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基于51单片机蜂鸣器发声的C语言程序_实现蜂鸣器响的代码

实现蜂鸣器响的代码

基于51单片机蜂鸣器发声的C语言程序

一、引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C语言编写一个基于51单片机的程序,实现蜂鸣器的发声功能。我们将使用Keil软件进行编译和烧录。

二、硬件连接

首先,我们需要将蜂鸣器连接到51单片机的某个GPIO端口上。通常,我们会选择P1.0或P1.1作为蜂鸣器的输出端口。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51单片机与电脑连接。我们可以使用USB转串口线将单片机的TXD和RXD分别连接到电脑的COM1或COM2端口。

三、代码编写

  1. 首先,我们需要包含必要的头文件:
#include <reg52.h>
  • 1
  1. 然后,我们需要定义蜂鸣器的端口:
sbit Beep = P1^0; // 蜂鸣器连接到P1.0端口
  • 1
  1. 接下来,我们需要编写主函数:
void main()
{
    Beep = 0; // 关闭蜂鸣器
    while(1)
    {
        Beep = 1; // 打开蜂鸣器
        delay(1000); // 延时1秒
        Beep = 0; // 关闭蜂鸣器
        delay(1000); // 延时1秒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1. 最后,我们需要编写延时函数:
void delay(unsigned int ms)
{
    unsigned int i, j;
    for(i = ms; i > 0; i--)
        for(j = 110; j > 0; j--);
}
  • 1
  • 2
  • 3
  • 4
  • 5
  • 6

四、编译和烧录

  1. 使用Keil软件打开刚刚编写的C语言程序。
  2. 选择正确的目标设备(如AT89S52)和编译器选项。
  3. 点击“生成”按钮,编译程序。
  4. 将编译好的程序下载到51单片机中。
  5. 观察蜂鸣器是否能够发出声音。

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基于51单片机蜂鸣器发声的C语言程序的编写和博客撰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另一个完整的代码如下

按键发音
/* 名称:按键发音
说明:按下不同的按键会是SOUNDER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本例使用延时函数实现不同频率的声音输出,以后也可使用定时器
*/ 
#include<reg51.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BEEP=P3^7; 
sbit K1=P1^4; 
sbit K2=P1^5; 
sbit K3=P1^6; 
sbit K4=P1^7; 
//延时
void DelayMS(uint x) 
{ 
uchar t; 
while(x--) for(t=0;t<120;t++); 
} 
//按周期t发音
void Play(uchar t) 
{  
uchar i; 
for(i=0;i<100;i++) 
{ 
BEEP=~BEEP; 
DelayMS(t); 
} 
BEEP=0; 
} 
void main() 
{ 
P1=0xff; 
BEEP=0; 
while(1) 
{ 
if(K1==0) Play(1); 
if(K2==0) Play(2); 
if(K3==0) Play(3); 
if(K4==0) Play(4); 
} 
}




播放音乐
/* 名称:播放音乐 
说明:程序运行时播放生日快乐歌, 未使用定时器中断,所有频率完全用延时实现
*/ 
#include<reg51.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BEEP=P3^7; 
//生日快乐歌的音符频率表,不同频率由不同的延时来决定
uchar code SONG_TONE[]=
{212,212,190,212,159,169,212,212,190,212,142,159,212,212,106,126,159,169,190,119,119,126,159,142,159,0}; 
//生日快乐歌节拍表,节拍决定每个音符的演奏长短
uchar code SONG_LONG[]=
{9,3,12,12,12,24,9,3,12,12,12,24, 9,3,12,12,12,12,12,9,3,12,12,12,24,0}; 
//延时
void DelayMS(uint x) 
{ 
uchar t; 
while(x--) for(t=0;t<120;t++); 
} 
//播放函数
void PlayMusic() 
{   uint i=0,j,k; 
while(SONG_LONG[i]!=0||SONG_TONE[i]!=0) 
{ //播放各个音符,SONG_LONG为拍子长度 
for(j=0;j<SONG_LONG[i]*20;j++) 
{ 
BEEP=~BEEP; 
//SONG_TONE延时表决定了每个音符的频率 
for(k=0;k<SONG_TONE[i]/3;k++); 
} 
DelayMS(10); 
i++; 
} 
} 
void main() 
{ 
BEEP=0; 
while(1) 
{ 
PlayMusic(); //播放生日快乐 
DelayMS(500); //播放完后暂停一段时间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weixin_40725706/article/detail/554280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