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6.25科技新闻4

6.25科技新闻4

Lytro 光场相机体验评测


Lytro 光场相机是一款可以先拍照,后对焦的相机。当时一出现就引起挺大的反响的,现在就随小编一起来体验一下这款光场相机吧!

 

nEO_IMG_IMG_0857关于光场相机的外观,小编不再累述了。各位可以到之前的《先拍后对焦 LYTRO 光场相机图赏》里面观看完整外观图。

 

首先我们来看看官方介绍:

nEO_IMG_QQ图片2013小编大概把图中的意思翻译了一下,翻译都在图上,看图就好了。

 

nEO_IMG_QQ图片20130625111740内部结构图。

基本情况就是这样,接下来我们实操一下这款光场相机。

nEO_IMG_IMG_1072注意:这个已经是升级了软件的光场相机,没升级之前是没有开启 WIFI 连接手机的选项的。图中对应的选项是:WIFI、触屏对焦的开关(建议开启,因为这个触屏对焦也支持联动测光的,拍摄之前先处理好画面会有更好的表现)。第三个是存储空间。

 

nEO_IMG_IMG_1073往左拉,就是电池剩余量和定时快门。

 

nEO_IMG_IMG_0893定时快门有 2 秒和 10 秒的选项。

 

nEO_IMG_IMG_0906用手指划过滑块,就可以调节光学变焦,最大为 8 倍光学变焦。

 

nEO_IMG_IMG_1074画面有快门和 ISO 的数值。

 

nEO_IMG_IMG_1075而快门速度和 ISO 也是可以自由调节的。

 

nEO_IMG_IMG_1077ISO 最低可以调节到 80,最高为 3200.

 

nEO_IMG_IMG_1078快门速度最慢能调节到 8 秒,拍摄夜景的时候可以用长曝光了。

 

nEO_IMG_IMG_0885光场相机的主要操作基本就这些,拍摄完毕之后,往右拉既可以返回图库观看照片。这些照片都是光场相机专属的可调节对焦点的格式(LFP),通过滑动滑块来放大缩小观看照片。

嗯……由于屏幕太小,分辨率也小,在屏幕上观看效果不佳,所以画面调节的过程小编放去桌面客户端来讲解:

nEO_IMG_QQ图片20130624153245在桌面客户端连接好光场相机之后,它首先会备份一次相机,慢慢等吧。

 

nEO_IMG_QQ图片20130624153754首次进入图库也比较慢。

 

nEO_IMG_QQ图片20130625144355图库的照片还能放大,红圈部分是图库还能根据时间分开管理。

 

nEO_IMG_QQ图片20130625144459随便选一张照片出来做个示范,鼠标点击图上任意一点就可以重新对焦了。这个是把对焦点设置在前面黄色杯子上的。

 

nEO_IMG_QQ图片20130625144515这是把对焦点设置在后面蓝色杯子的,可以看到前景的黄色杯子已经被虚化了。

 

474765试试其他样张的对焦点设置不同的样张对比,这个软件只能后期调节对焦点,样张曝光之类的是已经固定的了,不可能再更改,导出 JPG 之后,自己再调节吧。

 

nEO_IMG_QQ图片20130625153411这个软件还能查询样张的 EXIF。

 

nEO_IMG_QQ图片20130625145854使用鼠标滚轮既可以放大缩小查看细节。

 

nEO_IMG_QQ图片20130625145757调节好对焦点之后,还可以加入滤镜。

 

nEO_IMG_QQ图片20130625145828全部都弄好后,你还可以直接把这些样张分享到 Lytro 提供的服务器上,与其他用户分享你的喜悦。

 

nEO_IMG_QQ图片20130625155259分享之后,你可以到 Lytro 的网站上观看自己或者其他用户分享的样张,其实有很多样张都是效果图……并不是用户实拍图,因为有些图用这个相机拍不出来,特别是拍不出很强的微距效果和高速抓拍的效果(最快的快门速度只有 1/250 S),各位有兴趣可以到:https://pictures.lytro.com/ 其官网画廊去围观。

当然,除了直接上其官网浏览,现在 Lytro 也推出了 iOS 客户端,用户可以直接通过 iOS 设备来上传样张和观看其他用户的样张。

 

nEO_IMG_QQ图片20130625145946但这个软件有点不人性化,需要退出到图库之后,才能直接导出 JPG 到电脑上。

 

nEO_IMG_452727不过导出来的照片也不大,只有 1080*1080 的分辨率

桌面客户端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关于 iOS 版本的客户端各位可以在 《Lytro 光场相机 iOS 客户端评测》 里面观看。

总结:这个光场相机,确实是比较新鲜的玩意,可以在事后调节对焦点,而且也能调节快门和 ISO 增加可玩性,不过呢,导出的分辨率太低了,画面也说不上有多清晰,而且这个事后改变对焦的效果,只有在前景背景分明的构图下才比较有趣,如果就一个大场景,例如拍摄多人合照或者风景图这种景深不明显的样张的时候,这个对焦可事后调节就没有任何作用了。当然,现在 Lytro 弄了自己的 iOS 客户端,可以把样张即时分享到 Lytro 的服务器上,与其他 Lytro 用户分享还是会提高一点拍摄乐趣。但也就只能归类去科技小玩意的那一类,如果你真的喜欢拍照喜欢画质,你不会去用它。如果你在于分享,鉴于 Lytro 的用户群体还是比较少,用这货拍摄之后你还不是会把图片转为 JPEG 然后放去自己的社交网络,例如:推特和面书上?导出 JPEG 之后可是不能再更改对焦点了,这样的话就跟你自己用手机拍一张然后放去社交网络是一样的。综合一句话就是:很酷炫,但实用性一般。


大数据时代的车联网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正在成为一股热潮,且业界对大数据的讨论已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车联网作为移动互联网大背景下诞生的一个产物,不管是车辆的接入、服务内容的选择还是服务的精准性,都离不开大数据。

车辆上传的每一组数据都带有位置信息和时间,并且很容易形成海量数据。一方面,如果说大数据的特征是完整和混杂,而车联网与车有关的大数据特征是完整加精准。如某些与车辆本身有关的数据,都有明确的一个ID,根据这个ID可以关联到相应的车主信息,并且这些信息还是精准的。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车联网与驾驶人的消费习惯、兴趣爱好等大数据特征是完整和部分精确。因此,研究车联网的大数据更有意义。

大数据的定义和特征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我们从权威的定义可以看到,大数据的特征有四点,分别为: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数据类型繁多。提到的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处理速度快。1秒定律。

车联网的大数据在预测方面可以发挥到极致。如,预测交通堵塞的地段,实时交通信息,主动安全,公交的排班。驾驶者驾驶行为分析。

大数据的核心在于预测,这在车联网行业非常有用,例如,对于交通流量的预测,就非常需要大数据。对于交通流量,目前我们的仿真系统更加重视交通流量大,拥堵的原因,而大数据时代,不再在乎因果关系,而重视相关性,也就是不去分析产生拥堵的原因,但确实某个时段某个路段会发生拥堵。也可以根据车联网的大数据对车友的兴趣进行分析。

515

大数据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

大数据在商用车领域已经有相当多的应用,如公交领域的运营排班管理、出租车领域的浮动车数据,物流行业的大物流。

如何解决公交企业面临的三大问题:运力配备最少、车辆运行距离最短、驾驶员作业时间最少?如何分析各时间段、各站点的客流分布情况呢?如何实现运营的安全智能化、运营排班的智能化?在公交行业,以上问题普遍存在,

通过车联网的大数据,可以解决公交行业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根据各个时间段,各站点的客流量大小,线路配备的运营车辆数、线路配备驾驶人员、线路长度、车辆运行速度等大数据,可确定一条线路各个时间段的配车数及发车间隔,从而解决运力配备最少、车辆运行距离最短、驾驶员作业时间最少三大问题。

根据客流量、节假日、气候、节气、自然灾害、道路、车况事故、历史同期数据、售票方式、居民小区建设等条件建立计划模型,从而用最快的速度对这些影响运营计划的因素做出反映。比如增加线路,增加车辆,增加司机,有效地制定公交运营计划。同时可对于运营排班精准管理,可通过大数据可以自动排班,对行车作业计划进行优化,并快速地对运行线路进行调整和优化。

自从菜鸟网络公司出现以后,大物流的概念终于被业界提及。什么叫大物流呢?是指企业的自有物流系统(由车队、仓库、人员等组成),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信息与资源进行共享,从而能充分地利用各方面资源,减少物流总支出、降低运营成本。

目前物流行业随着业务的扩大,车辆数日益增多,而且型号众多。很多企业还是采用手工方式进行车辆管理,工作量大,对车辆运营数据统计分析比较困难,统计结果相当滞后,不利于公司的决策管理;同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没有进行全程的监控,对司乘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无法进行及时预警,也无法对司乘人员的求助及时进行反应。

514

另一方面,在我国现行的物流运输方式中无论是自营物流,合营物流还是第三方物流,隐性成本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些隐性成本在物流运输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返程或起程空驶:空车无货载行驶,这些都是不合理运输的方式。

如何改善物流企业在管理上较为落后的现状,达到货主“高服务质量、严格的准时率、极小的货损率、较低的物流成本”的要求?

如何解决物流行业运行信息反馈滞后、运营高成本、货运车辆的高空驶率、司机作弊给货物和车辆的安全带来的极大隐患?

如何快速、高效的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物流服务?

如何最大程度的利用运力资源提高整体业务运营效率?

这些是目前物流行业迫在眉睫的问题。

对以上问题,车联网技术正好可以解决车主迫在眉睫的问题,通过透明化的运输过程管理,合理调度车辆,根据车辆行驶的大数据,对车辆行驶的线路畅通情况进行预测,规划出一条安全畅通的行驶路线,减少由于交通原因而引发的在途等待时间。

通过车辆运行的大数据,可以快速地分析出相同路线的油耗情况,事故多发路段的提前预警,精确分析计算车辆的行程,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随时了解到货物的运行状态信息及货物运达目的地的整个过程,确保了运输过程的透明化管理,使企业的运行管理智能化、服务准时性,提高可预见性。

同时,通过车辆运行的大数据,可获取高速、国道、省道的实时路况,同时对司机的驾车规律的分析,为加油站、维修站、服务站的选址提供了参考数据。

另一方面,物流的成本有很大一部分属于仓储成本。通过车联网技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经过合理地调度,降低车辆的空驶率,把移动中的每辆货车可以作为一个流动的仓储空间,提高了仓储空间的周转率,从而帮助企业降低仓储成本。

大数据在乘用车领域的应用

大数据在乘用车领域目前比较成熟的应用有保险和主动安全,未来必将有大量的企业会在CRM和呼叫中心领域寻求更多的业务增长点。

2011年8月, 北美最大的汽车保险公司StateFarm与车联网服务提供商Hughes结为连理,由此第一个由保险公司主导的车联网商业模式走上了世界舞台。由此,关于保险模式的车联网被业界所热议。

State Farm主导的车联网商业模式有如下几个特点:与保险公司的业务捆绑;提供与驾驶安全度结合的保险费率;与车联网服务提供商(TSP)Hughes 合作;服务差异化,避免与OnStar 等前装车厂主导的车联网产品和导航产品竞争等。

大数据时代,通过对驾驶者总行驶里程、日行驶时间等数据,以及急刹车次数、急加速次数等驾驶行为在云端的分析,有效地帮助保险公司全面了解驾驶者的驾驶习惯和驾驶行为,有利于保险公司发展优质客户,提供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

目前车联网所提供的主动安全方面的措施大致有胎压监测、故障预警、碰撞报警、安全气囊弹出报警、紧急救援等。但目前在主动安全方面的设备更多是车辆上的一个节点,并没有真正的和大数据关联起来。

在大数据时代,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平台可对轮胎气压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并对轮胎漏气和低气压进行报警,以确保行车安全。胎压监测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的通过传感器来监测,而间接的监测是当某轮胎的气压降低时,车辆的重量会使该轮的滚动半径将变小,导致其转速比其他车轮快。

通过比较轮胎之间的转速差别,以达到监视胎压的目的。间接式轮胎报警系统实际上是依靠计算轮胎滚动半径来对气压进行监测。间接方式的胎压监测需要通过上传OBD的信息至云端,由云端通过大数据来分析出轮胎是否漏气,并实时提醒司机,确保安全行驶。

对于呼叫中心,很多企业只是简单的定义为简单的服务部门,其实,TSP的呼叫中心,不仅承担客服角色,还承担售前角色。呼叫中心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寻找、锁定有潜在消费能力的最终用户。用对的人、合适的时间、适宜的话术换来的就是成功的营销。

在大数据时代,TSP、汽车经销商或4S店的业务结构会发生一定的转移,原有的客服部门从以往的成本中心逐步转变为利润中心。

呼叫中心的大数据包括,使用情况,客户兴趣及生活习惯三个方面。通过呼叫中心,我们可以获取车辆的使用情况、车联网系统的客户体验效果以及与车辆本身的相关咨询,这对于主机厂市场跟踪反馈,促进相关部门对质量问题进行快速改进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呼叫中心,可掌握车主的消费习惯,车主的活动范围、车主的生活习惯及车主商旅情况(订票、订酒店、订餐、订鲜花),车主的消费心理。如车主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消费需要问题,消费时间与消费习惯问题,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问题,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从而有效地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及营销话术。

关于大数据的思考 

大数据时代,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以前我们对于出行过程的理解,传统的观念只注重为客户提供导航和娱乐这一功能,并没有对这一过程进行深度的分析。这个过程中,分别为去之前,在路上,停车后。对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延伸出很多车联网的服务内容,并且每个阶段都离不开熟人社会,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大数据,大数据可延伸很多增值服务。

服务内容的精准性如果单纯靠服务提供商的力量,那服务商将要投入巨大的人力或资本并且要经历很长的时间,显然这种方式不可行。解决这种问题,理想的方法就是通过车主的与社区网站的互动,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快速地采集到相应的兴趣点。这必须要进行大数据分析。

对于客户信息,无论是车厂还是汽车销售商,都视为命根子,可事实是什么?事实是现阶段这些客户信息一点用都没有,能从这些客户信息中延伸出一些增值服务吗?很难。说白了,这些信息无法带来“顾客终生价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顾客终生价值指的是每个购买者在未来可能为企业带来的收益总和。

如同某种产品一样,顾客对于企业利润的贡献也可以分为导入期、快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显然,现阶段的产品形态或者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有限,一方面无法完成大数据的挖掘,另一方面,缺少专业化的分析工具,而车联网时代,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一切皆有可能!


车载导航——后装产业抱团取暖


汽车后市场通过车载DVD导航的井喷式发展,成倍性的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国内后装DVD的数量影响前装车厂、4S店销售集团都不得不重视这一块的利润走向。可正是这一帮撬动产品链的后装厂家们,通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却一步一步沦向了山寨价格战恶性竞争。一个毫不成眼的电磁兼容可以打败辛苦拼搏的各大后装企业。一个声控导航大家都在不疑余力的重复开发中。

2013年,在苹果、百度等互联网大佬虎视眈眈进入我们这个行业时,在车厂一步一步在标配关紧水龙头的份额时,后装整个产业链如何升级?我们到底还可以卖什么?

2013年6月24日,借翼卡车联网公司深圳运营中心开业的机会,后装经销商,软件商,应用商,运营商,硬件商,媒体齐聚深圳音乐厅,参与人员及级别可以说是空前盛况。这一点也不得不佩服殷建红总经理的个人魅力和翼卡团队的辛苦。借用原华阳董事长、原天派董事长、现丹维董事长施雪松的一句话:圈子对了事就成了。后装真有必要合作?又真正是否能团结在一块呢?

固然因为既定利益的影响,后装厂家无法达到统一价格,统一标准,统一市场发言权。但作为同在这一行拼搏奋斗的大佬们是否能做点什么呢?全资翼卡的好帮手集团总裁罗大军的酒后回答记者真言:“我希望象专车专用一样把经过不断尝试的翼卡交给大家,翼卡是大家的翼卡,行业的翼卡”。

大家都不愿眼睁睁看着相互在以更低的价格在拼抢那越来越少的份额?在座的有的是芯片商的顶尖者、有的是方案整合商的佼佼者、更有蓝牙、电子狗、机芯等核心原器件商,还有那集少成多的巨大后装厂家的销售数量,所有人员加起来就是一只强大的主力军。

512

完全可以和任何一家车厂竞争,也完全可以做出更适合消费者的特色后装产品,抱团在一起努力更可以争抢更大的市场份额。但生意场上的竞争却又不可避免,谁也不愿意把自个的看家本领拱手奉献出来。难道再一次的相聚又在延续当年松山湖的笑话?毕竟时代不一样了!

