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算法新手(一)——位运算、算法是什么、介绍位运算和简单排序

算法新手(一)——位运算、算法是什么、介绍位运算和简单排序

一、二进制、位运算

java中int最大值,2的31次方-1,为什么不是2的32次方-1?
——因为第一位是符号位,0表示正数,1表示复数;

1.1 Integer二进制

-1的二进制: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Integer.Min的二进制: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为什么?
规则:符号位是1,表示负数,剩下的位数全部要取反。

1.2 java int 二进制负数 为什么取反?

  在Java中,int是一个32位的整数,其中一个二进制位是符号位(0代表正数,1代表负数)。如果你对一个负数取反,实际上是对其负值加1。这是因为取反操作是对整数的二进制表示进行按位取反操作,不考虑符号位。当你对一个负数取反时,符号位也会被取反,导致得到一个非常大的正数,这个数等于该负数的绝对值减1。例如,对于负数-5(二进制表示为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011),取反操作会得到一个正数(二进制表示为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101),这个数等于-5的绝对值(5)减1(4)。如果你需要对一个负数进行按位取反,然后再恢复原来的值,你可以先对数字取绝对值,然后对结果加1,进行按位取反操作,最后如果需要的话再转换回原来的符号。

示例代码:

int number = -5; // 假设是一个负数
int absoluteValue = number < 0 ? -number + 1 : number;
int inverted = ~absoluteValue;
// 现在inverted是按位取反后的结果
// 如果需要转换回原来的负数
int originalNegative = -inverted;
  • 1
  • 2
  • 3
  • 4
  • 5
  • 6

拓展阅读:
负数取反java 负数取反符号位变吗

1.3 负数为什么要取反+1?

+、-、#、/、%,等运算,在计算机系统中,都不是十进制的,所有的这些算术符号,在底层都是用二进制的位运算实现的。

位运算有哪些?

  • | 或
  • & 与
  • ^ 异或
  • ~ 取反
  • >> 带符号右移
  • >>> 不带符号右移
  • << 带符号左移
  • <<< 不带符号左移

为什么这么设计?
原因:为了让计算机在运算的时候,走一套逻辑,而不用走正数一套逻辑,负数一套逻辑;都是 取反+1;

底层的东西,效率非常重要,越底层应该越高效;

1.4 负数的两种表示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5 那么问题来了,int最小的负数,取反+1是多少?

——一开始我猜的是0;
实际跑出来是多少,看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论:还是它自己,用取反+1,可以算出来,它还是自己。
另:0取反之后还是它自己!

0: 0000 …… 0000
取反 1111 …… 1111
+1: 每一位都要进一,最后溢出了,溢出了就不要了,所以:
0000 …… 0000

二、什么是算法

三、实现打印一个整数的二进制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int num) {
		for (int i = 31; i >= 0; i--) {
			System.out.print((num & (1 << i)) == 0 ? "0" : "1");
		}
		System.out.println();
	}
  • 1
  • 2
  • 3
  • 4
  • 5
  • 6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32位
//		int num = -1;
//
//		print(num);
//		
//		
//		int test = 1123123;
//		print(test);
//		print(test<<1);
//		print(test<<2);
//		print(test<<8);
//		
//		
//		int a = Integer.MAX_VALUE;
//		System.out.println(a);

		print(-1);
		int a = Integer.MIN_VALUE;
		print(a);

//		int b = 123823138;
//		int c = ~b;
//		print(b);
//		print(c);

//		print(-5);

//		System.out.println(Integer.MIN_VALUE);
//		System.out.println(Integer.MAX_VALUE);

//		int a = 12319283;
//		int b = 3819283;
//		print(a);
//		print(b);
//		System.out.println("=============");
//		print(a | b);
//		print(a & b);
//		print(a ^ b);

