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内容来源于bilibili
:video_link、 文字版Link
看完视频后,颇有感触,字幕很长,故进行了个人整理,仅供分享交流。希望您也能耐心读完~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经历不一样,如果你真的想改变自己的现状,你必须要深层次的指导。是什么在一直束缚着你,你才有适配自己的改变方法。
这个问题你会想到什么?肯定有人会说是原生家庭,经济实力、见识、资源背景、社会时代
等等。
束缚我们的东西其实有四类,分别是家庭束缚、情绪束缚、经济束缚和知识束缚。但这些只是表象,在他们的背后有一条看不见的现代迁移,明白了他们背后的本质,才能真正的改变。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父母就是权威,大部分人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被父母一步步安排好的,什么都要言听计从,父母什么事都要给建议,不按他们说的办还不行。你的工作、学习、谈恋爱、结婚的对象,甚至你要穿什么样的衣服
,自己都决定不了。
在这样的家庭关系里面,父母过度干涉,事无巨细,什么都想管。当你和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你会遭受批评、否定。为了生存,你只能听从看父母的脸色,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父母满意。
这样的家庭环境成长,逐渐就会形成一种取悦别人的状态,顺应着父母亲戚朋友的意愿去生活,会有很强的不安全感,没有自己的主观思考判断,不自信、敏感、悲观和自我否定。
说这些不是要归罪于世,而是要了解自己。我们都习惯于用自己的经验解决问题。以后当你有机会成为父母,你可能也会在某些方面指导子女的人生。其实,人们希望有一个人在自己的生命中出现,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关键是对方是否具备正确指导的能力。
社会变化越快,具体经验的引用率就越低。父母用他们那个时代的经验指导你这个时代的生活,你继承父母的经验进入社会,就像行走在现代社会的文盲,什么都不知道,一切相当于新生儿从零开始,所以你会感觉比别人慢,和别人有很大差距。
时代变化太快,父母不具备知道人生的能力,还要强加干涉或者索取,你觉得这就是家庭束缚最深层次的本质吗?很遗憾,这只是表象。如果父母具备能力,指导你的人生,在生活工作上给你提供支持和帮助,你还认为家庭对自己是束缚吗?我们不能只从结果的好坏去看待问题,为什么父母强加干涉、支配不是家庭束缚的最终本质?
简单来说,父母能给你铺好路,这还是家庭束缚吗?
小时候你可能经常听到父母说,隔壁家的那个谁,每次考试都100分,你总不及格?我花钱让你上学,供你吃供你穿,你就拿这个回报我吗?
你成绩好,听话、懂礼貌,逢人会打招呼,让他们有面子。你成绩不好总惹事,让他们抬不起头。他们并不觉得对你的要求和管教是控制和束缚,他们会觉得那是为你好。因为大部分父母认为你是他们的一部分,而不是真正独立平等的个体,这才是家庭束缚中更深一层的本质。
在生命上,你是他们的延续。在生活上,你是他们的延伸。就像他们的四肢,父母希望四肢听话,对四肢的投资、照顾和爱能给自己带来回报。父母并没有把你当做是和他们自己一样同等地位的独立个体,而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很多家庭父母喜欢哭穷,你看到一个喜欢的东西,父母会跟你说,咱家穷,咱买不起。原生家庭的穷教育子女身上就会生长出来自己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实事求是地把家庭财务状况告诉孩子,把她看成和自己一样平等地位的家庭成员,有建议权和决策权,这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财富观。
父母没有把子女当作和自己一样同等地位的独立个体,这是家庭束缚中最深层的本质吗?我只能说依然不是。家庭最深层次的束缚是情感观念。父母对子女的情感和爱非常复杂,它和所有形式的爱都不一样,所有的爱都走向融合。只有父母和子女的爱走向独立和分离。你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组建一个独立的新家庭,这才是良好的原生家庭。
父母最大的爱是能否意识到这一点,不是能力或者智商上的差异,而是观念上的差异。如果你不明白这个观念,等你以后有了子女,也可能会走上父母这条路。子女从来都不是父母的一部分,而是和父母独立平等地位的人。你有自己独立的人生,以后会有独立的新家庭。父母和子女的爱终将走向独立和分离,这是家庭对人的束缚。
