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上回,为了解决移进-规约时的几个问题,引入了几个定义:
短语:
设有文法G[Z],w=xuy是它的一个句型,如果有: Z ⇒ ∗ x U y Z\mathop\Rightarrow\limits^* xUy Z⇒∗xUy并且 U ⇒ + u U\mathop\Rightarrow\limits^+u U⇒+u,则称句型xuy中子串u为句型xuy(相对于非终结符号U)的短语
特别地,如果是 Z ⇒ ∗ x U y Z\mathop\Rightarrow\limits^* xUy Z⇒∗xUy并且 U ⇒ u U\mathop\Rightarrow u U⇒u,则称u为句型xuy的直接(简单)短语
句柄:
句型的最左直接短语称为句柄
根据定义,短语、直接短语和句柄,都和语法树有关系:
1、语法树子树的末端结点符号串即是语法树所描述句型(相对于子树的根)的短语
2、简单子树(只有父子两代)的末端结点符号串即是直接短语
3、最左简单子树的末端结点符号串即是句柄
光从文字来看,这样的定义还是太抽象了。这个定义应该对后面的自下而上分析方法很重要,所以不得不看懂。然而这三行看了很久都没看懂,看书也看不懂,最后看了https://icode.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93236597这篇文章才勉强搞懂。现进行举例:
对于文法G[S]:
S
→
A
B
A
→
A
a
∣
b
B
B
→
a
∣
S
b
现打算要求句型baSb的短语、直接短语和句柄。首先使用最右推导的方法,构造出语法树:
除叶结点单独形成的子树之外,这棵语法树共有4个子树:
1、B(a)
2、B(S, b)
3、A(b, B(a))
4、S(A(b, B(a)), B(S, b))
因此,短语共有四个:a、Sb、ba、baSb
而因为前两棵子树只有父子两代,所以直接短语有两个:a、Sb
句柄是最左直接短语(位于最左端的简单子树),而两棵子树中,B(a)在B(S, b)的左边,所以句柄应该为a
在理解定义之后,就开始看LR方法的思想了
此类分析法命名为LR,是用于表达“从左至右”的含义
现在,自上而下语法分析面临的问题,主要就在于这两点:
1、如何找出当前句型中的句柄
2、应该将句柄归约到哪一个非终结符号
在进行详细讨论之前,首先大致浏览程序的总体结构,以展现出LR分析法相对于LL(1)分析法的简洁之处
LR分析程序主要有总控程序和分析表这两个部分
相比于LL(1),LR多出了一个状态栈,用于存储符号栈中各个符号所对应的状态,而新进栈的符号的状态则是根据栈顶的状态和输入的符号进行查表(分析表)而决定
分析表主要包含:动作部分(ACTION)和状态转换部分(GOTO)。表中使用S表示移进、r表示规约、acc(accept)表示接受、(ACTION部分的)空白表示错处理(而GOTO部分的空白则不是出错处理)
尽管LR分析器有好几种类型(常见的有LR(0)、SLR、LR(1)、LALR),但所有LR分析器的总控程序一致,只是分析表不同而已。由此可知,LR分析法的程序是可以通用的,这再次体现出了LR分析法的一个优越之处
LR分析过程主要包括移进、规约、接受和出错四种操作。对过程的简要描述如下:
1、总控程序在分析的每一步,按照状态栈顶状态q和当前输入符号a,查阅LR分析表,并执行其中ACTION[q,a]和GOTO部分规定的操作。
2、若ACTION [ q i q_i qi, a k a_k ak]= S j S_j Sj,则:
3、若ACTION [ q i q_i qi, a k a_k ak]=rj,且第j条产生式为U → \rightarrow →x,|x|=m,LR分析表中有GOTO[ q i − m q_{i-m} qi−m,U]= q t q_t qt,则:
4、若ACTION[ q i q_i qi, a k a_k ak]=acc,表示接受,不发生变化,分析成功:
5、若ACTION[ q i q_i qi, a k a_k ak]=ERROR,表示出错,中止变化
LR分析过程非常地简单,没有左递归、提取公因子的问题,因此关键在于:如何构造分析表
<!!!>这一段目前还没有很好地理解,所以写出来也是非常地机械的(大多为照搬),之后会考虑对内容进行改进<!!!>
对于由n个符号构成的句柄,如果每识别一个句柄的符号就对应着一个状态,则加上开始状态后,共有n+1个状态
可以利用打点的方式记录状态,例如,现在有句柄XYZ,则.XYZ表示即将开始得到X,X.YZ表示已经得到X,即将得到YZ,XY.Z表示已经得到XY,即将得到Z,XYZ.表示已经得到XYZ,即将归约
用LR(0)项目来表示一个句柄的所有识别状态:
移进项目:
U
→
x
.
a
y
U\rightarrow x.ay
U→x.ay。点后为终结符号,需要移入栈中
待约项目:
U
→
x
.
V
y
U\rightarrow x.Vy
U→x.Vy。点后为非终结符号
规约项目:
U
→
x
.
U\rightarrow x.
U→x.。点已经到句柄的最后了,已完整地完成
接受项目:
S
′
→
S
.
S'\rightarrow S.
S′→S.。其中,S为开始符号。这里使用了拓广文法,引入了一个新的开始符号S’,和产生式
S
′
→
S
S'\rightarrow S
S′→S
即便是在得到完整的产生式右部时,也无法知道能不能规约(信息还是不够),说明不能离开句型谈句柄,即需要句型中的信息,利用历史来帮助判断
由此引入活前缀:包含了句柄识别到当前时刻的历史,并逐步向后传递,最长活的前缀(可归约前缀)包含了句柄完全被识别的整个历史。这样一来,符号栈中存放的就是活前缀,而符号串和输入串连起来就是句型(从输入串中一个个地移进符号串,并在符号串中规约,所以图中的符号栈和输入串连起来正好就是一个句型):
对句柄的识别过程就是对规范句型的活前缀的识别过程,对于这样的识别,可以用确定的有穷自动机来进行
在此处,使用拓广文法:引入一个新的开始符号S’,及对应的产生式 S ′ → S S'\rightarrow S S′→S
将所有的产生式的所有状态全部列出,然后根据状态间的转换关系进行相应的连线:
上述方式构造出的是NFA,如果要转换为DFA,则需要进行状态的合并
首先对空弧的闭包进行状态合并:
合并后,被并入的状态所对应的产生式称作派生项目,反之称为核心项目。例如,在上图的开始状态集中, S ′ → . S S'\rightarrow .S S′→.S为核心项目,而 S → . a A c B e S\rightarrow .aAcBe S→.aAcBe则为派生项目
随后,再对相同输入所到达的多个状态进行合并:
这样便转换为了DFA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