;

      改革派:包括部分工会组织、宗教组织、慈善机构、同情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各种组织, 主张通过渐进的和平变革来校正当前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不公平、不平等现象。

 

3、 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主要是什么?

a、知识成为国际分工中最重要的因素

b、形成以水平分工、产业内分工为主的多样化国际分工局面

c、企业内部分工(跨国公司内部分工)正加速发展

 

4、 解释跨国公司投资动因的若干理论。

a.  垄断优势论 --(美)海默

企业要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并从中获得利润,就必须具备一种或多种当地企业所缺乏的独占性优势,足以抵消跨国竞争和国外经营所引起的额外成本。

跨国公司要确保投资有利可图,它相对于东道国的竞争对手就必须处于某种垄断或寡占地位,也就是说,它必须拥有某种垄断优势,才能在竞争中取胜,获得高于当地企业的利润,只有这样,跨国直接投资才可能发生。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知识资产,如专利和专有技术、获得资金的便利条件、管理技能等;

(2)产品市场不完全的优势,如品牌、商标、差异性产品、营销技巧、价格操纵;

(3)跨国公司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优势。

 

b. 寡占反应论-- (美)尼克博克

用寡占市场结构中的企业行为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在这种市场结构中只有少数大厂商,它们互相警惕地关注着对方的行为,如果有一家厂商率先对一国进行直接投资,则其他几个对手就会作出反应,追随带头的厂商到该国投资。这主要是各厂商为了保持竞争关系的平衡而采取的行动,如果不这样做,自己的竞争地位就可能受到威胁。

c.  内部化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

(a).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可以通过用科层组织替代市场的内部化行为来降低其外部交易成本;

(b).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跨国公司亦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这种国际性的内部化行为来降低其国际市场的交易成本。

内部化理论以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作为理论分析的前提,用交易费用概念解释跨国公司的形成及其运行。

内部化理论认为,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是导致企业内部化的根本原因。中间产品主要包括专利、技术诀窍、营销渠道、商标、信誉等知识产品。

由于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企业在进行知识产品的外部交易时,存在着泄密的危险和定价的困难,企业为了克服这些障碍需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

d. 投资的有机构成论

这一理论认为:

随着企业竞争市场的扩大,企业只有继续增长和扩大才能生存下去;到海外投资就是为了在日益扩大的市场中维持自己的地位。

从投资本身的规律来说,要想维持现有投资的获利能力,就必须进行新的投资,否则就会降低现有投资的收益。扩展对外投资,目的不是为了短期利润,而是为了防止未来市场份额被竞争者占领。

跨国公司的建立的动机是企业提高长期投资收益率、维持竞争地位。

e. 边际产业扩张论

其核心可以归纳为:一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建立跨国公司,是依照国内外生产的比较优势,把本国(投资国)边际产业的生产渐次转移到国外。一国边际产业的企业将其生产转移至国外,就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潜在比较优势,保证本企业的收益。

所谓边际产业就是指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而对投资东道国来说,可能正是其具有或即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f.   产品生命周期论

维农(理论提出者)将新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产品创新、成熟与标准化三个阶段。

产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条件在这三个阶段中的变动,决定了一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流向和时间选择。

首先在产品成熟阶段流向其他发达国家,因为此时产品生产技术尚未广泛扩散,销售市场也多集中于发达国家,该阶段的直接投资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节省运输成本、关税支出以及就近供应市场;到产品标准化阶段;

随着生产技术的扩散,劳动力成本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就会进一步流向发展中国家。

 

g.  国际生产折衷论(当前影响力最大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理论)

如果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企业将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构建跨国公司:

(a)所有权优势:企业具有高于其他国家企业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表现为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形式,并且至少在一定时期内为该企业所垄断;

(b)内部化优势:企业使上述优势内部化必须比出售或出租给外国企业更有利;

(c)区位优势:企业在东道国结合当地要素投入来利用其优势时,必须比利用本国要素投入更有利。

 

5、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各有什么好处?