在原生家庭的控制、束缚成长下,大部分人会自我思考,但缺少独立性,从而不自信、敏感、悲观、自我否定、抱怨,不会拒绝。长期内耗,总是在意别人的眼光,担心别人会怎么想。成年或者进入社会以后,这些情绪也会一直伴随着你,它会消耗你大量的精力,让你没有时间做重要的事。但这不是情绪最大的束缚,情绪真正的束缚是情绪会把事情进一步恶化。
其实生活中每天都可能存在不愉快的事情上演。只不过你可能没有意识到,生活中大量不开心的事,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自己的情绪一步步造成的,是自己主观造成的,并非一开始就存在的客观事实。
人一直活在两个世界里,主观精神世界,客观现实世界。如果你认为主观精神世界里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那就会永远被困在那个世界。那我们来看一下,在我们所说的这些情绪和想法中,哪些是客观真实世界,哪些是主观精神世界。
不自信、敏感、悲观、自我否定、抱怨不会拒绝、长期内耗、总在意别人的眼光
。
这些想法和情绪中,只有不自信、抱怨、不会拒绝是真实存在的,其他的都是你主观精神世界里的东西,是你的主观想法和情绪,它只对你有影响,不对外界有影响。
受情绪控制的人少了验证环节,直接把主观想法,把情绪当作事实,就会促使你做出行动,让事情进一步恶化,这才是情绪真正的束缚。你觉得有人在看你,对你不满意,那可能只是你的想法,现实中别人可能没有注意到你。
经济束缚,不是说你没有钱,而是你根本不了解最基本的经济运行规律。社会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你没有机会成本的意识。你做的任何事,任何选择都有机会成本。你花钱买的任何一个东西,都是放弃了同等价值的其他东西。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工作上班,你当前的收益低于机会成本,你就是亏损状态。超出了机会成本的额外收益是剩余价值,财富积累是高剩余价值。
给你1万块钱,在不亏损的情况下,让你在一个月内把它变成 15000 块,我相信你也能办到。
给你 100 万,在不亏损的情况下,让你在半年内把它变成 150 万,你还能做到吗?如果给你 1000 万,在不亏损的情况下,在一年内把它变成 1500 万,我相信你大概率做不到。
前两个能做到是因为靠体力和精力就可以,后两个做不到是因为超出了体力和精力。你除了使用体力和精力赚钱之外,对经济的运行没有任何了解。
最简单的货币,你认为你了解货币吗?我们现在使用的纸币是法定货币,是信用货币的一种。在一些时代还出现过贝壳、石头做货币,但这些都是货币的外在形式。货币真正的本质是别人相信。
再说消费,你觉得你了解消费吗?消费不只是花钱,而是如何花钱。在大部分人的消费观念里面,从来没有考虑过机会成本。这个世界资源是稀缺的,你不可能拥有一些,所以必须要做好取舍。
财富的积累必须靠剩余价值。真正的商人永远会把机会成本计算在内,机会成本也是成本。比如做一个项目, 100 万的投入,机会成本是 20 万,如果最终到年底一共是有 120 万,你问他今年生意怎么样,他会告诉你只是保本。
大多数人认为的保本是 100 万,一年后不亏不赚,还是 100 万,但其实这是亏的, 120 万才是保本超过 120 万的部分。比如到了 150 万, 30 万是利润,也就是剩余价值是 30 万。
如果剩余价值很多,说明有其他人的价值被压榨了。你工作赚不到钱,就是你劳动的剩余价值被压榨了。在经济困境里,意识不到机会成本还只是束缚之一,真正的束缚是资本的力量。
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掌握资本的有钱人发展速度会比你更快,就会形成你看到的局面,有钱人越来越有钱,没钱的人越来越没钱。危机出现的时候,也是底层的人最先遭殃,恶性循环,永远被束缚在底层。但是很多人会觉得自己现在的收入和存款比 10 年前是多的,其实那是通货膨胀带来的错觉。是的,你手里的钱是变多了,但购买力下降了。简单的来说就是钱不值钱了。
现在所有的人都知道投资理财要钱,生钱,卖菜的阿姨也知道把钱放在余额宝,每天有利息。但我不认为这是投资,因为投资最关键的两个信息,风险和回报率。你不了解风险,也根本不知道回报率多少才是保本。你还觉得是投资吗?投资有风险,不推荐盲目投资。如果你要投资,至少你得知道你的机会成本,什么样的回报率是保本,不了解经济运行规律,没有机会成本意识,没有投资理念、资本的束缚等等,这些从现实层面隔绝了大部分人上升的通道,经济似乎是最难解开的。
