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盒式交换机设备通常部署在网络的汇聚层和接入层。当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时,由于其端口数量固定,不像框式交换机可通过扩展接口板数量扩展端口数量,因此单台设备的端口数量可能无法满足网络要求。堆叠技术通过堆叠端口和堆叠连接线将多台支持堆叠特性的交换机设备组合在一起,从逻辑上组合成一台交换机设备。通过组建堆叠,可以达到扩展网络能力、提高设备可靠性的目的。
堆叠部署方法及建议
堆叠系统网络位置部署建议
在该场景下,堆叠系统中的每台交换机上行通过Eth-Trunk接口连接到核心设备上。此堆叠系统简化了汇聚设备的管理,提升了汇聚设备上行的可靠性。
该场景是二层接入交换机堆叠最常见的场景,如图3-26所示。
在该场景下,堆叠系统中的每台交换机上行通过Eth-Trunk接口连接到汇聚设备上。此堆叠系统简化了接入设备的管理,提升了接入设备上行的可靠性。
该场景一般不常用,如图3-27所示。
在该场景下,多台堆叠系统之间通过Eth-Trunk接口组成环,其中一个堆叠系统通过Eth-Trunk接口上行连接到汇聚设备上。此堆叠系统减少了接入设备的管理IP数量。
建议
如下建议是根据盒式设备各系列的定位来建议各设备形态最适合的场景。实际使用时,如果客户有特殊需求,建议将高端的设备往低位置放,不建议将低端的设备往高位置放。(这里的位置指设备在网络中的层次,如:汇聚层位置比接入层位置高)
从堆叠可靠性和堆叠带宽角度考虑,设备组建堆叠时,建议如下:
表3-8 场景推荐
形态 | 场景一 | 场景二 | 场景三 |
---|---|---|---|
S5700-HI、S5710-HI、S5710-EI、S6700-EI | 优选 | 次选 | 不建议 |
S5720-EI、S5720-HI、S5730-HI、S5731-H、S5731-H-K、S5731S-H、S5732-H、S5732-H-K、S6720-EI、S6720S-EI、S6720-HI、S6730-H、S6730-H-K、S6730S-H | 优选 | 次选 | 次选 |
S5700-EI、S5700-SI | 优选 | 优选 | 次选 |
S5720-SI、S5735-S、S5735S-S、S5720S-SI、S5720I-SI、S5731-S、S5731S-S、S6730-S、S6730S-S | 次选 | 优选 | 优选 |
S2720-EI、S2730S-S、S2750-EI、S5700-LI、S5720-LI、S5735-L、S5735S-L、S5735-L1、S5735S-L1、S5735R-A2、S5735-L2、S5735S-L2、S5735-S-X、S5735S-L-M、S5720S-LI、S5730-SI、S5735S-H、S5736-S、S5730S-EI、S6720-LI、S6720S-LI、S6720-SI、S6720S-SI | 不建议 | 优选 | 次选 |
S5700S-LI、S5710-C-LI、S5710-X-LI | 不建议 | 优选 | 优选 |
确定堆叠拓扑
多台设备堆叠时的组网方式(多于2台)
根据堆叠连线方式的不同,堆叠可组成链形和环形两种连接拓扑,如图3-28所示。表3-9从可靠性、链路带宽利用率和组网布线是否方便的角度对两种连接拓扑进行对比。
连接拓扑 | 优点 | 缺点 | 适用场景 |
---|---|---|---|
链形连接 | 首尾不需要有物理连接,适合长距离堆叠。 |
| 堆叠成员交换机距离较远时,组建环形连接比较困难,可以使用链形连接。 |
环形连接 |
| 首尾需要有物理连接,不适合长距离堆叠。 | 堆叠成员交换机距离较近时,从可靠性和堆叠链路利用率上考虑,建议使用环形连接。 |
2台设备堆叠时的组网方式
2台设备组建堆叠时,建议如下:
业务特性的配置建议
特性依赖和限制
堆叠组建约束
与版本相关的限制:
多台交换机组成堆叠时,成员交换机会自动同步主交换机的运行版本,如果成员交换机不支持该运行版本,则该成员交换机会反复重启。
多主检测相关规格:
多台交换机组建堆叠后,不支持如下特性:
对于既支持堆叠卡堆叠,又支持业务口堆叠的交换机,如S5720-C-EI,组建堆叠时需要注意:
部署建议
确定堆叠支持情况和连接方式
堆叠版本支持情况
交换机组建堆叠根据堆叠口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堆叠卡堆叠和业务口堆叠。业务口堆叠根据连接线缆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普通线缆堆叠和专用线缆堆叠。
使用光线缆、网线和高速电缆进行堆叠的方式叫做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
使用专用堆叠线缆进行堆叠的方式叫做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也叫做免配置堆叠。
表3-10 产品形态和软件版本支持情况
产品 | 支持版本 | 支持的堆叠连接方式 | 款型支持情况 |
---|---|---|---|
S300 | 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01、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00 | 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01、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2700-SI | 不支持 | - | 所有款型都不支持 |
S2710-SI | V100R006(C03&C05)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2700-EI | V100R005C01、V100R006(C00&C01&C03&C05)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 | S2700-9TP-EI-AC、S2700-9TP-EI-DC、S2700-9TP-PWR-EI、S2700-18TP-EI-AC、S2700-26TP-EI-AC、S2700-26TP-EI-DC、S2700-26TP-PWR-EI不支持,其他款型支持 |
S2720-EI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06C10、V200R009C00、V200R010C00、V200R011C10、V200R012C0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10、V200R022C00 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11C10、V200R012C0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10、V200R022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2730S-S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2750-EI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03C00、V200R005C00SPC300、V200R006C00、V200R007C00、V200R008C00、V200R009C00、V200R010C00、V200R011C00、V200R011C10、V200R012C00 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11C10、V200R012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3700-SI | V100R005C01、V100R006(C00&C01&C03&C05)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3700-EI | V100R005C01、V100R006(C00&C01&C03&C05)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3700-HI | 不支持 | - | 所有款型都不支持 |
S5700-EI | V100R005C01、V100R006(C00&C01)、V200R001(C00&C01)、V200R002C00、V200R003C00、V200R005(C00&C01&C02&C03) | 堆叠卡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00-SI | V100R005C01、V100R006C00、V200R001C00、V200R002C00、V200R003C00、V200R005C00 | 堆叠卡堆叠 | S5700-26X-SI-12S-AC不支持,其他款型支持 |
S5700-HI | V200R003C00、V200R005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00-LI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01C00、V200R002C00、V200R003(C00&C02&C10)、V200R005C00SPC300、V200R006C00、V200R007C00、V200R008C00、V200R009C00、V200R010C00、V200R011C00、V200R011C10、V200R012C00 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11C10、V200R012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S5700-10P-LI-AC、S5700-10P-PWR-LI-AC、S5700-28P-LI-BAT、S5700-28P-LI-24S-BAT不支持,其他款型支持 |
S5700S-LI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08C00、V200R009C00、V200R010C00、V200R011C00、V200R011C10、V200R012C00 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11C10、V200R012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S5700S-28P-LI-AC、S5700S-52P-LI-AC不支持,其他款型支持 |
S5710-EI | V200R001C00、V200R002C00、V200R003C00、V200R005(C00&C02)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10-HI | V200R005C03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10-C-LI | V200R001C00 | 堆叠卡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10-X-LI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08C00、V200R009C00、V200R010C00、V200R011C00、V200R011C10、V200R012C00 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11C10、V200R012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20-LI和S5720S-LI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10C00、V200R011C00、V200R011C10、V200R012(C00&C2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11C10、V200R012C0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20-SI和S5720S-SI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08C00、V200R009C00、V200R010C00、V200R011C00、V200R011C10、V200R012C0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 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11C10、V200R012C0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20I-SI | V200R012C0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S5720I-6X-PWH-SI-AC、S5720I-10X-PWH-SI-AC不支持,其他款型支持 |
S5720-EI | V200R007C00、V200R008C00、V200R009C00、V200R010C00、V200R011C00、V200R011C10、V200R012C0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堆叠卡堆叠。使用堆叠卡堆叠时: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20-HI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09C00、V200R010C00、V200R011C00、V200R011C10、V200R012C0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 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11C10、V200R012C0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30-HI | V200R012C0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31-H | V200R013C02、V200R019C00、V200R019C10、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01、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31S-H | V200R019C00、V200R019C10、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01、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31-H-K | V200R019C10、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01、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31-L和 S5731S-L | 不支持 | - | 所有款型都不支持 |
