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2023年,行业受制于降本压力,针对高速尤其是城区NOA与高精度地图的博弈争论,让四维图新这家汽车图商行业的上市公司备受争议。
而这种争议的背后,还有另一层意思。
数据显示,四维图新(002405.SZ)去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3.18亿元,同比增长11.58%,然而,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5亿元,大幅下降了738.34%。
实际上,在过去几年时间,汽车智能化的高速发展,并没有给四维图新带来实质性的利好。数据显示,除了2021年还有盈利,2020年四维图新亏损3.09亿元,2022年亏损3.36亿元。
最新业绩预告显示,2023年,四维图新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区间在9.77-12.21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继续扩大190%-263%左右。
按照该公司的说法,去年汽车供应链相关企业产品单价持续下降,市场竞争导致公司产品毛利不断受到挤压而下滑。同时,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同比增加;
此外,过去几年,四维图新在产业链参股了多家初创公司,部分参股公司持续亏损, 均对公司短期业绩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转型,成为这家传统图商的当务之急。
从产品提供商转型成为解决方案提供商,被四维图新作为公司的战略目标,同时,坚定聚焦汽车智能化业务。
首当其冲,就是地图业务。
去年,四维图新CEO程鹏对于智能驾驶“有图”和“无图”路线之争给出了正面回应,“地图是自动驾驶不可或缺的安全传感器,能够进一步提升智驾体验感。”
按照2023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智云业务仍是四维图新最大的营收来源,智云业务营收为8.78亿元,占比约58.49%。主要产品包括地图产品、人机共驾导航产品、数据合规闭环服务、智慧城市及高精度定位服务等。
其中,智云业务的营收成本增幅高达31.75%,主要系数据运营服务规模增长,相应运营成本增加所致。不过,智云业务的毛利率仍高达59.60%。
显然,从毛利率的角度来看,车企对于高精度地图的争论并非仅限于技术层面。按照小鹏汽车的说法,轻地图方案能够让智能驾驶的开城速度提升20倍,成本却只需要高精地图方案的十分之一。
而折中的轻图方案,恰恰就是在不额外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智驾系统仅需要依靠原有车端的导航地图数据,更多基于具备时空理解能力的大模型感知架构来实现落地。
此前,在高阶NOA赛道,高德、百度两家的高精度地图市场份额依然遥遥领先。四维图新则主要依靠长城旗下的毫末智行,而与华为的合作,则因为后者主推「无图」模式,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四维图新此前拿到的新业务定点(包括合规服务),更多是以宝马、戴姆勒、 大众、沃尔沃、福特为代表的合资品牌为主。而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持续下滑,已成定局。
更大的压力,来自于过去几年在高精度地图领域的研发投入,这原本被视为传统图商的业务转型重点。传统导航地图,尤其是前装市场已经出现天花板困局。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导航地图功能渗透率已经超过75%,市场格局也趋于稳定。数据显示,过去几年,四维图新的智云业务增速基本维持在个位数。
有意思的是,去年上半年,四维图新的智云业务整体毛利率下滑了8.6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持续的研发投入(包括地图持续采集成本)受到下游车企对于高精度地图依赖度降低的不确定性影响,回报难度加大。
实际上,从该公司的募投项目也可以看出端倪。比如,拟投资超10亿元的自动驾驶地图更新及应用开发项目,到今年6月底(原计划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募投资金的投入仅完成60.84%。
而转向轻地图模式,无疑是降本路径之一。
按照该公司的公开说法,轻量化地图方案,逻辑是适当降低要素精度及要素数量,同时大幅提升覆盖广度、数据鲜度,并降低单位数据成本。
数据显示,四维图新的这套轻量化地图方案(HD Lite)的目标要将传统方案采购成本降低50%。然而,另一个难题也出现了。
众所周知,NOA系统的核心成本,仍主要来自于芯片、传感器和软件算法。2023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NOA交付也仅仅60万辆出头。
这意味着,对于单价相对值并不高的地图模块,需要一定的规模来实现业务的可持续拓展。四维图新表示,2023年,公司的智云业务因市场竞争、调整聚焦等因素影响,收入出现同比下降。
继续转型,看起来已经势在必行。
目前,四维图新致力于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云服务平台、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以及汽车电子芯片等核心业务,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智云、智驾、智舱、智芯四大板块。
截图来自四维图新2023年半年报
而在2023年度业绩预告中,四维图新特别指出,公司进一步明确了以“智驾”为龙头的业务主线。原因是,智能驾驶软硬一体产品搭载数量持续提升,智驾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半年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该公司的智驾板块实现营收1.44亿元,而上年同期还不到40万元。这主要得益于比亚迪这个大客户的出货量带动。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这个特殊项目中,四维图新仅仅是完成其中的部分工作,硬件部分仍是有比亚迪自己完成,核心感知算法则依靠芯片。
除了单J3的ADAS(基础L2)方案交付,四维图新还推出了轻量版领航辅助驾驶系统 NOP Lite,支持行泊一体以及轻量版NOP功能。
此外,在有客户需求前提下,四维图新可以在软硬一体智驾解决方案基础上获取相关数据,以完成众源数据闭环的技术方案。
不过,至少在比亚迪这个大客户上,风险极大。按照后者的规划,全栈自研已成定局。按照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定调,“比亚迪在智能化领域,会像在电动化领域一样,将所有核心技术打通,并进行充分验证。”
况且,在高阶智驾部分,比亚迪还与Momenta成立了合资公司;此外,还有接近4000人的智驾相关工程师团队,外部第三方供应商随时可能被清场。
而对于四维图新来说,还有更大的难题。
数据显示,由于智驾系统物料采购增加,四维图新去年上半年的智驾业务毛利率大幅降至7.01%。这意味着,比亚迪业务几乎是亏损状态。
按照该公司的说法,由于前期跑马圈地阶段,硬件占比大,毛利受元器件的价格波动影响较大;随着后续量的扩大,高阶方案里软件和算法占比更高,毛利的提升会逐渐体现。
不过,这种说法,也被不少业内企业质疑。一家汽车电子上市公司明确表示,“车厂做自研,只是为了把里面的konw-how搞清楚,把诉求转化成需求,而软件的溢价会趋于0,供应商想做大必须得做硬件。”
此外,由于四维图新此前还分别参股了两家智驾初创公司(禾多科技和MINIEYE),这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业竞争。
同时,四维图新高级副总裁、产品技术委员会主席何利扬(曾代表四维图新与地平线在去年上海车展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也在去年重新回到华为系,出任AITO问界事业群轮值总裁。
“在自动驾驶领域,我们才是真正ALL-in的”,这是在2017年四维图新用户大会的现场,四维图新总裁程鹏的公开喊话。
然而,六年时间过去,四维图新并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绩,反而是多年亏损。唯一的亮点是今年初打赢了起诉百度的地图侵权案,获赔6450万元。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