一些人宣扬读书无用论,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读的书。你学的知识没有办法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我们所学的知识不是没有意义,而是不能为生活变现,无法在生活中使用,不能使用就无法产生价值。在具体的知识上,学校不教赚钱,学校教的是努力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学校不教你如何认识自己,学校教的是如何成为一个听话做事的人,学校也不教你如何使用社会规则,只教你遇到规则要遵守。
义务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真正的目的是培养一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属于自己的结构化思维体系。但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束缚和情绪束缚,限制了你的独立思考能力。父母和学校在知识的教育上,唯一给的信条就是努力。
大学毕业之后,除了努力,什么也不知道,不懂社会运行的规则,不懂经济的运行规律,不懂人情世故的重要,不懂利益交换的逻辑,更不懂人性。尤其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父母视野狭窄,思维老旧,顽固不同,给不了你任何指导,甚至还总在你人生的关键节点给你出馊主意,你只能自己摸索,误打误撞弄得满身疲惫、精力焦灼。
等你明白这些的时候,基本上你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几年后都会忘的差不多。真正有用的知识可能要从你进入社会才开始学,而富人家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这些,但是没必要抱怨,与其抱怨过去,不如提灯前行,这是已经存在的事实,认清现状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很多人在进入社会工作后,有一个感受就是自己从小到大相信的道理,有一天发现在社会上并不适用,这其实也是思维的限制。我在公众号提到过罗翔老师说的一句话,他说他觉得天道酬勤这句话挺害人的,他让人们误以为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做成事,太理想化了。但以天道酬勤来说,我们在讨论成功的可能性的时候,常常忘了一件事,就是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东西不以人的努力和意志为转移。
罗翔老师所说的相信天道酬勤挺害人的,实际上说的就是绝对化思维很害人,相信天道酬勤,你只能看到勤,看不到其他。相信选择比努力重要,你只能看到选择,看不到努力。选择和努力对于做成一件事情来说都是必不可缺的因素,没有谁比谁更重要。
绝对化思维从一个点来给全部做定义,比如老板看到一个员工干活不上进,就轻易的说这届大学生不行,甚至扩展到现在的年轻人不行。一些人看到明星离婚的新闻就说再也不相信爱情。社会底层非常容易形成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思维观念。仿佛一个事情的存在就只有两个极端,永远都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善恶分明,正邪不两立。这个世界除了善就只有恶吗?算不上绝对的好人,但也不是坏人,这才是现实。
大多数人的状态,上层的人不太会这样,因为他们从小形成就是结构化思维,网络越发达,信息越多,思维上的差距对现实贫富差距的影响就越大。很多信息是现成的,但你不知道怎么找到它,怎么使用它,每天做的就是刷短视频、刷娱乐新闻,会让你的视野越来越狭窄,思维越来越固化。
知识的束缚本质上是思维模式的束缚,但更深一层的束缚是不知道和想不到。你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对你有用,你可以去查、去找、去做,但你如果不知道有这么个东西,比如应届大学生的优势政策、考研考控的政策途径,工作上的一些补贴政策、消费补贴政策、住房补贴政策、产业扶持等等,这些都是公开的信息,但是你不知道就会形成信息差。
知识的束缚本质上是思维的束缚,是如何找到和使用对你有用的知识,需要你有自己完整的结构化思维系统,不会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知识最深的束缚是信息差,如果你对一件事完全不知道,那就再聪明也想不到。这和智商没关系。社会上有很多可以免费使用的资源,你不知道就会比别人少很多资源。
家庭束缚、情绪束缚、经济束缚、知识束缚