S5731-S和S5731S-S | V200R019C00、V200R019C10、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01、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32-H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19C00、V200R019C10、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19C10、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32-H-K | V200R019C10、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30-SI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11C10、V200R012C0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 堆叠卡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12C0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和堆叠卡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30S-EI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11C10、V200R012C0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 堆叠卡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12C0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和堆叠卡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35-L、S5735S-L和S5735S-L-M | V200R019C10、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35-L-I | V200R021C00、V200R021C01、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35-L1和S5735S-L1 | 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01、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35-L1 | 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01、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CloudEngine S5735S-L1 | 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01、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eKitEngine S5735S-L1 | 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35-L2和S5735S-L2 | 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35R-A2 | 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35-S-X | 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35-S和S5735S-S | V200R019C10、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35-S-I | 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仅S5735-S24T4X-I支持 |
S5735S-H | 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0C30、V200R021C00、V200R021C01、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5736-S | 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0C30、V200R021C00、V200R021C01、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6700-EI | V100R006C00、V200R001(C00&C01)、V200R002C00、V200R003C00、V200R005(C00&C01&C02)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6720-EI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08C00、V200R009C00、V200R010C00、V200R011C00、V200R011C10、V200R012C0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11C10、V200R012C0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6720-HI | V200R012C0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6720S-EI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09C00、V200R010C00、V200R011C00、V200R011C10、V200R012C0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11C10、V200R012C0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6720-SI和S6720S-SI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11C00、V200R011C10、V200R012C0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 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11C10、V200R012C0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6720-LI和S6720S-LI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11C00、V200R011C10、V200R012C0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 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支持版本: V200R011C10、V200R012C00、V200R013C00、V200R019C00、V200R019C1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6720S-S | 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6730-H | V200R013C02、V200R019C00、V200R019C10、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6730S-H、S6730-H-K | V200R019C10、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6730-S和S6730S-S | V200R019C00、V200R019C10、V200R020C00、V200R020C10、V200R021C00、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S6735-S | V200R021C00SPC600、V200R021C01、V200R021C10、V200R022C00、V200R022C10、V200R023C00 | 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和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 | 所有款型都支持 |
表3-11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每个逻辑堆叠口支持的最大物理成员口个数 |
---|---|---|---|---|
S300 | SFP以太网光接口 |
| 10Gbit/s | 4 |
以太网电接口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8 |
表3-12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每个逻辑堆叠口支持的最大物理成员口个数 |
---|---|---|---|---|
S500 | SFP+以太网光接口 |
| 10Gbit/s | 4 |
1000BASE-X以太网光接口 |
| 10Gbit/s | 4 | |
100/1000BASE-X以太网光接口 | GE SFP光模块和光纤 | 1Gbit/s | 8 | |
以太网电接口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8 |
表3-13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2700-EI | 前面板前2个GE口 | 1.5m SFP堆叠电缆 | 2.5Gbit/s |
|
S2710-SI | 前面板前2个GE口 | 1.5m SFP堆叠电缆 | 2.5Gbit/s |
|
S2720-EI | 2个或4个SFP光接口 |
| 2.5Gbit/s |
|
S2730S-S | SFP以太网光接口 |
| 10Gbit/s |
|
以太网电接口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
S2750-EI | 2个SFP光接口 |
| 2.5Gbit/s |
|
表3-14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3700-EI | 前面板前2个GE口 | 1.5m SFP堆叠电缆 | 2.5Gbit/s |
|
S3700-SI | 前面板前2个GE口 | 1.5m SFP堆叠电缆 | 2.5Gbit/s |
|
表3-15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5700-P-LI |
|
|
|
|
S5700-TP-LI | 2个SFP光接口 |
|
|
|
S5700-X-LI | 4个SFP+光接口 |
| 10Gbit/s |
|
S5700S-P-LI | 2个SFP光接口 |
|
|
|
S5700S-X-LI | 4个SFP+光接口 |
| 10Gbit/s |
|
表3-16 堆叠卡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端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5700-SI | 堆叠卡的两个堆叠端口 |
| 12Gbit/s |
|
表3-17 堆叠卡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端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5700-EI | 堆叠卡的两个堆叠端口 |
| 12Gbit/s | 支持S5700-EI的所有款型之间混堆。 |
表3-18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5700-HI | 前插卡上的10GE接口:支持ES5D00X2SA00/ES5D00X4SA00两种前插卡,分别提供2/4个10GE SFP+接口 |
| 10Gbit/s |
|
表3-19 堆叠卡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端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5710-C-LI | 堆叠卡的两个堆叠端口 | 1m的PCIe电缆 | 12Gbit/s | 支持S5710-C-LI的所有款型之间混堆。 |
表3-20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5710-X-LI | 4个SFP+光接口 |
| 10Gbit/s |
|
表3-21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5710-EI | 任意10GE接口:包括设备面板固定的4个10GE SFP+接口和背面ES5D21X02S00插卡上的接口(最多支持2个插卡,每个插卡支持2个10GE SFP+接口) |
| 10Gbit/s |
|
表3-22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5710-HI | 前面板上的8*10GE接口 |
| 10Gbit/s |
|
表3-23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5720-P-LI | 4个SFP光接口 |
| 2.5Gbit/s |
|
前面板上的电口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
S5720-TP-LI | 2个SFP光接口 |
| 2.5Gbit/s |
|
前面板上的电口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
S5720-X-LI | 4个SFP+光接口 |
| 10Gbit/s |
|
前面板上的下行SFP光口 | GE SFP光模块和光纤 | 1Gbit/s | ||
前面板上的电口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
S5720S-P-LI | 4个SFP光接口 |
| 2.5Gbit/s |
|
前面板上的电口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