在保证公平竞争的同时难道我们就真的什么也做不了了吗?个人认为在信息共享、加强合作、共创健康发展的路上我们还是有很多可以去尝试做点给后人留下的东西的。

后装一直以来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就是低价低质,在整体销售额上千过万亿的今天,我们所有的品牌加在一起比不过“原厂”两个字。在我们各自做好自已的市场宣传同时,在汽车电子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信息共享可以给大家节省很多决策上的错误。

信息和信息产品的交流与共用,就是把信息这一种在互联网时代中重要性越趋明显的资源与其他人共同分享,以便更加合理地达到资源配置,节约社会成本,创造更多的财富。是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避免在信息采集、存贮和管理上重复浪费的一个重要手段。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拿这一次的质监局抽查的GPS辐射来说,在技术上、公关上我们大家多沟通信息共享,就不会出现我后装大批量所谓的不合格厂家出来。这些所谓的不合格是我们整个后装的损失,不要以为自已合格了就不关我们事了,事实上这是对整个后装的打击。

一直以来大家是为了生存,今天,后装厂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毕竟不仅仅是竞争的关系,更应该是一种竞合的关系。今天的移动互联网风生水起、商机无限,非常像当初方兴未艾的互联网。不久的将来,移动互联也一定会占领我们车机的这一块屏。

511

我们的车载终端再也不可能是简单的DVD加导航了。移动互联网把我们整个产业链从红海变成了蓝海,这不是哪一个后装厂家可以独立完成的。这就给大家精诚合作提供了最大的机会。

就拿呼叫中心来说吧,家家建呼叫中心,大家的成本、管理、运营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大的漏洞。我们完全可以建起我们后装的呼叫中心去和前装竞争,打造我们后装的性价比优越的“安吉星”出来。美行副总裁张珂的回答记者提问更是把竞合的关系表达得淋漓尽致。

车联网何去何从谁也说不清楚,唯有不停的摸索。未来的解决方案到底是什么?连翼卡总经理殷建红自已也说不明白。最后记者的提问确实比较尖锐。“但目前的翼卡确实能提供不增加成本的一个实在的声控功能应用,更多的应用更多的解决方案也一直在与在座的各位努力探索,翼卡一百多人的团队将继续努力把最好的最适合后装的应用和功能象声控一样永久免费贡献给大家。”

在危机面前,企业的生产效率、管理水平、抗风险能力等表现得分外清楚,这些在座的各位都有的一套自己的经验。但我们不应各扫门前雪,甚至采取降低产品质量的办法这一招来竞争。但愿这一次能让后装凝聚在一起,涓流汇海,在维护正常竞争的同时,团结起来,发出一些属于我们后装统一的声音。能够信息共享、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后装的蓬勃发展,共同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起为了后装的发展,在汽车用品的舞台上掀起新的浪潮!


ivee Sleek:基于WiFi的语音交互助手


ivee Sleek是一款语音交互硬件,它主要作用是通过语音来查询相关信息,比如说天气、股票,或者控制部分基于WiFi技术的智能家居设备。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硬件版的Siri”。

这款产品具备了提醒、闹铃等常用功能,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抓取用户想要的信息,比如说天气状况、股票和新闻等。用户还可以借助官方提供的在线控制面板进行设置,把产品和其他WiFi智能设备连接起来,用语音交互的方式取代按钮控制。比如说用户完全可以借助它来控制WiFi灯泡,把手机丢到一边去。

这款产品使用的是AT&T公司的语音API,从而对用户发出的语音指令进行解析。它的后台跟苹果的Siri一样,连接着Wolfram|Alpha的在线自动问答系统,最终以声音的方式给予用户反馈。

为了让产品更加智能,该团队开放了语音平台,开发者可以通过官方的在线控制面板把产品和其他互联网服务关联起来。

硬件方面,这款产品使用的是400MHz的ARM9处理器,内置128M内存和256存储空间,配备4.3英寸的TFT液晶屏幕。另外,它还集成了温度传感器和光线传感器。


智能家居,引领下一波硬件潮


【编者按】本文的作者是聚熵智能的李传丰。他们原本是一家做语义解析的技术公司(点击这里查看雷锋网的相关采访),经历一番摸索和机缘,现在也开始走软硬结合道路,推出了智能家居语音控制产品“小智家庭助手”。在这篇文章里面,他认为智能家居可能引领下一波硬件潮,互联网公司存在软件方面的优势和机会。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企业变“硬“成为一种时尚,尤其是可穿戴设备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目前为止智能家居领域重量级产品并不太多,媒体关注度也不够,笔者想从一个互联网从业者的角度粗浅的谈谈智能家居现状以及互联网企业可能存在的机会,下一波硬件潮可能来自智能家居领域。

智能家居现状

主流的智能家居厂商有四类:一类以传统的楼宇对讲厂商为代表,主要是提供一个智能化的综合控制平台,整合安防报警、家电控制等众多子系统;一类是以家电厂商为主,提供信息化网络化的家电;还有一类专注于灯光控制、窗帘控制等模块和接口的生产厂商,配合前两类厂商,提供各类智能开关和接口模块;第四类是家庭影院、背景音乐的生产和集成商,主要是为高端客户提供家庭影院。

目前来看,其主要客户是拥有高端豪宅、别墅、高级公寓等的富裕阶层,且业务量增长迅猛。据透露,某品牌电动窗帘电机单品去年销量超过500万台,今年还将有大幅度增长。但目前为止,国内仅有不到5%的家庭使用智能家居,市场潜力巨大;主要被C4、霍尼韦尔、快思聪、ABB等国外品牌把持。

互联网企业有什么机会

目前智能家居行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总结下来有如下几点:

价格太高。随便一套系统都是几万几十万,一块好点的灯光面板几千甚至上万,让人咂舌,智能家居发展这么多年却一直无法普及,价格是绕不开的因素。
产品体验差,使用门槛高。用户更多的是关注产品本身,而非科技。体验低门槛,操作界面的人性化很重要,否则带来不是便利而是烦恼了。

服务无法保证。现有的很多智能家居系统安装难度大,维护成本高,难度大。典型的案例就是开发商的精装楼盘,业主交房入住后,智能家居系统出了问题,难于维护:物业不具备维护能力,商家不愿为了单个客户提供上门服务。到最后,更多的情况是,业主不得不弃用该系统,用回传统的控制方式。

各家通信协议、接口不统一,互不兼容。现在国内智能家居厂商鱼龙混杂,普遍规模偏小,年销售额超千万的屈指可数。大厂商将各种通信协议、接口当做核心竞争力之一不愿开放,用户只能选择一家产品而不能自由搭配,带来诸多不便。

这也正是互联网公司的优势以及机会所在。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推进,软硬结合成为一种重要的趋势,去年以来出现很多轻量级智能家居产品,试图从某一切入点进入智能家居领域。仅美推网上展示有如下产品:新浪wifi智能气象站、BroadLink智能插座、Gunilamp智能彩色灯泡、Hone iphone钥匙寻找器、HAPlfork智能减肥餐叉、Shower Tunes防水扬声器浴帘、August智能门锁、WeMo Switch Motion 电器遥控系统、iGrill烧烤烹饪温度计、LARK静音闹钟和睡眠感应器、飞利浦智能LED灯。相信接下来将有更多的智能家居产品推向市场。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款产品足以撬动整个市场,但相信迟早会诞生,而且不会太久。届时智能家居将进入寻常百姓家,市场终将被引爆。

展望

智能家居春天何时到来?业界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今年年底,也有人认为3年左右,还有人认为至少5年;不管怎样冬天即将过去,春天还会远吗?

无疑模块化、定制化、即插即用的设备将成为智能家居大趋势,销售渠道将更多的依赖于零售、网络等,逐步代替装修阶段集成模式,高度依赖于房产和装修渠道的模式。

也有业内资深人士给出忠告:“深知目前虽然行业发展这么久,但消费者普及度还相当的低,虽然经过业内人士十多年的垦荒式的努力,已经将智能家居概念植入到很大一部分人群的意识中了,而且确实在高端人群中形成了一股消费力量,不过就像最初”大哥大”手机诞生的年代,目前的智能家居还仍旧主要是高端人群的专属品。如果没有绝对高性价比的产品出现,这种状况是很难有实质性突破的,也就是说我们很多品牌所宣传的普及化定位,一定要三思再三思……”

商业价值的张鹏在《硬件复兴的背后是什么》一文中指出,“硬件复兴的背后,是大数据和互联网。”“总体来看,人类正走在一个有可能历时几个世纪的“全面数字化”的进程之中。过去几十年互联网也好,移动互联网也罢仅仅是个序章。”

智能家居领域也将遵循此规律。


安全初创企业Lastline获1000万美元融资



似乎棱镜门事件发酵的安全投资热正在进一步升温。最近一个月先后就有Pindrop SecurityDisconnectEncap微护照等安全初创企业获得融资。保护企业免受恶意软件攻击的安全初创企业 Lastline 刚刚又宣布获得 1000 万美元的融资。

Lastline 成立于 2012 年,创始人是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大学及西北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团队,其目标是为企业提供高持续性威胁、定向攻击和零日威胁的实时防护。公司创始人曾开发了著名的恶意软件分析工具,基于云的 Anubis 和 Wepawet。公司的恶意软件防护解决方案是 Previct。由物理监控设备 Previct Sentinel、管理工具 Previct Manager 及文档分析工具 Previct Analyst 组成。该公司自视为今年刚刚融资5000万美元的安全公司FireEye的直接竞争对手。

此轮融资由 Redpoint Ventures 和 e.ventures 领投。公司计划利用所得资金进行销售并进一步研发恶意及威胁检测技术。

将打车模式复制到代驾领域,“微代驾”尝试代驾O2O新模式


打车软件火了,除了是用互联网的思路去冲击传统行业的又一经典案例之外,打车软件独有的“基于地理位置服务+双客户端+线上下单线下服务”的模式,为后来的 O2O 产品提供了无限的想象。例如前几天我们刚报道过的“身边家政”和“e家洁”,均是将打车模式复制到家政O2O服务领域,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同样,“微代驾”打算将打车模式复制到代驾领域,尝试代驾 O2O 新模式。

微代驾”是一款代驾软件,主要面向都市驾车人群,满足他们的代驾需求。和打车软件的模式一样,“微代驾”同样分为司机端和用户端两个 APP。在用户端,可以基于地理位置查询附近的代驾司机,并且可以查看司机的代驾次数、驾龄、籍贯、电话等详细信息,可直接拨打电话下单。在司机端,则可查看附近的订单,还可以抢单。

“微代驾”创始人颜莹表示,代驾行业虽然看起来是个 niche market,但实际需求非常大。2012 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 520 万辆,其中六成为私家车。与之相配套的数据则是,仅北京市 2012 年红酒消费量就达 4.8 万千升、白酒零售总额超过 140 亿元人民币,洋酒、啤酒的消费量也非常惊人。另据大众点评的数据,2012 年北京市餐馆、酒吧数量约 8 万家,KTV、夜总会等娱乐场所数量也超过一千家。而与此同时,酒驾量刑的标准也越来越严格。简而言之,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夜生活需要和无法酒后驾车的矛盾日益突出

代驾行业早已有之,不过大多是通过代驾公司,很少有互联网的方式。除却服务质量、安全信任等评判标准外,传统代驾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覆盖范围有限,顾客预约需要等比较长的时间,一些稍微偏远的地方很难覆盖到。用互联网打车的模式,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微代驾”的司机除了上岗前必要的统一培训外,平时都呆在家或者做别的事情,闲散在城市的各个地方,当附近有人需要代驾时,直接通过客户端抢单,或者等客户打电话,能保证短时间内出现在客人面。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时间上和地理位置上都比较有保障。

目前“微代驾”在北京和上海大约招募了近 3000 名司机,基本能够保证两公里覆盖密度,确保司机 15 分钟出现在顾客面前。颜莹透露,“微代驾”的每一位司机均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和路考,并且在首次接单之前还需要缴纳押金,做上岗培训、发放统一的制服等。除了全职的代驾司机外,“微代驾”还招募了不少兼职的司机,甚至还有办公室白领,白天上班晚上出去代驾。

除了“微代驾”的价格设定为,早上 7 点到晚上 9 点,十公里以内,起步价为39元(平台抽成 5 元),超过十公里部分,每十公里加收 20 元;晚上 9 点 11 点,起步价是 59(平台抽成 10 元);11 点到 12 点起步价是 79(平台抽成 15 元);12 点到次日 7 点,起步价是 99(平台抽成 20 元)。一般而言,每晚接 2~3 单,司机基本可以收入 100 左右,一个月下来收入大约在 3000~4000 左右,因此吸引了很多兼职的代驾司机。

虽然代驾的需求远不如打车那么高频,不过代驾却有打车软件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是在和司机的关系上,代驾和司机的关系是平台强势,司机要依赖于平台赚钱,必须遵守平台的游戏规则。而打车软件都是公司在花钱向司机买安装,司机处于强势地位;其次代驾有非常清晰的盈利模式,即抽取信息费

从打车到家政,再到代驾服务,事实证明打车软件的模式是符合 O2O 的发展。理论上所有的需要人工服务的 O2O 产品,均可以复制这套模式,那么继打车、家政和代驾之后,下一个即将被颠覆的领域在哪里?


认识你自己!头环Melon通过监测脑电波告诉你何时精力最集中

Leon 发表于 2013/06/24-17:34  Melon


现在这些以“量化自我”为目标的可穿戴设备还只是开始,路程步数都只是表象,能耗心率倒是很根本,但真正重要的其实是人心里的活动,你在想什么,你感觉如何。了解这些,你才能真正了解自我。

知道自己都想了些什么现在还不太可能实现,但是知道自己有没有用心倒是可以做到的。Melon这款头环可以在你进行各种日常活动时,利用脑电图来分析你的脑部活动,告诉你在哪个时段或者做什么事情时你的注意力最集中。


Melon 还有一个配套的手机应用,头环可以通过蓝牙同手机互联,及时保存上传数据进行规整分析。你可以从多个维度上来查看自己的注意力变化曲线,比如在开始某项活动之前,先在应用中输入活动名称,或者打上某个 tag(比如音乐、放松、兴奋),数据积累多了之后,你就可以看到自己在哪些因素下注意力更能集中了。从 Melon 的官网上来看,现有用户在两项活动中最为集中,别想歪了,是听音乐和 coding!

Melon 使用的核心芯片主要由NeuroSky(神念科技)提供,后者是消费者市场脑电波技术的领跑者,在信号放大、减噪技术上有很深的积累。

从 Melon 在 Kickstarter 上的资料来看,软硬件的设计都很有品质。头环可以根据个人头部大小选择不同码,色彩有黑白两种可选。应用的设计也很干净大方,走的是我挺喜欢的渐变糖果色。Melon 还做了一个小游戏,集中注意力就能在手机上虚拟折出千纸鹤,越是集中折的越好,还可以折出更复杂的折纸。


正在崛起的Google企业部门:部门总裁Amit Singh在E2大会上的问答

Kai 发表于 2013/06/24-09:24  Google / Amit Singh / Google Enterprise

一提到 Google,大家的第一反应应该都是搜索引擎,而大概不会是 to B 业务。然而这家互联网巨头正悄然构建自己庞大的 to B 商业帝国。Google 的企业部门(Google Enterprise)成立已有十年之久,其下包括 07 年收购的邮件安全类产品 Postini 及 12 年新并入的移动办公软件 Quickoffice。Google 企业部门总裁 Amit Singh 在最近的E2大会上提到了一个数字:58% 的世界 500 强企业正在使用 Google 的产品。

Singh 在 2010 年加入 Google 之前,在 Oracle 工作了 20 年,在企业市场上具有丰富的经验。以下是他在 E2 大会上的访谈:

Google Enterprise是个什么部门?

Google 的企业部门专门针对企业级市场提供 Google 最优秀的产品和技术。我们也将 Google 最为成功的消费级产品进行修改定制,并提供多样化的支持以使产品能更好的符合企业级用户的需求。简单来讲,就是 Google 全部产品线为消费市场提供免费服务,而为企业市场提供付费服务。

谁是Google Enterprise的用户?

一开始我们大部分产品都面向中小型企业,但是现在 58% 的世界 500 强公司都在使用我们的付费产品,所以我们的产品现在应该是企业市场上的主流了。

你觉得未来企业级市场上会出现哪些新趋势?

Bring Your Own Device (带自己的设备去办公)已经不再是个趋势,因为很多公司都已经这么做了。另一个事实是用户正在把原来花在桌面端设备的时间转移到移动设备上,所以他们希望所有的信息也能够一同传输到移动端,不论是 web 还是 app。我们尚处在一个很早期的阶段,但是未来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在这方面的需求。

我认为实时协作(real-time collaboration)也有巨大的潜力,我们已经看到其在视频、聊天、文档编辑(Google Docs)等领域表现。很多公司希望把各种各样的文件都汇总到一个平台上,这样一个“协同经济体”(collaborative economy)能够极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其三,数据分析也是企业市场的一大重头,比如说像从庞大的数据中快速挖掘信息以使其能够为人所用。

大公司们未来会统治哪些领域?初创公司们又该怎样面对巨头们的围剿?

平台类服务、云计算和云储存、大规模的 API(如地图类应用)等领域对初创公司来说应该不是问题,而且已经有很多小公司成功了。小公司们应该放宽心,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丰富完善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急切地想尽快将产品推上市场,不管是移动端还是云端产品。

人们总是在寻找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甚至改变时代的创意,而在过去的 20 年,划时代的产品都诞生在桌面端,而今,移动端或许会是新的切入口。

你们在考虑收购初创公司时希望得到什么?

