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相关视频——计算机网络微课堂(有字幕无背景音乐版)
internet与Internet
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基于ISP的三层结构的因特网
面向公众。
因特网协会ISOC。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性)。
电路交换示意图:
当使用电路交换来传送计算机数据时,其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表示一整块的数据称为报文。
报文交换过时,不做讲解。
没有公认的唯一定义。
计算机网路最简单的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互连:是指计算机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数据通信。
**自治:**是指独立的计算机,它有自己的硬件和软件,可以单独运行使用。
集合:是指至少需要两台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较好的定义是:**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例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按交换技术分类:
按使用者分类:
按传输介质分类:
按覆盖范围分类:
按拓扑结构分类:
完成一次通信在路上各个环节所花费的时间。
利用率
丢包率
丢包率即分组丢失了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传输过程中丢失的分组数量与总分组数量的比率。
可以分为接口丢包率、结点丢包率、链路丢包率、路径丢包率、网络丢包率等。
丢包率反映了网络的拥塞情况。
来源于OSI七层网络结构,也使用与TCP/IP的四层体系结构和五层原理体系结构。
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对等实体:收发双方相同层次中的实体。
之所以称为逻辑通信,是因为真是不存在,提出来是为了方便我们研究其中的某一层而不受其他层干扰。
服务: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交换信息的逻辑接口,**用于区分不同的服务类型。
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包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详情如下图所示)
服务数据单元SDU:同一系统内,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包称为服务数据单元。
多个SDU可以合成为一个PDU,一个SDU也可以划分为几个PDU。
使用基本调制方法,1个码元只能包含有一个比特信息。
失真因素
奈氏准则:在假定的理想条件下,为了避免码间串扰,码元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
理想低通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2W Baud = 2W码元/秒
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W Baud = W 码元/秒
W:信道带宽(单位为Hz)
Baud: 波特,即码元/秒
码元传输速率又称为波特率、调制速率、波形速率或符号速率。它与比特率有一定关系:
要提高信息传输速率(比特率),就必须设法使每个码元能携带更多个比特的信息量。这需要才用多元制。
实际的信道所能传输的最高码元速率,要明显低于奈氏准则给出的这个上限数值。
香农公式: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数据链路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所处的地位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重要问题
封装成帧是指数据链路层给上层交付的协议数据单元添加帧头和帧尾使之成为帧。
透明传输是指数据链路层对上层交付的传输数据没有任何限制,就好像数据链路层不存在一样。
为了提高帧的传输效率,应当使帧的数据的长度尽可能大些。
考虑到差错控制等多种因素,每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都规定了帧的数据部分长度上限,即最大传送单元MTU(Maximum Transfer Unit)。
这三种可靠传输机制的基本原理并不仅限于数据链路层,可以应用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各层协议中。
注意事项:
接收端检测到数据分组有误码时,将其丢弃并等待发送方的超时重传。但对于误码率较高的点对点链路,为使发送方尽早重传,也可以给发送方发送NAK分组。
为了让接收方能够判断所收到的数据分组是否是重复的,需要给数据分组编号。由于停止-等待协议的停等特性,只需1个比特编号就够了,即编号0和1。
为了让发送方能够判断所收到的ACK分组是否是重复的,需要给ACK分组编号,所用比特数量与数据分组编号所用的比特数量一样,数据链路层一般不会出现ACK分组迟到的情况,因此在数据链路成实现停止-等待协议可以不用给ACK分组编号。
超级计时器设置的重传时间应仔细选择。一般可将重传时间选为略大于"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平均往返时间"。
信道利用率
放往返时延RTT远大于数据帧发送时延TD时(例如使用卫星链路),信道利用率非常低。
若出现重传,则对于传送有用的数据信息来说,信道利用率还要降低。
为了克服停止-等待协议信道利用率很低的缺点,就产生了另外两种协议,即后退N帧协议GBN和选择重传协议SR。
像停止等待协议这种通过确认和重传机制实现的可靠传输协议,常称为自动请求重传协议ARQ,意思是重传的请求时自动进行的。因为不需要接收方显式地请求发送方重传某个出错的分组。
回退N帧协议在流水线传输的基础上利用发送窗口来限制发送方连续发送数据分组的数量,是一种连续ARQ协议。
在协议的工作过程中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不断向前滑动,因此这类协议又称为滑动窗口协议。
由于回退N帧协议的特性,当通信线路质量不好时,其信道利用率并不比停止-等待协议高。
点对点协议PPP(Point-to-Protocol)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点对点数据链路层协议。
PPP协议为在点对点链路传输各种协议数据报提供了一个标准方法,主要由一下三部分构成:
面向字节的异步链路采用插入转义字符的字节填充法
发送方的处理:
**接收方的处理:**进行反变换即可恢复出原来的帧的数据部分。
面向比特的同步链路采用插入比特0的比特填充法。
发送方的处理:
接收方的处理:
接收方每收到一个PPP帧,就进行CRC检验。若CRC检验正确,就收下这个帧;反之,就丢弃这个帧。使用PPP的数据连路程向上不提供可靠传输服务。
随着技术的发展,交换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具有更高性能的点对点链路和链路层交换机的交换式局域网在有线领域已经完全取代了共享式局域网,但由于无线信道的广播天性,无限局域网仍然使用的是共享媒体技术。
信道复用
常见的几种信道复用技术
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同时占用不同的频带资源并行通信。
时分复用TDM
波分复用WDM
码分复用CDM
复用和多址
CSMA/CD协议——争用期(碰撞窗口)
CSMA/CD——总线局域网使用的协议
CSMA/CD协议——最小帧长
CSMA/CD协议——最大帧长
CSMA/CD协议——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CSMA/CA——信道利用率
CSMA/CD协议——帧发送流程
CSMA/CD协议——帧接收流程
无线局域网使用的协议——CSMA/CA
帧间间隔IFS
CSMA/CA协议的工作原理
CSMA/CA协议的退避算法
CSMA/CA协议的信道预约和虚拟载波监听
使用集线器HUB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如何提高以太网的可靠性?