S5720S-TP-LI | 2个SFP光接口 |
| 2.5Gbit/s |
|
前面板上的电口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
S5720S-X-LI | 4个SFP+光接口 |
| 10Gbit/s |
|
前面板上的下行SFP光口 | GE SFP光模块和光纤 | 1Gbit/s | ||
前面板上的电口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S5720-SI, S5720S-SI, S5720I-SI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表3-24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5720-P-SI和S5720S-P-SI | 4个SFP光接口 |
| 10Gbit/s |
|
前面板上的电口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
S5720-X-SI和S5720S-X-SI | 4个SFP+光接口 |
| 10Gbit/s |
|
前面板上的电口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
前面板上的下行SFP光口 | GE SFP光模块和光纤 | 1Gbit/s | ||
S5720I-SI | 4个SFP+光接口 |
| 10Gbit/s |
|
前面板上的电口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表3-25 支持情况说明表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5720-C-EI和S5720-PC-EI | 专用堆叠卡ES5D21VST000的2个堆叠端口 |
| 21Gbit/s | 支持S5720-EI所有款型之间进行混堆。 |
S5720-X-EI和S5720-P-EI | 集成在交换机后面板上的2个堆叠端口 |
| 21Gbit/s |
表3-26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5720-C-EI |
|
| 10Gbit/s |
|
2*10GE电口插卡上的电接口 | Category 6A及以上标准网线(如果使用Category 6网线,布线需满足TSB-155标准要求) | 10Gbit/s | ||
S5720-X-EI | 设备前面板上的4个SFP+光接口 |
| 10Gbit/s |
|
S5720-PC-EI |
|
| 10Gbit/s |
|
2*10GE电口插卡上的电接口 | Category 6A及以上标准网线(如果使用Category 6网线,布线需满足TSB-155标准要求) | 10Gbit/s | ||
S5720-P-EI | 前面板上的4个SFP光接口(V200R009C00及之后版本支持) |
| 10Gbit/s |
|
表3-27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5720-HI | 4个10GE SFP+光接口 |
| 10Gbit/s |
S5720-HI从V200R009C00版本开始支持堆叠,当堆叠系统中某台设备故障并且连续重启三次都无法成功时,该设备会尝试自动回退到V200R009C00之前的版本启动。由于在V200R009C00之前的版本,S5720-HI不支持堆叠,因此故障的设备单独重启成功后可能出现多主的情况。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建议使用S5720-HI堆叠时,删除各成员设备上V200R009C00之前版本的系统软件。 |
4*10GE插卡上的光接口 |
| 10Gbit/s |
表3-28 支持情况说明表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备注 |
---|---|---|---|
S5730-SI | 专用堆叠卡ES5D21VST000的2个堆叠端口 |
| 支持S5730-SI所有款型之间进行混堆。 |
表3-29 支持情况说明表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5730-SI | 前面板上的10GE光口 |
| 10Gbit/s |
|
插卡上的40GE接口 |
| 40Gbit/s |
表3-30 支持情况说明表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备注 |
---|---|---|---|
S5730S-EI | 专用堆叠卡ES5D21VST000的2个堆叠端口 |
| 支持S5730S-EI所有款型之间进行混堆。 |
表3-31 支持情况说明表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5730S-EI | 前面板上的10GE光口 |
| 10Gbit/s |
|
插卡上的40GE接口 |
| 40Gbit/s |
表3-32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5730-HI | 4个10GE SFP+光接口 |
| 10Gbit/s |
|
8*10GE插卡上的光接口 |
| 10Gbit/s | ||
8*10GE插卡上的电接口 | Category 6A及以上标准网线(如果使用Category 6网线,布线需满足TSB-155标准要求) | 10Gbit/s | ||
2*40GE插卡上的光接口 |
| 40Gbit/s |
表3-33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5731-H | 10GE SFP+光电接口 |
| 10Gbit/s |
|
10GE SFP+光接口 |
| 10Gbit/s | ||
S7X08000插卡上的8个10GE光接口(8*10GE模式) V200R019C10及以后版本支持 | 10Gbit/s | |||
ES5D21X08T00插卡上的8个10GE电接口 | Category 6A及以上标准网线(如果使用Category 6网线,布线需满足TSB-155标准要求) | 10Gbit/s | ||
ES5D21Q02Q00插卡上的2个40GE光接口 |
| 40Gbit/s | ||
S7Q02001插卡上的2个40GE光接口 |
| 40Gbit/s | ||
S7X08000插卡上的2个25GE光接口(2*25GE模式) V200R019C10及以后版本支持 |
| 25Gbit/s | ||
S5731S-H |
|
| 10Gbit/s |
|
S7X08000插卡上的8个10GE光接口(8*10GE模式) V200R019C10及以后版本支持 | 10Gbit/s | |||
ES5D21X08T00插卡上的8个10GE电接口 | Category 6A及以上标准网线(如果使用Category 6网线,布线需满足TSB-155标准要求) | 10Gbit/s | ||
ES5D21Q02Q00插卡上的2个40GE光接口 |
| 40Gbit/s | ||
S7Q02001插卡上的2个40GE光接口 |
| 40Gbit/s | ||
S7X08000插卡上的2个25GE光接口(2*25GE模式) V200R019C10及以后版本支持 |
| 25Gbit/s | ||
S5731-H-K | 10GE SFP+光接口 |
| 10Gbit/s |
|
S7X0800K0插卡上的8个10GE光接口(8*10GE模式) | 10Gbit/s | |||
S7X0800K0插卡上的2个25GE光接口(2*25GE模式) |
| 25Gbit/s |
表3-34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5731-S和S5731S-S | 前面板10GE SFP+光接口 |
| 10Gbit/s |
|
前面板40GE QSFP+光接口(V200R022C00及以后版本支持) |
| 40Gbit/s | ||
前面板上的以太网电接口(V200R023C00及以后版本支持)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表3-35 S5732-H24S6Q和S5732-H48S6Q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每个逻辑堆叠端口支持的最大物理成员口个数 |
---|---|---|---|
前面板上的40GE/100GE接口 |
| 40Gbit/s | 6 |
| 100Gbit/s 说明:接口缺省工作速率为40GE,V200R020C00版本开始支持加载License将接口速率提升为100GE后进行堆叠。激活License后,执行命令assign port-type 100ge并重启设备后可将接口配置为100GE接口,然后再插入堆叠线缆,堆叠时的工作速率才会工作在100Gbit/s。 | 6 |
表3-36 S5732-H24UM2CC和S5732-H48UM2CC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每个逻辑堆叠端口支持的最大物理成员口个数 |
---|---|---|---|
前面板上的MultiGE接口 | Category 6A及以上标准网线(如果使用Category 6网线,布线需满足TSB-155标准要求) | 10Gbit/s | 8 |
前面板上的40GE/100GE接口 |
| 40Gbit/s | 2 |
| 100Gbit/s 说明:接口缺省工作速率为40GE,可以执行命令set device port-config-mode enable通过修改接口的工作模式来修改接口的速率。使用2m QSFP28专用堆叠电缆堆叠是,需要将接口速率设置为100GE后,再进行堆叠,接口的速率才会工作在100Gbit/s 。 | 2 | |
前面板上的25GE接口 |
| 25Gbit/s | 4 |
| 10Gbit/s | ||
S7Y08000插卡上的接口 |
| 25Gbit/s | 8 |
| 10Gbit/s | ||
S7X08000插卡上的接口(2*25GE模式) |
| 25Gbit/s | 2 |
| 10Gbit/s | ||
S7X08000插卡上的接口(8*10GE模式) |
| 10Gbit/s | 8 |
S7C02000插卡上的接口 |
| 100Gbit/s | 2 |
| 40Gbit/s | 2 | |
S7Q02001插卡上的接口 |
| 40Gbit/s | 2 |
表3-37 S5732-H48XUM2CC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每个逻辑堆叠端口支持的最大物理成员口个数 |
---|---|---|---|
前面板上的MultiGE接口 | Category 6A及以上标准网线(如果使用Category 6网线,布线需满足TSB-155标准要求) | 10Gbit/s | 8 |
前面板上的10GE接口 |
仅前面板上的最后16个10GE接口支持使用专用堆叠线缆进行堆叠。 | 10Gbit/s | 8 |
前面板上的40GE/100GE接口 |
| 40Gbit/s | 2 |
| 100Gbit/s 说明:接口缺省工作速率为40GE,可以执行命令set device port-config-mode enable通过修改接口的工作模式来修改接口的速率。使用2m QSFP28专用堆叠电缆堆叠是,需要将接口速率设置为100GE后,再进行堆叠,接口的速率才会工作在100Gbit/s 。 | 2 | |
前面板上的25GE接口 |
| 25Gbit/s | 4 |
| 10Gbit/s | ||
S7Y08000插卡上的接口 |
| 25Gbit/s | 8 |
| 10Gbit/s | ||
S7X08000插卡上的接口(2*25GE模式) |
| 25Gbit/s | 2 |
| 10Gbit/s | ||
S7X08000插卡上的接口(8*10GE模式) |
| 10Gbit/s | 8 |
S7C02000插卡上的接口 |
| 100Gbit/s | 2 |
| 40Gbit/s | 2 | |
S7Q02001插卡上的接口 |
| 40Gbit/s | 2 |
表3-38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每个逻辑堆叠端口支持的最大物理成员口个数 |
---|---|---|---|---|
| 前面板上的40GE接口 |
| 40Gbit/s | 6 |
| 前面板上的MultiGE接口 | Category 6A及以上标准网线(如果使用Category 6网线,布线需满足TSB-155标准要求) | 10Gbit/s | 8 |
前面板上的40GE接口 |
| 40Gbit/s | 2 | |
前面板上的100GE接口 |
| 100Gbit/s | 2 | |
前面板上的25GE接口 |
| 25Gbit/s | 4 | |
| 10Gbit/s | 4 | ||
S7X0800K0插卡上的接口(2*25GE模式) |
| 25Gbit/s | 2 | |
S7X0800K0插卡上的接口(8*10GE模式) |
| 10Gbit/s | 8 |
S5735S-H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表3-39 支持情况说明表
设备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每个逻辑堆叠端口支持的最大物理成员口个数 |
---|---|---|---|---|
S5735S-H | 前面板上的10GE光口 |
| 10Gbit/s | 4 |
ES5D21Q04Q01插卡上的接口 |
| 40Gbit/s | 4 | |
ES5D21Q02Q00插卡上的接口 |
| 40Gbit/s | 4 | |
S7X08000插卡上的接口(2*25GE模式) |
| 25Gbit/s | 2 | |
S7X08000插卡上的接口(8*10GE模式) |
| 10Gbit/s | 8 | |
S7Q02001插卡上的接口 |
| 40Gbit/s | 2 |
表3-40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5735-L和S5735S-L | SFP+以太网光接口 |
| 10Gbit/s |
|
1000BASE-X以太网光接口 |
| 10Gbit/s | ||
100/1000BASE-X以太网光接口 说明:S5735-L32ST4X-A、S5735-L32ST4X-D、S5735S-L32ST4X-A支持该接口。 | GE SFP光模块和光纤 | 1Gbit/s | ||
以太网电接口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
S5735S-L-M | 1000BASE-X以太网光接口 |
| 10Gbit/s | |
以太网电接口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表3-41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每个逻辑堆叠端口支持的最大物理成员口个数 |
---|---|---|---|---|
S5735-L1 | SFP+以太网光接口 |
| 10Gbit/s | 4 |
1000BASE-X以太网光接口 |
