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AI Mass人工智能大模型即服务时代: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_医疗大模型 开源应用

医疗大模型 开源应用

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背景介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最早的机器翻译到自动驾驶汽车,再到现在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自然语言处理工具等,都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是由于数据量太大,训练复杂网络模型耗费时间成本高等特点,导致模型更新缓慢、迭代周期长等问题。另外,对于医疗保健行业而言,目前普遍存在大量高龄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女性)、慢性病患者等“健康风险高”群体对生命健康的需求,因此,如何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满足这些需求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近年来,针对医疗信息化和“大数据”分析的新兴趋势,结合高精度医疗图像识别、全景医疗诊断、健康云计算、医疗大数据共享三种技术方案,推出了“AI Mass”大模型即服务平台,该平台致力于通过综合运用传统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医疗图像识别技术及云端技术将各类医疗服务打造成大模型服务。其主要应用场景如下图所示:

根据数据量大小,可以分为较小规模(如贵阳市)、中型规模(如北京市)、大型规模(如上海市)三个阶段,基于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技术,利用大模型进行多种疾病相关疾病的诊断、图像识别、诊断诊断报告的生成和电子病历的管理,提升健康服务质量。

2.核心概念与联系

(一)大模型概述

大模型是一种能够同时处理整个医疗数据集并产生结果的模型。一般地,大模型可以用来实现各种医疗服务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 患者病情辅助诊断:帮助患者更准确快速地进行各类疾病的诊断,例如:糖尿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 医生生物识别技术:提供高精度、跨越时空的生物识别技术,可用于查出体检报告中的血液异常、肿瘤等生物标志,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建议。
  • 超声影像诊断:可用于患者评估在肝癌发生前的预后,帮助患者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或移植等。
  • 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模型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撑,包括大数据分析、个性化医疗服务推荐等。
  • 网络医疗: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大幅缩短死亡率、创收效益,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 全景医疗诊断: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帮助医生做出全身影像的临床诊断和医学观察,为患者提供全面医疗咨询。

(二)AI Mass大模型分类

根据医疗服务类型,AI Mass大模型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 大数据的辅助诊断型:如糖尿病大模型,通过构建复杂的生理模型及相关临床表现数据,实现脑部影像的自动分割、肿瘤定位、鉴别诊断等功能。
  • 图像识别的生物识别型:如全息影像识别大模型,能够识别患者的生活活动变化,帮助医生随时掌握病人的动态情况。
  • 健康云计算平台型:如健康云计算大模型,能够实现患者健康数据及行为数据的收集、分析、归档、存储、检索和分享,为医生提供实时的健康管理和指导。

(三)AI Mass大模型组成

AI Mass大模型由五大模块构成,分别为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人工智能模块、数据交换模块和医疗应用模块。其中,数据采集模块负责收集医疗数据,包括患者信息、病历记录、影像数据、实验室检查报告、放射报告、影像分析结果等;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转换、过滤、归一化等处理;人工智能模块则依托于大数据处理技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强化学习算法、优化算法等实现模型的训练、优化和预测;数据交换模块负责将不同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融合、转化、压缩,提供给不同的医疗机构;医疗应用模块则主要部署到临床工作者的手中,为患者提供定制化的医疗服务,并与云端服务器进行数据的交换和计算。

3.核心算法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以及数学模型公式详细讲解

(一)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模块主要任务是收集医疗数据,包括患者信息、病历记录、影像数据、实验室检查报告、放射报告、影像分析结果等。

数据样例展示

不同的数据源格式,如:JSON、XML、CSV、XLSX、PNG等,通常具有不同的字段和结构。例如,患者信息数据源可以包含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职业、居住地址、家族史、疾病史等字段。某些病例信息的数据源可能包含诊断、就诊记录、手术记录等,有一些数据源甚至还包括个人图片、视频等。所以,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采集模块要根据医疗机构的要求,按照统一标准规范进行数据采集。

数据样例格式设计

采集完成的数据需要经过清洗、标准化、转换等操作,才能形成适合人工智能模型使用的格式。首先需要将原始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使之与系统内部使用的格式相匹配。比如,对于患者信息数据源,需要将其转换为标准的JSON或XML格式文件。对于病历记录、实验室检查报告、放射报告等,则可以直接采用其原始格式,也可以按要求对其进行清理、转换。最后,可以通过开源库实现数据的导入功能,实现数据采集模块的自动化。

(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模块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规范化等处理,将其转换为满足模型输入要求的数据。