墨西哥将更多地获得美、加的投资和新技术,改造工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开辟新的市场,并解决长期以来债台高筑的问题;有助于墨西哥经济的稳定增长,从而有助于缓解长期困扰美国的墨西哥非法移民涌入美国的问题。

加拿大在贸易上依赖美国程度较深,倘若置身于同一大市场中,减少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就可有效地防止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巩固和扩大其美国市场,还可开发墨西哥市场;

美国来说,墨西哥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源具有很大吸引力,在墨投资可使美产品成本降低;而且,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南移,可加速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提高美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同时,美国把墨西哥纳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是为了吸引拉美国家效仿,推动南北美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6、 新经济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

所谓新经济”(NEW ECONOMY)是在信息技术出现重大突破和一系列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由经济全球化推动的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形成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良性互动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新经济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a.经济知识化;

b.经济网络化;

c.经济全球化。

 

7、 比较美国式、日本式、德国式三种市场经济模式的异同,并说明每一种模式的优劣。

异同:它们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市场竞争为配置资源的基本机制和经济动力、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适度干预和有调节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而且它们在所追求的目标、使用的手段等方面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如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公平的平衡,都重视依法行政,都是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调节经济的基本手段等候。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政府干预和调节的广度、深度、强度和手段有所不同。

a.      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美国模式有利于投资、高效和生产力与经济的发展。

美国模式的优点:弹性很强的劳动力和产品市场,低税,激烈的竞争和股东资本主义——股东对管理者施加压力,要求使他们利润最大化。

美国模式的缺点:收入差距悬殊,低福利救济,“公共物品”——例如初等、中等教育——质量差,公共服务与其社会财富不成比例,低投资率和很低的储蓄率。

b.      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德国模式追求的是三个目标:创造高利润、利益分配平衡和较高的收入水平。

德国模式的优点:出色的教育和培训;慷慨的福利国家和工资差距较小,培养了社会的和谐;公司和银行的密切关系助长了高投资。

德国模式的缺点:劳务市场和产品市场的限制较多,权利过大的工会、高税率、过分慷慨的失业救济和对劳动力市场及产品市场的广泛限制等导致了失业率居高不下。

c.      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

日本模式:在积累决策方面依靠私人公司,政府部门和银行在决策过程中起着间接的影响作用;倾向于削弱劳工的政治和社会权力,但对劳资关系的形式留有余地,主张通过公司的福利措施将劳工和私人公司的关系融洽起来。

日本模式的优点:终身雇佣制促进了忠诚和高熟练度;公共服务(尤其是教育)质量高;银行与其他工商业企业关系密切;公司交叉持股使管理者受到保护,免遭失去耐心的股东影响,从而使之得以对投资采取长期观点。

日本模式的缺点:受到保护、没有完全暴露在市场力量之下的公司受到的促使其高效率地利用资本的压力很小。

 

8、 如何理解美国宏观经济调节的特点?

美国政府的宏观经济调节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a.  间接性。即美国政府没有采取大规模国有化的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也没有用指定经济计划的方法来引导或指导经济发展,而是创造以自由企业制度和平等竞争原则为核心的市场环境,让各种经济活动主体自发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b.  被动性。即政府的宏观经济调节主要是针对市场失效进行的,侧重点是保护自由竞争、熨平经济波动。

 

9、 日本产业政策的主要特点。

(1)在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比较明确的产业政策目标;

(2)在支持重点产业方面采取了一整套综合措施;

(3)对民间企业决策和企业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能够比较有效地影响企业行为,使之符合产业政策的要求;

(4)强调通过劳资双方、财界与政界之间的人事关系进行协作,通过政府的行政指导和银行的“窗口指导”等实现产业政策的目标。

 

10、             比较德国、日本两国中央银行的特点。

德国联邦银行在执行职责的范围内具有独立性,联邦政府不能对该行发布指示。联邦政府的领导人可以参加中央银行理事会的会议,但没有表决权;可以提出动议并要求把议案推迟执行,但推迟期限以不超过两个星期为限。

     德国拥有独立性最强的中央银行,即德意志联邦银行,银行完全的自主权,其组织上不受总理的领导,不受政府的监督,也不受银行监督局的检查。政府作为最大的股东对央行的业务不得进行干涉。  

日本银行独立性较差,是由政府统一领导的,日本政府大藏省对日本银行具有业务命令权和监督权,并有权对日本银行的人事、组织、政策、和业务经营等方面,包括货币发行种类以及发行量等进行监督管理。

 

 

 

 

 

11、             按照结构法,发展中国家可划分为哪些类型?

