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机器学习中的baseline_基线模型

基线模型

机器学习中的 baseline 是「参照物」的意思,baseline 论文最好是最近几年的。

在机器学习中,基线(baseline)是指一个简单、易于实现的基准模型,用于与更复杂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比较。基线模型通常是一个简化的方法,不涉及许多高级技术和优化手段,但它提供了一个起点,帮助研究人员评估其他模型的性能。当开发和优化机器学习模型时,如果一个模型的性能无法显著超过基线,那么这可能意味着模型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在不同的机器学习任务中,基线模型可以有很多种形式。

一、常见的基线模型

1.随机分类器(Random Classifier)

在分类任务中,随机分类器是一个简单的基线模型,它根据类别的先验概率随机分配类标签。例如,在二分类问题中,随机分类器可能会根据正负样本比例随机生成预测。

2.最常见类别分类器(Majority Class Classifier)

在分类任务中,最常见类别分类器是另一个简单的基线模型,它始终预测训练数据中最常见的类别。这种方法完全忽略了特征和数据的其他方面,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令人满意的性能。

3.简单线性回归(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在回归任务中,简单线性回归是一个基线模型,它试图找到输入特征和输出值之间的线性关系。尽管简单线性回归在许多问题中可能表现不佳,但它为更复杂的回归模型提供了一个基准。

4.常数预测(Constant Prediction)

对于回归任务,常数预测是一种基线方法,它始终预测训练数据的平均值或中位数。这种方法不涉及任何模型训练,但可以作为一个快速检查的基线。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任务的特点选择其他更合适的基线模型。例如,在时间序列预测中,可以使用移动平均或自回归模型作为基线。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TF-IDF +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或基于规则的方法可以作为基线。

总之,基线模型在机器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比较和评估更复杂模型的性能提供了一个参考点。一个好的实践是在项目开始阶段先建立一个基线模型,然后不断尝试改进和优化算法

二、举几个例子

如果你的论文的论点是「针对某系统作了改进,提升了性能」,那么 baseline 就应该是未改进的系统(相当于生物实验中的「对照组」),它与改进后的系统只有一处不同,这样才能下结论说你的改进就是提升性能的原因。如果你的论文的论点是「我提出的方法 A 比已有的方法 B 更好」,那么 baseline 就应该是方法 B,即使它跟方法 A 毫无关系。
当你选定了一个 baseline 系统后,如果你能联系上作者,索取到他的代码,就可以直接用作者的实现作为 baseline;如果联系不上,就只能自己复现。
你训练好一个分类网络,得到准确率,你想知道你的网络好坏,就需要一个baseline的网络去对比你训练好的网络。
如果你是参加比赛,那么主办方通常会主动提供 baseline 系统。你可以在它的基础上做修改,也可以另起炉灶重新实现自己的系统。
现实生活中,你说你跑的很快,那你得和别人对比是吧。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笔触狂放9/article/detail/833548
推荐阅读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