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点击关注公众号,回复“1024”获取2TB学习资源!
2014 年入职,在大非洲奋斗了三年。一个多月前刚离开公司。
离职前写下了对三年多工作的总结,有自己的真实感受,也有对“华为能带给你什么”和“什么样的人适合来华为”等问题的思考,应该部分回答了题主的问题。
今天看到了这个问题,就分享一下。希望能给小伙伴们带来一点启发。
坦白讲,加班极其多。在海外的三年左右时间里:
工作日早上8:30到公司,几乎85%的晚上在11点以后下班;
90%的周末需要至少有一天在办公室,很多时候两天都要开会;
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在任何时间都可能接到同事的电话要求马上处理工作,全年如此(即使过年休假也一样,不过休假时大家尽可能会找接替工作的人,因此电话会少一些)。
以上的85%或者90%,并非经过精确计算,而是过去几年的直接感知。
我回国的时间比较短,仅以最近观察到的自己部门同事为例:
工作日,早上最晚9点到公司,几乎没有6点下班就回家的时候,正常情况都要加班一两个小时;任务较多或者晚上开会的时候,需要加班到10点甚至更晚,不过这种情况并不是特别频繁;
周末,基本每周都会有任务需要处理,绝大多数人都会带电脑回家,抽出一定时间处理工作,具体不详;偶尔也需要到办公室加班。
最开心的莫过于刚毕业就可以到海外,还是大非洲。
我以前常说,等我变成一个老头的时候,跟小辈们吹牛,一定要说自己当初在非洲工作的岁月。这三年里,去过赞比亚去过南非,去过英国爱丁堡;到过维多利亚大瀑布,看过赞比西日落,听过爱丁堡街头悠扬的风笛声。
华为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平台,可以给一个应届毕业生带来极大的视野开阔——如果你愿意探索的话。
可以接触到很好的团队,在工作中结交一帮兄弟。
我自己所在的团队氛围非常棒。因为大家每天在一起生活,所以关系都很近,平时一起工作,周末一起出去浪。这种同事关系,在国内很多公司里可能并不常见。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海外的良好福利为员工提供了重要的生活保障。
在艰苦国家,公司会租条件非常好的房子给员工住,我常常笑称:“回家有‘豪宅’,吃饭有厨师,洗衣有保姆,出门有司机”。
主要来自以下原因:
个人特质与工作内容的不匹配,以及对公司文化的不认可。
工作节奏的严重不合理。
如果你问我个人的看法,我会说,上面提到的工作节奏是非常愚蠢的,尤其是海外部分。
这样的节奏让人长期处于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头脑变得迟钝,精神恍惚,睡眠不足,几乎没有时间留给自己,几乎没有时间去认真思考工作之外的任何事情。很多小伙伴都表达过同样的感受。
加班,并不一定就是奋斗。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在生活中的爱好并不多,在工作之外没有太多的事情想去做,同时喜欢长期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充实感,能够欣然接受这种工作节奏,那么它就是适合你的。
我确实见过一心投入在这种节奏里并乐在其中的人。所以,根本上这还是一个适合与否的问题。
是因为加班太多、压力太大吗?
我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不是的。回国以后加班已经比海外少很多,工作压力也小很多。但我还是选择了离开。其实加班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加班在做什么。
对我来说,最根本的原因有两方面(按优先级排序):
1)个人特质与职位的不匹配
有一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有他的特质,这份特质决定了他适合做某一类工作,同时不适合做另一类工作。
过去三年的经历,让我得出一个结论:自己不适合做财务。
我自己的特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我最近也在进行着自我认知的探索,包括准备阅读相关书籍,进行一些科学测试,比如“盖洛普优势识别器”,MBTI性格分析,等等。
但是,每个人通过以往的经历,都会多少对自己的特质有一些感知。
举个例子,我发现自己在加工详细的财务数据和表格、为别人提供分析材料时,有一种异常的焦躁和吃力感;但如果一份材料交到我的手上,让我去讲,我通常可以讲得比别人好。
客观地讲,我并不是那种干得不开心、觉得压力大就撂挑子,动不动“老子不干了”的天真冲动型。其实三年前我刚到海外的时候,生平第一次打开一个叫“收入明细”的Excel表格——那一刻我就认定,这不是我要做一辈子的事请。不过,我也意识到刚开始做一份工作,不可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于是,过去三年里,我一直在仔细体察自己在工作中的感受,并一直尽最大努力去把事情做好。
实事求是地说,我在海外的绩效很好,在代表处得到了很多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升职加薪发奖金也超过很多一起进公司的小伙伴。但是有一点却一直没有变:我在做这份工作的时候,真实的感受是持续的痛苦和折磨。
我见过身边真正擅长做财务的同事,他们对数据的敏感、对详细数字的整理非常高效,而我在处理数据和表格的时候却异常低效。
做一件事情,合适的人干了100分,可能只需要付出80分的努力,事半功倍;我最终可能也做得不错,干了100分,但其实背后付出了150分的努力,外加150分的痛苦感受。
有的人可能会说,没关系啊,你看你最终不也是得了100分吗?然而我想说的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去从事一项与自己的本性一致,能够最大化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呢?