按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和工业化进程的标准:

a.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

b.石油输出国

c.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d.综合发展型发展中大国

e.最不发达国家

 

12、             如何理解发展中国家存在的“经济结构二元化”?结合中国的现状,谈谈如何改变“经济结构二元化”?

(1)①经济结构二元化。也就是在一个国家内,落后甚至原始的经济成份与先进的,甚至现代化的经济成份并存。这种在同一国家内同时存在两个相互割裂、反差强烈的经济结构的现象,在完全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中是不存在的,它只能出现于正从传统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中。

②经济结构的二元化,不仅体现在不同经济部门之间、城乡之间,往往还体现在一国不同地区之间。某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战略使现代化经济部门过于集中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更扩大了这种差距。相对于传统农业经济,二元化的经济结构是一种进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二元经济必然要向一元化的现代化经济转化,即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不断被工业部门和服务业所吸收,传统农业变成现代化农业。

③目前在发展中国家中,最不发达国家和多数中等收入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而某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正在朝着经济结构一元化的方向转化。

(2)①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根本改造,推进农业工业化的进程。解决对农业和农民的国民待遇问题。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②协调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正确认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中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关系。推动城市化与城镇化的结合。优化城市结构,提高城市的聚集能力。③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大市场。在城乡之间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协作。提高小城镇的积聚效应,把小城镇作为协调城乡关系的联结点。

 

13、名词解释:泰罗制   OECD  产业空心化   产业结构软化   EC  埃居(ECU)  G20  G7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南北关系  东盟   “10+3”会议   禀议制   审议制  金砖国家

泰罗制: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他这套体系被人称为“泰罗制”,泰罗认为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的利润或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是由30多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产业空心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高技术工业的同时,把劳动成本高、资源消耗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传统工业或“夕阳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本国的纺织、钢铁、造船、煤炭等基础性工业日益衰落,使高技术工业发展处于“悬空”状态,使整个工业发展处于“空心”状态,使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加深。

产业结构软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作重心正在从重化工业转化为高技术工业,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工业转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工业,科技投资和治理投入大幅度提高,整个工业正在向自动化、高技术化、智能化发展。

EC:欧洲理事会,又称欧盟首脑会议或欧盟峰会。欧盟最高决策机构。欧洲理事会由欧盟成员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及欧洲理事会主席、欧盟委员会主席组成。

⑹埃居(ECU):是欧洲货币单位的简称。由欧洲经济共同体会员国货币共同组成的一篮子货币,是欧共体各国之间的清算工具和记账单位。在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之后,埃居自动以1:1的汇价折成欧元(EUR)。

G20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的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经济体组成。该组织的宗旨是为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按照以往惯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列席该组织的会议。

G7: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是西方七个最大的工业化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磋商的机制。它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产生,经历了“经济议题首脑会议”、“政治议题首脑会议”和“多元议题首脑会议”三个阶段。它对维护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客观上有助于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协作和全球治理机制。

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指那些经济增长较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工业化程度上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南北关系:即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南北关系既充满矛盾与对立,又存在依存与合作,其实质在于打破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控制与剥削。发展中国家只有经过斗争,才能获得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因此,南北关系是在矛盾与合作中发展的。

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3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日至8日,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EAN)的成立。东盟成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并建立起一系列合作机制。

“10+3”会议: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的对话与合作。

禀议制:是指决策方案最初由经济企划厅的主管课进行充分讨论后提出,然后逐级呈报,最后经最高决策者拍板定夺。

审议制:主要是依法成立各类审议会,一般采取合议制,它本身并无决定权,其职能包括:提供咨询,参与审查、调停,制定标准和行政处理等。

金砖国家:近年来发展态势出众,在全球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的一组新兴市场大国。传统“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 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会议在首尔举行,南非在此次会议上申请加入“金砖四国”。  2010年12月,中国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轮值主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即将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

 

14、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

①按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传统农业型、工业化类型(资源开发型和资源加工型)、第三产业开发型等。

②从工业发展模式,分为进口替代战略(也称为内向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也称为出口替代战略或外向型工业化发展战略)两种。

③根据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分为政府集权控制、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为主这三种类型。

 

15、南方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有哪些?

