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趁着没阳,趁着电脑还能开机,趁着还能写,赶紧小结过去这一年。
没有别的感觉,就是感觉太快,时间太过匆匆.....
最大的感触是两个字“变化”,如果非要说四个字是“变化太快”,就如当下的yi情政策,从“水泄不通”到“一泻千里”,弹指一挥间。
如烟、如梦、如风、如影......
已记不得年初的豪言壮语,
已看不到往日的车水马龙,
有点咳嗽,嗓子还疼......
过往年终总结,就像小时候写过日记陈列中老家中的某个角落一样,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回忆和纪念的。
往事已不堪回首......
也有例外,写新的一年终总结的当下,我会把历年的总结翻出来,扫一眼。
不觉中,已连续写了10年......
除了写读书笔记的几本书,其他书读了能记下的东西不多。
读书的乐趣在于读到最后一页合上书的那一刹那,有种爬到山顶征服大山、“一览众山小”的畅快淋漓的快感!
我现在坚信,我们当下遇到的所谓难题,先辈们早就遇到过,甚至都已经形成了体系化的解决方案,写在了某本书里。难点在于我们不知道是哪一本书,更难的在于我们根本不知道从书中找寻答案。
基本每周保持一篇文章输出,80%+为技术博文,其他为读书笔记或成长心得体会等。
和咕泡科技合作更新完成了直播课程《Elasticsearch 8.1 认证专家集训营》。
视频号+B站输出了部分技术基础视频。
2012 年开始 CSDN 写博客,截止 2022 年 12 月 31 日,访问量近:583万+(较去年增加:60 万+),排名:151(和去年持平,近期有浮动),关注读者数:19,669(较去年同期新增:833人)。
距离2016年底制订的年度目标(见下图)还有不小的差距,7年目标最终未达成。小有遗憾,“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每天进步一点点”是一个说起来非常容易、做起来何其之难的点,但真正坚持下去,必然会产生“复利”效应。
博文并不稀缺,或者说已成饱和态势,缺的是好内容、缺的是持续更新。
稀缺+深度+好内容+持续更新=无敌!这一点,我还差得远。
连续5年高增长后,公众号增长已疲软,整体看已走下坡路。
大的角度讲,这是大势所趋。公众号的红利已过去,除非有顶级稀缺好内容。小马哥也说视频号已成为“鹅厂全场的希望”。
我个人不是因为大势才追逐B站和视频号,而是的确“能把一个问题通俗易懂的讲明白”这件事本身的魅力就非常大,值得一辈子去努力。
这部分我想了好久。
深度思考、复盘过往的一年,能定格的是哪些画面,能打动自己的是哪些瞬间。
大环境在变、产业在升级,就业形势不乐观,一切仿佛变得充满了不确定性。如何破局?
唯有在不确定的时代,需求确定性方为王道!寻求哪些确定性呢?
环境变、企业变动、人事调整变动等万般变化后,我们能有应对的能力。
包含但不限于:技术在手,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能力。
不怕被裁员、不怕被优化,抵御风险的能力。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这里的“他”就是外部环境,我们要有抵御外部变化的能力。
如果没有,我们现在就得培养。
不要被周遭的不确定性裹挟,从长计议,以未来的眼光看待当下。长远看,什么对我们更为重要?
寻求时间越长价值越大的事,IT行业不是老中医,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
一款产品若能成功发布且能持续发展,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满足甚至高于客户的需求;
灵动的适应市场的变化;
有排他性的亮点;
有庞大的受众或用户群体。
把自己产品化的认知来自《纳瓦尔宝典》,有两个核心点:
一是自己。要挖掘自己身上可以持续迭代增长的点,时间越长价值越大的点。
一是产品化。“1次投入,可以多次或无限次售卖的点”、可以版本迭代升级的点。
能积累的事(扎实的专业基本、务实的商务能力或沟通能力等职场能力、读书、写博客、录视频、写书等)都可以看做可以“产品化”的事,集腋成裘,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这些才是未来!