清理数据

数据清理是数据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删除或修改无用的、重复、错误的数据,消除杂乱无章的影响,让数据变得整齐、可读。数据清理方法很多,如剔除缺失值、重复数据、异常值、噪音数据、极端离群点等。此外,还有根据业务规则或知识库建立的特征词典,对数据进行抽取、筛选、归类。

规范化数据

数据规范化是指数据变量的范围,形式和单位的一致性。规范化可以使得数据的分布更加一致,更容易被人理解和处理。常见的规范化方法有:

  • 零均值标准化:将所有属性的值都减去平均值,使每个属性的值都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 对数标准化:将所有属性的值进行对数变换,使每个属性的值服从幂律分布。
  • 分位数标准化:将所有属性的值进行排序,得到相应的统计值(如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然后根据统计值进行标准化处理。

属性匹配和数据扩充

在实际应用中,医疗信息往往存在属性名称、编码、定义等方面的差异。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数据进行匹配和扩充,使其具有统一的格式。属性匹配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数据源之间相同属性的名称或含义不同,导致无法直接连接的问题。在匹配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数据扩充,即填补缺失值、扩展特征空间。数据扩充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规则化的方法,如将同一属性的不同编码统一映射到相同的格式,另一种是相似性匹配的方法,如基于人工标签或向量表示的文本匹配。

(三)人工智能模块

人工智能模块的目标是在医疗数据集上进行模式发现、建模、预测等任务,实现模型的训练和预测。它包括机器学习算法、强化学习算法、优化算法等。

模型训练

训练过程就是将已知数据作为输入,通过学习和优化算法,来生成模型,使其对新数据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在AI Mass大模型平台中,训练模块采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模型训练。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能够模拟神经元互联网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传统机器学习算法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可以提取数据的特征,通过反向传播算法进行模型优化,达到高性能的预测效果。

模型预测

预测是指给定输入数据后,模型能够给出输出。模型预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次预测,即一次只输入一条数据,一次获得输出;另一种是批量预测,即一次输入多条数据,一次获得所有输出。

模型优化

当模型预测效果不佳或者出现偏差时,需要对模型进行优化。模型优化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模型超参数选择:训练过程中使用的参数,如学习率、权重衰减系数等,需要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模型优化。
  • 模型结构优化:深度学习模型的层数、每层神经元个数等需要选择合适的数目,提升模型的预测能力。
  • 数据增强:如果训练数据过少或者样本不均衡,可以通过数据增强方法扩充训练数据。数据增强方法包括随机旋转、水平翻转、垂直翻转、噪声添加等。

(四)数据交换模块

数据交换模块是AI Mass大模型平台的核心模块之一,通过交换模型的输出结果,实现不同模型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主要功能包括:

  • 数据共享:不同模型的输出结果可以进行数据共享,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 结果融合:不同模型的输出结果可以进行融合,提升模型的预测能力。
  • 模型聚类:相同的模型可以进行聚类,提高整体预测性能。
  • 结果验证:最终的结果应该经过验证,确保其真实性和有效性。

(五)医疗应用模块

医疗应用模块主要是为患者提供定制化的医疗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 临床诊断:基于大模型的临床诊断,能够迅速准确地为患者提供正确的诊断,避免因模糊和不准确而造成误诊或错过治疗。
  • 医疗报告生成:基于大模型的医疗报告生成,能够为患者生成可读性高、易于理解的诊断报告。
  • 智能诊断问诊:与医生通过智能提问的方式获取医疗信息,通过大模型进行回答,降低门诊患者诊断准确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 健康管理:将患者的健康数据及行为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归档、存储、检索和分享,通过大模型为患者提供定制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4.具体代码实例和详细解释说明

(一)数据的导入与处理

数据采集模块是采集医疗数据的核心模块,采集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模型输入数据格式。假设数据采集模块已经完成采集,则可以通过Python或其他编程语言导入数据,并调用相应库进行数据处理。

Python导入数据

import pandas as pd # Pandas用于处理数据
import json # JSON用于读取JSON文件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 Sklearn用于拆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 读取患者信息JSON文件
with open('patient_info.json', 'r') as f:
    patient_info = json.load(f)

# 将JSON格式转换为DataFrame
df_patient = pd.DataFrame(patient_info['data'])

# 拆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df_patient[['age', 'gender']], df_patient['diagnosis'],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4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数据转换