。这思维束缚中。我认为知识束缚里的思维束缚是最重要的,因为家庭束缚和情绪束缚都是指向现在,而思维束缚是指向未来的生活。
很多人都想过改变命运,改变自己,现在的生活可能不止一次有过这样的想法,但很难在现实中找到抓手,没有具体的方向,也不知道具体要做什么。
改变是一种对比,命运的改变只能和自己对比。但视频的开头我说过:我的理念是,人只能和自己对比,我们所做的事都是为了让自己越来越好,比过去更好。如何比过去更好?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可以。生活中存在大量的问题,你想要达成的目标,你的困境,你的束缚,其实都是你人生中遇到的问题。我的另一个理念是,只要你把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了,生活就会越来越好。所以解除束缚就是改变命运,解除束缚的方法就是改变命运的方法。
家庭束缚最深层的本质是想法观念,父母和子女的爱最终走向独立和分离的观念。不仅是父母,也包括你自己都没有这个观念。你要做的不是改变父母的观念,而是改变自己的观念。在中国的传统孝文化以及父母灌输的观念里,父母供资历,吃穿,上学有养育。之所以孩子要报恩,父母是子女天然的债权人。对于孩子来说,从一出生就背上了一生都还不了的债,背负着还债报恩的思想,永远也直不起来腰,永远也不可能独立拼的。
有过外出经历的人应该知道,如果你带了很多行李,身上背了很多东西在赶路,你根本没有心思看周围的东西。
对父母的爱,或者父母对子女的爱,都应该是自发的,是他没有约束下产生的感情和行为,而不是利益交换。在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对自己母亲说的话,如果你养儿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了,你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
或者你可以问问你自己,你希不希望你的孩子背着对你的债长大?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背着对你的债长大,那你自己就不能这样做。这是观念上的接触,你可能一瞬间明白,也可能一天明白,一年明白,但只要明白了就会不一样。
这是观念的转变,是瞬间的变化,是思想的束缚戒除,这也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觉醒从 80 后开始,在 90 后和 00 后身上越来越明显。解除了原生家庭的思想束缚,才能解除原生家庭的现实束缚。现实中如果父母不具备知道人生的能力,他们的建议和要求就不要再听了。心理和距离上进行独立,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自己承担自己的人生结果,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余秋雨在《借我一生》这本书中写道,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等。靠要的思想是自己把自己当成弱者,会让你失去独立思考和创新,失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失去对思考的思考。要想改变自己,那就要彻底摒弃骨子里的这些观念。
出生在底层人生的指路人非常关键,摆脱了等膏药的思想之后,才有判断的能力,才具备寻找指路人的资质。
解除家庭束缚:
第一步是解除思想束缚,真正的独立,摆脱对所有人的等靠要。
第二步是解除现实束缚,如果父母不具备指导人生的能力,他们的建议和要求不要再听。
第三步,找具备能力的指路人。指路人不只是父母老实工作,领导很多都在充当指路人的角色。小时候怕父母,怕老师,长大之后大概率怕领导。原生家庭的束缚在成长过程中会延伸到老师和以后工作的领导身上。工作上领导的否定、打压、过度干涉,其实是原生家庭的束缚的延伸。想办法找具备能力的指路人,找不到也没关系,但绝不能再被现有的人拖累。
你可能判断不了哪些人具备指路的能力,但你一定要有能力判断哪些人不具备。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指导人生的能力?其实很简单,看这个人的状态,是负责的、包容的、尊重的、积极向上的,还是抱怨的?贫穷的、诉苦的、不思进取的?和这个人一起生活、做事,你是向上的还是向下的,这些需要你自己去感受和判断。
情绪束缚是在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中所形成的状态,不自信、敏感、悲观、自我否定、抱怨,不会拒绝,长期内耗,总在意别人的眼光,担心别人会怎么想,这些情绪状态会推动事情进一步恶化发展。在这些情绪状态中,只有不自信、抱怨、不会拒绝是真实存在的,其他都是主观精神世界产生的。