//		int a = Integer.MIN_VALUE;
//		print(a);
//		print(a >> 1);
//		print(a >>> 1);
//		
//		int c = Integer.MIN_VALUE;
//		int d = -c ;
//		
//		print(c);
//		print(d);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四、给定一个参数N,返回1!+2!+3!+4!+…+N!的结果

public class Code02_SumOfFactorial {

	public static long f1(int N) {
		long ans = 0;
		for (int i = 1; i <= N; i++) {
			ans += factorial(i);
		}
		return ans;
	}

	public static long factorial(int N) {
		long ans = 1;
		for (int i = 1; i <= N; i++) {
			ans *= i;
		}
		return ans;
	}

	public static long f2(int N) {
		long ans = 0;
		long cur = 1;
		for (int i = 1; i <= N; i++) {
			cur = cur * i;
			ans += cur;
		}
		return an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N = 10;
		System.out.println(f1(N));
		System.out.println(f2(N));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五、冒泡、选择、插入排序

5.1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不断交换相邻两个元素的位置,使得较大的元素逐渐往后移动,直到最后一个元素为止。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n 2 ) O(n^2)O(n 2 ),空间复杂度为 O ( 1 ) O(1)O(1),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

其实现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从序列的第一个元素开始,对相邻的两个元素进行比较,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交换它们的位置,即将较大的元素往后移动,直到遍历到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
  2. 对剩下的元素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整个序列都已经有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1.1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Code05_Bubble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
		if (arr == null || arr.length < 2) {
			return;
		}
		for (int end = arr.length - 1; end > 0; end--) {
			for (int i = 0; i < end; i++) {
				if (arr[i] > arr[i + 1]) {
					swap(arr, i, i + 1);
				}
			}
		}
	}

	// 交换arr的i和j位置上的值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rr, int i, int j) {
		int t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mp;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5.1.2 冒泡排序的应用场景

  冒泡排序虽然时间复杂度较高,但是它的实现简单,容易理解,并且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冒泡排序的应用场景:

  1. 数据量较小的排序:当待排序的数据量较小时,冒泡排序的效率并不比其他排序算法低,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优;
  2. 数据基本有序的排序:当待排序的数据基本有序时,冒泡排序的效率比其他排序算法更高。因为冒泡排序可以在一轮遍历中将已经有序的元素排除在外,从而减少比较和交换的次数;
  3. 学习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是最基本的排序算法之一,它的实现简单,容易理解,是学习排序算法的入门算法;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待排序的数据量较大,或者数据分布比较随机,冒泡排序的效率会比较低,不如其他排序算法。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排序算法。

5.1.3 冒泡排序在spring 中的应用

在 Spring 框架中,冒泡排序算法并没有直接应用到核心模块中,但是它可以作为一种排序算法被使用在 Spring 的某些模块中,例如:

  1. Spring Security 模块中的权限排序:Spring Security 是一个基于 Spring 的安全框架,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安全解决方案,包括认证、授权、攻击防护等功能。在 Spring Security 中,权限可以通过冒泡排序算法来进行排序,以便于在授权时按照顺序进行匹配;
  2. Spring Batch 模块中的数据排序:Spring Batch 是一个基于 Spring 的批处理框架,它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构建和执行大规模、复杂的批处理作业。在 Spring Batch 中,数据排序是一个常见的操作,可以使用冒泡排序算法来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冒泡排序算法虽然简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效率较低,因此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不建议使用。在 Spring 框架中,如果需要进行排序操作,建议使用更高效的排序算法,例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

5.2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第一次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存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的未排序元素中寻找到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的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的个数为零。选择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引用于百度百科)

选择排序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 遍历待排序序列,找到其中最小的元素,并记录其下标;
  2. 将最小的元素与序列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位置;
  3. 在剩余的元素中继续遍历,找到其中最小的元素,并记录其下标;
  4. 将最小的元素与序列的第二个元素交换位置;
  5. 重复步骤 3 和 4,直到整个序列有序为止。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2),其中 n 是待排序序列的长度。虽然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较高,但是它的实现简单,容易理解,并且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排序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算法,即相等的元素在排序前后的相对位置可能会发生改变。

5.2.1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Code04_Selection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ionSort(int[] arr) {
		if (arr == null || arr.length < 2) {
			return;
		}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 1; i++) { 
			int minIndex = i;
			for (int j = i + 1; j < arr.length; j++) {
				if(arr[j] < arr[minIndex]) {
					minIndex = j;
				}
			}
			swap(arr, i, minIndex);
		}
	}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rr, int i, int j) {
		int t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mp;
	}

	// for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comparator(int[] arr) {
		Arrays.sort(arr);
	}