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模型输入数据格式,如特征工程、数据标准化等。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 Scikit-Learn用于数据标准化

scaler = StandardScaler() # 创建标准化对象
X_train = scaler.fit_transform(X_train) # 标准化训练集
X_test = scaler.transform(X_test) # 标准化测试集
  • 1
  • 2
  • 3
  • 4

(二)模型训练

训练过程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模型的性能会逐渐提升。训练模块包括模型选择、超参数调整、模型训练、模型评估、模型持久化等。

深度学习模型训练

在AI Mass大模型平台中,训练模块采用TensorFlow或PyTorch进行模型训练。

TensorFlow训练模型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 Tensorflow用于深度学习模型训练

# 定义神经网络模型
model = tf.keras.Sequential([
    tf.keras.layers.Dense(units=128, activation='relu'),
    tf.keras.layers.Dropout(rate=0.2),
    tf.keras.layers.Dense(units=64, activation='relu'),
    tf.keras.layers.Dropout(rate=0.2),
    tf.keras.layers.Dense(units=1, activation='sigmoid')
])

# 配置优化器、损失函数和评价指标
model.compile(optimizer=tf.keras.optimizers.Adam(),
              loss='binary_crossentropy',
              metrics=['accuracy'])

# 训练模型
history =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batch_size=32,
                    epochs=10,
                    validation_split=0.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PyTorch训练模型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optim as optim

class Net(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self.fc1 = nn.Linear(in_features=X_train.shape[1], out_features=128)
        self.drop1 = nn.Dropout(p=0.2)
        self.fc2 = nn.Linear(in_features=128, out_features=64)
        self.drop2 = nn.Dropout(p=0.2)
        self.out = nn.Linear(in_features=64, out_features=1)

    def forward(self, x):
        x = nn.functional.relu(self.fc1(x))
        x = self.drop1(x)
        x = nn.functional.relu(self.fc2(x))
        x = self.drop2(x)
        x = self.out(x)
        return x

net = Net().to('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criterion = nn.BCEWithLogitsLoss()
optimizer = optim.Adam(net.parameters())

for epoch in range(10):
    running_loss = 0.0
    for i, data in enumerate(trainloader, 0):
        inputs, labels = data
        optimizer.zero_grad()

        outputs = net(inputs.float().to('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loss = criterion(outputs, labels.unsqueeze(-1).float().to('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running_loss += loss.item()

    print('[%d] loss: %.3f' % (epoch + 1, running_loss / len(trainset)))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模型评估

训练结束后,需要评估模型的性能。一般来说,模型的性能有两方面,一是模型的分类准确率,二是模型的其他评价指标,如AUC、F1 Score等。

TensorFlow评估模型
score = model.evaluate(X_test,
                      y_test,
                      verbose=0)

print('Test Loss:', score[0])
print('Test Accuracy:', score[1])
  • 1
  • 2
  • 3
  • 4
  • 5
PyTorch评估模型
correct = 0
total = 0
with torch.no_grad():
    for data in testloader:
        images, labels = data
        outputs = net(images.float().to('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predicted = (torch.sigmoid(outputs) > 0.5).int() == labels.unsqueeze(-1).int()

        correct += predicted.sum().item()
        total += labels.size(0)

print('Accuracy of the network on the test set: %.2f %%' % (100 * float(correct) / total))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模型持久化

训练完成后的模型需要进行持久化,保存模型参数和结构,方便模型的迁移学习和使用。

TensorFlow持久化模型
# 保存模型参数
model.save("my_model.h5")

# 加载模型参数
new_model = tf.keras.models.load_model('my_model.h5')
  • 1
  • 2
  • 3
  • 4
PyTorch持久化模型
# 保存模型参数
PATH = './cifar_net.pth'
torch.save(net.state_dict(), PATH)

# 加载模型参数
net = Net()
net.load_state_dict(torch.load(PATH))
  • 1
  • 2
  • 3
  • 4
  • 5
  • 6

5.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随着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医疗健康行业正在变革着。大模型即服务平台的推出,是医疗健康领域迎来深度学习时代、数据驱动时代的里程碑事件。借助大模型平台,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不断地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健康服务。但是,AI Mass大模型即服务平台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大数据处理

随着医疗大数据日益增加,医疗机构面临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如何有效地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和挖掘。如何利用大数据解决医疗信息化建设中的难点问题,是未来医疗健康领域面临的关键问题。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医疗数据隐私一直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难题。由于医疗数据存放在不同的数据库系统中,不同的数据保留策略、访问控制权限等,使得数据的安全与隐私受到严重威胁。如何充分地保障医疗数据安全,是医疗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重要技术问题。

