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计算机网络笔记、面试八股(一)—— TCP/IP网络模型_计算机网络tcp模型

计算机网络tcp模型

1. TCP/IP网络模型

OSI是七层协议模型,五层协议只是OSI和TCP/IP的综合。实际应用还是TCP/IP的四层结构,为了方便可以把最下面两层称为网络接口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Note:最下层(物理层)是第一层,最上层(应用层)为第五层,不要搞反顺序。

网络接口层的传输单位是帧(frame),IP 层的传输单位是包(packet),TCP 层的传输单位是段(segment),HTTP 的传输单位则是消息或报文(message)。但这些名词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分,可以统称为数据包。

1.1 应用层

1.1.1 应用层作用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只需专注于为用户提供应用功能,无需关心数据是如何传输的。

1.1.2 应用层有哪些常用协议
  1. HTTP协议

目前绝大部分采用的都是HTTP 1.1版本,默认开启长连接(connections: Keep-Alive)。

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协议,一般通过Session来记录客户端的状态。

  1. SMTP协议

SMTP协议是邮件发送协议,接收邮件的协议并不是SMTP,而是POP3或IMAP。

  1. POP3/IMAP协议

负责接收邮件的协议是POP3/IMAP,后者更新一点。

  1. FTP协议

FTP协议用于文件传输,是基于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设计的,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两个连接。该协议的优点是可以屏蔽操作系统和文件存储方式。

FTP协议的独特优势:(与其他C/S程序最大的不同点)

它在两个主机之间使用了两条TCP连接,而其他C/S应用程序一般只有一条TCP连接:

  • 控制连接:用于传送控制信息(命令和响应)
  • 数据连接:用于数据传送
  1. Telnet协议

Telnet是远程登录协议,通过一个终端登录到其他服务器。

Telnet最大的缺点之一是所有数据(包括用户名和密码)均以明文形式发送,有着安全风险。这也是为什么SSH协议取代Telnet协议的主要原因。

  1. SSH协议

SSH是安全的网络传输协议,专为远程登录会话和其他网络服务提供安全性的协议。

SSH相比于Telnet的区别在于SSH会对数据进行加密。利用SSH协议可以有效防止远程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泄漏问题。

1.2 运输层

  1. 运输层作用

运输层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由于一个主机可以同时运行多个进程,因此运输层有复用分用的功能。

​ 复用:多个应用层进程可同时使用下面运输层的服务。

​ 分用:把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给上面应用层中相应的进程。

​ 运输层并不负责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这是网络层的任务,不要混淆。

​ “通用的”是指并不针对某一个特定的网络应用,而是多种应用可以使用同一个运输层服务。

  1. 运输层协议
    •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单位是报文段,能够进行可靠交付
    •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无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不保证可靠交付,只能提供“尽最大努力交付”
1.2.1 TCP与UDP的区别

大部分应用使用的正是 TCP传输层协议,比如 HTTP应用层协议。TCP相比 UDP多了很多特性,比如流量控制、超时重传、拥塞控制等,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数据包能可靠地传输给对方。

UDP相对来说就很简单,只负责发送数据包,不保证数据包是否能抵达对方,但UDP的实时性相对更好,传输效率也高。

  1. TCP是面向连接的(传输数据前要建立连接),而UDP是无连接的(传输数据前不需要建立连接)
  2. TCP提供可靠的服务(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按序到达),而UDP是尽最大努力交付,不保证可靠交付
  3. TCP面向字节流,实际上是TCP把数据看成一连串无结构的字节流;而UDP是面向报文的
  4. TCP连接只能是点对点的,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
  5. TCP首部开销20字节,而UDP首部只有8个字节(开销小)
  6. TCP的逻辑通信信道是全双工的可靠信道,而UDP是不可靠信道
1.2.2 分块传输

应用传输的数据可能会非常大,如果直接传输不好控制,因此当传输层的数据包大小超过MSS(TCP最大报文段长度)时,就要将数据包分块,这样即使中途有一个分块丢失或者损坏了,只需要重新发送这一个分块,而不用重新发送整个数据包。在TCP协议中,把这样的分块叫做报文段。

1.2.3 端口

运输层把数据包传给应用时,如果接收设备上有很多应用在接收或者传输数据,因此需要用一个编号将应用区分开来,这个编号就是端口

比如 80 端口通常是 Web 服务器用的,22 端口通常是远程登录服务器用的。而对于浏览器(客户端)中的每个标签栏都是一个独立的进程,操作系统会为这些进程分配临时的端口号。