随着越来越多人把他们的网上生活搬到云端,Google 希望方便人们的活动,所以我们推出了 Quickoffice。我们把这个产品植入 Google Docs,所以当人们用其打开一个 doc 文档时,文档的保真度特别高。所以不论你在桌面端用任何浏览器,或者在任何移动设备上,打开文档时都会有着良好的使用体验。所以收购一个产品很重要的是其能够与原有的产品线无缝衔接。

Google 近来收购了地图应用公司 Waze,这笔交易对 Google 来说与以往有点不一样:Google 过去总是收购尚处在早期的公司,而 Waze 已经相对成熟,他们提供的产品精美而即时。

总之收购初创公司应该符合我们的长期目标,但是我可以预期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面向企业级的初创公司会迎来一个大时代。


与Siri师出同门的智能日历应用Tempo在A轮融资中获投1000万美元

Kryptoners 发表于 2013/06/22-12:23  Tempo / Raj Singh

Tempo是一款从 SRI 孵化出来的智能日历应用,于今年二月上线,该公司今天宣布已获得 10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该轮融资由 Relay Ventures 和 Sierra Ventures 领投,Relay 还在 Tempo 的种子轮里领投了 250 万美元。Relay 的 Kivin Talbot,Sierra 的 Ben Yu 和 SRI 的 Norman Winarsky 也参与到 Tempo 的董事会中。(注:SRI 也是 Siri 的发源地,而 Winarsky 同时也是 Siri 的创始人和董事会成员)

Tempo 是一款把 Email,通讯录,和地理位置融合到日历的个人管理 app,你不需要查看日历后再看一个邮件,然后再打开一个 pdf 文档,再翻通讯录,再看地图,这样在一个个 app 中来回转换,Tempo 集合了这一切功能,在现在版本的 Tempo 中,你可以轻松的:

给事件加入参与人;快速发送“我会迟到”短信或邮件给所有参与人;快速导航,停车,并给出预计事件;智能给出事件的地址;智能选取并查看导致事件的邮件;打开相关的文档;直接拨打电话给参与人;与一些社交网站相连,直接浏览社交网站上的信息;获得朋友生日信息;查看航班信息;Siri 直接添加事件;分享一个事件

下面这个特别有爱的介绍视频估计给你更直观的认识:

CEO Raj Singh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反复提到,他的目的是把 Tempo 发展成为一个智能的个人助理 app,当你用的越多,Tempo 会越懂你。现在版本的 Tempo 已经完成的功能还只是最初期的,还会继续完善。

Singh 认为他们是一个大数据公司,他们在构造一个他们理解的日历,一个在他们团队看来好的日历,不仅仅是 UI 设计的美观,更应该知道你喜欢在哪里花钱,在哪里吃饭,喜欢去哪玩。根据大数据而更懂你才是 Tempo 的构想。这也是 Singh 一直认为 Tempo 会在众多的智能日历 app 中胜出的原因,比如 Cue 和 Sunrise(更不用说 Google Now),因为他们正在用一种空前的概念和技术去诠释日历,而不仅仅是好看的 UI 设计。

Singh 表示他会把大部分的融资放到提高 Tempo 的技术上。在被问到他最终是否会搬出 SRI 办公室时,Singh 承认这个问题也在他们 15 人的创业团队中经常被提及。他自己也非常犹豫——他不仅热爱 SRI,也不舍得放弃里面的很多资源。

PIP:感知你的“压力山大”

PIP1

要化解压力,你会采取什么样的办法,K 歌、打游戏、喝酒、还是瑜伽?

为了释放压力,我最近去跳了一次蹦极,但效果并不好:才两天不到,解压效果就消失了。不得不承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确缺少有效的机制获知自己的压力情况并且采取措施。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样的状态才是合适的“低压”状态。

所以我很喜欢 Galvanic 公司的新点子 PIP:题图中水滴形状的感应器,其实是一个压力检测装置。人在感到焦虑紧张的时候,血液的流动速度较快,也容易激活汗腺,这个装置就是让用拇指和食指触碰感应器,通过皮肤的湿润程度变化推测当前的压力程度。这些情况将会通过蓝牙传达到移动设备当中,方面记录和查看。对自我量化和缓解压力有重度需求的人太适用了!

更大亮点就在于,PIP 为了提供整套的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程序,还开发了三个游戏,教导用户识别以及维持“低压”的状态。用户只要在智能设备上打开游戏,并且手握这 PIP 感应器即可。

PIP2

Relax & Race:图中两种颜色的龙正在比赛,当用户的状态越放松,代表的龙就跑得越快,用户可以从中学会如何从简单的呼吸和转换注意力让自己保持在“低压”状态。这和市面上普遍的游戏“比赛”模式完全相反,非常有趣。

PIP4

The Loom:运用放松的力量让屏幕中的场景从冬天变为夏天。人月放松,屏幕中的景象就会越有春夏勃勃生机的感觉——雪会融化,树木会长出新芽,花朵盛开,音乐也会跟进,暗示用户“压力也会融化”。如果放松的时间足够长,场景就会变成了万物繁盛的夏天。

PIP6

Lie Detective:这个是供家庭和朋友一起来玩的游戏,类似于测谎系统,可以让周边的人看到你回答不同问题时候的情况,以断定什么问题会让你感到压力山大,什么问题上比较容易撒谎。

PIP7

这套设备+游戏,目前正在 Kickstarter 上筹资,用户最低花费 79 美元就能够活动获得第一批 PIP 设备和其中一个游戏。反正我是很愿意购买一个,出于自身健康的考虑——至少不用每隔几天去蹦极吧。

高通 CEO 谈移动互联网趋势:一千倍流量和数字第六感的未来

daweilai1_meitu_1

在广州举行的移动互联网高峰论坛上,几位“重量级”嘉宾同台演讲,除了有高通的 CEO 保罗雅各布、优酷土豆集团的 CEO 古永锵、小米的联合创始人林斌,还有京东集团的首席营销官蓝烨。

论坛上除了宣布这几个国内企业和高通的合作,高通的 CEO 雅各布哈发表了对移动互联网未来趋势的预测:1000 倍流量,重新定义计算,还有扩展感官认知的数字第六感。我们挑选了一些精彩的趋势性言论和数据跟大家分享。

另外,今天高通也在深圳的合作伙伴峰会上发布了骁龙 200 系列的处理器和高通参考设计(QRD)的进展,详情可以查看我们另外一篇报道

与优酷土豆进行 H.265 视频压缩技术合作

2010 年到 2011 年这一年间,互联网流量的数据流量就增长了两倍,按照这个速度,10 年后,互联网的流量将会是现在的 1000 多倍。

这个 1000 倍数据流量将会给现有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的演化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推动力。为了应对这样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未来,雅各布认为,除了要增加网络设施的建设,而最重要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就是要降低传播资费。

而结合现在多屏视频播放的趋势,在雅各布看来,高通最新的 H.265 视频压缩以及转码技术就是在部分解决这个问题。H.265 据称视频压缩效率会比上一代 H.264 提高 40%,今天宣布在国内先与优酷和土豆两个视频网站试行。

优酷土豆也在广告方面和高通进行和合作。一向少卖自己广告的高通,这次也直面消费者,在优酷上发布骁龙处理器的宣传广告(估计也是为未来一个两个季度内即将发布的“旗舰版本”骁龙 800 处理器做势)。优酷土豆集团的 CEO 古永锵透露,这个视频在播放的 18 天内,成功覆盖了超过 1.5 亿名用户。

趋势:数字第六感·连接是设备的未来?

雅各布在论坛上多次强调“数字第六感”这个词汇。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大动作,雅各布认为会落“定位、P2P,和情境感知”。

这怎么解释呢?或许通过一些具体例子比较容易理解:通过开发不同的感应器,在未来用户将可以通过手机实现“远程医疗”计划。感应器识别用户体内的慢性疾病的程度,将病情通过手机传送给主治医生。医生可以制定远程的治疗方案。甚至,用户在病情进展迅速时,应用会自动通知医生,请求紧急援助。

雅各布透露,高通也正在进行一些与医疗相关的社会公益试点项目——例如在西安的 21 个诊所当中安装了一种新的设备,让医疗人员可以跟其他医院的诊治医生进行远程沟通和病情诊治。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帮助了超过 3000 名病人诊断病情并且进行远程治疗。

雅各布认为,移动互联网将会对健康和教育领域变革产生深渊的影响,而未来的设备应该呈现相连状态。

未来的设备应该是相连的,不管是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电视机,可穿戴设备,还是更多即将出现的新东西。2020 年,将会有 250 亿设备会出于连接状态。


你看到的都可以跃然纸上

hui

它并不是最新的科技产品,也没有应用任何高深技术。它的构造简单得出奇——一块棱镜和一个可调节支架,并且它诞生于 19 世纪,年龄大得可以。但是它却能够让你看到的东西跃然纸上。

这款特别的设备名叫 Camera Lucida。当你想绘制某件物品、某个人时,将这款设备放于纸张上面,通过棱镜看到的景象会让你惊讶,目标物体仿佛跑到纸上了,而你要做的就是在纸上“摹”出目标物体。

2

不妨看看下面的视频。

( 优酷
通过 Camera Lucida 用户可以创造精细的草图,正如他们看到的那样。这款设备在 19 世纪中期大为流行,成为艺术家、建筑师甚至普通人眼里的香饽饽。

不过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Camera Lucida 的光环逐渐褪去,甚至被人们遗忘。

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助理教授 Pablo Garcia 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副教授 Golan Levin 决定让这项“特技”重获新生,他们正在打造现代版的 Camera Lucida——NeoLucida。

NeoLucida 仅重 250 g,可任意调节高度,坚固而紧凑,你可以将它放进手提包里随身携带。由于鹅颈式调节的应用,使得 NeoLucida 设计大为简化。目前 NeoLucida 售价 40 美元,相比 Camera Lucida (c.1900) 在 eBay 上 350 美元的高价,前者要随和得多。

1

 

左:NeoLucida 右:Camera Lucida (c.1900)

在 Garcia 和 Levin 看来,Camera Lucida 过于笨重、难以调节,不适合随身携带,并且售价高昂,只有那些考古学家才愿意购买。而对于年轻的艺术家和学生而言,合适的价格才能打动他们。为了降低成本,NeoLucida 的零部件大部分都来自中国。

此外,NeoLucida 将完全开源硬件,允许其他开发者来改善这款设备。

NeoLucida 原本只打算在 Kickstarter 上募集 15000 美元资金,而大家的热情远超预期,最终所获款项为最初目标的 30 倍。目前该设备已全部被预定,Garcia 和 Levin 表示要到 2014 年初才会增加产量。

据 Wired 介绍,Garcia 和 Levin 计划把 NeoLucida 项目打造成大型的开放网络课程,他们非常期待与支持者一起探讨技术在艺术中的重要性。通过建立社区,方便大家提问、研究绘画工具以及分享创意。

“学生们在这里可以学习、联接技术和艺术。”


3D 打印若颠覆制造,你的名字倒过来写吗?

dita3d

今年上半年 3D 打印领域的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状态。

美国奥巴马将 3D 打印机写入国情咨文,并将它称“革新了关于制造的一切”;去年至今 3D Systems 等 3D 打印领域公司的相关股票一路上涨,Stratasys 一直处在 80 美元的高位;亚马逊甚至特地开设了 3D 打印机线上商店,专门销售不同种类的 3D 打印机、3D 打印耗材以及相关书籍;MakerBot 以 4 亿美元的价格被 Stratasys 收购。

郭台铭今天说,3D 打印若能颠覆制造业,“我的‘郭’字倒过来写。

在他看来 3D 打印机无法生产用于商业用途的产品,不具备商业价值。这句话严格来说不是正确的,因为即便是打印外壳,同样也是为其它人提供了商品,照样具备商业价值。然而,3D 打印机的确无法生产所有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它可以打印模型,可以打印其中的零部件,但还不具备能力打印比较复杂的完整产品。

之前连线杂志刊登一位从业者视角的文章,以冷静的口吻陈述 3D 打印技术的优劣:

3D 打印技术能够轻易打印出复杂结构的东西,为人们提供了相对工厂灵活的制造方法;然而,由于“体积”的问题,3D 打印机也不是所有零部件、产品都能打印;若打印的物品体积较大,制造成本则呈几何倍数上升。而由于功能单一,对成本敏感,3D 打印机的优胜劣汰取决于“谁拥有的客户最多,谁的社区最活跃”。

不论郭台铭还是连线,都以“生产能力”的角度来看待 3D 打印机的劣势。但如果从制造模式来考虑呢?

《经济学人》去年看好以 3D 打印机兴起为开端的“社会化制造”大潮,并认为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杂志认为,“由于采用了新材料、全新的生产工艺、易操作的机器人,以及在线制造协作服务的普及,制造业小批量生产变得更加划算,生产组织更加灵活,劳动投入更少。”

“社会化制造”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制造方法。而在 Andreessen Horowitz 的合伙人 Chris Dixon 看来,3D 打印的去中心化,和互联网的去中心化有着相似之处,令实物也具备“长尾效应”。

但在另外一名内行人 Nick Pinkston 看来,3D 打印机所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位 Pinkston 目前拥有一家提供快速制造服务的公司 Plethora,曾经创办 3D 打印平台 CloudFab 以及硬件 WorkShop。

他认为,3D 打印机很棒,但它只不过是“数字化制造”解决方案的其中一部分,而且也只解决了其中某些问题。它所发挥的作用是“诱导性毒品”,将人快速引入制造领域,扩大数字化的制造方法。但它但无法引发“分布式制造”的潮流,问题不在于环境、价格或者时机,而在于我们还没降低可实行的最小经济规模——比如说,最小的有效生产模式。此外,3D 打印的制造方法很不一样,堆叠次数越多,那么出品将越优秀,但这与生产时间有关,但没有拉低了每个产品的单价。

不过,更重要的是,现在的 3D 打印机看上去都是 RepRap 或者 MakerBot 的派生物,但只有新的处理过程,新的交互界面或者非常低的价格才能吸引旁人的注意。“不要再造无趣的 3D 打印机了!”

路由器的战争:智能化革命 下一个被颠覆产品

发表时间:2013-06-25-下午 5:28   | 点击: 2,084 次  

更多 9



极路由的出现能否改变整个路由器行业?

极路由的出现能否改变整个路由器行业?  专访极路由创始人王楚云

 

来源:新浪科技  张楠

如果说iPhone颠覆了手机,微博颠覆了新闻,微信颠覆了短信,那么下一个被颠覆的将是什么?

“如果让我猜一下,下一个被颠覆的一定是路由器。”极路由(hiwifi.com)创始人王楚云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前,正在和工程师泡在一起。“路由器在芯片厂商的主导中已经几乎十年未有重大革新,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极路由与一般的路由器非常不同,除了设计和外观之外,最突出的特点是内置嵌入式操作系统,实现了插件式的功能扩展,提供诸如出国加速、屏蔽广告、SSH代理等功能。

在此之前,王楚云的极路由已经卖出了三批工程测试机,并且开始在小众范围内受到欢迎,甚至开始有了一点点粉丝群。“极路由现在还是一款极客产品,但我绝不希望它是一款小众产品。真正的极客精神是让普通大众用户享受到极客的东西,让操作变得更简单。”王楚云说。

创业插曲变成新方向

在找到路由器方向之前,王楚云已经在创业的路上走了多年。用他自己的话总结说,是从“野路子”走到正规军中,然后再开始创业。

从2002年大学毕业开始,王楚云一直在做替人建站的生意。一开始,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几乎每个企业都要建个官方网站,建站生意异常火爆。可是没过几年,由于门槛太低、竞争激烈,建站的路开始走不下去了。

他先后加入了韩国SK旗下的赛我网以及千橡人人,并跟随千橡副总裁王秀娟创立了大街网。从正规军中受过多年训练之后,他开始自己创业。

那时,新浪微博正在国内爆发,围绕微博创业是当时的创业热点。王楚云选择了微博营销,他甚至将公司地址选择新浪理想国际大厦对面的中关村SOHO。

不过这栋大厦的物业服务很让他很头疼。“由于商业垄断,这个办公楼的网络很贵,1M每月收费1800元,而且非常慢,经常丢包。做为一家小创业公司,这么高的费让我们很难受。”王楚云说。

“我们最初的创始人都是一帮爱折腾的极客。网络有问题,还得自己动手。”他们很快就开始了对网络的“折腾”。起初,尝试了将楼外的运营商热点CMCC、CHINAUNICOM信号引入楼内。不过他们在10楼,设备功率太小信号不好。

然后又想出的新方法是用三个路由器,带上三个USB无线上网卡,让整个办公室上网。“结果效果非常好,速度很快,费用也不贵。”王楚云说,当时这件事对团队的冲击,就像打开了一个盒子,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原来路由器还可以这样玩,既然如此,团队的方向干脆换成了路由器。

从改装到自制

王楚云回忆说,当时的团队主要是一帮互联网人,完全不懂硬件,只能走“野路子”。最初的方法就是改装。从市场买来各种各样的路由器,刷机、改接口、换芯片,弄出自己需要的功能。现在在极路由的办公室里,还摆放着整整一架子被他们改装的路由器。

极路由曾经改装过的NETGEAR路由器
 

极路由曾经改装过的NETGEAR路由器  但是改装的路很快就走不通了。“成本太高,你要改装必须从市场上买成品路由器,一台成本就是100多,根本无法量产。”王楚云说,更重要的是买到的路由器质量不稳定,厂家为了节约成本,会对成熟的路由器不断减配。

一款路由器,最早的几批,厂商为了能赢得市场,通常会选用相对高端的配置。一旦产品被市场接受,开始大规模量产后,就会不断减配以节约成本。“我们买到的最初几个批号的路由器还能运行定制系统,后来再采购,配置就逐渐降低,根本无法运行了。”

王楚云下定决心,自己设计、研发路由器。“这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整个团队历经了多次试错,最终通过三顾茅庐,邀请了一支很牛的硬件团队加盟,再加上小米逐渐走向成功才让整个团队看到希望。只有用互联网迭代的模式和思维,才能颠覆路由器的行业。”

十年未变的市场

路由器是一个十年未变的市场,在这十年中,市场上基本形成了一整套金字塔结构。最顶尖的是高通、Broadcom等3-4家芯片解决方案厂商,底层的是TP-LINK、D-LINK等众多生产商。

“这些生产商基本是跟随着上游芯片商走,上游提供什么功能,就有什么功能。”王楚云说,这导致了各家厂商的产品功能高度雷同,只能拼价格,陷入激烈的价格战。极路由必须要打破这种思维,不能按芯片厂商的方案走,而是把路由器当作一种家庭服务器,提供更好的体验。

在王楚云的构想里,路由器将成为家庭的重要服务终端
 

在王楚云的构想里,路由器将成为家庭的重要服务终端  在王楚云的构想里,路由器最起码要做到更简单、更容易设置。“现在的路由器大多数人都不懂得如何设置,如果上不了网,最多是把网线拔掉,重新插一下。其实,导致不能上网的原因很多,比如欠费、网线坏了、PPPOE设置、电脑设置问题等等,为什么路由器不能直接告诉用户呢?”