医疗数据资源

医疗数据呈现出多样性、高度非线性、持续增长的特性。如何从多源异构数据中,有效整合和挖掘医疗数据资源,是医疗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挖掘的关键技术问题。

(二)医疗AI模型

医疗领域的AI模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模型部署和更新

现有的医疗AI模型,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改进空间。如何确保医疗AI模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关键技术问题。

模型监控

医疗AI模型在生产环境中运行,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模型的健康状况,是关键技术问题。如何对模型的输入、输出数据进行质量和效率的监控,也是重要技术方向。

模型准确性评估

如何评估医疗AI模型的准确性,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研究课题。如何自动化地评估模型的准确性、效率、鲁棒性、可靠性,也是医疗AI模型开发的关键技术问题。

(三)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平台为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实现医疗AI模型的实时部署、在线监控、高效数据共享,是云计算平台应当重视的技术方向。

6.附录常见问题与解答

Q1.什么是AI Mass大模型?它的作用是什么?

AI Mass大模型是医疗大数据分析平台的一个重要组件,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大数据,建立能够有效整合、分析和挖掘医疗健康数据资源的平台。其作用主要包括:

  • 通过AI模型对医疗健康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提升健康care的效率、准确性,保障患者健康权益
  • 利用现有医疗AI模型,对患者病情进行个性化诊断和辅助治疗,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
  • 提供自动化的医疗决策支持,让患者享受高效可信的医疗服务
  • 能够快速准确地捕获、整理、分析、挖掘医疗数据资源,为医疗机构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Q2.AI Mass大模型平台为什么需要建设人工智能模型?而不是像传统机器学习一样,直接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因为医疗数据的特点决定了传统统计分析方法无法充分挖掘出有价值的医疗信息。同时,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提升模型的预测能力,可以帮助医疗机构识别潜在风险、发现异常、预测疾病发展趋势、缩短疾病痊愈期限,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Q3.AI Mass大模型平台有哪些功能模块?各个模块具体有哪些功能?

AI Mass大模型平台共分为五大模块,分别为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人工智能模块、数据交换模块和医疗应用模块。各个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数据采集模块:主要负责医疗数据采集,包括患者信息、病历记录、影像数据、实验室检查报告、放射报告、影像分析结果等。数据采集模块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样例展示、数据样例格式设计、数据导入、数据清理、规范化数据、属性匹配和数据扩充。

数据处理模块:主要负责医疗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理、规范化、转换等。数据处理模块的功能主要包括:清理数据、规范化数据、属性匹配和数据扩充。

人工智能模块:主要负责医疗AI模型的训练、优化和预测。人工智能模块的功能主要包括:模型训练、模型预测、模型优化、模型持久化。

数据交换模块:主要负责不同模型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数据交换模块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共享、结果融合、模型聚类、结果验证。

医疗应用模块:主要负责患者的定制化医疗服务。医疗应用模块的功能主要包括:临床诊断、医疗报告生成、智能诊断问诊、健康管理等。

Q4.医疗AI模型和传统机器学习模型的区别有哪些?医疗AI模型的优劣势是什么?

医疗AI模型(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dical Model,AIMM)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一个专属于某个特定领域的医疗AI模型。传统机器学习模型(Machine Learning Model,MLM)是通过使用统计学、数据挖掘等方法,基于已有数据,建立一套预测模型。

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 AIMM不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能够直接从大量已有数据中学习并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 MLM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比较依赖于训练数据,无法预测未知的测试数据;
  • AIMM可以直接从图像、音频、文本等数据中学习,不受限制地处理数据;
  • MLM只能处理结构化数据,如表格数据、矩阵数据等。

基于以上区别,AIMM比MLM更具备以下优势:

  • 更快的迭代速度:大数据量导致MLM迭代周期长,在医疗AI模型中,由于数据量较少,模型迭代速度可以提升至更快的速度;
  • 更多的预测准确性:无需太多的训练数据,所以可以获得更高的预测准确性;
  • 灵活性更强:MLM只能处理结构化数据,无法处理非结构化数据;AIMM可以直接从图像、音频、文本等数据中学习,不受限制地处理数据;
  • 可解释性更好:由于有了AI模型,就可以对模型的预测原因进行解释,这对于医疗健康care的促进和患者的满意度更为重要。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2023面试高手/article/detail/288766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