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有趣的数据结构算法2——快速排序

有趣的数据结构

有趣的数据结构算法2——快速排序

题目复述

数据排序算法是一类常见算法,其适用范围深入编程的方方面面,常见的数据排序算法有冒泡排序、堆排序、简单选择排序等等,各个适用范围不同,快速排序由C. A. R. Hoare在1960年提出。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题目分析

对于快速排序而言,其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即在所有数据中选出中间索引的数据,通过数据遍历将所有数据和这个数据进行比较,将大于该数据的归于同一边,小于该数据的归于另一边。然后再将分成功的左右两部分,重新各自执行上述操作,多次递归重复,即可完成排序。

接下来本文将通过实例分析对快速排序进行讲解
我们将要排序的序列是 { 78, 108, 111, 118, 101, 70, 105, 115, 104, 67, 46, 99, 111, 109 }。接下来是具体的排序方法:
一轮快速排序示例
此时便完成了一轮快速排序,此时左半部分都是大于105的数,右半部分都是小于105的数,将两个部分再次递归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完成排序。

具体实现代码

 #include<stdio.h>
 void quick_sort(int array[], int low, int high){
 	int medium;
 	int i = low , j = high;
 	int temp;
 	medium = array[(i + j) / 2];
 	while (i <= j){	
 		while (array[i] < medium){
 			i++;
 		}
 		while (array[j] > medium){
 			j--;
 		}
 		if (i <= j){
 			temp = array[i];
 			array[i] = array[j];
 			array[j] = temp;
 			i++;
 			j--;
 		}
 	}
 	if (low < j){
 		quick_sort(array, low, j);
 	}
 	if (high > i){
 		quick_sort(array, i, high);
 	}
 }
 int main()
 {
 	int array[] = { 78, 108, 111, 118, 101, 70, 105, 115, 104, 67, 46, 99, 111, 109 };
 	int i, length;
 	length = sizeof(array) / sizeof(array[0]);
 	quick_sort(array,0,length - 1);
 	for (i = 0; i < length; i++){
 		printf("%d\n", array[i]);
 	}
 	return 0;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GITHUB下载连接

https://github.com/bubbliiiing/Data-Structure-and-Algorithmr

希望得到朋友们的喜欢。
有问题的朋友可以提问噢。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很楠不爱3/article/detail/614889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