①制成品的市场结构是垄断或寡头垄断的,且发达国家强大的工会保护工人的工资水平。

②初级产品的市场结构基本是完全竞争的

③制成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而初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低(联系恩格尔定律)

④制造业具有递增规模效益,农业具有常数规模效益

⑤资本的跨国流动较容易,而劳动力跨国流动较难

 

16、试比较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

无论是“东亚模式”还是“拉美模式”,其取得的成就都表明,落后国家在当代历史条件下要实现工业化,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干预,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政府干预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促进资本形成与技术进步、制定经济计划或发展战略、纠正市场失灵等领域,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维持政治、经济环境稳定、提供发展急需的公共物品等领域。政府干预的效果,一方面取决于“政府强度”,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反映了政府理性、效率与自律性的“政府质量”。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政府在强度与质量上均优于拉美,后者又优于非洲国家,这就使得在发展绩效上,也是东亚优于拉美,拉美优于非洲。

但是,也应认识到,无论是“东亚模式”还是“拉美模式”,本身都是在特定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下才适用的有针对性的发展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曾经取得成绩的发展模式也可能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拉美国家在80年代遇到了严重的挫折,东亚国家尽管不断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在90年代也出现了经济动荡。这些情况也使得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先后对其发展模式进行了调整。

 

17、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机遇:

①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②  经济全球化,特别是金融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③ 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能够获得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先进设备、技术与管理经验。

④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更加有效地发挥比较优势、加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契机。

挑战:

① 经济全球化可能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②发展中国家更大程度地“融入”到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当中。

③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18、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中国家对其经济体制与发展战略主要进行了哪些调整?

①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重新定位。一方面仍然逐步弱化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另一方面更加重视政府的间接指导与宏观调控职能,并力求提高调控效率。

②强化政府监管。在继续放松管制、强化市场机制的同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制定更加完善的市场行为规则,促进经济政策与制度安排的透明化、健全化、规范化,并避免过于仓促的自由化改革。

③进一步调整或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在继续实施对外开放的同时,采取措施增加内需,促进内部资本积累,减少对外部市场和资金的依赖性。

④充分认识自身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被动性,协调好开放的步骤和速度。

⑤增强国力,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

⑥积极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9、以俄罗斯和中国为例,分析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区别。

①经济转轨的速度不同。激进的改革策略,可以使改革迅速而全面进行,但是对社会的冲击面比较大,在一定的时期内会导致生产的急剧下降和居民生活状况的恶化。渐进的改革策略,可以避免大的社会震动,减少改革的阻力,但是由于两种体制并存的时期比较长,容易导致腐败和混乱,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育和成长。

②经济改革的步骤不同。激进式主张价格改革先行,迅速而全面地开放价格。渐进式主张分阶段逐步调整和理顺价格。

③稳定经济的措施不同。激进式以稳定物价,采取紧缩措施,取消补贴等来稳定经济,渐进式以政府干预经济、扩大对本国产品的保护,增加信贷补贴来稳定经济。

④改革成本和收益不同。渐进式改革的阻力成本和摩擦成本都是时间的正函数。渐进式改革收益曲线呈“小波浪型”。激进式改革阻力成本是时间变量的反函数。激进式改革收益曲线呈“大波浪型”。

20、“休克疗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它在俄罗斯受挫的原因是什么?

(1)措施:

①自由化。包括价格自由化(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外贸自由化(放开进出口贸易,取消国家垄断)、汇兑自由化(卢布在俄境内自由兑换,由原来的多种汇率制过渡到双重汇率制,并过渡到统一汇率制。

②稳定化。主要是实行严厉的双紧政策,即紧缩财政与货币,以便迅速达到摆脱赤字预算、降低通货膨胀率和稳定经济的目的。

③私有化。提高国家财产私有化程度。

(2)原因:

①“休克疗法”需要企业对政府的货币政策和市场的供求作出灵敏反应,而这种反应只有在竞争性市场下才比较灵敏。

②俄罗斯“休克疗法”的目标是建立自由市场经济,而自由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主要前提,与俄罗斯原来国有经济比重大的特点不相适应。

③自由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与俄罗斯原来经济的高度计划性不相适应。

④在商品短缺和非竞争性市场条件下,一次性全面放开价格,在生产下降的条件下实行财政货币紧缩政策,在缺乏原始资本的条件下推行大规模私有化,在外汇枯竭的条件下放开汇率,这蕴含着高风险。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羊村懒王/article/detail/277842?site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