| 10Gbit/s | 4 | |
100/1000BASE-X以太网光接口 说明:S5735-L32ST4X-A1、S5735-L32ST4X-D1支持该接口。 | GE SFP光模块和光纤 | 1Gbit/s | 8 | |
以太网电接口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8 |
表3-42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每个逻辑堆叠端口支持的最大物理成员口个数 |
---|---|---|---|---|
CloudEngine S5735S-L1 | SFP+以太网光接口 |
| 10Gbit/s | 4 |
1000BASE-X以太网光接口 |
| 10Gbit/s | 4 | |
以太网电接口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8 |
表3-43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每个逻辑堆叠端口支持的最大物理成员口个数 |
---|---|---|---|---|
eKitEngine S5735S-L1 | SFP以太网光接口 |
| 2.5Gbit/s | 4 |
SFP+以太网光接口 |
| 10Gbit/s | 4 | |
| 12Gbit/s | 4 | ||
以太网电接口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8 |
表3-44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每个逻辑堆叠端口支持的最大物理成员口个数 |
---|---|---|---|---|
| SFP以太网光接口 |
| 2.5Gbit/s | 4 |
SFP+以太网光接口 |
| 10Gbit/s | 4 | |
| 12Gbit/s | 4 | ||
以太网电接口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8 |
表3-45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每个逻辑堆叠端口支持的最大物理成员口个数 |
---|---|---|---|---|
S5735R-A2 | SFP以太网光接口 |
| 2.5Gbit/s | 4 |
SFP+以太网光接口 |
| 10Gbit/s | 4 | |
| 12Gbit/s | 4 | ||
以太网电接口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8 |
表3-46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每个逻辑堆叠端口支持的最大物理成员口个数 |
---|---|---|---|---|
S5735-L-I | SFP+以太网光接口 |
| 10Gbit/s | 4 |
以太网电接口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8 |
表3-47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每个逻辑堆叠端口支持的最大物理成员口个数 |
---|---|---|---|---|
S5735-S和S5735S-S | SFP+以太网光接口 |
| 10Gbit/s | 4 |
1000BASE-X以太网光接口 |
| 10Gbit/s | 4 | |
100/1000BASE-X以太网光接口 说明:仅S5735-S32ST4X、S5735S-S32ST4X-A支持该接口。 | GE SFP光模块和光纤 | 1Gbit/s | 8 | |
以太网电接口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8 | |
S5735-S24T4X-I | SFP+以太网光接口 | 10GE SFP+工业级光模块和光纤 | 10Gbit/s | 4 |
以太网电接口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8 |
表3-48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每个逻辑堆叠端口支持的最大物理成员口个数 |
---|---|---|---|---|
S5735-S-X | SFP+以太网光接口 |
| 10Gbit/s | 4 |
以太网电接口 | Category 5及以上标准网线 | 1Gbit/s | 8 |
表3-49 支持情况说明表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每个逻辑堆叠端口支持的最大物理成员口个数 |
---|---|---|---|---|
S5736-S | 前面板上的MultiGE接口(仅S5736-S24UM4XC支持) | Category 6A及以上标准网线(如果使用Category 6网线,布线需满足TSB-155标准要求) | 10Gbit/s | 8 |
前面板上的XGE接口 |
| 10Gbit/s | 8 | |
S7X08000插卡上的2个25GE光接口(2*25GE模式) |
| 25Gbit/s | 2 | |
S7X08000插卡上的8个10GE光接口(8*10GE模式) |
| 10Gbit/s | 8 | |
ES5D21Q04Q01插卡上的4个40GE光接口 |
| 40Gbit/s | 4 | |
ES5D21Q02Q00插卡上的2个40GE光接口 |
| 40Gbit/s | 2 | |
S7Q02001插卡上的2个40GE光接口 |
| 40Gbit/s | 2 |
表3-50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6700-EI | 任意10GE接口 |
| 10Gbit/s |
|
表3-51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6720-LI和S6720S-LI | 前面板上的40GE接口 |
| 40Gbit/s |
|
前面板上的10GE光口 |
| 10Gbit/s |
表3-52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6720-SI | 前面板和插卡上的40GE接口 |
| 40Gbit/s |
|
前面板和插卡上的10GE光口 |
| 10Gbit/s | ||
前面板上的电口 | Category 6A及以上标准网线(如果使用Category 6网线,布线需满足TSB-155标准要求) | 10Gbit/s | ||
S6720S-SI | 前面板上的40GE接口 |
| 40Gbit/s |
|
前面板上的10GE光口 |
| 10Gbit/s |
表3-53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6720S-S | 前面板上的10GE光口 |
| 10Gbit/s |
|
表3-54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6720-EI | 前面板上的10GE接口 |
| 10Gbit/s |
|
插卡上的4*10GE接口(V200R019及以后版本支持) |
| 10Gbit/s | ||
前面板上的40GE接口和4*40GE后插卡上的接口 |
| 40Gbit/s | ||
S6720S-EI | 前面板上的10GE接口 |
| 10Gbit/s | |
前面板上的40GE接口 |
| 40Gbit/s |
S6720-HI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表3-55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备注 |
---|---|---|---|---|
S6720-HI | 前面板上的10GE接口 |
| 10Gbit/s |
|
前面板上的40GE接口 |
| 40Gbit/s | ||
前面板上的100GE接口 |
| 100Gbit/s |
表3-56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款型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每个逻辑堆叠口支持的最大物理成员口个数 |
---|---|---|---|---|
| 前面板上的10GE接口 |
仅前面板上的最后16个10GE接口支持使用专用堆叠线缆进行堆叠。 | 10Gbit/s | 8 |
前面板上的40GE接口 |
| 40Gbit/s | 6 |
表3-57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每个逻辑堆叠口支持的最大物理成员口个数 |
---|---|---|---|---|
S6730-H | 前面板上的10GE接口 |
仅前面板上的最后16个10GE接口支持使用专用堆叠线缆进行堆叠。 | 10Gbit/s | 8 |
前面板上的25GE接口 |
| 25Gbit/s | 8 | |
10GE SFP+光模块和光纤(V200R021C10及以后版本支持) | 10Gbit/s | |||
前面板上的40GE接口 |
| 40Gbit/s | 6 | |
前面板上的100GE接口 |
| 40Gbit/s | 6 | |
| 100Gbit/s | 6 | ||
S6730S-H | 前面板上的10GE接口 |
仅前面板上的最后16个10GE接口支持使用专用堆叠线缆进行堆叠。 | 10Gbit/s | 8 |
前面板上的40GE接口 |
| 40Gbit/s | 6 | |
前面板上的100GE接口 |
| 40Gbit/s | 6 | |
| 100Gbit/s | 6 |
表3-58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每个逻辑堆叠口支持的最大物理成员口个数 |
---|---|---|---|---|
| 前面板上的10GE接口 |
仅前面板上的最后16个10GE接口支持使用专用堆叠线缆进行堆叠。 | 10Gbit/s | 8 |
前面板上的40GE接口 |
| 40Gbit/s | 6 | |
前面板上的100GE接口 |
| 40Gbit/s | 6 | |
| 100Gbit/s | 6 | ||
S6730-H28Y4C-K | 前面板上的25GE接口 |
| 25Gbit/s | 8 |
前面板上的40GE接口 |
| 40Gbit/s | 4 | |
前面板上的100GE接口 |
| 40Gbit/s | 4 | |
| 100Gbit/s | 4 |
表3-59 业务口堆叠支持情况
设备系列 | 支持堆叠的接口 | 堆叠线缆 | 堆叠时单端口的工作速率 | 每个逻辑堆叠口支持的最大物理成员口个数 |
---|---|---|---|---|
| 前面板上的10GE接口 |
| 10Gbit/s | 8 |
前面板上的40GE/100GE接口 |
| 100Gbit/s | 6 | |
| 40Gbit/s | 6 |
组网需求
在一个新建的企业网络中,要求接入设备具有充足的端口数目,并且希望网络结构简单,易于配置和管理。
如图3-31所示,根据用户需求,SwitchA、SwitchB和SwitchC三台接入交换机采用环形堆叠组网,并通过跨设备Eth-Trunk连接上游设备SwitchD。其中,SwitchA、SwitchB和SwitchC的角色分别为主、备、从,堆叠ID分别为0、1、2,优先级分别为200、100、100。由于组成堆叠的成员交换机在逻辑上是一个整体,所以整个网络在扩展了端口数量的同时也方便了用户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
本示例以S5700-EI交换机为例组建堆叠。
配置思路
设备先下电,安装ES5D00ETPC00堆叠插卡后,再将设备上电。
ES5D00ETPC00堆叠插卡不支持热插拔,如果设备处于上电状态,安装前需要先将设备下电。
堆叠卡安装完成之后,才能进行相关软件配置。
使能堆叠功能。
为方便用户管理和识别设备,配置成员交换机的堆叠ID和优先级。
将SwitchA、SwitchB、SwitchC下电,使用PCIe线缆连接各堆叠端口并上电。
为提高可靠性、增加上行链路带宽,配置跨设备Eth-Trunk。
为有效避免堆叠分裂时网络不可用,配置代理方式多主检测。V200R002及之前的版本叫“双主检测”功能,之后版本叫“多主检测”功能。
操作步骤
[SwitchA] stack slot 0 priority 200 //修改主交换机的堆叠优先级为200,大于其他成员交换机。堆叠ID采用缺省值0。
[SwitchB] stack slot 0 renumber 1 //堆叠优先级采用缺省值100。修改堆叠ID为1。
[SwitchC] stack slot 0 renumber 2 //堆叠优先级采用缺省值100。修改堆叠ID为2。
# 查看堆叠指示灯状态。
通过任意一台成员交换机的模式切换按钮,将面板上的模式状态灯切换到Stack模式。
S5700-EI、S5700-SI、S5710-C-LI的Stack模式状态灯与Speed模式状态灯共用一个模式状态灯。通过模式切换按钮将模式状态灯切换到红色常亮(45s后灭掉)时,表示模式状态灯进入Stack模式。
S5720-EI有单独的Stack模式状态灯(STCK)。通过模式切换按钮(MODE)将模式状态灯切换到绿色常亮/闪烁(45s后灭掉)时,表示模式状态灯进入Stack模式。
# 查看堆叠系统的基本信息。
登录堆叠系统,检查堆叠系统的成员交换机的个数与实际组网中交换机的个数是否一致、堆叠链路拓扑状态与实际硬件连接是否一致。
<SwitchA> system-view [SwitchA] sysname Stack [Stack] display stack Stack mode: Card Stack topology type: Ring Stack system MAC: xxxx-xxxx-xxx5 MAC switch delay time: 10 min Stack reserved vlan : 4093 Slot of the active management port: 0 Slot Role Mac address Priority Device type ------------------------------------------------------------- 0 Master xxxx-xxxx-xxx5 200 S5728C-EI 1 Standby xxxx-xxxx-xxx1 100 S5728C-EI 2 Slave xxxx-xxxx-xxx8 100 S5728C-EI
# 在堆叠系统创建Eth-Trunk,并将上行物理端口设置为Eth-Trunk成员接口。
[Stack] interface eth-trunk 10 [Stack-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0/0/5 [Stack-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1/0/5 [Stack-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2/0/5 [Stack-Eth-Trunk10] quit