另外,现在的路由器其实已经配备了CPU和内存,处理能力达到奔腾3或奔腾4的水平,可通常只是被用作一个数据转发器用,为什么不把运算能力挖掘出来,让路由器做更多的事情呢?

智能化将颠覆路由器?

很快,他们的第一款产品HIWIFI诞生了。这款号称专门为“极客”设计的路由器与同类产品相比个性鲜明。

HIWIFI的设置向导极其简单,用户可以一目了然网络状态,还为“爱折腾”的极客们提供了手机远程管理功能,让用户可以随时掌握路由器状态,了解接入客户端情况,剔除未知设备。

“HIWIFI的核心是内置嵌入式操作系统架构将功能做成独立的模块,可以由用户自行决定安装或者卸载。”王楚云表示,极路由首创了市场平台,在路由器中聚合了各类应用,并可以无限扩展。

极路由的核心功能是把一项功能变成可自由添加的插件
 

极路由的核心功能是把一项功能变成可自由添加的插件  不过,刚刚推出的第一个版本HIWIFI,王楚云就遇到了挫折。当时HIWIFI的主打功能是苹果App Store加速,但是HIWIFI推出后不久,苹果就与国内CDN机构达成合作,使得国内用户访问App Store的速度大大加快,这个功能卖点瞬间消失。

“幸好,我们的系统像手机一样可以进行自动升级,有新的功能可以直接更新进去,而传统的路由器只能自己下载ROM,再手动上传,很多人从来也没有更新过路由器。”王楚云介绍说,极路由陆续加入了视频广告过滤、教育网IPV6互联互通、AppleTV加速、Google Play加速、SSH代理、智能限速QoS、无线中继、出国加速等新功能,可以让用户不断有小惊喜。

极路由的“傻瓜式”设置界面
 

极路由的“傻瓜式”设置界面  路由器将颠覆什么?

在王楚云看来,极路由所做的创新仍然很初期,路由器的革新才刚刚开始。“HIWIFI中有8G的存储空间,利用这种存储可以实现很多事情。例如,比如用户下载了一个应用版本是1.0,今天更新了2.0版本,路由器就可以预先缓存,等用户更新时,数据可以直接从路由器中吐出来,整体速度能有10倍的提升。

另外,路由器还可以做更加精准的推送。比如你正在用iPad看某部电视剧,路由器发现你正在看第8集,白天第9集更新后,就可以提前为你缓冲好,晚上你到家打开iPad后数据其实是直接从路由器上获取,速度就很快了。同时,从全网流量看,利用白天空余网络下载,也缓解了晚间整体的数据高峰,让全网流量更平稳。

在云应用上,路由器也可以提供上传加速和私有云等功能。例如用户使用优酷客户端上传一段视频,如果视频比较大,上传要等待很久,但是路由器完全可以改变这种情况。当用户点击上传后,可以先快速上传到路由器,然后用户就可以走了,让路由器慢慢传,传好通知一下用户即可。

再有,围绕安全也可以做很多事。比如,路由器可以帮用户检查的数据包,防范病毒,过滤钓鱼网站。与一些商业Wifi类似,路由器可以在首次登陆时向用户推荐有用网址和商品,对于小白用户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入口,也蕴藏了商业模式。

无独有偶,在王楚云接受新浪科技专访期间,奇虎360也发布了其首款便携式路由器“360随身Wifi”,同样以简洁易用做为主要买点。

虽然360方面在宣传中一再强调,这款路由器只是360手机助手工程师的“意外之作”,新浪科技从多方了解到,“360随身Wifi”只是小试牛刀,后续还发布多个型号的通用型无线路由器,并主打安全卖点。

“未来,路由器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关于路由器的战争,才刚刚开始。”王楚云说。


360随身WIFI能革谁的命?


360随身WIFI推出之后,围绕它的争论就没有断过。反对方认为,360随身WIFI功能简单,通过软件可以简单实现需要花钱买到的功能,而360随身WIFI的拥趸认为,这款产品可谓是无线互联网时代的一大革命。

不过,看正反方讨论的架势和人群比例,粗略统计,正方的观点多来自于常出差的白领,喜欢泡网吧的宅男,和受校园网种种因素限制的学生。经过笔者仔细研究过正反双方的论战,觉得有几个槽点的确不吐不快。

1、手机硬件革命?

首先就是360随身WIFI的拥护者所谓的革命。6.18,正当电商如火如荼的决战当日,老周抛出了号称革路由器命的硬件产品360随身WIFI,立刻就吸引了众多的眼球。不久后,这款所谓的革命产品,立刻就被剥下了伪装的外衣。藏身在19.9价格之下的轻巧硬件,不过是一块电子芯片,而且还是别厂的现成产品。360不过是在其中嵌入了自己研发的软件代码,从而节省了网络桥接所需的繁琐设置,实现了简便的上网功能。

图:某用户拆解360随身WIFI

360推出该产品无疑是看到WIFI传输的巨大前景,从而抢先出招。但猪鼻子插上葱也无法成为大象,这种毫无技术门槛的设计也敢称之为硬件领域的革命,不免有些言过其实。

2、无线传输领域革命?

其次在于360随身WIFI所谓的无线数据传输。众所周知,手机、平板等移动端和电脑的无线连接并非什么高新技术。以苹果设备为例,只要iPad和电脑同时处于一个WIFI网络环境之中,即可通过在网络浏览器输入IP地址的方式实现相互连接和数据传输。电脑安装上360随身WIFI之后,使用360手机助手即可实现无线数据传输。虽然相比起每次均需输入IP地址,应用360手机助手更加方便快捷,但也不过是对已有技术进行了简化。要想将之作为对无线传输领域的革命,依旧很难服众。

3、无线互联入口革命?

这是我认为短期能够接受的一个说法。

随着360手机助手与随身WIFI的关联已可以看出,360是想在手机上采用与电脑相同的方式,逐步进军,最终在手机端切下一块蛋糕。从360安全卫士起,360就善于利用其简单易用的优势,从杀毒软件到浏览器,再到搜索引擎,逐步蚕食市场,使用户对360相关产品的需求加强。

可以预见的是,360将会在日后的软件更新升级中对这款产品继续打造,其功能应该不会仅限于数据传输如此简单,到那时360手机助手将会占有重要位置,实现更多功能,从而完成手机与电脑之间的交互式连接和操作,使用户愈发难以割舍。360面对潜力巨大的移动市场,将会采用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方式,在移动端和传统PC端的交互式领域抢占市场,分走一杯羹。

随着用户量的不断增加,即便360团队不断重申该随身WIFI并非入口战略产品,一旦时机成熟也不会对广阔市场视若无睹,到时候以360随身WIFI作为硬件平台,360手机助手作为软件客户端的种种应用功能必将随风而起,等到了手机与PC能够实现广泛交互时,再说革命不迟。


林氏木业的数据王国

发表时间:2013-06-22-下午 6:51   | 点击: 12,028 次  

更多 71



 作者: IT经理世界资深记者郝智伟   

 

的确,恰当的时候,站在风口上,即便是猪也能飞起来,2007年开始,一大批人借着淘宝的高速成长而“鸡犬升天”,以“顺风尿三丈”的气势,让诸多传统行家们大跌眼镜。他们中间,有人资源底子够雄厚,眼光够毒辣,借势而起自然无可厚非,而真正凭借“草鞋布衣”之身,逐渐走上神坛的,一般分为两种,要么有超人的营销法子,要么有非一般的技术手段。

今天请读者们品鉴的,就是一家靠技术成名的家具电商公司,通过数据上的分析和挖掘,5年时间,林氏销售额从500万元到3.2亿元,预计今年销售额可超6亿元。它叫林氏木业,创始人林佐义出生寒苦,当年用省下的2万元学费,开创了现在的光景。他也是去年《福布斯》评选的“30岁以下30人”的代表。

林佐义印象

1、林佐义当时大专毕业,其实被逼无奈。为了和女友同处一地(相当深情的说),才努力给家具老板做网站,最终转上电商之路。因此,他做家具电商,一则源于专情,二则很早与淘宝结缘,因为在上面买了一个便宜到咂舌的数码相机,深信淘宝的前途。

2、林佐义相信数据,但不迷信数据。比如,林氏发现,有同行经常会点击网店的东西,查看产品,比价,在后期统计分析中,采用筛选法则,剔除这些“无效数据”的杂质(具体怎么做,不肯说,商业秘密哦!),才让分析有真正的意义。

3、林佐义依靠数据,但不依赖数据。例如,林氏的销售客服依靠订单提成,去年双十一,有人一天提成就超过11万元,激励刺激让人兴奋,但也可能透支他们的健康和持续“作战”能力,因此,林佐义开发出“正能量”、“负能量”指标和特殊的订单分配机制,不依赖于传统的数据体系,创新业绩评价体系,保障经营。毕竟人不是机器,不可以用传统的数字完全衡量。

用数据说话

“不能把责任都推给物流。”林氏木业创始人林佐义告诉手下,这是采访间隙的一通电话。工厂负责人不希望将“运输损坏”指标列入自己的KPI考核,他认为那是物流的职责。但是在林佐义看来:如果出厂包装足够扎实,这种损坏绝对应该更低。因为林的数据显示,同样的物流公司,有家具商的运损率更低,显然,对方有更妥善的包装,所以林氏应该从自身出发,改进包装,控制此类风险。

这就是林佐义,骨子里喜欢用精准的数据来衡量得失、进退。在他的林氏木业里,到处充斥着量化的数据,从前端的营销到后端的管理,他用这些数据提升销售业绩;发现运营真谛,解决生产难题……按他的话说,就这样,网上开店6年,没遇过大的困难,也没经历大的低潮,林氏木业在电商大潮中衔枚疾进。

数据显示,林氏木业年均增长率超100%,去年销售额已经超过3亿元,连续五年在淘宝家具类目中蝉联冠军,被250万用户光顾。同时,林氏还拥有员工上千人,旗下3家自营厂,数家代工厂,4间仓库总存储面积超过10万平米。依照目前形势,林氏今年的销售额有望达到6亿元。而这一切的起点,却是林佐义当年不足2万元的创业资金。

 

创业快车道

2007年,林佐义读大三,同学们都在实习,但他却在谋划如何为自己打工,做一门生意养家糊口。此时,林的女友在佛山一间家具店工作,这里遍布家具生产厂,各式品牌林立。于是,学计算机的他以2万元创立工作室,联系家具城内的店主,谋划着为他们建立门户网站。

“可惜的是,老板们的兴趣不在于此。”林佐义告诉记者,数据一目了然——工作室的生意极不稳定,缺乏持续的现金流,更没有成长性可言,他明白,自己必须另觅生计。直到有一天,林佐义通过百度“邂逅”了淘宝,这种“虚拟”买卖给了他新的灵感。

当时,在网上开家具店的人并不多,因为家具是耐用消费品,价格贵,物流、运输、仓储困难,进入门槛高,鲜有人敢于尝试。而林佐义的身后,却有全国最大的家具生产基地,绵延十余里的家具工厂,充足的货源,成熟的供应链体系。“这里具备做家具电商的先天优势。”他解释道。

由此,林佐义在淘宝注册了店铺,交了1000元保证金,开始走上电商之路。此时,他手上可用的资金只剩下2000元。已无退路的林佐义做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又到家具城内,和每一个老板谈自己的想法,甚至质押个人证件,博取其信任。“最终说服了几家,他们允许我做代理商,先拿货后付款,并提供产品的图片等完整资料给我摆上淘宝货架。”林佐义说道。

2007年5月,林氏木业正式在淘宝开张,生意模式很简单——将照片上传网店,待消费者下单,由厂家直接发货。如此“倒手炒货”,林氏稳赚差价。是时,家具零售店普遍保持50%以上的暴利,而林氏却走10%的微利路线,因此迅速积累起大量客户和信用积分。

据林佐义回忆,当时,每天都忙碌到很晚。有时为了说服用户付款,能与其聊到凌晨4点;为了解决运输中的破损,与供应商据理力争;睡梦中听到“淘宝旺旺”的叮咚声,就爬起来继续工作……如此辛苦了60天,7月林氏的营业额已经突破30万元,林佐义拿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在逐步打开知名度之后,林佐义意识到,仅仅作为渠道绝非长久之计,供应商很快就能“师汝长技以制汝”,价格战也会越来越激烈。因此,林氏必须寻求自己的品牌溢价,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

经过仔细的市场调研,结合自身的销售数据,林佐义发现,偏向日韩风的田园系家具深受80后淘友喜欢。于是,他聘请了有数十年经验的大师操刀,用“模仿+改良”的模式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林氏田园家具,建立自己的品牌“标准”。结果,该系列一经推出,立刻受到淘宝买家的追捧,当月仅林氏田园沙发的销量就突破1000件。

由此,林氏木业正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2008年底,它的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成为淘宝家具类名副其实的“老大”。

数据化营销

创业要靠数据摸清方向,守业更得靠数据精细地运作。在林佐义眼中,前端的营销尤其需要如此。

去年“双11”购物节,林氏木业单日销售额接近6000万元,一位业务员因促成的销售额巨大,当天获得的提成就超过11万元。而这一切均由系统自动结算,从最初,业务员与哪些消费者沟通过,沟通后成交的金额,付款的状况……均由后台记录,系统可以实时核算每个人的业绩。

这套自动化系统由林佐义亲自带队开发。平时,业务员上班打开电脑后,桌面会自动弹出当日的第一项任务,完成后,系统再弹出新任务,如此反复。同时,每项任务的处理过程、成果都会自动递交到上级电脑中,显示出来。这样,销售过程变得透明公开,每一级管理者的电脑中都有一张实时更新的报表,林佐义和管理层可以随时了解总订单情况,待处理的订单有多少,什么原因导致处理延时……

如此,当数据在整个系统中快速流转、共享,问题得以快速解决,任务接连不断,业绩数字的刺激历历在目,销售工作的效率自然大大提升。“许多来应聘的人都想当管理者,却不知道,在这样的系统下,其实最赚钱的却是基层的业务员。”林氏木业总经理马灿兴告诉记者,在林氏木业,工作一年就买房买车的事情绝不稀奇。

如果说,数据是串联林氏销售系统的主线,那么,对于产品的经营而言,数据就是根本。

来自于超级数据的调查显示,林氏木业2、3月间销售前5的商品,平均改价5次,改名1次,平均销售额超过22万元。

“修正必不可少,数据则是修正的基础。”马灿兴说道。以改价为例,定价过高,消费者不能接受,影响产品销量;定价过低,利润不够,林氏不能接受。因此每款产品上线后都会经历试价的过程,依据产品的成本、销量、销售速度、用户的评价、产品的生命周期等多项数据不断调整价格。

像最近一款热卖的高箱储物皮床,最初上架是2114元,因为销售火爆,改价11次,逐渐调整为2349元,让林氏获得的不菲的利润,而到了产品生命的尾端,价格则逐渐降至1479元,快速甩货,避免库存积压。

至于改名,则是另一项技术活,目的是抬高产品在搜索引擎上的排名,加大产品吸引力。例如家具风格是法式还是田园,质地是真皮还是布衣,命名中需要用这些关键词提高搜索转化率。执行时,一般按照搜索权重数据,在品名上排列关键词的顺序。若数据有变,且销量迟迟无法上升,则改名必不可少。

可见,从产品运营到销售,营销层面的数据化,支撑着林佐义的“精益创业”,让他可以快速迭代优化前端,以超高的效率适应市场。

数据化管理

如此下来,前端的业务越来越红火,林氏的规模快速扩张,后端需要管理的东西自然也越来越多,此时,数据更成为管理的利器。

首先,对于飞速增长的员工,林佐义坚持数据化的薪酬制度。打开林的工作系统,可以看到一张员工的KPI考核表,里面不仅有每一位员工的业务成绩,还有特殊的两列指标:“正能量”、“负能量”,二者由用户的好评、差评、客单价、退货率等数十个因素构成,经过复杂的加权运算获得相应的数字,将它们与业绩相结合,便可以核算出每个员工的薪资。