我很认真地思考过,如果有一天我能变成一个领导者,我愿意成为一个CEO,CMO,COO……但我不愿成为一个CFO。
如果一份工作,在很长时间里让你觉得缺乏意义感,让你觉得每天都耗尽自己的能量,让你觉得使不上劲,让你觉得与自己的本性相违背,那就是不适合自己。你必须直面这个问题。
这里没有好坏,只是匹配度的问题。
2)对文化的不认同
对个人尊重的缺失
一年四季 7*24 小时,随时随地都可能被一个电话要求马上工作。没有对个人空间的尊重,已经深入到绝大多数人的工作习惯。
好处是,永远保持工作运转状态;坏处是,对于我这种极度重视个人空间,必须保留一定时间来读书思考的人,造成的是持续的思维干扰。
对“艰苦奋斗”相当程度的扭曲
长期积累的惯性,造成很多“加班-低效-拖延-再加班”的恶性循环。
有狼性,却缺少人性
这里并不是说我所在的部门或者团队。也许是自己运气好,我身边的主管和小伙伴们都是很棒的家伙,在海外的团队氛围尤其好;我自己遇到的几任主管都是非常好的领导。
这里要说的是公司整体的感觉——只有利益,只有KPI。整体上,攻击性很强,与此同时却少了温度。这也许是公司的基因使然。
唯领导是从
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带来了公司的超强执行力:一声令下,千军万马。但是,也造成了无数的资源浪费:一声令下,千军万马,最后却发现这一声命令只是一个临时的、随口说出的想法。
有太多的人把太多的时间投入在按照上级的多变想法,把一个材料翻来覆去地写。这里要说的依然不是我的主管,而是整个公司层面随处可见的现象。
每当这种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自己作为一个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半花的人,为什么不能用这些时间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呢?
追求高效,却有着极其繁琐的流程和冗长的会议
华为的流程建设在国内公司中绝对是顶尖水准,流程的完善也带来了执行的标准化和风险的强管控。但也许公司还处于流程的变革期吧,有太多的繁琐审批。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在华为可以变得无比复杂。
华为的“会”应该也是国内公司里最多的几个之一。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把工作按照0.5个小时的颗粒度进行记录,看看一天的时间都用在了哪里。结果发现,有太多的时间用来开效率极低的会,还有剩下太多的时间用来准备开效率极低的会。
我是一个极简主义者,我的一条基本哲学就是能少不多,抓住重点。所以,我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感到痛苦。
这里说说华为带给我自己最重要的收获:
一个足够大的全球化平台。
毕业就有机会到国外工作,随之而来的全球开放视野,以及海外经历对个人思维的极大开阔。
绝对有竞争力的起步薪酬。
长期高强度工作对个人心智的极大磨练,以及伴随而来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
中国公司里顶尖的流程架构与管理思维。
相对公平的机会:如果你能力出众,做出突出贡献,同时为人处事没有什么问题,一般情况下华为会让你得到丰厚的回报。
这个问题其实比较大,我只说说自己的观点。注意,这里没有任何褒贬倾向,只是客观描述。
1)如果你符合以下特质,可能更适合来华为:
希望依附于一个强大的平台。
希望短期内迅速积累一笔小财富(比如达到年收入50万,不过一般得在海外)。
具备很强的抗压能力。这里的压力不同于你在学校或其他大多数地方遇到的压力,注意要客观地评估自己。
具备很强的灵活应变能力。
具备很强的执行力。
情商高,具备很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有狼性,有冲劲,有战斗力。在华为,没有狼性也许会是一个普通贡献者,但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突出贡献者。
对个人时间不敏感,频繁加班和24小时随时呼叫的工作不会造成严重的痛苦感。
个人没有太多兴趣爱好,对工作之外留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很强的需求。
没有太强的个人独立性,价值观偏向于集体主义。
作者:一炜
来源:zhihu.com/question/20757538/answer/1942332781
民工哥认为,华为是一个风格独特的企业,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企业!也可以借用一句话来形容:华为它像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想进去。
至于,华为是否是一个伟大的企业?时间会证明一切!
你认为华为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欢迎留言讨论!
我的新书:《 Linux系统运维指南 》已出版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可跳转
Windows 11 的 WSL2 与 Ubuntu Linux 鹿死谁手?
觉得文章不错,请大家随手点在看、转发支持!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