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学习计划:
整理完第一章或第一节知识点后,根据练习题进一步确认整理的范围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
1.关于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维纳: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香农: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第一次阐明信息的功能和用途)
2本体论信息概念
事物的本体论信息,就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的自我表述。
事物:既可以指外部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可以是主观领域的精神现象;
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或过程。
状态: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形态;
状态变化方式:是指事物运动的动态变化情形。
3.认识论信息概念
主体关于某个事物的认识论信息,就是主体对于该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状态变化方式的具体描述,包括对于它的“状态和方式”的形式、含义和价值的描述。
如果获得了足够的认识论信息,就可以根据它的形式、含义和价值做出恰当的判断和决策。反之,决策则可能带有盲目性。
4.信息的定量描述
5.信息的传输模型
信息技术主要为解决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处理、计算、转换、表现等问题而不断繁荣发展。
信息的传输技术(通常指通信、网络等)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信息传输模型:
信源:产生信息的实体,信息产生后由这个实体向外传播
信宿:信息的归宿或使用者
信道:传送信息的通道,如TCP/IP网络(抽象信道或物理意义上的实际传送信道)
编码器:在信息论中是泛指所有变换信号的设备,实际上就是终端机的发送部分。它包括从信源到信道的所有设备
译码器:是编码器的逆变换设备,把信道上传送来的信号(原始信号与噪声的叠加)转换成信宿能接受的信号
噪声:噪声可以理解为干扰,干扰可以来自于信息系统结构的任何一层,当噪声携带的信息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信道中传输的信息可以被噪声淹没导致传输失败。
当信源信宿已给定、信道也已选定后,决定信息系统性能就在于编码器和译码器,一般情况下,信息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就是它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有效性是指在系统中传送尽可能多的信息,而可靠性是要求信宿收到的信息尽可能地与信源发出的信息一致,或者说失真尽可能小。
6.信息的质量属性
精确性:
完整性:
可靠性:
及时性:
经济性:
可验证性:
安全性:
1.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般而言,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目的性:
可嵌套性:
稳定性:
开放性:
脆弱性:
健壮性:
2.信息系统的定义
信息系统是一种以**处理信息为目的**的专门的系统类型。
数据库是信息系统中最有价值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通信子系统:指网络中的链路层和物理层。
从用途来分:信息系统一般包括电子商务系统、事物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生产制造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
软件的生命周期: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阶段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看,项目的生命周期又划分为启动、计划、执行和收尾等四个典型阶段
通信子系统:链路层和物理层
人是信息系统最重要的因素
系统集成:采用现代管理理论(例如,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作为计划、设计、控制的方法论,将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等部件按照规划的结构和秩序,有机的整合到一个有清晰便捷的信息系统中,以达到既定系统的目标,这个过程称为系统集成。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等阶段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简化):立项、开发、运维及消亡四个阶段
3.信息系统的组成
信息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存储设备、感知设备、外设、人员以及把数据处理成信息的规程等。
信息化从小到大的五个层次:
(1)产品信息化。产品信息化是信息化的基础。
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传统产品中越来越多地融入了计算机化(智能化)器件,使产品具有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是产品携带了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是数字化的,便于被计算机设备识别读取或被信息系统管理
(2)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设计生产制造系统、ERP、CRM、SCM等
(3)产业信息化
(4)国民经济信息化
(5)社会生活信息信息化
信息化的主题是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
两网: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
一站:指政府门户网站
四库:即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
十二金:
国家信息化体系6要素
1.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是指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
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6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效益。
2.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材料资源和能源共通构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人物,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我国信息化的薄弱环节。
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是衡量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信息资源在信息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信息资源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相比,具有以下7个特点:
1》能够重复使用,其价值在使用中得到体现
2》信息资源的利用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不同的信息在不同的用户中体现不同的价值;
3》具有广泛性。人们对其检索和利用,不受时间、空间、语言、地域和行业的制约;
4》是社会公共财富,也是商品,可以被交易或者交换;
5》具有流动性,通过信息网可以快速传输;
6》多态性:信息资源可以以数字、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态存在;
7》融合性,整合不同的信息资源并分析、挖掘,可以得到新的知识,取得比分散信息资源更高的价值。
3.信息网络
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手段。
只有建设先进的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信息网络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
信息网络通畅分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种网络的发展方向是:互融互通,取长补短,逐步实现三网融合。三者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4.信息技术和产业
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我国是一个打过,有时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也不应该过多依靠从国外购买信息技术和装备来实现信息化。
我国的国家信息化必须立足于自主发展。为了国家主权和安全,关键的信息技术和装备必须由我们自己研究、制造、供应。
5.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对其他各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素质与结构。
总体目标是:人才总量与行业增长适应,队伍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人才效能显著提高,人才的专业性、适用性显著增强,注重基础研发人才的开发和引进。
6.信息化正常法规和标准规范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中各要素之间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以下10个方面:
1.高速度大容量
2.集成化和平台化
3.智能化
4.虚拟计算
5.通信技术
6.遥感和传感技术
7.移动智能终端
8.以人为本
9.信息安全
10.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个管理的常规手段。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工业化与信息化“量化融合”的含义是:
一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融合,即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工业化发展战略要协调一致,信息化发展模式与工业化发展模式要高度匹配,信息化规划与工业化发展规划、计划要密切配合;
二是指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等工业资源的融合。
三是指虚拟经济与工业实体经济融合。
四是指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IT设备与工业装备的融合,产生新的科技成果,形成新的生产力。
1》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2》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信息产业发展的跨越。
3》提升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4》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能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能力和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基本原则:
1》统筹发展,有序推进。
2》需求牵引,市场导向
3》完善机制,创新驱动
4》加强管理,保障安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