这点认知来自季羡林老先生的同名书籍,在时间的长河中,一切名利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只顾奋力拉车、低头赶路,适时的仰望星空就可以,剩下的交给时间。
时间是个好东西,你怎么利用它,它就会如何回报你。如果感觉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只有两种原因,要么是方式方法不对,要么是“时候未到”。
这点认知来自张宏杰老师的音频课《曾国藩的多面人生》,我已经学了2遍。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本源自《道德经》,可释义为:“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
年轻的曾国藩一腔热血,对官场的同行们的所做所为嗤之以鼻,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但结果是周围没有朋友,甚至吃席的时候,别人看到他来就去别的席,为人处世能力可见一斑。但为什么要变呢?
我个人理解为:为大局着想,为大清的生死为难的变局着想,向自己“圣人”的目标进发。
更进一步解读为:与这个世界和解,与过往放荡不羁、愤世嫉俗的性格和解。最终的结果是:化敌为友,为我所用。
我将这个理论带入了我自己即将36岁的年龄,是否也需要和光同尘呢?
我之前是有非常多的自我成见或偏见的。举个例子,有部非常好的电视剧叫《亮剑》,我年轻时候的偏见是战争片就得叫《XX战》。所以,不论谁说好,我都不会看一眼这个电视。
现在看来这是典型的认知狭隘、存在非常严重的认知误区和认知偏见!
和光同尘后,我会发现年轻的自己就是傻X,不光傻,认知还跟不上,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
和光同尘后,我会发现周围的人都在自己的领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各自打拼、各自成长。大家存在认知差异,但我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以同理心去理解彼此!
和光同尘后,我会认为郭德纲和于谦的相声才是沟通的最佳境界,即便有纷争也是为“包袱”埋下伏笔。
不要等都准备好了再出发。有时候,先把背包扔过去,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不要寻求最优解,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拿到的解可能就是最优解。这点认知我是通过《心理学入门》书里的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故事“麦穗定律:世上没有最大最好的麦穗”习得的。
年龄越长,尤其有了孩子之后,会发现个人的时间会更少了。
如果事事还苛求完美,可能很多事情但是开始都很困难。
我个人最大体会,有目标+计划+拆解计划去落实三者缺一不可,少了一环,事往往成不了。
如果回头自我复盘,很多事成不了的原因在于没有目标,就相当于我连“背包都没扔过墙”,更别说有其他行动了。
短视频的时代,我今年感触最深的两个镜头如下。
其一来自于央视对第一位马拉松跑进2小时、两届奥运冠军基普乔格的采访,短短4分多钟,我看了很多遍。
非常震撼,基普乔格极度专注于跑步,每天练习跑步30公里,在为2024年的三连冠准备,以一己之力挑战人类的极限。
“跑步给我的家人和兄弟姐妹带来了食物,更为重要的是,我可以用跑步来鼓舞这个世界”,真诚、感动......
我一直感叹和警示自己:“我们的人生要有这种境界的话,怎么着也不会太差!”
其二来自于世界杯解说。我是伪球迷,平时不看球,但每四年的世界杯都会多多少少的熬夜看几场球。无比激动、捶胸顿足般兴奋的见证了“梅球王”的诞生的完整过程,等孩子长大了,我会讲给她听。
“足球诗人”贺炜的精彩解说早有耳闻,一直在关注,正所谓:“鸿雁配贺炜,输球也无悔”。
贺炜在讲到“经典解说”是怎么来的时候,这样说道“你的准备必须得划到你人生的每一天,你的每一件事情.....我看到窗外的风景,其实我脑子里经常在想的是,这个怎么能跟足球场上的场景能够关联,就是你每时间都得这么想,所以我就觉得这是一生的职业吧。就像那些运动员踢球获得世界杯一样,你每天都要为此做准备”!听过之后,肃然起敬!看似几个小时的解说,实则已付出20年+持续不断的努力!
某种意义上说,基普乔格和贺炜是一类人,他们都是为自己的理想每天准备着的人,是值得我穷其一生去学习的榜样!
时代的变化远超过我们的认知,唯一不变的因素是“变化”,摆在我们面前的两条路:要么顺势而为,要么因循守旧。
因循守旧只会更加故步自封甚至寸步难行,而顺势而为才有破茧成蝶、柳暗花明的美好明天。
36岁,人生的又一个轮回,也是我的本命年。
希望自己更加的从容和淡定,收拾行囊继续前行!
人生也不过几个轮回,当需一步一个脚印。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
人若无名,便可专心练剑(电影《英雄》经典台词)。
剩下的交给时间......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