# 在SwitchD上创建Eth-Trunk,并将与Stack相连的端口设置为Eth-Trunk成员接口。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D [SwitchD] interface eth-trunk 10 [SwitchD-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0/0/1 [SwitchD-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0/0/2 [SwitchD-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0/0/3 [SwitchD-Eth-Trunk10] quit
[Stack] display trunkmembership eth-trunk 10 Trunk ID: 10 Used status: VALID TYPE: ethernet Working Mode : Normal Number Of Ports in Trunk = 3 Number Of Up Ports in Trunk = 3 Operate status: up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5, valid, operate up, weight=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5, valid, operate up, weight=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2/0/5, valid, operate up, weight=1
# 在堆叠系统上,配置跨设备Eth-Trunk的代理方式多主检测功能。
[Stack] interface eth-trunk 10 [Stack-Eth-Trunk10] mad detect mode relay //此处以V200R002之后版本为例,V200R002及之前版本命令为dual-active detect mode relay。 [Stack-Eth-Trunk10] return
# 在代理设备SwitchD上,配置Eth-Trunk的代理功能。
[SwitchD] interface eth-trunk 10 [SwitchD-Eth-Trunk10] mad relay //此处以V200R002之后版本为例,V200R002及之前版本命令为dual-active relay。 [SwitchD-Eth-Trunk10] return
# 查看堆叠系统多主检测配置信息。
<Stack> display mad verbose //此处以V200R002之后版本为例,V200R002及之前版本命令为display dual-active verbose。 Current MAD domain: 0 Current MAD status: Detect Mad direct detect interfaces configured: Mad relay detect interfaces configured: Eth-Trunk10 Excluded ports(configurable): Excluded ports(can not be configured):
# 查看SwitchD的代理信息。
<SwitchD> display mad proxy //此处以V200R002之后版本为例,V200R002及之前版本命令为display dual-active proxy。 Mad relay interfaces configured: Eth-Trunk10
配置文件
堆叠系统的配置文件(堆叠相关配置不记入配置文件,直接写入Flash)
# sysname Stack # interface Eth-Trunk10 mad detect mode relay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5 eth-trunk 1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5 eth-trunk 1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2/0/5 eth-trunk 10 # return
SwitchD的配置文件
# sysname SwitchD # interface Eth-Trunk10 mad relay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eth-trunk 1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 eth-trunk 1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3 eth-trunk 10 # return
简介
S2710-SI、S2700-EI、S3700-SI和S3700-EI设备使用业务口组建堆叠时,不需要手动配置堆叠口,在正确连接堆叠线缆后,即可自动组建堆叠系统。
组网需求
在一个新建的企业网络中,要求接入设备具有充足的端口数目,并且希望网络结构简单,易于配置和管理。
如图3-33所示,根据用户需求,SwitchA、SwitchB和SwitchC三台接入交换机采用环形堆叠组网,并通过跨设备Eth-Trunk连接上游设备SwitchD。其中,SwitchA、SwitchB和SwitchC的角色分别为主、备、从,堆叠ID分别为0、1、2,优先级分别为200、100、100。由于组成堆叠的成员交换机在逻辑上是一个整体,所以整个网络在扩展了端口数量的同时也方便了用户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
本示例以S3700-EI交换机为例组建堆叠。
配置思路
S3700-EI堆叠功能缺省处于使能状态,正确连接堆叠线缆后,堆叠系统即建立,无需配置。但是为方便用户管理和识别设备,可在堆叠前先配置成员交换机的名称、堆叠ID和优先级。
将SwitchA、SwitchB、SwitchC下电,使用SFP堆叠电缆连接各物理成员端口后再上电。
为提高可靠性、增加上行链路带宽,配置跨设备Eth-Trunk。
操作步骤
# 配置SwitchA设备名称。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A
# 配置SwitchB设备名称。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B
# 配置SwitchC设备名称。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C
[SwitchA] stack slot 0 priority 200 //修改主交换机的堆叠优先级为200,大于其他成员交换机。堆叠ID采用缺省值0。
[SwitchB] stack slot 0 renumber 1 //堆叠优先级采用缺省值100。修改堆叠ID为1。
[SwitchC] stack slot 0 renumber 2 //堆叠优先级采用缺省值100。修改堆叠ID为2。
# 通过主交换机的Console口登录堆叠系统,检查堆叠系统的成员交换机的个数与实际组网中交换机的个数是否一致、堆叠链路拓扑状态与实际硬件连接是否一致。
<SwitchA> system-view [SwitchA] sysname Stack [Stack] display stack Stack topology type: Ring Stack system MAC: 0018-82b1-6eb8 MAC switch delay time: never Stack reserved vlanid : 4093 Slot Role Mac address Priority Device type ------------------------------------------------------------- 0 Master 0018-82b1-6eb8 200 S3728TP-EI 1 Standby 0018-82c6-1f4c 100 S3728TP-EI 2 Slave 0018-82d2-2e85 100 S3728TP-EI
# 在堆叠系统创建Eth-Trunk,并将上行物理端口设置为Eth-Trunk成员接口。
[Stack] interface eth-trunk 10 [Stack-Eth-Trunk10] trunkport ethernet 0/0/5 [Stack-Eth-Trunk10] trunkport ethernet 1/0/5 [Stack-Eth-Trunk10] trunkport ethernet 2/0/5 [Stack-Eth-Trunk10] return
# 在SwitchD上创建Eth-Trunk,并将与Stack相连的端口设置为Eth-Trunk成员接口。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D [SwitchD] interface eth-trunk 10 [SwitchD-Eth-Trunk10] trunkport ethernet 0/0/1 [SwitchD-Eth-Trunk10] trunkport ethernet 0/0/2 [SwitchD-Eth-Trunk10] trunkport ethernet 0/0/3 [SwitchD-Eth-Trunk10] return
<Stack> display trunkmembership eth-trunk 10 Trunk ID: 10 used status: VALID TYPE: ethernet Working Mode : Normal Number Of Ports in Trunk = 3 Number Of UP Ports in Trunk = 3 operate status: up Interface Ethernet0/0/5, valid, operate up, weight=1 Interface Ethernet1/0/5, valid, operate up, weight=1 Interface Ethernet2/0/5, valid, operate up, weight=1
配置文件
堆叠系统的配置文件(堆叠相关配置不记入配置文件,直接写入Flash)
# sysname Stack # interface Eth-Trunk10 # interface Ethernet0/0/5 eth-trunk 10 # interface Ethernet1/0/5 eth-trunk 10 # interface Ethernet2/0/5 eth-trunk 10 # return
SwitchD的配置文件
# sysname SwitchD # interface Eth-Trunk10 # interface Ethernet0/0/1 eth-trunk 10 # interface Ethernet0/0/2 eth-trunk 10 # interface Ethernet0/0/3 eth-trunk 10 # return
简介
业务口堆叠指的是设备之间通过与逻辑堆叠端口绑定的物理成员端口相连,不需要专用的堆叠插卡。
为了提高堆叠效率,减少手动配置,交换机从V200R011C10版本开始支持通过专用堆叠线缆进行堆叠。所以根据堆叠线缆的不同,把业务口堆叠分为普通线缆堆叠和专用线缆堆叠。
使用光线缆、网线和高速电缆进行堆叠的方式叫做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
使用专用堆叠线缆进行堆叠的方式叫做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专用堆叠电缆的两端区分主和备,带有Master标签的一端为线缆主端,不带有标签的一端为线缆备端。用户按照要求的操作步骤操作后,设备的主备与专用堆叠线缆主端和备端才能对应上,否则设备的主备与线缆的主备端不一定对应。
组网需求
在一个新建的企业网络中,要求接入设备具有充足的端口数目,并且希望网络结构简单,易于配置和管理。
如图3-35所示,根据用户需求,SwitchA、SwitchB和SwitchC三台接入交换机采用环形堆叠组网,并通过跨设备Eth-Trunk连接上游设备SwitchD。其中,SwitchA、SwitchB和SwitchC的角色分别为主、备、从,堆叠ID分别为0、1、2,优先级分别为200、100、100。由于组成堆叠的成员交换机在逻辑上是一个整体,所以整个网络在扩展了端口数量的同时也方便了用户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
本示例以S5700-LI交换机为例组建堆叠。
配置思路
通过业务口连接方式组建堆叠时,为了能够在堆叠的成员交换机之间转发数据报文,需要配置逻辑堆叠端口,并添加物理成员端口。
为方便用户管理和识别设备,配置成员交换机的堆叠ID和优先级。
将SwitchA、SwitchB、SwitchC下电,使用SFP+堆叠电缆连接各物理成员端口后再上电。
为提高可靠性、增加上行链路带宽,配置跨设备Eth-Trunk。
为有效避免堆叠分裂时网络不可用,配置代理方式双主检测。
操作步骤
本设备的stack-port 0/1必须连接邻设备的stack-port 0/2,否则堆叠组建不成功。
# 配置SwitchA的业务口GigabitEthernet0/0/27、GigabitEthernet0/0/28为物理成员端口,并加入到相应的逻辑堆叠端口。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A [SwitchA] stack por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7 enable [SwitchA] stack por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8 enable [SwitchA] interface stack-port 0/1 [SwitchA-stack-port0/1] port member-group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7 [SwitchA-stack-port0/1] quit [SwitchA] interface stack-port 0/2 [SwitchA-stack-port0/2] port member-group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8 [SwitchA-stack-port0/2] quit
# 配置SwitchB的业务口GigabitEthernet0/0/27、GigabitEthernet0/0/28为物理成员端口,并加入到相应的逻辑堆叠端口。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B [SwitchB] stack por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7 enable [SwitchB] stack por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8 enable [SwitchB] interface stack-port 0/1 [SwitchB-stack-port0/1] port member-group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7 [SwitchB-stack-port0/1] quit [SwitchB] interface stack-port 0/2 [SwitchB-stack-port0/2] port member-group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8 [SwitchB-stack-port0/2] quit
# 配置SwitchC的业务口GigabitEthernet0/0/27、GigabitEthernet0/0/28为物理成员端口,并加入到相应的逻辑堆叠端口。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C [SwitchC] stack por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7 enable [SwitchC] stack por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8 enable [SwitchC] interface stack-port 0/1 [SwitchC-stack-port0/1] port member-group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7 [SwitchC-stack-port0/1] quit [SwitchC] interface stack-port 0/2 [SwitchC-stack-port0/2] port member-group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8 [SwitchC-stack-port0/2] quit
[SwitchA] stack slot 0 priority 200 //修改主交换机的堆叠优先级为200,大于其他成员交换机。堆叠ID采用缺省值0。
