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人生七年 UP
七岁看老。
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图源:大家看过纪录片《人生七年》后有什么感想? - Allen9527的回答 - 知乎
14个孩子,来自伦敦的上流阶层家庭、利物浦的中产阶级家庭、伦敦东区的工人阶级家庭、农村家庭和儿童福利院的孩子。
——趁年轻必看的《人生七年》有“我是谁”的14个样本-新华网
我的归类:
伦敦的上流阶层家庭:Andrew, Charles, John, Suzy
利物浦的中产阶级家庭:Peter, Neil
伦敦东区的工人阶级家庭:Jackie, Lynn, Sue
农村家庭:Nick
儿童福利院:Paul, Symon
难以归类:Bruce 家境好像还可以,上的学校很好,中产吧;Tony来自伦敦东区的一个小学,伦敦东区比较穷,应该和农村家庭、儿童福利院归到一起。
知乎网友的归类:
——大家看过纪录片《人生七年》后有什么感想? - Allen9527的回答 - 知乎
这个归类挺好的,和阶级划分一致
如果想看人物的一生概括可以看英文维基百科,总结得非常非常好:Up (film series) - Wikipedia
这两篇知乎回答也总结了每个人:
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对影片的关注点不同,年轻的父母想寻找教育的意义,毕业生想解答职业规划的疑问,女性想知道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
——趁年轻必看的《人生七年》有“我是谁”的14个样本-新华网
导演Michael Apted迈克尔·艾普特2021年1月去世。
女孩指责艾普特只展现自己生活的消极方面,并且只问女孩婚姻和家庭,对女性地位抱有偏见。
“某些方面而言,她是对的。”艾普特说,“在这个系列的拍摄之初,我是很固执的。我和参与者们在对于成功、失败、幸福等方面的定义都有着很大的分歧,而他们的想法往往会被我忽视。”
艾普特说:“我习惯于扮演上帝的角色,不带感情地分析他们的优点与不足,对参与者们未来的发展进行预言。”他曾预言过分活跃的托尼会在下一集入狱,因此故意在许多危险的地区拍摄他,打算用在后续影片。
艾普特也承认,没有选择更多的女性参与是他的遗憾,影片开拍时,英国妇女的地位仍在家中,他当时无法想象会有一位女首相。
——趁年轻必看的《人生七年》有“我是谁”的14个样本-新华网
有人建议,应该在影片拍到晚年时再播放出来,而不是七年一次。因为拍摄和观看的行为直接影响了人生的轨迹。
在整个影集中,很多睿智的人其实已经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是因为这都播出了,怎么好意思失败?”“正因为之前拍的那段晒幸福,总是回看而阻止了离婚的可能。”
——趁年轻必看的《人生七年》有“我是谁”的14个样本-新华网
诚如John, Neil,和 Suzy在片中都提到过的,这个片子缺点还是很明显的,每隔7年才给他们10多分钟,许多观众自以为就此了解了他们,但其实观众只能对他们的人生有一个非常模糊而片面的感觉罢了,看这个片子千万不能觉得自己上帝视角,什么都知道了。
——大家看过纪录片《人生七年》后有什么感想? - 默克思的回答 - 知乎
其实BBC的这类纪录片,想观察普通人生活,观察本身就会造成严重扰动。纪录片播出了,社会就有了让最失败的人变得不那么失败的愿望。所以尼尔绑定了个大IP,才有了后面成为地方议员的选择。
到了56岁,有些人很明显地是在端着,为了维持自己的好形象。
——大家看过纪录片《人生七年》后有什么感想? - 迟飞的回答 - 知乎
这个知乎答案里也截了很多图,比我截的时间跨度大。大家看过纪录片《人生七年》后有什么感想? - 皇太极的回答 - 知乎
三人组从左到右:John, Andrew, Charles
家庭非常富裕。
三个女生 Jackie, Lynn, Sue 来自工人阶级居住区的学校。图中说帮助穷人的是Lynn,的确后来做了。
米歇尔Michelle(Tony7岁时的女朋友,不在这个纪录片访谈之列)
保罗Paul和西蒙Symon都在“少年之家”“Children’s Home” (福利院,慈善寄宿学校)
“别人喜欢到乡下度假,而我喜欢去城里。”
Peter和Neil上的是利物浦郊区的一所中产阶级学校,Neil和Peter一样,也想成为一名宇航员。
之后变得很阴郁,靠救济金生活,再后来从政。
很值得敬佩。
剧中问了孩子哪些问题:
如何看待打架?
自由与纪律discipline
课后时间干什么?
对异性的看法、结婚、小孩
富裕与贫穷,富人穷人,有色人种
邀请到一起,互相评价
以后有什么计划(离开现在的学校以后)
7UP中印象比较深的话:
赞
踩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