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如何构建有强烈质量意识的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

达成质量共识

在两个月之前,我写了一篇“软件测试灵魂三问”的文章,很受欢迎,有 8000 多的阅读量。而在此之前,还写过一篇“质量三问”的文章,更具有挑战,即通常所说的哲学三问,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那么,质量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的基本问题,按道理每个公司都应该去回答,企业中的每个团队、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需要思考这样的问题,是否认同自己所在的公司给出的答案。如果不认同,怎么办?要不要进一步和公司管理层去沟通,在如今质量认知上达成共识。

只有达成质量共识,才能有统一的目标,最终驱动团队前进。在第 7 讲案例中,提到的 Etsy 公司,成功的三大经验之一就是拥有共同的目标,通过这个目标赋能,维护共同的质量文化,业务驱动研发,业务驱动测试。

那么,究竟什么是质量? 质量就是客户的满意度。客户越满意,质量越高,而且还可以度量,比如通过日志分析或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获得。例如,阿里的质量文化就是:

做用户体验捍卫者,让客户百分之百放心

腾讯也有类似的文化,强调用户为本,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将社会责任融入产品及服务之中。所以成功的公司都重视质量,树立良好的质量文化。

营造质量文化

达成质量共识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通过教育、培训等各种活动来不断提升对质量的认知和强化质量意识。下面给出优秀公司的几个案例,供你借鉴与思考。

腾讯公司其中有个团队认定:质量是团队尊严的起点,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周从客服那里提取 10 条客户投诉的录音播放,听听客户肆无忌惮的谩骂和侮辱,品品内心撕心裂肺的疼痛和羞愧,然后再重新建立起踏踏实实的尊严。时时刻刻聚焦用户,为用户体验精雕细琢,所以在每一次提出新的想法或问题前,团队每个人都要反复琢磨分析,需求反复评审;从姿势上看,产品是开发的“孙子”,开发是测试的“孙子”,测试是运维的“孙子”,运维是用户的“孙子”。

劣质成本成为奖品:现在去华为公司许多展厅基本可以看到下面这张照片(如图 1 所示),以展示当年华为是如何进行质量教育的。当年,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将从客户那里换回来的坏设备单板,以及一趟一趟来回的机票装裱在相框里,做为那一次质量大会的“奖品”,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它成为了办公桌上最重要的一个摆设,时时刺激着每一位当事人。

 

图1 华为公司2000年质量大会现场

华为质量史上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07 年 4 月,华为公司 70 多名中高级管理者召开了质量高级研讨会,以克劳士比“质量四项基本原则”(质量定义、质量系统、工作标准、质量衡量)为蓝本确立了华为的质量原则。会后,克劳士比的著作《Quality Is Free》(质量免费)在华为公司大卖,主管把它当做礼品送下属。

第 4 个例子来自我曾经工作过的思科(Cisco),每个员工身上都会带着这个卡(badge),上面印着思科文化(Cisco Culture),其中质量团队排在第一的位置,而且所有的文化都是基于帮助“客户成功(Customer Success)”。

 

图2  Cisco 公司文化的 badge

创建学习型团队

在质量文化形成过程中,同时我们需要把整个团队(包括开发和测试)转化为或打造成学习型团队。什么是学习型团队呢?

比较标准的回答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整个团队成员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

简单的回答是:团队成员拥有成长性思维、永不满足现状,不断反思与学习,精益求精,持续改进的团队。

对于传统的团队,强调有头脑的领导、新型战略;而敏捷团队则强调自我管理、自我组织的团队,享受充分授权、面对面沟通带来的收益,如图 3 所示。

 

图3 学习型敏捷团队

说起学习型团队,又要给你介绍一本书了《第五项修练——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包括后续之作《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变革之舞》等),它由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 1995 年写成,重点谈到了新思考、新视野和四项核心修炼,其中四项核心修炼是:

(1)自我超越,侧重个人成长和学习的修炼。以人为起点,培养自己系统思考的能力,不断厘清愿景与现况,保持创造性张力,看清结构性冲突,诚实地面对真相,不断对准焦点,运用潜意识的力量打破契约关系、突破“自我超越”的障碍,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的愿景。

(2)心智模式,这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甚至是图像、画面或形象。采用凝聚团体心智模式,并进行修炼,比如行动中的反思技能和探寻技能(如图 4 所示)、识别跳跃性推断、写下内心通常不会说的话,兼顾探询与辩护等。

 

图4  反思与反馈是达成团队愿景的有效实践

(3)共同愿景,是明确而可知的未来景象,不同于志向,它回答“我们想要创造什么”这样的问题。出自真心的共同愿景是学习实践的焦点和动力来源,只有唤醒了你对真正想成就的共同愿景,才会孕育无限的创造力,学会聆听,不断进步等。

(4)团体学习,是现代组织的基本学习单位。团队学习是协同校正、培养默契的过程,是开发团队能力和集体智慧的过程。通过团体学习,萃取团体智慧,既具有创新性又有协调一致性,通过对话(Dialogue,深度会谈)和商讨等不同的交流艺术实践来修炼,并善用冲突、消灭组织中的隐形墙等提升团队的学习能力。

而第五项修炼就是系统性思考,从而能看清行为背后的结构模式,关注反馈(这和敏捷“通过快速迭代及时获得客户反馈”是相通的),从而能够辨识动态系统整体运作的微妙特性。构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系统过程,如图 5 所示,除了上面说的五项修炼,还包括外围的变革管理、复杂过程管理、组织转型、文化更新、决策等活动。

 

图5  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系统过程示意图

从上面讨论可以看出,学习型组织也强调思维能力、反思和反馈等,这些都有助于做好敏捷测试。系统性思维有利于我们进行全面地分析测试需求或测试范围,而创造性思维(如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挖掘更多的测试场景。也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改正错误、持续改进;不断获取用户的反馈,才能更好地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

业务学习与缺陷根因分析

开始我通过腾讯、华为、思科等生动的案例来说明如何达成质量共识,如何帮助团队增强质量意识。即使团队质量意识很强,但也不知道如何做出高质量的产品,那质量意识也就失去了价值。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做事”更有价值。如果需求定义错了,即做错了事情(do the wrong thing),那么以最正确的方式做事情(设计、编程)也没有价值。为了正确的把握客户需求,在学习型组织中,会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包括通过扮演角色、场景模拟等手段能更好地领会真实的业务应用场景。在学习型组织中,不仅如第 3 讲所说的客户思维,想客户所想,从客户角度理解产品的需求,而且还要不断地收集用户反馈,进一步理解业务及其用户。

在工作中学习是主要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缺陷根因分析。发现了缺陷,把缺陷修正了,还不够,还要做根本原因分析,找出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然后采取措施消除其根本原因,以达到缺陷预防的目的,同时这种案例分析就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是质量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自然成为构建有强烈质量意识的学习型组织的主要活动之一。

除了构建有强烈质量意识的学习型组织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优秀实践。比如,建立多媒体形式的业务知识库、质量知识库,提高团队的学习兴趣,甚至举办质量知识竞赛,要多关注学习。其次,建立虚拟的专业技术社区,如人工智能社区、性能测试社区、自动化测试社区等,让具有共同爱好的员工能聚集在一起交流和讨论,开展一些沙龙、论坛或读书打卡等活动,鼓励学习型文化,促进公司范围内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最后,给你出一道思考题:我们这里推荐了《第五项修练——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你是否看过此书?如果看过,请分享本讲没谈到的几个要点;如果没看过,可以推荐其他图书吗?欢迎留言讨论。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2023面试高手/article/detail/545143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