在这种公平透明的制度下,回报与长期工作表现结合,可以激励员工不断努力。“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及时发现影响员工的问题。”林佐义补充道。

比如,一位员工前三月的业绩稳定成长,“正能量”数据一直很好,但第四个月“负能量”数值却突然上升,这时,上级管理者会立刻与之交流,看他是否遇到心理上的问题,还是工作压力太大,能否通过工作减压或人文关怀,化解此种“负能量”,使其找回原来上佳的状态。

如此种种,林氏才能在激烈的电商竞争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其次,必须用数据做好设计、生产的管理。在林佐义看来,家具由消费者选择,因此设计产品之前,必须先挖掘客户的需求,校准市场定位。因此,数据分析必不可少。

一般情况下,市场部的数据分析组会将林氏木业的产品数据与热卖家具单品进行对比,分析出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家具——是法式还是田园风;是布艺还是皮质;是深色还是浅色;价位大致在何种范围……然后,再将数据分析结果交由设计团队,形成产品设计方案。

接下来,再在生产线上进行“打样”。林氏通过对新产品进行小批量生产,掌握各细分项目的费用,进而制定出工价标准、材料标准和包装标准等成本标准,掌握住生产控制的主动权。之后,不管产品是出于自有工厂,还是通过OEM 生产,成本价目单都变得一目了然。就是靠着这种手段,林氏将加工费用压缩到了售价的5%-6%,相当于业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为自己的产品争得了更多的价格优势和利润空间。

再次,林佐义将数据管理带入到物流进程中。每一笔出货,都会有跟单人负责,他们会对比合作物流公司的发货及时性、到货及时性,是否有运输损坏等等数据,而“负面”数据过多的物流公司,将失去林氏的订单。

林佐义总是不断提醒自己,有时,一个管理不当,就可能让自己一败涂地,“那不过是一睁眼一闭眼的事”,而不断更新的数据则可以让它发生的几率降低很多。“因为,有了这些数据,平时企业里的‘咳嗽’、‘感冒’都被很快治好了,自然不会演变出致命的疾病。”他解释道。

如今,在淘宝、天猫做大的林氏也成为其他电商平台力邀的对象,可是林佐义并未为其优厚的条件动心,他们真的了解家具行业么?相应的规则稳定么?能否吸引到客源?在没有数据释疑前,他宁可按兵不动。用林佐义自己的话说:“帽子大了,容易遮住双眼,还是提前量一量的好。”显然,他要用自己的方式丈量林氏木业的未来。

【作者简介】郝智伟,《IT经理世界》资深记者 ,专注于互联网,爱电商,爱娱乐,微信号:haowenhaokan


中国式“钱荒”对互联网企业的影响

2013年06月25日 09:50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欧阳军波     我有话说(22人参与)
 

  银行闹钱荒,股市应声而下,再次跌破2000。背景一出,克强终于出手了。

  来聊聊与我们相关的(个人拙见,大家不妨来交流下)。这次下跌的主要是银行股和地产股,看来老百姓大部分也都知道,之前印的钱,银行和地方政府主要花在什么地方了。克强的初步试探和央行的配合打击如果一直持续下去,那对于房地产来说,一方面银行通道大门紧闭,贷款更加困难;另一方面高利贷通道及民间地下通道也会看得严啊,利息更看涨。咱老百姓需要考虑的是,买/投资的房子(期房),这个房地产商能不能撑住,有足够的现金流,可别成了烂尾楼。

  另外就是,黄金不给力,股市又萎靡,房地产又间接受到打击,那民间大批资金的流向方向就是看点,是爆炒生活物资,还是无所畏惧再挺房地产,亦或者是跟随热钱出国大“扫荡”,甚至走入政府支持的一些新兴产业。都会或多或少影响着我们这些老百姓。

  当然,互联网从业者除了关心自己的房子、日常生活等是否会受影响外,可能更关心的是会不会冲击这行业,影响着自己的工作、跳槽、加薪等。

  先来说说这个十二五国家规划,本来国家给各个地方救急搞经济的钱,是用在支持一些新型支柱产业的,比如“新七大产业”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以及支援一些中小企业及私营业主等。但地方项目一批,再一倒手,钱大部分又进了房地产、快被淘汰的污染/不环保等产业上面了。新型产业获得的支持相对少,地方政府死抱落后产业不放,政绩和GDP啊,转型谈何容易。

  资金流向配比不平衡,当然会影响到互联网相关,如这个新兴信息产业,包括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等。

  这就问题来了。众所周知,互联网企业大部分资金来源渠道一是自给自足,造血强大;二是依靠风投和其它民间渠道投资;三是银行贷款;四是股市输送。那如果你的企业不属于国家支持的新型产业内的,又依赖资本盲目扩张的,那危险系数就相对大些。而在新兴产业内的,如物联网、云计算等,及国家支持的文化教育产业,如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等行业,实在不济还能包装一下项目,获取国家/地方层面的政策、资金等支持。真有银行贷款通道,在这里也是打开一扇窗户的。

  实际上,大环境的经济下,即使没有“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这一调控政策,一些互联网企业也不好过。最火的移动互联网,有数据统计,近半年以来有近百家团队悄悄地在市场上消失了。前几年的团购网站,最近三年的移动广告、二维码、工具App、手游等,都在讲述着倒闭、抛售、转型的故事。而创业的团队,花钱又大手大脚的,家里的日子只会更加难熬。

  一句话,中国经济有泡沫,互联网当然也不可能独善其身。这次上面试探想挤压出来一些,对于新兴产业是利好,长远看,相关的互联网企业也会受益。而一些互联网企业是泡沫还是真金白银,也会被验明真身。如果现金少,资金来源有困难,还是勒紧裤腰带,稳打稳扎,先考虑如何生存下来吧。

  另外,危机危机,危中藏机。对于那些手握大笔现金流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投资还是并购,这都是一次难得一遇的机会。


汽车后市场能否联姻移动互联网?

2013年06月24日 09:19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汪继勇     我有话说(8人参与)
 

  汽车后市场是近年来大家都看好并津津乐道的一个大市场,并且随着一些创新模式平台企业的崛起,让人对这个大市场有了更多的期待;相比之下,移动互联网的受宠程度也是丝毫不逊色,百万、千万、上亿地吸收着资本。从现状来看,现有的APP市场中,还是主要以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的周边工具为主,那么我就来说说这个“行”中的汽车后市场和移动互联网是否有联姻的可能呢?

  1.汽车后市场如果切入移动互联,会不会与传统的互联网产生冲突?

  可能会有人有这样的质疑,汽车后市场?互联网还没玩明白呢,切入移动互联网?扯淡!

  之前我有写过一篇文章《APP能否撑得住移动互联网的春天》,里面有这样一句话:“APP 不会取代 PC,PC 也无法压制 APP,他们两个是互补和承接的关系,功能属性不同,导致所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正是基于它们之间这样的关系,所以我一向推崇有母体的APP产品,我愿意把APP作为一个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拓展渠道,并且这服务是PC端很难或者无法提供的服务,比如常说的LBS。并且现在大多是的APP产品都是以“小而精”的服务内容为矛头的,这也正迎合了汽车后市场这个大体积在移动端的冲锋需求,因为你只要拿出几种最适合在移动端做的服务来进军移动端就好了,比如忽然要补胎,比如即时要洗车等等,把这几样服务挑出来整合一下,就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产品。所以APP和PC不会冲突,因为他们之间的核心竞争力不一样。

  2.都谁在做?

  在汽车互联网行业里,一直过的比较好的是像汽车之家这样的汽车媒体类网站,光每年的广告营收就已经是非常大的数额了,但大家都知道汽车后市场才是大蛋糕,所以汽车之家握着大把的用户资源,不朝个方向努力也不可能,虽然它的网站上已经开始涉足快修快保这一领域了,但毕竟长久以来是以汽车媒体网站示人的,所以调转船头,还需些时日,至于会不会侧不侧翻我就不知道了。有意思的是,我下了汽车之家的移动终端,却没找到这块相关内容,大部分都是阅读性资讯,这是在为做APP而做APP。但这些传统的汽车类互联网网站应该早晚会全面进军汽车后市场服务的,但就现在汽车之家的APP产品来看,这几条大船调起头来,还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

  有一些相比来说算是汽车后市场初创企业了,比如之前车云网和i黑马报道过的车蚂蚁,是从PC端创立起来的,在PC端站稳了脚步以后,再开始寻求在移动端弥补和丰富产品的供给和功能。但我觉得PC端所提供的一定应该是服务,而不是产品。因为只有服务是基于商户地理位置信息的,产品呢?搜索离自己最近的淘宝店铺么?据我所知,车蚂蚁的APP差不多7月初就会上线,具体怎么样,到时候拿产品说话了。不过我觉得车蚂蚁要是聪明的话,就不会把平台上活都搬到移动终端去,简单、便捷、高效才应该是正确的路子。

  还有一些是先从移动端入手的,没有母体。汽车后市场这个领域,有些事情就得在PC端上做,有些事情就得在移动端上做,他们两个不能完全地谁取代谁。并且车主不会为了洗车装一个APP,然后为了打蜡再去装一个APP,所以如果你连快修快保都涵盖不了,那必然遭到取代,所以汽车后市场行业,只做移动端,或者先移动端再PC端,我觉得是不健康的。车小弟是我觉得一个不错的移动产品,但对其没有PC的支撑和辅助还是深感忧虑的,并且还画蛇添足地加了个商品导购,链到天猫商城去了。

  3.汽车后市场做移动互联网,有什么优势?

  市场潜力巨大且不存在行业巨头或者领域大鳄,对于车主用户的获取,不会遇到特别强劲的打压和争夺,并且有些车主资源,是可以通过一定手段获取的;

  其基于商户位置信息的服务产品更适合移动端的开展和进行,服务产品的项目和类型有多种选择和重组方案,并且依据位置信息能让用户有更快的交易效率;

  需求驱动使用型APP,对产品提供的服务成交可能性更高;

  潜在目标用户(车主)对象单一明确,利于传播和推广,并且有相对较高的消费能力,对于以后产品的周边拓展有很好的支持作用;

  因为用户基本都有车,所以对于附近范围内的服务商户有更大的地理位置接受能力;

  4.再说说切入有什么劣势

  合作商户的获取和服务项目的价格争取,这不管是做PC还是做移动端都是不小的难题,所以我一直建议PC端和移动端同时存在,这样就可以相互共享资源,减轻压力。如果你是单单一个APP,就光谈商户就会遇到更多的阻碍,你拿平台去与商户谈和拿APP去与商户谈,你想想两个的效果会不会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对于这个“脱网”很久的市场来说,因为很有可能有些商户老板连APP是个啥概念都没搞明白呢。

  对于用户来说,你做能做“点击”和拍照的生意,不能做“输入需求”的生意。也不是说不能,应该是非常难,因为要“简单、便捷和高效”。这就导致了移动端无法承接所有业务,就算你给自己划了一个小范围,受展示和操作的牵制和阻拦,移动端无法全部承接你想或者应该做的业务。

  这类产品对于世面上的其他产品来说,产品功能更单一和狭窄,受众也是只限车主,所以就需要有更好的产品服务流程体验来加分,也就是因为领域的缘故,要求产品要比平均的好,否则你拿什么来和那些吃喝玩乐抗衡,你只不过占了个“行”,而且还是一小部分。

  5.为什么要切入移动终端?

  有人说汽车后市场接触互联网业才不久,不应该直接就切入移动互联网,应该等互联网稳定后再考虑进入移动端,我不这么认为,并且我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愿意继续等。汽车后市场因为大而繁杂和其他因素导致触网慢了,但不见得移动互联网业应该慢一步接触,以前是时机不成熟,现在错过,那是没有眼光。首先车主在快速增加,需求在不断变大,其次市场现状也不佳,有大量的需求缺口,并且车主迫切地有可以多种选择的期望,并且有消费能力和意愿,智能终端也日趋完善,有什么理由不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再说这个市场的服务供给者,首先由较高的价格浮动区间,其次也是良莠不齐,但分布不均匀,并且被获知的渠道较少,他们也是非常期望这样的渠道出现的。所以双方和市场都需要的事情,怎么能不发生呢?

  6.以哪个点切入?

  基于LBS精髓的服务产品;

  不可多或者杂,快修快保即可,甚至不一定都用得上;

  微定制产品,即趋于标准化的服务产品;

  可对比做出抉择的产品;

  我愿意这样衡量一个我觉得好的移动产品:软件被打开的第一件事便是调用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有强大的对比和参考标准,只需点几下屏幕即可完成消费需求。

  7.盈利模式

  做O2O最头大的事情就是怎样防止和约束客户飞单,并且把交易放到移动终端上来进行,门槛和风险就又一次被提升了。我之前说过一句话:有母体的APP,就像有妈的孩子,责任和重担就降低了一些,因为无论两者谁赚到钱了,都是自己的。并且这里还有一个支付操作繁琐度和信任度的问题,同样是注册个账号,在移动端和PC端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在PC端可能承受更多的操作步骤并且也会有更高的信任度。最重要的一个好处是PC端可以培养客户后在移动端去用,但是如果你在移动端培养的客户并且支付完成,这需要更高的代价。移动端显示尺寸有限,用户的承受能力也有限,他们无法承载你更多的展示需求。你若展示的不好,用户觉得你的产品不好用,你若展示的全面,又增大了飞单风险。

  有人说先培养客户就好,不需要考虑盈利模式。我觉得这样不对,这个领域现在还没有BTA(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你若想做点事情,那就的为自己的产品做更远的布局,并且与很多现有的APP不同,你还有B端呢,也就是你的商户,你要知道你的商户每天都有可能会接受到你同行竞争对手的扫街,你不把整个事情的闭环想通了,商户是要被抢走的,并且一旦被抢走了,他们就不会回来了。


雷军口述:如何让边缘化金山重回主流

2013年06月24日 08:55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崔西     我有话说(3006人参与)
 

  导读:当资本市场对一年涨了6倍的美股唯品会大为追捧时,却忽略了港股上一只同样“神奇”的股票,那就是基本已经被边缘化的金山软件,最近股价已经突破13港元,而就在一年前这个数字是不到4港元。

  当然这种夸张的涨幅和整体港股行情较好有关,但在创事记与金山软件的交流中,发现看起来金山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比如负责网游的邹涛、负责WPS业务的葛珂以及负责词霸业务的王欣,这些都是2007年底金山上市以前的老将。

  而业务方面,金山似乎还是“老三样”,网游、WPS和安全。这里除了引入外部投资金山网络交由了“外援”傅盛掌管外,由原金山体系内的高管继续掌舵的业务,似乎在市场上并没有太大的声音,唯一新推的业务则是“金山云”,则由微软空降而来的集团CEO张宏江亲自掌管。

  如果翻阅金山第一季度的财报,可以发现为其4.57亿元营收(同比增长56%)、2.11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34%)做出主要贡献的依然是网游——游戏业务实现连续7个季度增长,每日最高同步用户人数达63万人,月平均付费帐户人数达177万人,该数据同比增长高达33%。

  看起来依然不够有亮点对吗?三年前新浪科技曾撰写过一篇《金山上市3年之痛》的文章,认为金山主要的问题就是上市后失去目标。过去两年虽然雷军重返金山出任董事长,并挖来张宏江担任CEO,但这也无法让金山边缘化的命运大逆转——毕竟镁光灯和媒体上看起来雷军的精力,都在小米那里!

