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卓大大,在想是否可以来一个17届的前瞻?简单的对各组别超前预告一下今年留有一些遗憾,已经等不及冲击十七届啦!
卓大大好,我是一个马上大三的学生了。今年参加的基础四轮,勉强省一无缘国赛,但是收获蛮多,现在宅在家也时常关注智能车比赛的近况。关于17届我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卓大大:
1. 如果我报名了17届竞速组,是不是还能报名同一年的创意组。
2. 明年的比赛规则初稿大概啥时候能出呀,四轮明年还是英飞凌赞助吗,或者赞助商有定下来的吗,搞硬件的队友已经迫不及待画新的板子了。
1、明年的比赛仍然允许同时报名竞速比赛与创意比赛; 2、明年比赛的初稿最终定型需要等到10月上旬; 关于各组别的所使用的处理器将会有所调整和轮换。 3、现在可以补充一些基础嵌入式、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相关的基础知识。
卓大,建议17届出一个直立AI视觉,打靶可以直立车原地转向 ,观赏性应该很高。在直立车里面加入ai视觉的任务。
高;实在是高。也就是打靶信标组? 是这样吗?
突然有个想法,以后是否可以比多车编队行驶?
这个主意很棒。我们在最初曾经在双车有跟随和超越,这种多车,多种交互的模式挺好的。
卓大大 明年的圆环会是哪一种亮相十七届智能车现场啊。
▲ 图1.1 不同的赛道元素
▲ 图2.1 赛道的演变
卓老师,您好,无论如何第十六届智能车比赛已经结束了,我觉得组委会在疫情之下已经做了最大努力了,对我来说,我对于智能车的情感投入精力投入是远超过其他竞赛的,所以在这里我发表一下我对下一届组别的想法,可能不够成熟或者不够完善,也算是我这几天对我一年比赛总结时的突发奇想吧。
我知道智能车每年的组别对于传承和创新都有着比较好的平衡,同时也十分密切地关注着实际运用的场景。所以我的想法是能否将双车和今年的灭灯结合起来,有两辆车合作在规定时间内灭更多的灯,灯可以已更高的频率闪烁或者可以同时亮起多盏灯。
原因如下:首先,这样的方式不缺少实际的运用场景,在体育ob视角或者运动目标监测都有着广泛的运用;其次,这种组别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和之前的组别也有一定关联,而且我想再难也不可能比今年的单车难吧;而且我觉得也是最重要的是目前来说,传统组别的控制方式和机械结构都趋于标准化,这这制约了我们的创新能力,我有幸拜读过老师您在某篇推文中提到的第一届智能车的盛况,当时虽然不成熟,但是是一种百花齐放的姿态,而我的提议将双车和灭灯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大家在控制方式上较大的发挥空间。
以上是我对于新一年智能车组别的些许拙见,可能不完善不成熟但是一定真诚。
卓大,建议下一届来一波节能信标越野,或者节能AI。
卓大感觉明年AI视觉还是可以保留下,今年因为种种原因无论规则还是各方面的算法大家都没做到最好。对于一些组别,每年都是可以更新替换的,但对于去年做不好的组别,今年还是建议完善规则和赛道硬件外设。
最后我想说一些下一届比赛的建议。今年两组ROS组的参与率和完赛率都很高,而且ROS以后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小米最新的"铁蛋"机器人也是用ROS2开发的,所以我觉得可以在普通组里面加入一个基础ROS组以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相关规则可以参考十四和十五届的ROS组规则,主要任务就是slam导航和避障,评判标准还是比速度,这些主要考察的是参赛选手对ROS的使用和各种功能包的调用。
而创意ROS组要加大难度,在此基础上引入深度学习等高级算法,使小车完成更高级的任务,这些必然会导致车模硬件价格昂贵,所以可以和今年一样由赞助商提供。基础ROS组我在比完赛也自己搭建了一辆车模,简单算一下成本:上位机jetson nano1100,IMU249,A1激光雷达449,LPC单片机119,LPC母版138,单电机驱动69,L车模510,SD5舵机129,编码器185,总计2948。差不多三四千应该就够了,我这辆车因为是自己组着玩的,所以选用了更好一点的RC车模,并且加了深度相机和其他的东西,不过影响不大。赛道完全不用专门购买,几条横幅,几块纸板就可以围成一个赛道,实在不行在走廊跑也可以。
现在关于ROS的资料、开源项目也越来越多,而且ROS的各种功能包的复用率很高,有用不完的 “轮子”,真心希望卓大大明年设置一个基础ROS组,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去。
卓老师我有个建议,可以在十七届出一个这种的独轮车,做信标或者竞速组别,这样独轮两轮三轮四轮就都有了,而且观赏性也会大幅提升,会充分发挥选手们的想象力.