解决情绪的问题,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分清楚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如果你刚跟家人或者朋友吵完架,正在气头上,以第三视角的身份去观察你整个吵架的回忆经过,你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对方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把整个事情的回忆关照之后,怒气就会消失。你可以看到自己在整个事件中的表现会变得平和,发现自己或者对方的问题所在。整个过程就只是以第三视角观察,不要思考,思考是关照之后要做的事。
内观可以让你脱离情绪,剩下的就是情感和利益,在情感和利益的基础上,要怎么取舍决定才是要思考的事。习惯之后,内观就会成为你的本能,你时刻都在内观自我洞察。
简单来说就是自我反思
活在现实里,不是活在想象和情绪里。但在情绪的束缚中,不自信、抱怨、不会拒绝是真实存在的。内观法虽然也有助于改变这些状态,但并不能直接改变现实的存在,需要用现实的东西去改变,不自信、抱怨、不会拒绝,这是长期形成的一种应对社会的方式。习惯需要用正反馈机制来改变,这是改变情绪束缚的第二步,建立正反馈机制。
那些长期经历失败,在童年中有过诸多不愉快经历的人,第一直觉就会告诉自己,掌控不了局面,很容易陷入在沮丧的状态之中。而那些有过成功体验,从小就养成了优秀习惯的人,也更具备对付各种磨难和挫折的应变能力。
很多人不自信,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太久没有感受过自信的状态,会心虚不适应。建立正反馈机制选任何一个事情,可以是工作,也可以是某种技能或者某一个具体的事,尽全力把它做好。先在这个领域中建立自信,然后适应自己的自信。
比如点赞关注,对创作者也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点赞关注越多,自信越强,做视频的动力越强。只要重新感受自信的状态,你很快就可以得到调整。先把事情做好,获得自信,又帮助自己把事情做得更好,这就是正反馈机制。建立了自信,抱怨就会减少,内心变得更强,才有拒绝的勇气和底气。
经济束缚?想要解决是最难的,因为它对现实生活影响最直接有效,需要按图索骥,一步一步的来,不要想着一步登天,嫌贫或者仇富的心理没有意义,人只能和自己对比,比过去更好就可以。
想要解决经济的束缚,要分阶段来。第一阶段有两步要做。
第一步要做的是了解经济的运行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最基本的认识,具备机会成本的意识和投资的意识,你可能要看一些书或者学一些东西。
第二步要做的是把自己当前主要收入来源的工作做好,尽可能的在小圈子里做到顶尖。如果已经做到顶尖,尝试压缩自己的工作时间,提高效率。把主要收入来源的工作做好,有一个前提就是选择正确的工作。选择对自己来说,正确的工作比盲目努力要好很多。
工作上,同等条件下,要优先选择一个行业内最高端的职位工作。很多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举一个例子,假如你是新东方英语新入职的老师,可以选择教出国留学英语,也可以选择教高中英语,你选择哪一个?如果我来选,我会选择教出国留学英语。
教出国留学英语会更难,你对自己没有信心,想先从教高中英语开始,等有了经验再转去教留学英语在现实社会中很难行得通,至少在我们的社会环境里面是这样的,不用在意自己有没有高端职位的经验,或者在意做不好被淘汰那不是你要操心的事,那是公司面试人的事。
你可以让老板知道什么叫物有所值,也可以让老板知道什么是便宜没好货。你还可以让老板知道贵的也没好货,你值不值这个价?水平高低,做老板的才要考虑这些。
立场不同,利益就不同,职责自然也不一样,有了这个职位才会有匹配这个职位的能力。上班型的工作,同等条件下,一定要优先选择一个行业内最高端的职位,想赚钱就离有钱的人能够赚钱的资源近一点。
第一阶段达成之后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要分析自己的收入来源,以及如何把现有的资源效益最大化。海明威在《老人与海》这本书中的一句话,现在不是考虑你缺少什么的时候,而是考虑你用你拥有的东西可以做什么。第二阶段是要让自己从消费者转为独立的价值生产者。
第一个问题思考,自己有什么资源可以出售普通人有的资源,比如时间、技能、体力、人脉等等。
第二个问题思考,怎么能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出售?