	// for test
	public static int[] generateRandomArray(int maxSize, int maxValue) {
		// Math.random() [0,1)
		// Math.random() * N [0,N)
		// (int)(Math.random() * N) [0, N-1]
		int[] arr = new int[(int) ((maxSize + 1) * Math.random())];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 [-? , +?]
			arr[i] = (int) ((maxValue + 1) * Math.random()) - (int) (maxValue * Math.random());
		}
		return arr;
	}

	// for test
	public static int[] copyArray(int[] arr) {
		if (arr == null) {
			return null;
		}
		int[] res = new int[arr.length];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res[i] = arr[i];
		}
		return res;
	}

	// for test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Equal(int[] arr1, int[] arr2) {
		if ((arr1 == null && arr2 != null) || (arr1 != null && arr2 == null)) {
			return false;
		}
		if (arr1 == null && arr2 == null) {
			return true;
		}
		if (arr1.length != arr2.length) {
			return false;
		}
		for (int i = 0; i < arr1.length; i++) {
			if (arr1[i] != arr2[i]) {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 for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Array(int[] arr) {
		if (arr == null) {
			return;
		}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System.out.print(arr[i] + " ");
		}
		System.out.println();
	}

	// for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testTime = 500000;
		int maxSize = 100;
		int maxValue = 100;
		boolean succeed = true;
		for (int i = 0; i < testTime; i++) {
			int[] arr1 = generateRandomArray(maxSize, maxValue);
			int[] arr2 = copyArray(arr1);
			selectionSort(arr1);
			comparator(arr2);
			if (!isEqual(arr1, arr2)) {
				succeed = false;
				printArray(arr1);
				printArray(arr2);
				break;
			}
		}
		System.out.println(succeed ? "Nice!" : "Fucking fucked!");

		int[] arr = generateRandomArray(maxSize, maxValue);
		printArray(arr);
		selectionSort(arr);
		printArray(arr);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5.3.2 选择排序的应用场景

选择排序虽然时间复杂度较高,但是它的实现简单,容易理解,并且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适合使用选择排序的场景:

  1. 数据量较小:当待排序序列的数据量较小时,选择排序的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排序比其他高级排序算法(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更容易实现和理解;
  2. 内存限制:选择排序是一种原地排序算法,即不需要额外的内存空间来存储临时变量。因此,当内存空间有限时,选择排序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排序算法;
  3. 部分有序:当待排序序列已经有一部分有序时,选择排序的效率会比其他排序算法高。这是因为选择排序每次只选择最小的元素进行交换,因此不会破坏已经有序的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较高,因此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应该使用其他更高效的排序算法。

5.3.3 选择排序在spring 中的应用

在 Spring 中,选择排序并不是一个常用的算法,因此它并没有被直接应用在 Spring 框架中。然而,选择排序的思想可以启发我们在 Spring 中的一些实践,例如:

  1. Bean 的排序:在 Spring 中,我们可以通过实现 org.springframework.core.Ordered 接口或者使用 @Order 注解来控制 Bean 的加载顺序。这种方式类似于选择排序中的选择最小元素,即通过指定 Bean 的优先级来控制其加载顺序;
  2. AOP 切面的优先级:在 Spring AOP 中,我们可以通过 org.springframework.core.annotation.Order 注解来控制切面的优先级。这种方式也类似于选择排序中的选择最小元素,即通过指定切面的优先级来控制其执行顺序;
  3. Spring Security 中的 Filter 链:在 Spring Security 中,Filter 链是一种类似于责任链模式的机制,它由多个 Filter 组成,每个 Filter 负责不同的安全检查。这种方式也类似于选择排序中的选择最小元素,即通过指定 Filter 的执行顺序来控制安全检查的顺序;

虽然选择排序并不是 Spring 中的常用算法,但是它的思想可以启发我们在 Spring 中的一些实践,从而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5.3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待排序序列分为已排序区间和未排序区间,然后每次从未排序区间取出一个元素,将其插入到已排序区间的合适位置中,使得插入后仍然保持已排序区间有序。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未排序区间为空,整个序列有序为止。