[SwitchB] stack slot 0 renumber 1 //堆叠优先级采用缺省值100。修改堆叠ID为1。
[SwitchC] stack slot 0 renumber 2 //堆叠优先级采用缺省值100。修改堆叠ID为2。
# 查看堆叠指示灯状态。
通过任意一台成员交换机的模式切换按钮,将面板上的模式状态灯切换到Stack模式。
# 查看堆叠系统的基本信息。
登录堆叠系统,检查堆叠系统的成员交换机的个数与实际组网中交换机的个数是否一致、堆叠链路拓扑状态与实际硬件连接是否一致。
<SwitchA> system-view [SwitchA] sysname Stack [Stack] display stack Stack topology type : Ring Stack system MAC: 00e0-fc00-1234 MAC switch delay time: 10 min Stack reserved vlanid : 4093 Slot Role Mac address Priority Device type ------------------------------------------------------------- 0 Master 00e0-fc00-1234 200 S5700-28P-LI-AC 1 Standby 00e0-fc00-1235 100 S5700-28P-LI-AC 2 Slave 00e0-fc00-1236 100 S5700-28P-LI-AC
# 在堆叠系统创建Eth-Trunk,并将上行物理端口设置为Eth-Trunk成员接口。
[Stack] interface eth-trunk 10 [Stack-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0/0/5 [Stack-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1/0/5 [Stack-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2/0/5 [Stack-Eth-Trunk10] quit
# 在SwitchD上创建Eth-Trunk,并将与Stack相连的端口设置为Eth-Trunk成员接口。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D [SwitchD] interface eth-trunk 10 [SwitchD-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0/0/1 [SwitchD-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0/0/2 [SwitchD-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0/0/3 [SwitchD-Eth-Trunk10] quit
[Stack] display trunkmembership eth-trunk 10 Trunk ID: 10 Used status: VALID TYPE: ethernet Working Mode : Normal Number Of Ports in Trunk = 3 Number Of Up Ports in Trunk = 3 Operate status: up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5, valid, operate up, weight=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5, valid, operate up, weight=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2/0/5, valid, operate up, weight=1
# 在堆叠系统上,配置跨设备Eth-Trunk的代理方式双主检测功能。
[Stack] interface eth-trunk 10 [Stack-Eth-Trunk10] dual-active detect mode relay [Stack-Eth-Trunk10] return
# 在代理设备SwitchD上,配置Eth-Trunk的代理功能。
[SwitchD] interface eth-trunk 10 [SwitchD-Eth-Trunk10] dual-active relay [SwitchD-Eth-Trunk10] return
# 查看堆叠系统双主检测配置信息。
<Stack> display dual-active verbose Current DAD status: Detect Dual-active direct detect interfaces configured: Dual-active relay detect interfaces configured: Eth-Trunk10 Excluded ports(configurable): Excluded ports(can not be configured): GigabitEthernet0/0/27 GigabitEthernet0/0/28 GigabitEthernet1/0/27 GigabitEthernet1/0/28 GigabitEthernet2/0/27 GigabitEthernet2/0/28
# 查看SwitchD的代理信息。
<SwitchD> display dual-active proxy Dual-active relay interfaces configured: Eth-Trunk10
配置文件
堆叠系统的配置文件(堆叠相关配置不记入配置文件,直接写入Flash)
# sysname Stack # interface Eth-Trunk10 dual-active detect mode relay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5 eth-trunk 1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5 eth-trunk 1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2/0/5 eth-trunk 10 # return
SwitchD的配置文件
# sysname SwitchD # interface Eth-Trunk10 dual-active relay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eth-trunk 1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 eth-trunk 1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3 eth-trunk 10 # return
简介
业务口堆叠指的是设备之间通过与逻辑堆叠端口绑定的物理成员端口相连,不需要专用的堆叠插卡。
为了提高堆叠效率,减少手动配置,交换机从V200R011C10版本开始支持通过专用堆叠线缆进行堆叠。所以根据堆叠线缆的不同,把业务口堆叠分为普通线缆堆叠和专用线缆堆叠。
使用光线缆、网线和高速电缆进行堆叠的方式叫做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
使用专用堆叠线缆进行堆叠的方式叫做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专用堆叠电缆的两端区分主和备,带有Master标签的一端为线缆主端,不带有标签的一端为线缆备端。用户按照要求的操作步骤操作后,设备的主备与专用堆叠线缆主端和备端才能对应上,否则设备的主备与线缆的主备端不一定对应。
组网需求
在一个新建的企业网络中,要求接入设备具有充足的端口数目,并且希望网络结构简单,易于配置和管理。
如图3-37所示,根据用户需求,SwitchA、SwitchB和SwitchC三台接入交换机采用环形堆叠组网,并通过跨设备Eth-Trunk连接上游设备SwitchD。其中,SwitchA、SwitchB和SwitchC的角色分别为主、备、从,堆叠ID分别为0、1、2,优先级分别为200、100、100。由于组成堆叠的成员交换机在逻辑上是一个整体,所以整个网络在扩展了端口数量的同时也方便了用户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
本示例以S5700-28X-LI-AC交换机为例组建堆叠。
配置思路
通过业务口连接方式组建堆叠时,为了能够在堆叠的成员交换机之间转发数据报文,需要配置逻辑堆叠端口,并添加物理成员端口。
为方便用户管理和识别设备,配置成员交换机的堆叠ID和优先级。
将SwitchA、SwitchB、SwitchC下电,使用SFP+堆叠电缆连接各物理成员端口后再上电。
为提高可靠性、增加上行链路带宽,配置跨设备Eth-Trunk。
为有效避免堆叠分裂时网络不可用,配置代理方式多主检测。
操作步骤
本设备的stack-port 0/1必须连接邻设备的stack-port 0/2,否则堆叠组建不成功。
# 配置SwitchA的业务口GigabitEthernet0/0/27、GigabitEthernet0/0/28为物理成员端口,并加入到相应的逻辑堆叠端口。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A [SwitchA] interface stack-port 0/1 [SwitchA-stack-port0/1] por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7 enable [SwitchA-stack-port0/1] quit [SwitchA] interface stack-port 0/2 [SwitchA-stack-port0/2] por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8 enable [SwitchA-stack-port0/2] quit
# 配置SwitchB的业务口GigabitEthernet0/0/27、GigabitEthernet0/0/28为物理成员端口,并加入到相应的逻辑堆叠端口。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B [SwitchB] interface stack-port 0/1 [SwitchB-stack-port0/1] por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7 enable [SwitchB-stack-port0/1] quit [SwitchB] interface stack-port 0/2 [SwitchB-stack-port0/2] por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8 enable [SwitchB-stack-port0/2] quit
# 配置SwitchC的业务口GigabitEthernet0/0/27、GigabitEthernet0/0/28为物理成员端口,并加入到相应的逻辑堆叠端口。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C [SwitchC] interface stack-port 0/1 [SwitchC-stack-port0/1] por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7 enable [SwitchC-stack-port0/1] quit [SwitchC] interface stack-port 0/2 [SwitchC-stack-port0/2] por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8 enable [SwitchC-stack-port0/2] quit
[SwitchA] stack slot 0 priority 200 //修改主交换机的堆叠优先级为200,大于其他成员交换机。堆叠ID采用缺省值0。
[SwitchB] stack slot 0 renumber 1 //堆叠优先级采用缺省值100。修改堆叠ID为1。
[SwitchC] stack slot 0 renumber 2 //堆叠优先级采用缺省值100。修改堆叠ID为2。
# 查看堆叠指示灯状态。
通过任意一台成员交换机的模式切换按钮,将面板上的模式状态灯切换到Stack模式。
# 查看堆叠系统的基本信息。
通过任意成员交换机的Console口登录堆叠系统,检查堆叠系统的成员交换机的个数与实际组网中交换机的个数是否一致、堆叠链路拓扑状态与实际硬件连接是否一致。
<SwitchA> system-view [SwitchA] sysname Stack [Stack] display stack Stack mode: Service-port Stack topology type : Ring Stack system MAC: 00e0-fc00-1234 MAC switch delay time: 10 min Stack reserved vlan : 4093 Slot of the active management port: 0 Slot Role Mac address Priority Device type ------------------------------------------------------------- 0 Master 00e0-fc00-1234 200 S5700-28P-LI-AC 1 Standby 00e0-fc00-1235 100 S5700-28P-LI-AC 2 Slave 00e0-fc00-1236 100 S5700-28P-LI-AC