  不过为金山贡献了十几年青春、对金山有着难以割舍情愫的雷军,是不会认同上述观点的,到底这两年他是如何在背后布局金山、金山的问题和机会在哪、还有没有重回主流的机会?这是创事记这次采访和这篇文章想说的内容。

雷军口述:如何让边缘化金山重回主流 雷军口述:如何让边缘化金山重回主流

  崔西

  媒体上一次对金山的聚焦,是2011年7月雷军重返金山的发布会。在十几年老朋友求伯君、张旋龙的共同出席下,满面春风的雷军重回金山担任董事长,对媒体强调着自己对金山的感情和责任。

  在这之前,雷军在金山已经基本处于退休状态,主要角色是副董事长,只是协助求伯君做一些工作。2008年到2011年期间雷军的故事媒体也都写过——做了3年天使投资,从电商到移动互联网投资了20多个公司,最为重要的是,2010年4月雷军创办了小米。

  2010年也是求伯君管理金山压力最大的时期,雷军创办小米没多久,求伯君就开始各种动员雷军回金山,2010年底达到了一个高峰,基本上两到三天就会联合张旋龙找雷军一次。

  “他们是我的老板、大哥,你说他们找我谈心,我能说不去吗。”雷军说。而基本谈话的来来回回就是:雷军说做小米是这辈子做的最后一家公司,不成就退出江湖,所以事情很多压力很大,接金山很困难。求伯君则说雷军已经投资了20多家公司,做了很多董事长,再加一家金山没有问题。

  这场“谈心”持续了半年,在求伯君张旋龙的“情感”轰炸下,雷军最终接下了这个重担,他给出的理由是,第一是与求、张二人20多年的感情,第二是很多金山同事之前跟着他干了十几年,有一种信任存在其间,第三就是作为一个老金山人,希望金山能够成为一家一流的公司。

  除了上述情感上的诉求,雷军还扫清了接手金山的障碍:获得了在当时起早贪黑忙的要死的小米合伙人支持,“我经常说企业绝对不是人做的事情,大家不再那个位置上无法理解那个位置上的压力,大家看到的是表面风光,其实每个人内心都很煎熬。”

  有意思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金山的股价几乎与小米的成功成反比,小米做的越好,金山股价越低,这似乎也是资本市场对于雷军重返金山的态度——名大于实。用雷军的话说,在没有做出成绩之前,他是不会对外说话的,即使金山股价长期处于3港元左右徘徊,让他十分郁闷,他也不对外说对金山的规划。

  在采访中,雷军很不喜欢“花在金山和小米的时间比”这样的问题,因为对他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衡量是否在金山花精力的好标准,尤其在金山几乎所有业务都亲自带领过的情况下,现在只要各子公司负责人稍微汇报下,他就能完全明白问题在哪里,更何况这几年做投资和小米,让他能有更好的角度看金山。

  如果用最简单的方式呈现雷军改造金山的结果,就是“3+1”业务模式——WPS、网游、安全以及云存储。这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创意,但却已经都开始有改变,比如WPS转向移动化,移动版活跃用户突破1700万,网络安全推出浏览器等业务、移动端用户数增至5400万,《剑网3》取得不错的成绩等。

  更重要的是,雷军对以往金山的一些发展模式做出的反思,并做出相应调整——比如词霸,以前做产品的时候总是急于做大做商业化,反而失去了一些竞争机会,所以现在就做一个“小而美”的业务,顺其自然的去发展,也许会有超出预期的效果。

  但是金山之前遇到的问题,现在仍然存在,就是所有业务在行业里都不是第一,这种情况和搜狐很像,所以资本市场不太买账。雷军依然是从其最擅长的移动互联网去突破——做金山云,这是一个看上去很热但却有点虚的业务,但金山对其寄予厚望,因为其有可能成为很多公司的最底层。

  这也就能说到雷军的精力分配理论,每周一下午雷军都会去金山位于北京上地的办公楼开例会,业务有重要战略要商讨时,便会参与所有的重要会议。加上例行的董事会,雷军似乎比外界感受他对金山时间的投入要更多些。虽然雷军原本预计只会花费10%-15%的精力在金山上,现在看起来已经超过20%。

  比如就在不久前对于金山云未来的发展问题,雷军和张宏江及团队开了一周的会议,几乎每个会议都到晚上12点。但具体金山云未来发展的思路,雷军一如既往的保持“没做成不说”的原则,不愿对外披露太多。

  金山还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虽然各个业务独立发展,但相互之间却很少能够互动起来,不像阿里巴巴、盛大那样是围绕一个核心业务发展整个产业链。不过雷军对此并不太在意,因为对他而言,目前金山最重要的目标是变成一家技术一流的公司,并且重新回到市场主流。

  雷军口述:如何让边缘化金山重回主流

 1 问题

  我接手金山的时候,就对金山的问题理解的非常透彻,这个问题不怨党、不怨社会主义,也有一份我曾经做CEO时的责任,其实想想一个25年的公司,又在一个极度市场竞争的IT市场中,没有问题也是不可能的,具体最重要的几个问题包括:

  第一是业务膨胀,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即使他再聪明也不可能什么都懂,所以业务繁多是第一个问题。第二是金山没有在市场上绝对领先的业务,第三是金山的士气比较低迷,第四是金山逐渐被边缘化,很难吸引到人才,我甚至开玩笑前台每天都没几个人来。

  但是我在淡出金山的那三年,能够从一个外面的角度看金山,还是能看到很多优势:

  第一,金山依然有很强的工程师团队,这点因为求伯君是工程师出身,所以我们知道如何寻找和培养优秀的工程师。其实在人才极度竞争的那几年里,营销市场人才流失最多时能达到三分之一,但是工程师团队几乎很少动摇,这对金山来说就是一个金矿。

  第二,金山在九十年代曾经取得了很大成功,所以金山人骨子里还是有一点好胜心,虽然士气低迷,但是斗志还是存在的,就是想如何把公司做好。

  第三,往坏了说,金山是没有任何一项业务处于绝对优势,但是如果往好的方面想,有几项核心业务还是处于市场前三的位置,算是有资源优势。

  第四,由于我们1996年差点关门,所以我做CEO那些年里面以稳健经营为主,虽然有时候手笔很大,所以从来不乱投资,所以我们现在有很多现金,虽然和几大巨头相比这些资金不算多,但足以作为东山再起的资本。

  所以我就跟金山管理层讲,我们有人才、有斗志、有业务,还有钱,这个事情可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大胆改革,步子要大、要狠。

  2 改革

  我经常提互联网七字诀,就是专注、极致、口碑和快,我也组织金山高管学习这七字诀,重新回到金山后我重新梳理了金山的企业文化,把以前很复杂的口号缩减为两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志存高远就是不管我们今天有多差,只要内心有梦想就会有机会。我说我在这个公司干了二十几年,有过差点关门的时候,有过辉煌的时候,我觉得只要内心有梦,就一定会有机会。所以无论我们今年多么边缘化,我们也要胸怀大志,这叫志存高远。

  第二条要脚踏实地,要忘掉祖上我们有多少辉煌,要清空从零开始。因为我那几年全在做投资,像YY这样的公司都是一开始什么都没有做起,金山现在也需要从零开始,再创业。

  这就是我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梳理金山价值观的核心,因为梦想是一直牵引着金山往前走的动力,当初人们加入金山就是因为有梦想,金山遇到困难时候他们也没离开,也是因为梦想,可能金山上市后大家分了点股票赚了钱,但是过了那段时间,他们还是想做事情。

  比如有一个高管跟我说,反正房子买了,车子也买了,然后也略显平淡地过了好几年了,今天想干点事情。所以我很清楚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类型的人,因为这些人当初都是我招的,所以我提出来目标一定要志存高远。

  第二是要去掉以前虚幻的东西,比如觉得我们很厉害,觉得我们应该跟阿里、百度、腾讯一样,我们就是要归零,我们就是一个重新开始的新公司。像凡客、UC、YY那么多新的公司都是从零开始,难道金山就没有机会吗?难道金山这些经历过百战的团队,就比市场上的创业者能力弱吗?所以这是价值观的问题。

  接下来就要做一些实际的改革了,首先是包产到户,也就是外面看到的子公司概念,更重要的是决策权下放,让一线的指挥官指挥战争,让邹涛葛珂傅盛走到前台,他们不用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打报告了,除了大战略决策需要跟我和集团CEO张宏江博士商量,其它的他们自己就可以决定。

  第二点,我们还打破了薪酬攀比,在原来的体系里,我们遇到一个困难就是三个业务差异太大,比如游戏业务现金多,应该高工资高奖金,WPS前途最好,应该给高期权,然而都在集团里就发现攀比起来没有结果了,如果制定一个统一的激励制度,最后就变成了大锅饭,大家各种不满意就变成了平庸。

  做WPS就应该用股权激励,让他们做点有梦想的东西,对于游戏西山居来说,就应该是现金跟奖金为主,结合不同业务形态给不同的激励,并且鼓励子公司文化的发展。同时我们鼓励管理层去MBO(管理层收购),也就是利益配套,在这样文化特点下激励发展。

  3 关停

  回头看过去的金山,是一群很勤奋的人在严厉的KPI考核下做出来的公司,但因为市场一直在动态变化,很多时候大家会因为这个KPI完不成,就再做一个产品,如果这个月有KPI压力,就再弄一个产品。因为金山一直以来执行力和战斗力都很好,所以每个产品都能做到第二、第三名,于是金山的业务越来越多。

  所以到了第二个阶段,我开始对金山业务做梳理,把那几年扩张带来的问题进行重新聚焦,也就是关停并转,通过各种各样的机制进行处理了不少子业务、小业务,而且在几乎没有负面报道的情况下就完成这个波澜壮阔的改革,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同时也感谢这几年我们被边缘化,不关注给了我们机会去完成关停并转。

  我非常感谢这些同事们的理解,因为人的精力有限,所以需要把核心放在三个业务上面。这对作为董事长的我来说是一样的道理,我已经不可能事必躬亲,所以也是最好把精力放在核心事情上。

  上面的事情做完了,接下来需要“放水养鱼”。原来我们很在乎财报,但后来我们跟投资者和股东沟通,我们需要让金山恢复活力,所以不能在意眼前的财报,而是要下决心加大投资,包括做好自己的产品以及投资并购。

  “放水养鱼”具体表现在:比如之前提到的KPI过强,导致有很好的执行力但却非常僵化,今天则会弱化KPI,也都不再是我关注的重点。另外一个侧面是金山需要有未来,所以我期望所有业务转型应对困难,因为移动互联网才是未来。

 4 移动互联网船票

  我很欣喜的是做了一年多的工作后,我能在去年年底金山年会上和大家说,金山基本上已经拿到了船票,金山肯定不会死,虽然这个船票是最底舱的,但绝对在移动互联网上死不了,无论WPS、金山网络还是金山云,在手机上的部署都已经完成。

  (创事记:可是并没有看见特别好的移动产品。)

  我们要做的是战略先行。我今天规划的是两三年以后的事情,过去种的种子你要有耐性,未来一两年你就能看得到。你问的问题股东也问过我,我跟他们说,这就像种萝卜,你不能老是拔出来看一看种的怎样,对于我来说已经种了,成长需要时间,今明年就会看到收获。

  (创事记:移动互联网竞争太激烈,以年为单位时间太长了。)

  只要大方向对,我觉得就不会有问题,比如我们手机版的WPS Office,从零开始到月活跃1700万用户,已经在二十几个国家里排名第一了,金山网络手机版的用户也很活跃,我们还部署了手机游戏,这都是非常好的增长势头。

  其实网游、WPS、安全三个业务放在行业里,都已经是非常有规模的公司了,尤其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增长率,已经是非常有创新的公司,所以我回到金山后跟他们讲一个观点,能不能在业务里只找一个项目,能够每年翻番的成长?

  他们是一线指挥官,所以这些方向他们选好来跟我商量。比如游戏业务,去年整个行业客户端游戏成长率只有10%的情况下,我们成长了115%,今年一季度又同比增长超过100%,这应该是个奇迹。

  上面说的是三大核心子公司的未来,我自己还有个小小的遗憾,就是三个子公司业务都是十几年前做的,比如毒霸是1997年,游戏是1995年,WPS是1988年,能不能做一个2010年以后的事情?所以集团决定再做一项新业务,我们选择了金山云。这招叫“腾笼换鸟”

  金山的财力可能比不了三巨头,但是我们把家底全部拿出来还是比别人多,金山云大概齐用个几年没问题。至于为什么要投这个项目,因为云是未来核心。

  当然很多公司都在做云,大家全云山雾罩,但是对我们脚踏实地的人来说,云很清晰。所以在5月底的两周里,我们关于云的战略讨论会就开过六次,每次都是从晚上8点开到凌晨1点多,六七个小时。我们在核心业务的讨论上是很花力气的,集团层面赌未来十年的,就是金山云。

  至于金山云要怎么做,现在还不是说的时候,同样等我们做出了成绩我才会来说。

  另外一方面我们还大力吸引人才,包括集团CEO张宏江、CFO 吴育强以及金山云各个层次的人才。这就是“筑巢引凤”。其实在过去一年里面,我们已经能够提供不亚于同行的薪酬,像张宏江愿意担任金山CEO,都是大手笔的吸引人才,如果没有这样的气势我们怎么说服那么多人。

  我心中金山的改革最核心就是以上五点:包产到户、关停并转、放水养鱼、腾笼换鸟和筑巢引凤。

  基本上以上所有做完以后,金山改造的第一阶段基本完成,这个衡量标准是士气恢复、明确重点,并且业务重点在过去一年里都呈现高增长趋势,至少我对今年的财报很有信心,我们虽然没有回到市场关注的核心,但也到了边缘点上,接下来第二阶段就要开始拉开序幕。

  5 如何突破?

  下一阶段的业务重点,就是新业务突破,也就是移动互联网业务能不能有特别出色的产品?金山云业务能不能够真的做成?这些完成后就要开始第三个阶段,我希望能够在某一两个垂直领域里面形成绝对领先。

  至于你问哪些业务比较有希望,其实四项都有。去年年底我跟金山网络傅盛开了很多次会,说到创业需要有一种信仰相信奇迹会发生,否则在群雄并起、巨头林立的行业里就没法去做了,你看很多企业都活下来了,一定要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所以在第三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在几个垂直领域呈现很强势头。

  如果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完成第二、第三个阶段是可行的事情,大概2-3年就能够看到,比如第一个阶段的事情,很快市场就给了很高的认可,从金山股价表现就能够看出来。

  虽然今天不谈小米,但是小米今天已经在整个市场的台风口,但金山还没有。今天回想一下,小米在前一年做的时候,我们是隐姓埋名高度保密,低调到了极致。我跟他们讲过,就是如果我们不干出点什么的话,我们就永远远离大众的视野。

  所以最近跟金山高管讨论,大家说要向小米学习,我说你们错了,小米今天做的就是二十年前咱金山所做的事情,完全不用学习小米,只需要回归到两个关注点,第一产品,第二用户。

  二十多年前我们金山为什么成功?就是永远在思考怎么做出令客户尖叫的产品。程序都是我们写,电话都是自己接,永远在考虑有没有高口碑。当年WPS能活下来是靠口碑,当年毒霸也是口碑起来的。

  所以在这一点上,有小米成功的案例我觉得好,好处就是能让大家知道,金山原来那套是对的,大家不要跑偏,所以这就是金山这几年改革推动的方向,我们希望每个业务都能够做到很强,这样金山就能够强大起来。

  至于词霸业务为什么没在3+1业务里,词霸是我开创的,讲实话我对词霸感情很深,但相对来说词霸跟之前三个业务比起来规模有差距,这就是以前金山的问题,希望能够把每个业务都做好,但实际上虽然时机很重要,但顺势而为也很重要,比如词霸做成现在这样已经很好,干嘛一定要做到一千亿美元规模呢?做个小而美的生意也挺好的。

  有人说我是机会主义者,我说这是瞎扯,如果我都是机会主义者,那世界上就没有坚定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实践者了。我只不过是在强调,互联网的战略下棋要轻,要讲究单点切入,逐步放大。

  原来在金山我们讲的是艰苦创业,经过这几年现在我鼓励少干点,但要把每件事情都做到极致,做到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这种程度才能成功。

  回顾过去二十几年职业生涯,虽然每天都做很多决定,但回顾起来其实做下去就是几个点,把几个点搞透,就够了。管好业务有方法,管好战略有方法。金山这些绝大部分业务都是我当年每周干七天,每天干24小时干出来的,你觉得我需要再去想这个业务是怎么回事吗?每个业务你跟我说一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我觉得大家一天到晚问董事长花多少时间,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最重要的是要看清大方向。我原来觉得在金山花10%到15%的精力就差不多了,我觉得这段时间工作有点多,当然对我来说它是个阶段性的,等我把金山云全部理清楚了,我当啦啦队鼓掌就行了。

  最后我为了表态把金山做好,去年我花了1亿港元买金山股票,今年又续了1.9亿港元,作为金山的实际控制人,我认为这个真金白银的表态是非常坚决的,以我对金山二十年的感情,这就是我尽力要做的事情。


科大讯飞和中移动就“灵犀”谈妥分成,语音助手格局或变


科大讯飞和中移动就“灵犀”谈妥分成,语音助手格局或变

6月24日科大讯飞发布公告,披露了与中移动在灵犀语音助手业务上的分成模式:(1)按照灵犀月活跃用户数结算;(2)对于灵犀形成的后向运营收入,按谁拓展谁主要获益的原则进行分配。中移动签署协议的,将收益的30%支付给科大讯飞;科大讯飞签署协议的,将收益的30%支付给中移动;(3)由灵犀带动的中移动自有业务形成的收入,中移动按收入的12.5%支付给科大讯飞。公告显示2013年1月1日至今,讯飞和中移动发生的关联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而科大讯飞具体获得多少分成还不清楚。


                        灵犀业务按月活跃用户数结算的具体标准

讯飞背靠大树好乘凉

2012年8月,中移动以13.6亿元战略投资科大讯飞,当年12月双方联合推出灵犀语音助手。此前有报道称,科大讯飞负责灵犀的产品研发、运营等主体工作,中移动在推广方面提供支持。灵犀这个混血儿,集合了讯飞的语音技术优势和中移动的渠道推广优势。科大讯飞和中移动都没有透露灵犀的用户数量,而安信证券的研究显示,目前灵犀的活跃用户数在100-200万之间。语音助手类应用处在用户培育阶段,用户普及度很低,仍然还在砸钱,谈商业化实在太过奢侈。背靠大树好乘凉,通过分成获得收入这种好事再难寻,说白了,就是中移动在贴钱给科大讯飞。

语点向左,灵犀向右

一边是灵犀带来的真金白银,一边是自己的亲骨肉讯飞语点,科大讯飞现在肯定体会到了什么是幸福的烦恼。这里说明一下,讯飞语点是科大讯飞早于灵犀推出的语音助手产品,目前用户数量是超过灵犀的。从产品角度上来讲,灵犀和讯飞语点没有区别,本身也存在竞争,这个局面就有点儿尴尬了。语点向左,灵犀向右,最终还是要做出选择。此前科大讯飞副总裁江涛在接受腾讯科技的访问时曾表示,“灵犀是讯飞和中移动非常看重的产品,承担着与中移动很多重要资源对接……”,我想,结果已经很明显了。

语音助手格局将变

国内语音助手产品的市场格局是“一全”“两强”“四小虎”(这一说法源自虎嗅文章《 中国Siri们的出身与出路问题》),国内讯飞、百度、搜狗、虫洞、小智们在争,国外巨头苹果、谷歌、Nuance们则是虎虎眈眈。


上图是易观国际发布的5月份Android平台语音助手类应用累计下载量占比,我们能大致看出目前的格局,而接下来的局面会更加微妙。我们不妨来大胆猜测一下。

灵犀:有媒体报道,此前因为合作模式没有最终确定,中移动对灵犀的推广力度有限,现在钱的事儿谈妥了,中移动肯定会发力。而科大讯飞就算是为了多拿分成,也会积极利用自己的渠道推广灵犀,预计灵犀的市场份额会有较大的提升。

讯飞语点:科大讯飞内部资源向灵犀倾斜,必然对语点带来不利影响,市场份额想要继续扩大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只能感叹“既生瑜,何生亮”!