第三个问题思考,怎么把目前不可出售的资源出售?
第四个问题思考,怎么把已有的资源用更多种的方式出售?
第五个问题,怎么把已有的资源以更高的价格出售?
把这些问题的回答认真写下来,每隔一段时间去整理,去增删。这些问题是为副业准备的,你必须要有多种收入的方式。
第三阶段,以自己在领域中的能力、资源和老板进行价值交换,不再是打工,上层是一个圈子,人脉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不是认识吃过饭就叫人脉。你具备上层的人需要的价值,那你就有了一家的资本,有了一席之地,才可以创造出剩余价值。
第四个阶段是资本和资源脱离,以资本和资源信息差赚钱。千万别想着盲目创业,没有想法,没有目标,为了创业而创业只有死路一条。创业应该是一个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如果你在第二阶段副业的过程中找到了很好的资源变现方式,才可以考虑创业。
现在的社会很浮躁,各种各样的媒体文章、视频都在宣传,几天几个月赚几百万,让很多人觉得钱很好赚,好像只要敢做就能赚钱,即使没赚钱,他们也会告诉你一定要闯一把。本来就没什么资源,大不了一无所有,从头再来。所有人都想快速暴富,但是没有人告诉你,资产不仅可以清零,还可以为富,富到你一生都要搭进去偿还。
这四个阶段里有没有投资,你觉得投资应该在哪个阶段?
投资应该在每个阶段都存在,第一阶段中主要是投资自己
,之后的每一个阶段才是金融属性的投资。
知识的束缚,本质上是思维模式的束缚。
思维模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个长期刻意训练的过程。你看到那些短视频资讯都是零散的知识,零散的知识是信息,没有办法形成体系架构。
知识学习,千万别看零散的东西。知识束缚的解除,要做三个方面的事:
第一是工作上的专业技能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多赚钱,这是你立足的根本。
第二是丰富自己的常识和信息,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人性等等,可以多看一些纪录片或者书籍,我大部分的视频网站都开了会员,就是为了看纪录片。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建立自己的独立思维体系。
着重介绍两个思维体系,第一性原理,溯源思维和结构化思维。
第一性原理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个哲学观点,但每一个系统中都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或者删除。第一性思维是一层层拨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是倒推溯源的过程,在一个问题上不断的追问下去,直到根源。
比如视频的前半部分讲家庭束缚,用的就是第一性原理,溯源思维。家庭束缚是父母不具备制造人生的能力,需要强加干涉。
在网上是时代变化太快,父母长辈的经验不适用。再往上一层是父母没有把子女当作和自己一样平等独立的人。再往上一层是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在网上是没有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爱走向分离的观念。每一层现象的本质是什么?一层层往上走,直至问题最终的根源。本质能够让你更好的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也能帮助你判断对错。
第二个要介绍的是结构化思维。结构化思维是当我们面对问题时,通过某种结构把它分解成一个个你能解决的部分,这是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我们平时的思维是零散的,结构化思维更像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化思维的思路是把顶端对需要解决的终极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解决问题的不同方面,再将这些方面进行二次分解,形成若干个组成这些方面的原因。
结构化思维的好处是帮助自己更全面的看待事物,不会只盯着其中一个点。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由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组合而成的,他们彼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底层的人最缺的其实就是结构化思维。大部分的观念,比如勤劳致富、天道酬勤、选择比努力重要等等,都是一种绝对化思维,其实都只是事物中的一个方面,你只盯着其中一处,一定会忽略其他的关键信息。结构化思维像金字塔,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个种子,生根发芽,长出主干、枝干和树叶,最终会成为一棵大树。