由于运输层的报文中会携带端口号,因此接收方可以识别出该报文是发送给哪个应用。

1.3 网络层

  1. 网络层作用(寻址+路由

    • 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 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进行传送。
      • 在TCP/IP体系中,由于网络层使用的是IP协议,因此分组也叫作IP数据报,或者简称为数据报
    • 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传下来的分组,能够通过网络中的路由找到目的主机。
  2. 网络层协议
    IP(Internet Protocol)、ICMP、IGMP、ARP、RARP

1.3.1 IP报文

IP协议会将运输层传输下来的报文作为数据部分,再加上IP包头组装成IP报文,如果IP报文大小超过MTU(以太网中一般为 1500 字节)就会再次进行分片,得到一个即将发送到网络的IP报文。

1.3.2 IP地址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世界上那么多设备,又该如何找到对方呢?因此,网络层需要有区分设备的编号。

我们一般用 IP 地址给设备进行编号,对于 IPv4 协议, IP 地址共 32 位,分成了四段(比如,192.168.100.1),每段是 8 位。

只有一个单纯的 IP 地址虽然做到了区分设备,但是寻址起来就特别麻烦,全世界那么多台设备,难道一个一个去匹配?这显然不科学。

因此,需要将IP地址分成两种意义:

  • 一个是网络号,负责标识该IP地址是属于哪个子网
  • 一个是主机号,负责标识同一子网下不同主机

在寻址过程中,先匹配到相同的网络号(表示要找到同一子网),才会去找对应的主机。

1.3.3 网络号和主机号的获得

将IP地址10.100.122.2和子网掩码255.255.255.0进行按位与运算,就可以得到网络号和主机号。

1.3.4 子网掩码的获得

10.100.122.0/24,斜杠后面的数字表示32位子网掩码从左数共有多少个连续的1,/24就是代表子网掩码的二进制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那么对应的十进制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

1.3.5 路由

IP协议除了寻址作用,还有另一个作用——路由

实际场景中,两台设备并不是用一条网线连接起来的,而是通过很多网关、路由器、交换机等众多网络设备连接起来的,那么就会形成很多条网络的路径,因此当数据包到达一个网络节点,就需要通过路由算法决定下一步走哪条路径。

路由器寻址工作中,就是要找到目标地址的子网,找到后进而把数据包转发给对应的网络内。

IP寻址是告诉我们去往下一个目的地该朝哪个方向走,路由则是根据【下一个目的地】选择路径。寻址像是在导航,路由像是在操作方向盘。

1.3.6 IP地址与MAC地址的区别
  1. 使用的区别:IP地址是逻辑地址,是网络层及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而MAC地址,又称硬件地址,是物理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
  2. 放置位置的区别: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的首部,而MAC地址放在MAC帧的首部
  3. 长度的区别:IP地址由32bit构成,而MAC地址由48bit构成
  4. 为什么要使用两种不同的地址——IP数据报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不论经过多少次路由转发,IP数据报首部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都不变,用于表示源主机和目的主机这样一个端到端的关系,而在网络接口层传输MAC帧时,MAC帧头部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分别是相邻结点间的MAC地址,所以每经过一个路由就会改变一次。
1.3.7 ARP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实现从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即询问目标IP对应的MAC地址。

1.3.7.1 ARP协议如何工作
  1. 首先,每个主机都会在自己的ARP高速缓存中维护一个本局域网上各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表
  2. 当源主机要发送数据时,首先会检查ARP映射表中是否有目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 如果有,则直接通过MAC地址找到对应的主机发送数据
    • 如果没有,则向本局域网中的所有主机发送ARP广播包(包含源主机IP、源主机MAC地址、目的主机IP、暂时以12个F表示的目的主机MAC地址)
  3. 当本局域网中的所有主机收到该ARP广播包时,首先检查广播包中的目的IP地址是否和自己一样
    • 如果相同,则
      • 从广播包中取出源主机IP地址和源主机MAC地址写入自己的ARP映射表中。如果之前就存在,则覆盖。
      • 然后将自己的MAC地址写入ARP响应中,告诉源主机自己是它要找的目的MAC地址
    • 如果不相同就直接丢弃
  4. 源主机收到ARP响应包后,将目的主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写入自己的ARP映射表,并利用此信息发送数据。如果源主机一直未收到ARP请求包,表示ARP查询失败。
1.3.7.2 广播包的特征