▲ 图2.6.1 独轮车的运行状态
卓大大,我看群里有人发这个,我虽然明年不做了,但还想祸害下一届。
▲ 图2.7.1 独轮车
卓老师,关于总决赛队伍的产生,我有一个想法跟您建议一下:智能车竞速组的比赛也可以采取奥运会径赛“Q”和“q”的晋级方法。具体是
1、区赛每个赛区排名前10%(假设)的队伍,直接进入国赛,以这种方式大概有30-40只队伍入围国赛,这就是“Q”晋级。
2、计算各个赛区位于10%~20%(假设)参赛车辆实际比赛时的平均速度;虽然各个赛区的赛道长度不完全统一,但通过计算得出的车辆平均速度可以作为统一比较的指标,所有队 伍按速度从高到低排列,排名前十的入围国赛,这就是“q”晋级。
3、“q”晋级中,如果排名末位的队伍速度相同,且因此造成了入围国赛队伍多于计划名额的情况,可以让同速的队伍都进入国赛,现场单独比一次,第一名继续参与国赛争夺更高奖项,其余队伍确定为国二。
这样即照顾到了各个赛区,雨露均沾,也给那些竞争较为激烈赛区的同学们一个闯入国赛的机会。
此外,对于室外的组别,希望今后可以统一各个赛区赛道的材质,比如统一为塑胶跑道或者木地板,这样不同赛区室外组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就更具可比性了,“q”晋级的方法也更加合理。
卓大大,我有个大胆的想法。虽然对于智能车竞赛来说,像视频里面用脑电波控制车不太现实,那有没有可能让一部车控制另一部车进行循迹呢?比如这样:双车同向运行,前车没有任何传感器检测赛道,后车摄像头架得比较高,然后仅通过后车采集的图像,完成两部车的运行。
明年直立能这样吗?
【ARX-4 2021-08 Robomaster-SPARK-哔哩哔哩】https://b23.tv/A6TzRD
卓大你好,我是16届山东省单车组的一名省三菜鸟。由于赛前硬件问题导致省赛时只跑了一半,感觉很可惜。但是我们调试了半年对于小单车还是有感情的,希望在明年取得不错的成绩。这里想提一些建议:1.如果增加动量轮希望能变成室内组别,这样和去年有所区别,也更有挑战性,甚至可以加入双车也是很有趣味。2.单车的轮胎希望能够更耐磨,摩擦力最好大一些。如果换轮胎不用重新买辆新车那就更好了
个人觉得比赛的方向可以从竞速组转向抗扰组,例如,视觉部分可以加入小白点,背景色突变的元素,电磁组在部分赛道下埋铜板(模拟有钢筋),在整个赛道上可以随机增加小垫片模拟凹凸不平的道路…… 另外越野组可以改变比赛模式,改为1v1的车辆追逐大赛,比赛模式可以是8/4/2/1晋级赛,可以先分组积分赛,后晋级。
10:43:24
随着新能源汽车及智能驾驶的发展,智能车竞赛的比赛难度是不是需要增加一下,参赛对象也应该可以扩大化,用来加大车企和高校直接的合作与技术交流,有利于提高比赛含金量与提高竞赛知名度,改善高校学风,将技术锻炼,科研精神与游戏体验相结合。
可以抢先打造智能车的元宇宙,作为游戏,科研,娱乐,观赏竞技新思路。一个将现实世界带进虚拟世界的一个新概念,如果比赛在虚拟环境,汽车可以扫描进入虚拟世界,可以参考日本高达机甲的动漫。这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和产业。可以慢慢布局。汽车的电子元器件的设计,普通大学生难以参与,可以把重心往汽车建模,软件设计,算法设计上,系统设计,等等方面,减少硬件投入的周期,加大软件研发与设计的时间与精力,大胆尝试。
我的思路是这样的:
1、【初步阶段】硬件提交pcb板子设计和建模设计,软件提交代码至系统平台,系统平台跑数据。这个是初期阶段。需要的难点在于这个系统的设计。
2、【创新阶段】增加平台建模,提高观赏性和创新性;
3、【优化阶段】增加各种竞技模式,不断改善与发展。
4、【发展阶段】对接元宇宙,进一步加强观赏性和娱乐性。
希望在17届中能出现更多的新元素比如加上抄近道,比如AI视觉任务遇上AI电磁循迹(想想都刺激),或者基于摄像头AI循迹,把AI更多的融入进创意组,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贴近现实生活,比如:多车同赛道同时竞速,加入测速区间
(如不达标下限或者超出上限则加时)
希望加入一个近道元素(在无判罚),如下图所示:
卓老师,我们实验室有大佬建议加一个类型比赛。团体赛,每个学校可以申请5辆车模进行接力赛,用时最短即为胜出。(接力赛同时可以参加竞速组别,而且两者之间不存在参赛冲突)。
非常有道理。也就是让普通四轮组、全向行进、三轮,两轮,电单车,越野车,节能车。顺次完成接力的一部分。在原有组别的基础上,完成混合接力团体赛。 真是有想法!点赞。
星期一
:第一刘登祥
:十八届预备队员报道52Hz的鲸鱼
:那个编队应该是仙交的先锋号,已经连续三年取得由国家自然基金委举办的未来智能车挑战赛冠军了海
:总有人自己吃饱了就把锅掀了mao
:智能车果然是胎教婷
:第一张的半岁小朋友太可爱了落落仪
:真好,你们还能参加两届Ride into the sea
:脉轮直立YYDSReverie
:可以考虑一下集群智能方向的赛题,例如编队控制,协同定位等等仰望星空
:独轮车好Hustle
:现在已经可以报名17届了吗?Peach
:直立麦轮来了乎光切
:建议同轴麦轮寻迹逐光飞翔
:节能组不要说得花里胡哨,做得一塌糊涂,虽然我毕业了,但还是希望节能组严谨一些,尽早确定方案,完成测试。不要草草了事HMS_Enterprise
:已经毕业工作的老选手劝大家提意见的时候考虑一下场地铺设难度是否合理?(赛道铺两圈被恶心坏了)现有物料能否沿用?新物料成本是否可以接受?(没错我说的就是信标)不要老想着弄一堆花里胡哨的坑学弟最后一片傅里叶
:我也觉得独轮车很好,直立组可以考虑直立麦轮,稳中求变的智能车人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花生_TL007/article/detail/476829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