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C题 无人机协同避障航迹规划
平面上A、B两个无人机站分别位于半径为500 m的障碍圆两边直径的延长线上,A站距离圆心1 km,B站距离圆心3.5 km。两架无人机分别从A、B两站同时出发,以恒定速率10 m/s飞向B站和A站执行任务。飞行过程中两架无人机必须避开障碍圆、并且不得碰面(即两架无人机的连线必须保持与障碍圆处于相交状态)。无人机的转弯半径不小于30 m。请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1 要求两架无人机中第一个到达目的站点的用时最少,给出两架无人机的飞行航迹方案。
问题2 要求两架无人机中第二个到达目的站点的用时最少,给出两架无人机的飞行航迹方案。
问题3 当B站点到圆心的距离变化(其他参数保持不变)时,问题1和问题2中的最优航迹会发生什么变化?
问题4 当B机的恒定速率在[10,30] m/s内变化(其他参数保持不变)时,问题1和问题2中的最优航迹会如何变化?
问题5 当B机的恒定速率在[10,50] m/s内变化、B站点到圆心的距离在[1,10] km内变化(其他参数保持不变)时,问题2中的最优航迹会如何变化?
解析
A题的开放性比较低,但题目比较明确,本质上就是对数据进行数据挖掘,进行关联分析,方式可以使用聚类等手段;A君提醒大家,如何对附件中的数据进行量化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到解题的结果。
B题图像隐写模型是本次深圳杯最简单的一题,常用的图像隐写模型有LSB和F5系列算法,最终只要实现把水印写入到图片中提交上去即可,当然要记得提高对应提取水印的工具或者程序。
C 还是老样子,动态协调与规划的题目,一样构建方程,在约定条件下求最优解,可以用退火算法或者蚁群算法。
D题的难度不高,实际上具体的创伤模型已经有很多相关资料了,D题开放度比较高,本质上大家只要收集现有的资料,通过过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分析创伤部位对创伤行为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就行,A君比较推荐选这道题。
问题1:要求两架无人机中第一个到达目的站点的用时最少,给出两架无人机的飞行航迹方案。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找到一种飞行航迹方案,使得两架无人机中第一个到达目的站点的用时最少。由于两架无人机的航行速度相同且不得碰面,我们可以考虑让两架无人机绕障碍圆的两侧分别飞行。
对于A站和B站,我们需要确定两架无人机分别从哪一侧绕障碍圆飞行。
问题2:要求两架无人机中第二个到达目的站点的用时最少,给出两架无人机的飞行航迹方案。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找到一种飞行航迹方案,使得两架无人机中第二个到达目的站点的用时最少。由于两架无人机的航行速度相同且不得碰面,我们可以考虑让两架无人机绕障碍圆的两侧分别飞行。
对于A站和B站,我们需要确定两架无人机分别从哪一侧绕障碍圆飞行。
问题3:当B站点到圆心的距离变化(其他参数保持不变)时,问题1和问题2中的最优航迹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问题1和问题2的解决方案中,我们假设了A站和B站的位置关系不变。现在我们将改变B站到圆心的距离,看看最优航迹会有什么变化。
当B站点到圆心的距离增加时,B站相对于障碍圆的位置变得更远。由于我们在问题1和问题2中选择飞行方案时考虑了A站和B站相对于障碍圆的位置关系,因此最优航迹可能会发生变化。
1.对于问题1,如果B站点到圆心的距离变得更远,那么B站的无人机需要绕障碍圆较长的弧长飞行。这可能导致B站的无人机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从而使得问题1中第一个到达目的站点的用时增加。相应地,A站的无人机可能会更早到达目的地。
2. 对于问题2,如果B站点到圆心的距离变得更远,那么B站的无人机需要绕障碍圆较远的一侧飞行。这可能导致B站的无人机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从而使得问题2中第二个到达目的站点的用时增加。相应地,A站的无人机可能会更早到达目的地。
综上所述,当B站点到圆心的距离变化时,问题1和问题2中的最优航迹可能发生变化。具体的变化趋势将取决于B站点到圆心的距离变化的幅度和关系。
篇幅有限,详细文档放在文档里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