广播风暴会浪费网络资源和各主机的CPU资源。
也就是说同一个VLAN中可以广播通信,不用 VLAN之间不能广播通信。
交换机的端口类型有以下三种
Access
Trunk
Hybrid
交换机各端口的缺省VLAN ID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不需要使用地址。
字节发送顺序: 第一字节——》第六字节
字节内的比特发送顺序: b0——》b7
判断地址是否是多播地址
略…
IP地址属于网络层的范畴。
上层无需看懂上一层的数据结构和内容,只需要添加首部相关信息即可,然后继续交付给下一层。
(可以想象成对应层进行水平通信)
不能跨网路使用。
通过ARP协议来通过IP地址找到对应的MAC地址。
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
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
由于TCP/IP体系结构的因特网的网际层提供的是简单灵活、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因此本章主要围绕网际层如何传送IP数据报这个主题进行讨论。
A类地址
B类地址
C类地址
解决办法:
定长的子网掩码LFSM
变长的子网掩码VLSM
主机发送IP数据报
路由器转发IP数据报
静态路由选择
动态路由选择
因特网所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主要特点
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
占4比特,表示IP协议的版本。
通信双方使用的IP协议的版本必须一致。目前广泛使用的IP协议版本号为4(即IPv4)。
占4个比特,表示IP数据报首部的长度。该字段的取值以4字节为单位。
最小十进制取值为5,表示IP数据报首部只有20字节固定部分。
最大十进制取值为15,表示IP数据报首部包含20字节固定部分和最大40字节可变部分。
长度从1字节到40个字节不等。用来支持排错、测量及安全等措施。
可选字段增加了IP数据报的功能,但这同时也使得IP数据报的首部长度成为可变的。这就增加了每一个路由器处理IP数据报的开销。实际上可选字段很少被使用。
确保首部长度为4字节的整数倍。使用全0填充。
占8比特,用来获得更好的服务。
该字段在旧标准中叫作服务类型,但实际上一直没有被使用过。
1998年,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把这个字段改名为区分服务。
利用该字段的不同数值可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质量。
只有在使用区分服务时,该字段才起作用。一般情况下都不使用该字段。
占16比特,表示IP数据报的总长度(首部+数据载荷)。
最大取值为十进制的65535,以字节为单位。
占16比特,属于同一个数据报的各分片数据报应该具有相同的标识。
IP软件维持一个计数器,每产生一个数据报,计数器值加1,并将此值赋给标识字段。
与下面两个字段共同用于IP数据报分片。
占3个比特, 各比特含义如下:
DF位:1表示不允许分片,0表示允许分片
MF位:1表示"后面还有分片",0表示"这是最后一个分片"
占13个比特,指出分片数据报的数据载荷部分偏移其在原数据报的位置有多少个单位。
片偏移以8个字节为单位。
占8比特,最初以秒为单位,最大生存周期为255秒;路由器转发IP数据报时,将IP数据报首部中的该字段的值减去IP数据报在本路由器上所耗费的时间,若不为0就转发,否则就丢弃。
现在以“跳数”为单位,路由器转发IP数据报时,将IP数据报首部中的该字段的值减1,若不为0就转发,否则就丢弃。
占8比特,指明IPv4数据报的数据部分是何种协议数据单元。
常用的一些协议和相应协议字段值如下。
例如:
占16比特,用来检测首部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差错。比CRC检验码简单,称为因特网检验和。
IP数据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路由器都要重新计算首部检验和,因为某些字段(生存时间、标志、片偏移等)的取值可能发生变化。
由于IP层本身并不提供可靠传输的服务,并且计算首部校验和是一项耗时的操作,因此在IPv6中,路由器不再计算首部校验和,从而更快转发IP数据报。
各占32比特,用来填写发送该IP数据报的源主机的IP地址和接收该IP数据报的目的主机的IP地址。
利用公用的因特网作为本机构各专用网之间的通信载体,这样的专用网又称虚拟专用网。由于IPv4地址的紧缺,一个机构能够申请到的IPv4地址数量往往小于本机构所拥有的主机数量。因此,虚拟专用网中的各主机所分配的地址应该是本机构可自由分配的专用地址,而不是需要申请的、在因特网上使用的公有地址。
