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冒泡排序及其改进算法:深入理解与实践_改进型的冒泡排序算法设计;

改进型的冒泡排序算法设计;

冒泡排序及其改进算法:深入理解与实践

冒泡排序(Bubble Sort)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遍历数列的工作是重复进行的,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的元素为止。

算法步骤

  1.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升序排列),就交换它们两个。
  2.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做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步做完后,最后的元素会是最大的数。
  3.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伪代码

procedure bubbleSort( A : list of sortable items )
    n = length(A)
    repeat
        swapped = false
        for i = 1 to n-1 inclusive do
            if A[i-1] > A[i] then
                swap( A[i-1], A[i] )
                swapped = true
            end if
        end for
    until not swapped
end procedur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冒泡排序的改进

1. 优化的冒泡排序

在标准冒泡排序中,每次遍历至少会将一个元素放到它应该在的位置。因此,我们可以在每次遍历后,减少比较的元素数量,因为最后的元素已经是排序好的了。

2. 鸡尾酒排序(Cocktail Sort)

鸡尾酒排序,也称为双向冒泡排序,是冒泡排序的一种变体。它在每一轮排序中交替进行正向和反向的遍历,这样可以同时将最大的元素移动到数列的末端,以及最小的元素移动到数列的开头。

实现冒泡排序

以下是一个使用Python实现的冒泡排序示例:

def bubble_sort(arr):
    n = len(arr)
    # 优化的冒泡排序
    for i in range(n):
        # 初始化交换标志
        swapped = False
        # 最后i个元素已经是排序好的了,不需要再比较
        for j in range(0, n-i-1):
            if arr[j] > arr[j+1]:
                arr[j], arr[j+1] = arr[j+1], arr[j]
                swapped = True
        # 如果没有发生交换,说明数组已经排序好了
        if not swapped:
            break
    return arr

# 鸡尾酒排序的实现
def cocktail_sort(arr):
    n = len(arr)
    swapped = True
    start = 0
    end = n - 1
    while swapped:
        swapped = False
        # 正向遍历
        for i in range(start, end):
            if arr[i] > arr[i + 1]:
                arr[i], arr[i + 1] = arr[i + 1], arr[i]
                swapped = True
        # 如果没有交换,说明数组已经排序好了
        if not swapped:
            break
        # 更新结束位置
        end -= 1
        # 反向遍历
        for i in range(end - 1, start - 1, -1):
            if arr[i] > arr[i + 1]:
                arr[i], arr[i + 1] = arr[i + 1], arr[i]
                swapped = True
        # 更新开始位置
        start += 1
    return arr

# 示例
arr = [64, 34, 25, 12, 22, 11, 90]
print("Original array:", arr)
print("Sorted array using Bubble Sort:", bubble_sort(arr.copy()))
print("Sorted array using Cocktail Sort:", cocktail_sort(arr.copy()))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两数交换

先加后减

int a = 1,b = 2;
a = a + b;
b = a - b;
a = a - b;
  • 1
  • 2
  • 3
  • 4

先减后加

int a = 1,b = 2;
a = a - b;
a = a - b;
b = a + b;
  • 1
  • 2
  • 3
  • 4

但是可能会有数据溢出的情况,可以采用下面的小魔法来交换。

两数交换,不会溢出的小魔法

int a = 1,b = 2;
a = a ^ b;
b = b ^ a;
a = a ^ b;
  • 1
  • 2
  • 3
  • 4

结论

冒泡排序虽然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2),但它的实现简单,对于小数据集或者基本有序的数据集,其性能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通过优化和变体,我们可以提高冒泡排序的效率,使其在特定情况下更加实用。然而,对于大型数据集,更高效的排序算法(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通常是更好的选择。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我家小花儿/article/detail/824399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