百度/搜狗:百度和搜狗都在加大对语音业务的投入,本身又都具备品牌优势,持久战对他们有利。相比之下,百度的增长会更快。

虫洞/智能360:这两家都是创业公司,实力要弱很多,在后面的交锋中,处境会越来越不妙,百度和搜狗能抢到的份额,多半要来自这对草根兄弟了。国内语音应用市场已经是巨头之战,你更看好谁?是率先发力的科大讯飞、百度、搜狗还是尚未出手的周教主?

央视新敌人,百度的沉默广告战!


    百度开始默默吸纳传统广告大客户,钛媒体首次披露新广告模式JBP(联合发展计划)方式细节,这被视为百度下一个增长点,却是央视等传统媒体传统广告模式的灾难。

 

央视新敌人,百度的沉默广告战!

钛媒体注:此前,一篇“央视挑战者”的报道曾引起业内注意。文章将央视和百度广告收入进行了对比:百度2012年的在线营销(也就是广告)收入为222.46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53.5%;而据央视内部人士透露,2012年央视的广告收入为269.76亿元,同比增长率低于15%。作者预测,2013年,如果双方的广告收入仍然保持上年的增速,央视将会让出“广告之王”的宝座。在广告营收上,百度已经拥有了与“广告王”央视媲美的能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央视挑战者”。

这是一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战争,战争的核心关乎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命脉——大型广告主。让央视为代表的传统传媒业担心的,不仅是收入被赶超,更多的是大型广告主正在起“二心”——它们正逐年增加新媒体广告营销的投入,并同时减少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广告投放。

一个巴掌拍不响。在传统的大型广告主向新媒体营销倾斜的同时,百度也同时向它们投出了橄榄枝。这似乎有点儿一拍即合的意味。那么,作为广播电视业代表的央视、和搜索引擎的代表百度,缘何由互不相犯发展到如今的短兵相接?

百度的吸金能力向来强大,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争也由来已久。这次,钛媒体小编通过多方了解后,想说的是这一场无烟战争背后的细节,以及一些被“央视挑战者”所掩盖的,互联网广告深度整合营销趋势。

钛媒体也首次披露了百度默默吸纳广告大客户的,新广告模式JBP(联合发展计划)方式细节,这被视为百度下一个增长点,却是央视等传统媒体传统广告模式的灾难。

 

百度新动向:向大客户和整合营销发力

百度与大广告主的合作方式是:百度为大客户提供JBP(Joint Business Plan,联合发展计划),与广告主共同为品牌制定整合营销计划,利用其数据分析能力以及贴吧、知道等搜索相关业务进行全面、精准和深度定制推广。

百度JBP始于2012年5月。JBP的第一个大客户是宝洁集团。从那时起,大客户被百度视为营收的下一个增长点。“2013年百度的大客户业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而且会是销售体系增长的火车头。”当时主管销售体系的百度副总裁王湛曾表示。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接近百度内部的人士向钛媒体编辑透露,与百度进行JBP合作的大客户基本上都是年投入亿元以上的大广告主,如宝洁、平安;其中比较知名的客户还有Burberry、1号店等。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合作中,千万级别已经算是中小规模,而且,这些客户为数不少。

前不久,百度在与央视的“竞争”中又拿下一城:连续11年拿下央视广告招标第一名的广告代理公司——昌荣传播,与百度达成了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基于搜索的消费者洞察(CSI, Consumer Search Insight)研究领域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为广告主提供深入、全面的目标消费者研究,帮助广告主制定更有效的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

以往百度的搜索引擎营销系统(凤巢)提供的是一套标准化按效果付费的广告展示方案,适合营销投入较小的中小企业。而JBP模式则利用了百度手中积累的数据、用户粘性较高的搜索引擎社区(知道、贴吧等)以及中间业务,与大型广告主进行直接对接,定制整合营销计划。

以百度与平安的合作为例:传统模式中,平安的市场部门只和百度的销售部门对接,沟通和共享的渠道非常狭窄。而在JBP下,双方的合作是“边”和“边”相接,双方的品牌、销售、市场等部门都深度融合,共享团队和资源。

“央视挑战者”这一头衔令人惊叹,但拨开这一层迷雾后,事实其实有意思得多。无论是JBP计划,还是跟昌荣传播的合作,都透露出两点信息:百度正在积极拓展直接客户,并向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精准和深度的整合营销倾斜。

钛媒体编辑就此事采访了百度方面,得到的回应是:在重视大客户的同时,百度同样重视传统业务,但销售计划暂不方便对外透露。

 

互不侵犯到短兵相接

对于外界来说,这是一种不易察觉的改变。这种变化的缘起有二:百度自身业务的发展瓶颈和广告主对新媒体的重视。

观察近几年百度的财报就会发现,从2011财年第三季度开始,百度的PC端营收同比增长率就开始出现持续下降;同时,移动业务和新的布局(如收购爱奇艺和PPS)目前仍在投入阶段,短期内只会影响财报表现而不会取得成效;而且,资本市场对百度以拓展业务来推动增长的方式已经抱有怀疑态度(目前,花旗银行仍在做空百度)……

因此,在现有业务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就成了提振公司业绩、抚慰资本市场最为立竿见影的办法。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百度签订第一个JBP客户的时间是在2012年(自然年)5月,而这时2011财年刚刚结束。这似乎说明,百度对增长有所警觉,并且迅速采取了行动。

发生变化的不仅是百度。大广告主正在重新权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角色以及它们各自的营销效果,重新分配营销投入。

昌荣传播CFO周玮曾指出,目前广告主的投放活动存在着两种趋势:首先,越来越重视广告效果,所以广告主的广告支出越来越多投向于促销以及销售相关的广告活动; 其次,越来越重视媒体的影响力。于是,有着较高ROI(投资回报率)和在中国互联网业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百度就成了大广告主的理想合作目标。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09年宝洁在中国互联网的广告投入只有4000万元,2011年这个数字则上升到了2.86亿元。2012年2月,宝洁CEO麦睿博对媒体表示“不能再无限制地提高广告预算”,原因是“Facebook和谷歌的广告效果要比传统媒体更有效,而宝洁的广告费大多用在了传统媒体”。随后,麦睿博造访百度,成为了百度第一个JBP合作伙伴。

百度掌握的网民的搜索郃行为数据也是传统媒体不能提供的——传统媒体与即将到来的大数据时代出现了明显的脱节。昌荣传播CEO党郃在接受钛媒体等媒体的采访时称:“广告代理商只是停留在传统媒体的代理时代是不够的。广告主的目标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的轨迹,把这些数据激活,才能够真正地找到和发现客户的需求,解决、互补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品牌定位或传播策略的问题,促使整个传播效率提高。”

 

沉默的广告战将会继续

百度以往的广告模式决定了其很难与广告主建立深度联系(用百度的话来说,就是只是“点”和“点”的联系),百度因此对喜欢在传统媒体投放广告的大广告主需求了解甚少。百度与昌荣传播合作背后的用意其实很明显:昌荣手上有大量的百度需要的广告主资源,更重要的是,它了解传统广告主的需求,并有着丰富的广告营销经验。

这可能更让央视不安:百度正在试图补上缺少大广告主资源的短板,并有意识地利用其数据和影响力优势争取这一有着巨大潜力的群体。受到经济走势下滑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传统大广告主的广告支出不会出现过快上涨,因此,更多的“分蛋糕”战争将会在百度和央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展开。

百度的框计算发布之初,曾经有人提出这会影响百度竞价排名的收入。李彦宏当时称,框计算是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的停留时间。言下之意,用户只要在百度以及中间页上停留,他总会找到赚钱方式。不论是以前的框计算、阿拉丁平台、中间业务,还是百度最近大力投入的深度学习……这些动作就一个目的:把用户留住。

李彦宏从来都把百度定义为“技术驱动的媒体公司”。既然是媒体,访问用户越多,停留的时间越长,广告主就会越喜欢,何况是百度这样的国内互联网流量第一的巨头呢。

钛媒体编辑就采访了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他认为,百度的未来增长将会越来越依赖直接客户。再加上广告主有意识的倾斜,这场沉默的广告之战,硝烟仍将弥漫下去。(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

指甲钳、菜刀、酒瓶和床:未来物联网生活畅想

    物联网时代,厨房菜刀会自动提醒你“又该磨了”,医生的监督将和你的酒瓶酒杯联网,卧室里的床会详细地记录你的体重变化,智能终端的网络,将成为互联网下一个核心产品。

钛媒体注:今年年初的时候,预测机构arXiv发布预测报告认为,2013年或将成为物联网之年,随着无线传感网络的进步,物联网规模将会指数递增,并完全改变人类的生活。关于物联网的讨论由来已久,钛媒体专栏作者赵赛坡就是其中之一。这一系列专栏将包括三篇文章,作者关于物联网的一些思考的梳理,同时包括对国外物联网发展新理念的引介。这里是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引子:指甲钳、菜刀、酒瓶和床,未来物联网生活场景畅想》: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写在前面:物联网从概念上讲并不难懂,无非是物与物之间实现了互联网化、智能化的处理,但具体到物联网的实施阶段,却有着比较复杂的技术支持。

在我看来,物联网定将成为互联网下一个的核心产品。互联网经过了人与物(人与信息,如搜索引擎)、人与人(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之后,从技术积累到用户需求,都在呼唤物与物之间连接的产生,这是物联网发展的大背景。本系列专栏,是我自己的一些思考,并且会介绍一些国外物联网发展中的新理念。希望能给各位带来一点想说的欲望。

谈起物联网,多数人可能还停留在很久之前的宣传力:比如下班回家前通过远程打开家里的热水器,这样下班回家就可以直接洗澡了。再比如近几年城市公交站牌上,你可以看到每辆公交据公交站的距离以及所需时间。但如果你把思维做一些跳跃,设想一下,当一切都连接之后,你的生活会是怎样?不妨来看看资深科技撰稿人Giles Turnbull的设想:

场景1:不剪脚趾甲的后果

某一天,当你沉浸在跑酷游戏中的时候,放置在抽屉的指甲钳发话了,它突然占据了你的手机屏幕,弹出以下提示:你已经五个星期没剪脚趾甲了!你觉得很烦,随手将这个提示关掉,继续游戏。

第二天早上,你正在浴室洗脸,又有一则消息出现在浴室的镜子上面:“现在已经到夏天,你还想不想穿凉鞋了?赶快剪脚趾甲!”你可能继续无视他的提醒,关掉屏幕,洗完脸上班去了。

可别小看指甲钳的耐心,它还会不断絮叨“喂,你的脚趾甲真的很长哦,该修理一下了”、“你今天没觉得袜子有点紧吗?”、“你不怕真菌感染吗?”......

两周之后,你收到一封邮件,是一位足病专家给你发来的预约邮件,让你某天去他门诊。而此时,你的指甲钳又发话了:你真得了真菌感染啊?我知道一种治疗这个的药,你可以去试试......

场景2:刀子的忧伤

今天晚上,你要下厨给自己做点特别的,你取出切菜刀时,它不乐意了。在电冰箱上一个屏幕上,菜刀向你抱怨道:“你真的要用我来切菜吗?你知道我有多久没有磨了吗?”

你觉得菜刀说的很有道理,放下菜刀,后来索性就出去吃饭。接下来的一周,你的邮箱被各种推销菜刀的邮件堆满了,你看了几个,但还是犹豫不决。直到某天早上,你发现一大波可以磨刀的机器人站在你房门前......

场景3:酒瓶与酒杯的阴谋

医生早已建议你必须少喝酒。可某天,你还是习惯性的拿出酒瓶和酒杯,它们俩早已知道你的意图。

酒瓶发威了,它启动瓶塞控制机制,让你死活打不开瓶塞。接着,整个瓶子颜色变成浅黄色,一行黑色警示文字出现在瓶子上面:“喝这种液体可能会损害你的健康!”

倘若你关闭了这种提示,瓶塞非常简单的就打开了。此时,酒杯出场了,酒杯两面各有一款屏幕,一面是广告页面,另一面则是健康提醒和问候。

杯子会很自然的辨别出你喝的是什么酒,在问候页面,你会看到以下信息:这真是好酒啊,配上鸡肉和沙拉会更好哦!不妨把看看杯子另一面有有哪些更好地搭配吧!

场景4:你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床

物联网时代,床依然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想想吧,每天辛苦一天工作之后,回家躺在床上的感觉是多么的自在,只是,未来的床,会变得极其聪明。

你的床非常详细地记录了你体重变化,它会在你变重对你进行惩罚,比如第二天的闹钟就是:你该减肥了,胖子!

你的床会收集你身体的每一个数据,通过云端强大的处理功能,得出你的身体状况,假如结论是你身体不好,那么你第二天起床之后就会收到床发来的电子邮件,一般来说,邮件内容是向你推荐各种药品,甚至帮你预约好了门诊医生。

而当你要和你的相好一起回家,准备云雨一翻时,你的床也将进入休眠状态,它会自动关掉一切收集分析功能,让你们享受属于人类的时光。你还可以骄傲的告诉你的相好:放心好了,我的床现在是个哑巴。嘿嘿嘿嘿......


社交网络和美食是如此的天生一对


    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美食是很常见的,但是看完这组关系研究图,恍然大悟,吃吃喝喝有这么多学问,这也难怪那么多美食分享网站会迅速蹿红了,你也想做一个美食分享网站吗?

 

小妞今天要推荐的是photobucket分享的一组社交网络和美食的关系图,我这个热爱美食的小妞达人,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美食是很常见的,但是看完这组关系研究图,恍然大悟,吃吃喝喝有这么多学问,这也难怪那么多美食分享网站会迅速蹿红了,你也想做一个美食分享网站吗?

 

社交网络 美食


汤姆·汉克斯演讲:科技让世界既变好又变坏


    “拜托大家别把手上的电子设备关掉,把我讲的话‘推’出去吧!”这是汤姆·汉克斯在耶鲁大学的演讲开场白。他对科技发展保持了复杂情感,科技进步既解决了人们的“无聊”问题,却也造就了“名人过剩”现象。

钛媒体注:搜狐IT作者虎刀借用汤姆·汉克斯的演讲,撰文认为社交媒体的兴起、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让明星效应得到了空前的放大。汤姆·汉克斯在演讲还没进入正题,就鼓动学生听众们把他讲的话“推”出去,Twitter和Facebook都立即成为传播的手段——这与几年前演讲者“索要掌声”的套路彻底的不一样了。虎刀评论说,记得今年国内某部电影上映时,所有演员都在自己的微博、博客、微信上宣传,这不神奇,“让你吃惊的是如果将这些名人的粉丝加起来,数字顶一个国家。” 那么这些通讯科技,到底意义何在?汉克斯认为“它们解决了人类的无聊”,那么跟随点评看看汉克斯的演讲内容吧:

 

五月份起,毕业季节来临,美国大学再度展开抢人大战,争相邀请政要与名人到校为毕业生致词。有两个的的演讲颇为引人关注,一个是影星丹泽尔-华盛顿,他在宾州大学演讲,还有一个是影星汤姆-汉克斯,他到耶鲁大学演讲。

从汉克斯对1.6万名大学生的演讲,可以一窥网络科技给我们互动生活带来的改变。汉克斯的演讲全文如下(小标题为搜狐IT作者所加):

 

汤姆·汉克斯在耶鲁大学对毕业生演讲

汤姆·汉克斯在耶鲁大学对毕业生演讲

一、不求鼓掌,求“别关手机”

“拜托大家不要把手上的电子装置关掉,把我正在讲的话“推”出去吧。今天是你们的大日子,我拜托大家,千万不要把手上的电子设备关掉。请把你们的iPhone、iPad、Android手机和黑莓机等通通都打开,也欢迎录音、拍照、传短信(以前演讲,老听演讲者说,来点鼓掌,搞得和赵本山演小品一样。估计以后春晚明星表演前也会说,大家多博一下信一下,帮我宣传一下——作者注)。等我讲完以后,你们还可以去看Twitter和Facebook上面的贴文,看我有什么金玉良言被转述。

我看,干脆就把我正在讲的话“推”出去吧,让你的朋友知道你此刻在哪里。或者,把我的演说影片配上音乐,加几个好笑的插画,放到网络上,如果能吸引网友争相点阅,那么,你就会像那只玩纸袋的猫、那两个用达达达对话的双胞胎小儿一样,瞬间爆红。嘿,你甚至可以成为下个徐山姆(Sam Tsui,耶鲁亚裔学生,在去年利用分镜软件,拍摄自己和五个分身合唱杰克逊歌曲的短片,因而大受欢迎)!