如下图所示,同一个机构内不同部门的内部网络所构成的虚拟专用网VPN又称为内联网VPN。
有时一个机构的VPN需要有某些外部机构(通常就是合作伙伴)参加进来。这样的VPN就称为外联网VPN。
在外地工作的员工需要访问公司内部的专用网络时,只要在任何地点接入到因特网,运行驻留在员工PC中的VPN软件,在员工的PC和公司的主机之间建立VPN隧道,即可访问专用网络中的资源。这种VPN称为远程接入VPN。
虽然因特网采用了无分类编制方式来减缓IPv4地址空间耗尽的速度,但由于因特网用户数目的激增,特别是大量小型办公室网络和家庭网络接入因特网的需求不断增加,IPv4地址空间即将面临耗尽的危险仍然没有被解除。
1994年提出了一种网络地址转换NAT的方法再次缓解了IPv4地址空间即将耗尽的问题。
NAT能使大量使用内部专用地址的专用网络用户共享少量外部全球地址来访问因特网上的主机和资源。
由于绝大多数的网络应用都是使用运输层协议TCP或UDP来传送数据,因此可以利用运输层的端口号和IP地址一起进行转换。
这样,用一个全球IP地址就可以使多个拥有本地地址的主机同时和因特网上的主机进行通信。这种将端口和IP地址一起进行转换的技术叫做NAPT(Network Address and Port Translation)。
对于一些P2P网络应用,需要外网主机主动与内网主机进行通信,在通过NAT时会遇到问题,需要网络应用自己使用一些特殊的NAT穿越技术来解决问题。
另外,由于NAT对外网屏蔽了内网主机的网络地址,能为内网主机提供一定的安全保护。
运输层直接为应用进程间的逻辑通信提供服务。
运输层向高层用户屏蔽了下面网络核心的细节(如网络拓扑、所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等),它使应用进程看见的就好像在两个运输层实体之间有一条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信道。
根据应用需求的不同,因特网的运输层为应用层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运输协议,即面向连接的TCP和面向无连接的UDP。
总结:
TCP四种拥塞控制算法
假定如下条件:
发送方个各部分解释
如何描述发送窗口的状态?
接收方各部分解释
将TCP建立连接的过程比喻为"握手"。
注意:
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源端口:占16比特,写入源端口号,用来标识发送该TCP报文段的应用进程。
目的端口号:占16比特,写入目的端口号,用来标识接收该TCP报文段的应用进程。
序号:占32比特,取值范围[0,2的32次方-1],序号增加到最后一个后,下一个序号就又回到0。
确认号:占32比特,取值范围[0,2的32次方-1],确认号增加到最后一个后,下一个确认号就又回到0。
确认标志位ACK:取值为1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取值为0时确认号字段无效。
数据偏移:占4比特,并以4字节为单位。
保留字段:占6比特,保留为今后使用,但目前应置为0。
窗口:占16比特,以字节为单位。指出发送本报文段的一方的接受窗口。
校验和:占16比特,检查范围包括TCP报文段的首部和数据载荷两部分。
同步标志位SYN:在TCP连接建立时用来同步序号。
终止标志位FIN:用来释放TCP连接。
复位标志位RST:用来复位TCP连接。
推送标志位PSH:接收方的TCP收到该标志位为1的报文段会尽快上交应用进程,而不必等到接收缓存都填满后再向上交付。
紧急标志位URG:取值为1时紧急指针字段有效;取值为0时紧急指针字段无效。
紧急指针:占16比特,以字节为单位,用来指明紧急数据的长度。
选项(长度可变)字段
填充字段:
因特网是否可以只使用一台DNS服务器?
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因特网的规模很大, 这样的又名服务器很定会因为超负荷而无法正常工作,而且一旦域名服务器出现故障,整个因特网就会瘫痪。
早在1983年,因特网就开始采用层次结构的命名树作为主机的名字(即域名),并使用分布式的域名系统DNS。
DNS使大多数域名都在本地解析,仅少量解析需要在因特网上通信,因此系统效率很高。
由于DNS是分布式系统,即使单个计算机出了故障,也不会妨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举例:因特网的域名空间
HTTP定义了浏览器(即万维网客户进程)怎样向万维网服务器请求万维网文档,以及万维网服务器怎样把万维网文档传送给浏览器。
HTTP是面向文本的,其报文中的每一个字段都是一些ASCII码串,并且每个字段的长度都是不确定的。
HTTP请求报文支持以下方法
HTTP相应报文格式
相应报文中常见的状态行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