第一个建议,一定要投资自己。学习是一种投资,这是花钱也要做的事。一个东西的价值不只是它当前的价值本身,更多的是他以后能给你带来的价值。长远来看,投资自己比投资任何金融产品的回报率都高。
第二个建议,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更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如果你完全靠自己的经验去成长,会有很多问题。第一,会走很多弯路,因为你每个坑都要去趟一遍,甚至趟几遍。第二,成功的速度会比较慢。第三,天花板比较明显,因为你成功的边界就是你认知的边界,任何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有人曾经遇到过,并且可能已经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了,只是你还不知道,你的顿悟和新发现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
第三个建议,改变消费习惯,图便宜买了一箱苹果,从烂的开始吃,最后吃一箱烂苹果,因为价格便宜,买了没有用的东西才是最大的浪费。买一样东西犹豫的理由是因为价格,那就买,买的理由是因为价格,那就不买。有价值的东西,不能因为贵就不买没有价值的东西,就算再便宜也不能买。
第四个建议,保持随时记录想法的习惯。我一直有这个习惯,我看到的、临时想到的,甚至一些有意思的梦,我都会用手机便签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思考。思考应该是每天都要进行的事。查后的搜索信息并不是思考。搜索引擎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证实你的想法,或者确认一个疑点。如果你对一些问题理解不深刻,你根本不知道该搜索什么东西。
第五个建议,定期复盘。但是一定要明白,复盘是为了寻求进步,不是为了把锅甩给谁。
第六个建议,不需要把失败合理化,结果不好不代表行动不对。事情失败之后仍会安慰自己,比如自己的状态不好,没发挥好,有人干扰等等。这些理由都是失败之后让自己的现状合理化。但这些理由都没有涉及到一个真正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接下来你该怎么办?这一点上,动物比人做得更好。比如一头狮子,它捕猎失败了,他会想自己的状态不好,有其他动物干扰或者环境不合适吗?不会,他只会想下一个我要捕猎什么。他不会把自己的失败合理化。你可以去找失败的原因,但真正重要的是下一步你要做什么。
第七个建议,让你的生活保持变化。大部分人的生活没有变化,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变化就不会有机遇产生,可以是环境变化、人的变化、新的知识信息等等,总之,让你的生活出现新的东西。对于成年人来说,大部分变化是来自持续输入的知识信息。当一个人经历一段痛苦的爬坡之后,就迅速进入稳定状态了,不再有新的信息摄入,就会停滞很长一段时间。
第八个建议,认识自己。这个视频你认为前半部分重要还是后半部分重要?可以在弹幕上打出你的答案。人不是机器,机器坏了不会自己修。但是人一旦深刻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改变是很自然的事,这是智慧生命的本能,认识的越深刻,改变越自然而然。所以第一部分的内容更重要,增加很大的比例。
第九个建议,用希望做动力,别用恐惧做动力。希望会给人动力,恐惧也会给人动力。害怕过苦日子,所以更努力去奋斗。他会给你动力,这个动力来源于对残酷生活的恐惧,你不想要过残酷的生活,所以你更努力。与之相反的是另外一种状态,你见过更好的生活,见过更优秀的人。你想成为这样的人,所以你更努力。这是对更好生活的希望。恐惧会让人一直处于焦虑状态,而希望比恐惧有更正向、更长远的动力,有更高的上限。
你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对目标生活的追求,对改变世界,改变自己的渴望。短期可能恐惧的动力更好,但长期一定是希望做动力更好。对向往生活的希望,比对残酷生活的恐惧更有意义。改变不可避免的会让自己产生焦虑,任何人都会这样,适当的焦虑不是坏事,至少说明你积极进取,并且在努力寻找出路,但不能过于急躁。跨越阶层并不是一跃而就的,你只要不断的比过去更好就行。
春上春树的一句话,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我之前做咨询,见过很多人最真实最糟糕的状态,但我始终相信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潜力。北海虽佘扶摇,可结冬雨已是丧于非晚。
从这个视频及文章中,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产生共鸣,感触很深,该创作者分析的很透彻,加上了哲学、心理学、例证法等。
当然一定会有人批驳文章内容,但我们需要更多反思自己,多角度思考人生,毕竟涉及到人生是一个深奥的话题,普通人一定会存在思维局限。
我只能感慨目前自己的思考分析能力远远不足,怪不得我被束缚在社会底层(开个玩笑
)。
加油!
感谢!
努力!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