# 在堆叠系统创建Eth-Trunk,并将上行物理端口设置为Eth-Trunk成员接口。
[Stack] interface eth-trunk 10 [Stack-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0/0/5 [Stack-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1/0/5 [Stack-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2/0/5 [Stack-Eth-Trunk10] quit
# 在SwitchD上创建Eth-Trunk,并将与Stack相连的端口设置为Eth-Trunk成员接口。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D [SwitchD] interface eth-trunk 10 [SwitchD-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0/0/1 [SwitchD-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0/0/2 [SwitchD-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0/0/3 [SwitchD-Eth-Trunk10] quit
[Stack] display trunkmembership eth-trunk 10 Trunk ID: 10 Used status: VALID TYPE: ethernet Working Mode : Normal Number Of Ports in Trunk = 3 Number Of Up Ports in Trunk = 3 Operate status: up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5, valid, operate up, weight=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5, valid, operate up, weight=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2/0/5, valid, operate up, weight=1
# 在堆叠系统上,配置跨设备Eth-Trunk的代理方式多主检测功能。
[Stack] interface eth-trunk 10 [Stack-Eth-Trunk10] mad detect mode relay [Stack-Eth-Trunk10] return
# 在代理设备SwitchD上,配置Eth-Trunk的代理功能。
[SwitchD] interface eth-trunk 10 [SwitchD-Eth-Trunk10] mad relay [SwitchD-Eth-Trunk10] return
# 查看堆叠系统多主检测配置信息。
<Stack> display mad verbose Current MAD domain: 0 Current MAD status: Detect Mad direct detect interfaces configured: Mad relay detect interfaces configured: Eth-Trunk10 Excluded ports(configurable): Excluded ports(can not be configured): GigabitEthernet0/0/27 GigabitEthernet0/0/28 GigabitEthernet1/0/27 GigabitEthernet1/0/28 GigabitEthernet2/0/27 GigabitEthernet2/0/28
# 查看SwitchD的代理信息。
<SwitchD> display mad proxy Mad relay interfaces configured: Eth-Trunk10
配置文件
堆叠系统的配置文件(堆叠相关配置不记入配置文件,直接写入Flash)
# sysname Stack # interface Eth-Trunk10 mad detect mode relay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5 eth-trunk 1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5 eth-trunk 1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2/0/5 eth-trunk 10 # return
SwitchD的配置文件
# sysname SwitchD # interface Eth-Trunk10 mad relay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eth-trunk 1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 eth-trunk 1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3 eth-trunk 10 # return
简介
业务口堆叠指的是设备之间通过与逻辑堆叠端口绑定的物理成员端口相连,不需要专用的堆叠插卡。
为了提高堆叠效率,减少手动配置,交换机从V200R011C10版本开始支持通过专用堆叠线缆进行堆叠。所以根据堆叠线缆的不同,把业务口堆叠分为普通线缆堆叠和专用线缆堆叠。
使用光线缆、网线和高速电缆进行堆叠的方式叫做业务口普通线缆堆叠。
使用专用堆叠线缆进行堆叠的方式叫做业务口专用线缆堆叠。专用堆叠电缆的两端区分主和备,带有Master标签的一端为线缆主端,不带有标签的一端为线缆备端。用户按照要求的操作步骤操作后,设备的主备与专用堆叠线缆主端和备端才能对应上,否则设备的主备与线缆的主备端不一定对应。
注意事项
组网需求
在一个新建的企业网络中,要求接入设备具有充足的端口数目,并且希望网络结构简单,易于配置和管理。
如图3-39所示,根据用户需求,SwitchA、SwitchB和SwitchC三台接入交换机采用环形堆叠组网,并通过跨设备Eth-Trunk连接上层设备SwitchD。为了减少配置,SwitchA、SwitchB和SwitchC使用专用堆叠线缆进行堆叠。使用专用线缆堆叠后,期望堆叠系统中SwitchA是主交换机,SwitchB是备交换机,SwitchC是从交换机。
本示例以S5720-28P-PWR-LI-AC交换机为例组建堆叠。
配置思路
为保证安全性,将SwitchA、SwitchB和SwitchC下电。
根据专用堆叠线缆连线规则,连接专用堆叠线缆。
为了保证SwitchA、SwitchB、SwitchC分别称为主交换机、备交换机、从交换机,按照顺序对交换机上电。
为保证拔出线缆或者插入其他线缆时,堆叠配置可以继续生效,将专用堆叠线缆自动生成的配置写入Flash。
为提高可靠性、增加上行链路带宽,配置跨设备Eth-Trunk。
为有效避免堆叠分裂时网络不可用,配置代理方式多主检测。
操作步骤
# 为了保证堆叠系统中SwitchA是主交换机,SwitchB是备交换机,SwitchC是从交换机,请按照如下顺序对交换机上电:
按照上面顺序对交换机上电,只能保证交换机的角色,不能保证交换机的槽位号。这里假设SwitchA、SwitchB和SwitchC自动分别的槽位号分别为:0、1、2。
# 查看堆叠指示灯状态。
通过任意一台成员交换机的模式切换按钮,将面板上的模式状态灯切换到Stack模式。
# 查看堆叠系统的基本信息。
通过任意成员交换机的Console口登录堆叠系统,检查堆叠系统的成员交换机的个数与实际组网中交换机的个数是否一致、堆叠链路拓扑状态与实际硬件连接是否一致。
<SwitchA> system-view [SwitchA] sysname Stack [Stack] display stack Stack mode: Service-port Stack topology type : Ring Stack system MAC: 0018-82d2-2e85 MAC switch delay time: 10 min Stack reserved vlan : 4093 Slot of the active management port: 0 Slot Role Mac address Priority Device type ------------------------------------------------------------- 0 Master 0018-82d2-2e85 100 S5720-28P-LI-AC 1 Standby 0018-82c6-1f44 100 S5720-28P-LI-AC 2 Slave 0018-82c6-1f4c 100 S5720-28P-LI-AC
# 检查堆叠组建成功后,将专用堆叠线缆自动生成的配置写入Flash。
[Stack] save stack configuration Warning: This operation will save all stack configurations to flash. 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continue? [Y/N]:y
# 在堆叠系统创建Eth-Trunk,并将上行物理端口设置为Eth-Trunk成员接口。
[Stack] interface eth-trunk 10 [Stack-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0/0/5 [Stack-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1/0/5 [Stack-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2/0/5 [Stack-Eth-Trunk10] quit
# 在SwitchD上创建Eth-Trunk,并将与Stack相连的端口设置为Eth-Trunk成员接口。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D [SwitchD] interface eth-trunk 10 [SwitchD-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0/0/1 [SwitchD-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0/0/2 [SwitchD-Eth-Trunk10] 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0/0/3 [SwitchD-Eth-Trunk10] quit
[Stack] display trunkmembership eth-trunk 10 Trunk ID: 10 Used status: VALID TYPE: ethernet Working Mode : Normal Number Of Ports in Trunk = 3 Number Of Up Ports in Trunk = 3 Operate status: up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5, valid, operate up, weight=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5, valid, operate up, weight=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2/0/5, valid, operate up, weight=1
# 在堆叠系统上,配置跨设备Eth-Trunk的代理方式多主检测功能。
[Stack] interface eth-trunk 10 [Stack-Eth-Trunk10] mad detect mode relay [Stack-Eth-Trunk10] return
# 在代理设备SwitchD上,配置Eth-Trunk的代理功能。
[SwitchD] interface eth-trunk 10 [SwitchD-Eth-Trunk10] mad relay [SwitchD-Eth-Trunk10] return
# 查看堆叠系统多主检测配置信息。
<Stack> display mad verbose Current MAD domain: 0 Current MAD status: Detect Mad direct detect interfaces configured: Mad relay detect interfaces configured: Eth-Trunk10 Excluded ports(configurable): Excluded ports(can not be configured): GigabitEthernet0/0/26 GigabitEthernet0/0/27 GigabitEthernet1/0/26 GigabitEthernet1/0/27 GigabitEthernet2/0/26 GigabitEthernet2/0/27
# 查看SwitchD的代理信息。
<SwitchD> display mad proxy Mad relay interfaces configured: Eth-Trunk10
配置文件
堆叠系统的配置文件(堆叠相关配置不记入配置文件,直接写入Flash)
# sysname Stack # interface Eth-Trunk10 mad detect mode relay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5 eth-trunk 1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5 eth-trunk 1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2/0/5 eth-trunk 10 # return
SwitchD的配置文件
# sysname SwitchD # interface Eth-Trunk10 mad relay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eth-trunk 1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 eth-trunk 1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3 eth-trunk 10 # return
多台交换机堆叠运行时,如果某台交换机故障,则可能需要使用备件将其更换。为了保证故障后替换过程中业务不中断,堆叠需要使用跨设备链路聚合与上下游设备相连,以实现链路备份。