具体来说,插入排序的实现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1. 将待排序序列分为已排序区间和未排序区间。初始时,已排序区间只包含第一个元素,而未排序区间包含剩余的所有元素;
  2. 从未排序区间取出一个元素,将其插入到已排序区间的合适位置中。插入时,我们从已排序区间的末尾开始比较,找到插入位置后将其插入,并将已排序区间的元素向后移动一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3.1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ionSort(int[] arr) {
		if (arr == null || arr.length < 2) {
			return;
		}
		for (int i = 1; i < arr.length; i++) { // 0 ~ i 做到有序
			for (int j = i - 1; j >= 0 && arr[j] > arr[j + 1]; j--) {
				swap(arr, j, j + 1);
			}
		}
	}

	// i和j,数交换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rr, int i, int j) {
		int t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mp;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5.3.2 插入排序的应用场景

插入排序适用于以下场景:

  1. 数据规模较小: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2),对于数据规模较小的排序任务,插入排序的效率较高;
  2. 数据基本有序:当待排序序列基本有序时,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可以达到 O(n),即最优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因此插入排序在这种情况下的效率非常高;
  3. 辅助排序算法:插入排序通常用作其他排序算法的辅助排序算法,例如快速排序的子过程;
  4. 链表排序:插入排序是一种适用于链表的排序算法,因为链表的节点可以通过指针直接插入到已排序链表的合适位置中,从而避免了数组排序时的元素移动操作;

  插入排序适用于数据规模较小、数据基本有序、辅助排序算法和链表排序等场景,但对于大规模数据排序,效率较低,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

5.3.3 插入排序在spring 中的应用

在 Spring 框架中,插入排序主要用于 BeanFactory 的初始化工作中,即对 BeanDefinitionMap 中的 BeanDefinition 进行排序。

在 Spring 中,BeanDefinitionMap 是一个 Map 类型的数据结构,其中包含了所有的 BeanDefinition。当 Spring 容器启动时,需要对 BeanDefinition 进行排序,以便在后续的 Bean 实例化过程中能够正确地解析依赖关系。

为了实现 BeanDefinition 的排序,Spring 使用了插入排序算法。具体来说,Spring 使用了一个名为 SimpleAliasRegistry 的类来管理 BeanDefinition,其中包含了一个名为 singletonObjects 的 Map,用于存储已经实例化的单例 Bean。在初始化 BeanFactory 时,Spring 会对 BeanDefinition 进行排序,并按照排序后的顺序依次实例化 Bean,并将其存储到 singletonObjects 中。

以下是 Spring 中插入排序的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SimpleAliasRegistry implements AliasRegistry {
    private final Map<String, String> aliasMap = new ConcurrentHashMap<>(16);

    private final Map<String, Object> singletonObjects = new ConcurrentHashMap<>(256);

    private final Map<String, Object> earlySingletonObjects = new HashMap<>(16);

    private final Map<String, ObjectFactory<?>> singletonFactories = new HashMap<>(16);

    private final Set<String> registeredSingletons = new LinkedHashSet<>(256);

    private final List<String> singletonCurrentlyInCreation = new ArrayList<>(16);

    private volatile boolean singletonsCurrentlyInDestruction = false;

    private final Map<String, BeanDefinition> beanDefinitionMap = new ConcurrentHashMap<>(256);

    // ...

    public void registerBeanDefinition(String beanName, BeanDefinition beanDefinition) {
        this.beanDefinitionMap.put(beanName, beanDefinition);
        this.frozenBeanDefinitionNames = null;
    }

    public void preInstantiateSingletons() throws BeansException {
        List<String> beanNames = new ArrayList<>(this.beanDefinitionMap.keySet());
        // 对 BeanDefinition 进行排序
        Collections.sort(beanNames, new Comparator<String>()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String beanName1, String beanName2) {
                return getPriority(beanName1) - getPriority(beanName2);
            }
        });
        // 依次实例化 Bean
        for (String beanName : beanNames) {
            BeanDefinition bd = this.beanDefinitionMap.get(beanName);
            if (bd.isSingleton()) {
                if (bd.isLazyInit()) {
                    this.registerLazyInit(beanName, bd);
                } else {
                    this.getBean(beanName);
                }
            }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六、代码git地址

learn-parent

七、拓展阅读

算法专栏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不正经/article/detail/486160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