大部分的广播包,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二层封装时目的MAC是全f(ffff.ffff.ffff)或三层封装时目的IP是全1(255.255.255.255)。可以这样更方便的记住:目的地址最大的,就是广播。

1.3.8 IP报文经过路由器的转发过程及变化

路由器收到数据包后,报文送到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解封以太网帧头部,提取目的MAC地址,查看目的MAC地址是不是自己本身的MAC地址。这个时候出现两种情况,具体如下:

  • 情况1:是本机的MAC地址,则把报文传到网络层,由网络层继续解析。
  • 情况2:不是本机的MAC地址,则丢弃报文。

假设是情况1,目的MAC是自己的MAC,把报文送到网络层解析。送到网络层后,网络层解析,提取目的IP地址,判断目的IP地址是不是本机的IP地址。这个时候再次出现两种情况,具体如下:

  • 情况1:是本机IP,则把报文送到上层,有传输层进行解析。由于本次主要讲解转发流程,就不讲传输层解析的过程了。
  • 情况2:不是本机IP,则去查路由表,匹配出接口。

假设是情况2,不是本机IP,查路由表根据路由的最长掩码匹配原则,匹配路由表,找到出接口。查路由的时候会出现四种情况,具体如下:

  • 情况1:没有匹配路由,无法继续转发,则丢弃报文。并向源IP发送目的不可达的ICMP报文。
  • 情况2:匹配直连路由,网络层封装目的IP和源IP,使用目的IP地址查ARP表。寻找目的MAC。
  • 情况3:匹配非直连路由,网络层封装目的IP和源IP,使用路由表里的下一跳IP地址查ARP表。寻找下一跳IP地址的目的MAC。
  • 情况4:匹配默认路由,网络层封装目的IP和源IP,使用路由表里的下一跳IP地址查ARP表。寻找下一跳IP地址的目的MAC。

假设匹配到路由,去ARP表,匹配目的IP对应的MAC地址。这个时候出现两种情况,具体如下:

  • 情况1:在ARP表里匹配到了对应的MAC地址,则把匹配到的MAC封装到帧头部的目的MAC,把本机出接口的MAC封装到帧头部的源MAC里。然后发送出去。
  • 情况2:在ARP表里没有匹配到对应的MAC地址,则发送ARP请求,寻找目的IP对应的MAC地址。

假设没有匹配到对应的MAC地址,发送ARP请求,这个时候会遇到两种情况。具体如下:

  • 情况1:没有收到ARP响应,无法继续获取目的IP对应的MAC地址。则丢弃报文。
  • 情况2:收到了ARP响应,首先把响应报文中的源MAC解析出来,然后把目的IP和从响应报文中获取的源MAC放到ARP表中,形成映射关系,并对这个映射关系添加过期时间。然后把MAC封装到目的MAC里,把本机出接口的MAC封装到源MAC里,然后发送出去。

1.4 网络接口层

我们可以把网络接口层看成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合体。

1.4.1 网络接口层作用
  • 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加上MAC头部封装成,在两个相邻计算机节点之间的链路上传送帧。每一帧都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错控制等)
  • 物理层是用来实现相邻计算机节点之间比特流的透明传送,尽可能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
1.4.2 网络接口层协议

PPP协议

1.4.3 为什么要加MAC头部/为什么有了IP地址还要用MAC地址

IP头部中的接收方IP地址表示数据包的目的地,通过这个地址我们可以判断要将数据包发到哪里,但是在以太网中,这个思路是行不通的。

因为以太网是一种在【局域网】内,把附近的设备连接起来,使他们之间可以通讯的技术。电脑上的以太网接口,Wi-Fi接口,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上的千兆,万兆以太网口,还有网线,它们都是以太网的组成部分。

以太网在判断数据包目的地时和IP的方式不同,因此必须采用相匹配的方式才能在以太网中将数据包发送到目的地。而MAC头部就是实现这个的。

MAC头部是以太网使用的头部,它包含了接收方和发送方的MAC地址等信息,我们可以通过ARP协议获取对方的MAC地址。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不正经/article/detail/665869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