在进行替换之前,先确保新交换机SwitchC的软件版本和硬件形态与SwitchA相同。可使用命令display version和display device查看。
使用命令display stack、display stack configuration和display stack port查看替换前的堆叠状态、堆叠配置及接口状态,并记录这些信息。
配置完成后,再次确认SwitchC的堆叠配置是否与SwitchA相同,确认无误后将SwitchC下电。
使用命令display stack查看SwitchA是否为主交换机。如果是,则执行命令slave switchover进行堆叠主备倒换,使SwitchA成为非主;如果不是,继续执行下一步骤。
<HUAWEI> display switchover state //查看是否满足主备倒换的条件 Slot 0 HA FSM State(master): realtime or routine backup. //只有处于该状态时才可以主备倒换 Slot 1 HA FSM State(slave): receiving realtime or routine data.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lave switchover enable //使能主备倒换功能 [HUAWEI] slave switchover //执行主备倒换 Warning: This operation will switch the slave board to the master board. Continue? [Y/N]:y
执行主备倒换后,主交换机会重启。待重启的交换机重新加入堆叠后(可使用命令display stack查看),继续执行下一步骤。
将SwitchA下电并移除。
安装SwitchC,并连接SwitchC的线缆,包括业务口线缆、堆叠端口线缆、双主检测端口线缆。
将SwitchC上电,此时SwitchC会以新成员加入的流程加入堆叠。使用命令display stack可以查看SwitchC是否和SwitchB成功组建堆叠。
堆叠建立后,使用命令display stack configuration和display stack port查看堆叠配置和接口状态,确保堆叠配置与替换前相同,且接口正常Up。
检查所有业务状态正常后,执行save命令保存堆叠配置。
如果需要替换前堆叠交换机的主、备状态和替换后堆叠交换机的主、备状态相同,但当前状态不一致,可以进行堆叠主备倒换。
3台或以上交换机堆叠替换指导(环形拓扑)
3台或以上交换机组成环形堆叠情况下,替换操作与2台交换机堆叠场景类似,可参考2台交换机堆叠替换指导。
3台或以上交换机堆叠替换指导(链形拓扑)
3台或以上交换机组成链形堆叠情况下,如果替换的是两端边缘交换机,则替换操作与2台交换机堆叠场景类似,可参考2台交换机堆叠替换指导。如果替换的是中间交换机,则需要先将堆叠连接拓扑修改为环形,然后再参照2台交换机堆叠替换指导进行操作,操作如下:在两端边缘交换机上创建逻辑堆叠端口并添加成员口,然后连接线缆。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interface stack-port 1/1 //创建堆叠逻辑端口 [HUAWEI-stack-port1/1] por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46 enable //为堆叠逻辑端口添加成员端口
线缆连接后可使用命令display stack查看堆叠拓扑是否变成了环形。
堆叠连接拓扑变成环形后,参考2台交换机堆叠替换指导进行替换操作。
替换操作完成后,如果需要将堆叠连接拓扑恢复为原来的链形,则移除步骤1连接的堆叠线缆。
组网需求
如图3-41所示,堆叠系统从上到下原堆叠ID是3、1、2。为了便于管理,需要把堆叠系统的堆叠ID根据位置重新规划。
查看堆叠系统中堆叠ID对应的设备信息:
<Stack> display stack Stack mode: Service-port Stack topology type: Ring Stack system MAC: 00e0-fc00-1234 MAC switch delay time: 10 min Stack reserved VLAN: 4093 Slot of the active management port: 3 Slot Role MAC address Priority Device type ------------------------------------------------------------- 3 Master 00e0-fc00-1234 200 S5720-28X-LI-AC 1 Standby 00e0-fc00-1235 150 S5720-28X-LI-AC 2 Slave 00e0-fc00-1236 150 S5720-28X-LI-AC
现需要按照下面规则重新修改堆叠ID。修改完成后,可以通过设备的MAC地址判断修改是否正确。
修改堆叠ID需要重启设备,会导致业务中断,请在特定时间内进行操作。
操作步骤
<Stack> system-view [Stack]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3/0/8 [Stack-GigabitEthernet3/0/8] shutdown [Stack-GigabitEthernet3/0/8] quit [Stack]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9 [Stack-GigabitEthernet1/0/9] shutdown [Stack-GigabitEthernet1/0/9] quit [Stack]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2/0/5 [Stack-GigabitEthernet2/0/5] shutdown [Stack-GigabitEthernet2/0/5] quit [Stack]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3/0/6 [Stack-GigabitEthernet3/0/6] shutdown [Stack-GigabitEthernet3/0/6] quit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3/0/6 description ToPC port link-type access port default vlan 1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3/0/8 eth-trunk 1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9 eth-trunk 1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2/0/5 description ToIPPhone-01 port link-type access port default vlan 20 #将接口下的配置修改为新堆叠ID对应接口的配置
[Stack]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6 //对应原来的GE3/0/6接口 [Stack-GigabitEthernet1/0/6] description ToPC [Stack-GigabitEthernet1/0/6] port link-type access [Stack-GigabitEthernet1/0/6] port default vlan 10 [Stack-GigabitEthernet1/0/6] quit [Stack]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8 //对应原来的GE3/0/8接口 [Stack-GigabitEthernet1/0/8] eth-trunk 10 [Stack-GigabitEthernet1/0/8] quit [Stack]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2/0/9 //对应原来的GE1/0/9接口 [Stack-GigabitEthernet2/0/9] eth-trunk 10 [Stack-GigabitEthernet2/0/9] quit [Stack]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3/0/5 //对应原来的GE2/0/5接口 [Stack-GigabitEthernet3/0/5] description ToIPPhone-01 [Stack-GigabitEthernet3/0/5] port link-type access [Stack-GigabitEthernet3/0/5] port default vlan 20 [Stack-GigabitEthernet3/0/5] quit
[Stack] stack slot 3 renumber 1 Info: The assigned slot ID already exists in the stack system. Warning: All the configurations related to the slot ID will be lost after the slot ID is modified. Do not frequently modify the slot ID because it will make the stack split. Continue? [Y/N]:y Info: Stack configuration has been changed, and the device needs to restart to make the configuration effective. [Stack] stack slot 1 renumber 2 Info: The assigned slot ID already exists in the stack system. Warning: All the configurations related to the slot ID will be lost after the slot ID is modified. Do not frequently modify the slot ID because it will make the stack split. Continue? [Y/N]:y Info: Stack configuration has been changed, and the device needs to restart to make the configuration effective. [Stack] stack slot 2 renumber 3 Info: The assigned slot ID already exists in the stack system. Warning: All the configurations related to the slot ID will be lost after the slot ID is modified. Do not frequently modify the slot ID because it will make the stack split. Continue? [Y/N]:y Info: Stack configuration has been changed, and the device needs to restart to make the configuration effective. [Stack] quit <Stack> save The current configuration will be written to flash:/vrpcfg.zip. Are you sure to continue?[Y/N]y Now saving the current configuration to the slot 3......... Save the configuration successfully. Now saving the current configuration to the slot 1. Save the configuration successfully. Now saving the current configuration to the slot 2. Save the configuration successfully. <Stack> reboot Info: The system is now comparing the configuration, please wait................... Info: If want to reboot with saving diagnostic information, input 'N' and then execute 'reboot save diagnostic-information'. System will reboot! Continue?[Y/N]:y
<Stack> display stack Stack mode: Service-port Stack topology type: Ring Stack system MAC: 0018-82b1-6eb4 MAC switch delay time: 10 min Stack reserved VLAN: 4093 Slot of the active management port: 1 Slot Role MAC address Priority Device type ------------------------------------------------------------- 1 Master 0018-82b1-6eb4 200 S5720-28X-LI-AC 2 Standby 0018-82b1-6eba 150 S5720-28X-LI-AC 3 Slave 0018-82b1-6ebb 150 S5720-28X-LI-AC
<Stack> system-view [Stack]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8 [Stack-GigabitEthernet1/0/8] undo shutdown [Stack-GigabitEthernet1/0/8] quit [Stack]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2/0/9 [Stack-GigabitEthernet2/0/9] undo shutdown [Stack-GigabitEthernet2/0/9] quit [Stack]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3/0/5 [Stack-GigabitEthernet3/0/5] undo shutdown [Stack-GigabitEthernet3/0/5] quit [Stack]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6 [Stack-GigabitEthernet1/0/6] undo shutdown [Stack-GigabitEthernet1/0/6] quit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