这就是现代的美丽新世界,也正是你们即将接手、继承的世界。无论你喜不喜欢,时候已经到了。这个世界的未来发展,就取决于你们要怎么做,因为你们念了耶鲁名校,你们是被选定接受重任的一群,现在轮到你们接下挑战(美国人是不是有英雄情节,拯救世界成了主旋律,成了主体思想)。

 

二、通讯科技解决了人类无聊

人类就是这样,既进步又倒退。十年前,正当我们汲汲营营于人生大小事的时候,发生了9·11事件;1991年,正当各种新兴行业创造出大笔财富,美国经济却陷入了衰退;1981年,我当上了电视影集的主角,但影集却在来年停播(这是你的事,关人类何事);1971年,彩色电视机逐渐普及,但美国人从电视看到的却是美军陷入越战……(退与进,恐怕是自圆其说,让上帝当裁判,不知道他老人家评你进步还是退步)。

2011年的今天也是这样:我们有各种网络通讯科技,可以在地球另一端掀起革命,但也可以在国内制造出充满仇恨的各种团体(网络的确扬了善,更发展了恶,分化出更多的团体);三餐不继的美国人愈来愈少,却有一半的人口过胖;二十世纪的美国早已不再对外发动战争,但跨入新世纪十一年来,我们的军队却卷入了好几场战事。

话说回来,新时代还是带来了新的好处。例如,无聊似乎已经消失了,因为总是有事情可做。不管在厕所中、餐桌上、车子里,或在毕业典礼,我们总是不断看短信、微博、上网、下载、分享、玩游戏,我们手上的这些设备,牢牢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但我们的生活也变成永远都在分心。

而且,这些新科技还带来了“名人过剩”的现象。现在任何人都有成名的机会,成名的时间也从安迪沃荷所说的十五分钟,变成了十五个月──只要你愿意在镜头前面做出某些事。(恶搞成名人,邪恶成名人,那些雷政富、郭美美恐怕也是名人了吧。这种名人还是少点好,多了,人间就乱套了。)

所以,世界究竟是变好或变坏,不管我怎么算,答案都是平手。正面和负面的发展彼此抵消、希望与恐惧两者并存。(这话倒是认同,加一分。)

不过,2011年,恐怖主义成了一股强大的可怕势力。我们对许多事情充满恐惧。而恐惧成了很好卖的商品,跟性一样;恐惧很廉价,又引人注意,它传播快速、八卦耸动,而且有利可图。它把事实与虚构搅和在一起,让人变得无知(过去,恐惧可能是源于无知,现在,恐惧可能是源于知而不可用行为逆天。)

 

三、毕业生们,请要有信心!

美国海军之父琼斯(John Paul Jones)曾说:“恐惧经过培养,会变得更严重;信心经过培养,会变得坚定不移。”各位,恐惧或信心,何者将成为我们的主宰?

当年,我们追求独立,就是要对抗外来与内在的各种恐惧。我们建立自己的国家,让人民免于每天生活在遭受祖国惩罚的恐惧中。而为了让人民免除被他人奴役的恐惧,我们不断奋斗抗争。美国的独立诉求,在于一种信念:当我们能够自由选择宗教信仰、自由表达内心想法,而且居住在免于恐惧的土地时,就是我们找到和平的时候。

然而,到了今天,却有太多人愿意相信许多毫无根据的虚构说法。各种阴谋论盛行,分化对立严重,族群间的差异,并没有让我们融合壮大,反而被用来挑拨离间。(看不清真相,所以不能怪大家盲信。)我们的信心正遭受考验和威胁。

我以一个五十四岁美国人的经验告诉大家,建立伟大国家是个永无终止的目标,而责任就在每个人身上(想起一句美国格言:别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我半认同,半反对,汉克斯你觉得呢?)你们每一天都会面临抉择:要让恐惧有机会蔓延,还是让信心更加坚强?

因为,真正的美国精神,并不在于我们为这些返乡军人办了多少游行或欢迎派对,而要看我们如何用自己的作为,回报他们的付出。

你们要毕业了,这代表工作就要开始。未来的工作也许不会那么好玩(的确不好玩),有时你会觉得很难发挥,有时你会做什么都不顺。但是,从现在开始,你们人生的每一天,都要投入一份全职的终身工作(有选择吗,社会已经帮我们选择了。)。而这份作为人类、作为美国人、作为耶鲁毕业生的终身职,就是站在恐惧和信心的杠杆支点上。

当信心在你的前面,恐惧在你的在后方时,你会往哪个方向移动?各位,向前行吧。永远都要向前行,然后,把你的努力成果,用 Twitter告诉大家(告诉大家干啥, Who care!)这样,你或许也能像徐山姆一样,变成网络红人。


我与春天有个约会,在这个被移动互联网改变的时代!


    移动互联网正在悄然改变着人类的内心。与崇尚娱乐至上和消费主义的商业时代不同,移动互联网时代或许能使人们从浮躁和功利的焦虑中脱身而出,找到个性化表达的快乐和心灵的平静。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钛媒体作者沈拓对移动互联网的一番青春感悟。

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看待他们的生活地位,看待他们的相互关系”。这话今天听起来,有一番别样的意味。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社会心理环境的巨大变迁相生相伴,两者相互作用,彼此推动。移动互联网改变了这个时代,也正改变我们,还有一代代的青春回忆、梦想与追逐。你所感受的正在改变你。

 

第一,  娱乐爆炸

整个20世纪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是一部惊人的物质财富创造史,基于大规模工业的无穷无尽的生产能力,满足了个领域的积聚与升级。而与此同时,人们释放自我、表达自我、证明自我的精神需求不断膨胀,而现代传媒与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恰到好处地响应了人类心理的变迁,带来了了整个社会生活的泛娱乐化。

今天,娱乐已经日益充斥于商业空间的各个角落,越来越多的商业理念需要寄托于娱乐形态表达,越来越多的消费交互需要嫁接于娱乐传递,越来越多的商业价值倚赖于娱乐模式实现。

以超级女声、我是歌手等为标志的无穷无尽的海选充斥于屏幕的同时,也带动了一条条或明或暗的产业链条;从芙蓉姐姐到天仙妹妹,从恶搞视频到互联网俚语,娱乐现象快速流传的同时,也暗示着现代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分野;从贺岁影片到小剧场话剧,从在线动漫到手机电影,各种颠覆观念的娱乐模式的广泛渗入,提醒着所有人已经身处一个泛娱乐的时代。商业娱乐化,娱乐商业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风景之一。

第二,  填平鸿沟

拜互联网与现代传媒技术所赐,今天任何一个中小城镇的年轻人可以实时获得与大都市白领同样的最新观念与事件资讯;由于现代工商业的强大分销力量,消费物品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与速度可以迅速填充到每个阶层与城乡角落;

更由于现代社会所提供的无尽可能性,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发现,他(她)们有众多的舞台可以发挥自己的天赋,展现自己的天性。从著书立说到行文赋诗,从原创影音到网络求职,壁垒森严的阶层感尽管继续存在,但并非完全不可攀越。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鸿沟正在被填平。

第三,与功利商业的对抗

以福特汽车为肇始的现代大规模工业,为现代社会创造了无尽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每个人成为“标准化”的商业目标。但是,以个性精神复苏为标志的现代社会理念,越来越鼓励人们争脱标准化时代的被动商业消费者的命运。

人们早已厌倦于各种无孔不入的电话营销和短信骚扰,早已疲惫于各种看似种类丰富、实则难于决断的海量商品与广告,更愤怒于各种潜藏于以公益、关爱为名的商业幌子。

现代消费者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被安排”的命运,他们希望得到真正的尊重与信任,他们希望自己的声音得到真诚的聆听,他们希望自己的心理得到深度的支持与庇护。规模性工业时代的基础商业逻辑,与现代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出现了明显的裂谷。

第四,消费主义所潜藏的深层焦虑

这个时代,人们内心的负重感与焦虑感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大多数人并不真正理解金融海啸究竟是什么,但感觉到了它带来就业压力与心理恐慌;大多数人也说不清楚全球化与碳排放争端的机理脉络,唯一可感知的是越来越大的竞争强度与环境脆弱;大多数人过上了越来越富有的生活,但与家庭的疏远感和对于健康的担忧却无法拂去。

消费,已经越来越超越简单的物质需求,而成为人们的存在方式,成为人们的心理安全的保护机制。人们把消费本身作为树立个人形象、反映精神世界、发布个性宣言的方式。借助消费,他(她)们表达对自由选择的渴望、流露对个人幻想的追求、展现对品质境界的向往。

当沙发土豆和宅男宅女越来越多,当节日的疯狂购物越来越成为固定的家庭节目,当80后的年轻人刚刚参加工作就试图拥有自己的车子和房子,所有这些以消费名义出现的行为背后,都深深地隐藏着现代人渴望心理庇护、实现灵魂自由的深度诉求。

第五,快乐观再定义

物质财富的填充与积累,已经越来越不足以支持现代人的快乐。各种各样的按摩美容、休闲度假、品位欣赏与独处放松,已经明示出现代人对于快乐一词的重新定义。

越来越多人的价值观中,都会把扫去物质追逐过程中的迷茫与焦虑置于首位。人们渴望得到足够的休憩,渴望与家人有足够的共处,渴望拥有随性而轻松的体验,渴望有志同道合的精神伙伴,渴望得到聆听与关切,渴望在心理上的自主与强大。所有这些,都被纳入到现代快乐观的条目之中,而无关物质财富的数量堆积。在悄然间,现代商业的需求效用函数正在被改写。

第六,UGC与个性诉求

人们正在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我”的真实存在。从T恤衫上印制的个性话语,到偏爱物品的DIY改装,从给子女的各种含义隽永而极富特色的命名,到对自身公民权利的主张,现代人的个性诉求之强大,已经从根本上颠覆了以标准化为标志的20世纪商业逻辑。

互联网的出现,成为现代人最富有个性特色展现自我生命价值的主阵地。从在论坛上晒一晒自己的工资单,到博客中的恣睢文字,从播客中种种极富创意的作品展现,到社区中温馨可爱的小窝,“我”已经越来越作为一个重要的主语,成为这个个性化时代最强劲的诉求表达。

第七,社群精神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物质时代的距离感与阶层感,反而极大地催生了现代人的社群精神。从形态各异的现实社会人际群体,到各式各样的网络虚拟圈子,人们正以各种方式寻求与他人的联系,表达自己的关切,寻求协作与互助,乃至展现公民的责任与义务,追寻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从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行动,到对于弱势群体的真诚关注,从深夜爆满的网络社区,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建立与他人的联系。

第八,物质安全时代的新人类

85后、90后的群体正日益成为社会中的主流人群,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这些新一代的社会主流人群,成长与迥异于前人的生活环境之中。

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他(她)们出生成长在一个物质安全的时代,而不同于前人的物质匮乏时代。任何人的价值观念都会深受幼年期的经历影响,在物质安全、资源充裕前提下成长起来新人类,对于物质财富的理解、对于社会形态的认识、对于灵魂自由的追寻、对于个性体验的重视、对于心灵关爱的渴望,都将汇聚为强大的潮流力量,并最终改写商业世界的游戏规则。

科大讯飞17亿增发助阵语音云技术链应用

理财周报[微博]杨流茂 佘珂 2013年06月24日07:54

    [导读]本次非公开发行资金将有助于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教育、安全等领域的产业布局。

    科大讯飞17亿增发助阵语音云技术链应用

    “未来,每一部手机都将能听会说;未来,每一台家电都将能听会说;未来,每一辆汽车都将能听会说;未来,每一个玩具都将能听会说。”

    要实现这一切,离不开智能语音技术。简单来说,智能语音技术就是让机器像人一样“能听会说”的技术,它带来了人机交互的根本性变革,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国家信息安全和民族文化传播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技术上看,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音评测、自然语言理解等各种语音核心技术不断进步,已经达到了大规模应用要求。同时,随着智能终端、无线网络的广泛普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语音交互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国际上IT产业巨头纷纷加大在该领域的投入:2011年10月,苹果公司在其Iphone智能手机中率先推出了智能语音助理应用Siri,并在2012年6月发布的IOS6中支持中文服务;Google公司也在其安卓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推出了Google Now智能语音搜索及问答服务;微软公司将语音技术应用于最新推出的Windows Phone。

    今天,几乎全球每一家手机厂商和消费电子公司都试图将语音技术融于其移动产品、应用和服务中。

    智能语音技术正面临产业爆发的关键时点。

    讯飞语音云用户数突破1.5亿

    作为中国最大的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技术领域有着长期的研究积累,并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评测、自然语言处理等多项技术上拥有国际领先的成果。

    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领先智能语音技术,科大讯飞已推出从大型电信级应用到小型嵌入式应用,从电信、金融等行业到企业和消费者用户,从手机到车载,从家电到玩具,能够满足不同应用环境的多种产品。

    科大讯飞已占有中文语音技术市场70%以上市场份额,开发伙伴超过8000家,以讯飞为核心的中文语音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以讯飞语音云为例。它是基于云计算技术基础,将智能语音技术向移动互联网开发厂商与用户同时开放,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伙伴可以像使用水、电那样“即开即有、按需取用”,在很短时间内构建出“能听会说”的特色移动互联网应用。

    基于讯飞语音云平台,科大讯飞相继推出了讯飞语音输入法、讯飞语点等示范性应用,并与广大合作伙伴携手推动各类语音应用深入到手机、汽车、家电、玩具等各个领域,引领和推动着移动互联网时代输入和交互模式的变革。

    “讯飞语音云对公司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加速推动了智能语音技术进入千家万户,造福亿万百姓生活。”科大讯飞品牌主管陈卫民表示。

    目前,讯飞语音云合作伙伴已经超过了10000家,终端用户数量突破1.5亿。

    除了面向移动互联网业务外,科大讯飞的教育业务也在迅速发展。

    2012年,科大讯飞的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已经基本实现全国覆盖,截至2012年12月,“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正式应用省市已达29个,累计测试考生突破800万人。

    中高考英语智能听说测试取得重大进展,“高考英语听说考试智能评测系统”于2012年底在广东通过鉴定,是业界唯一正式应用于中高考英语听说考试的智能评测系统。

    “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基于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可准确地对考生命题说话之外的所有测试题型进行自动评测,并可以自动检测发音者存在的语音错误和缺陷,对使用者高效提升普通话口语水平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该系统应用于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当中,不仅可以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和组织难度,同时也可以开展目前无法开展的考前模拟测试,为考生提供针对性的考前指导。”陈卫民表示。

    而高考英语听说考试智能评测系统,也就是通过科大讯飞的口语评测技术,机器为高考英语口语考试进行打分,既节省了巨大的人工成本,又进一步提升了评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013年6月14日,公司公告称拟收购广东启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安信证券胡又文等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公司未来有望通过启明科技在广东省各中学将高考英语听说考试智能评测系统进行推广,公司的智能语音技术将在广东高考中率先实现大规模应用。

    增发17亿拓展产业布局

    包括科大讯飞在内的中国语音技术厂商,正面临国际性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形。

    由于看好语音技术在中文领域的应用,除微软、Nuance等长期关注语音技术领域的国际IT企业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并不断推出新的语音技术产品外,Google、苹果等企业也纷纷进入该领域,将语音技术应用作为其产品价值增值的重要亮点,并不断加快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布局。

    2013年4月,科大讯飞完成向中国移动(微博)及四位高管的增发,共募集资金人民币17.53亿元。

    公司表示,本次非公开发行获得的资金将有助于加大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教育、安全等领域的产业布局,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增强语音产业上下游整合能力,保持产业先机并抢抓发展机遇。

    同时,由于语音产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微软、Google、苹果、Nuance等国际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为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公司也需要扩大资本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

    获得中移动的战略投资后,2013年5月24日又与中国电信(微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上此前一直保持合作关系的中国联通(微博),公司在电信领域三大运营商实现了完美布局,三大运营商的用户群与渠道优势将为公司的业务拓展提供巨大空间。

    还有另一家与声音有关,但业务与科大讯飞截然不同的上市公司——歌尔声学,也正被资本市场重新评估。

    歌尔声学有能力切入智能眼镜

    作为提供声学产品的公司,歌尔声学一“出道”就十分清楚自己的品牌定位和主打优势。目标十分明确,有意识地将自己和森海塞尔、铁三角、松下等国际品牌明显区分开来。

    歌尔声学的证券代表王家好向记者表示:“我们市场定位十分明确,做的不是品牌,而是产品的多样性。从耳机到话筒到电视配件。

    另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拥有别的公司难以比拟的大客户资源,国际知名品牌,从三星、西门子到苹果等,都是我们的囊中客户。”

    瑞银证券分析师在提到歌尔声学时表示:“歌尔声学的长期增长逻辑是建立在声学/光学零组件的不可替代性、模组化单价提升、自身的研发/工艺进步的基础上,大客户拉动是创新产品机遇加自身能力积累的自然结果。”

    高华证券研究员向记者表示:“在即将进入三季度行业旺季之际,苹果/三星即将推出的新产品(两家公司对2013年歌尔声学声学预期总收入的贡献分别为29%/28%),国内智能手机制造商的需求也在强劲增长。”

    高华研究员指出,歌尔声学不仅有声学,还有能力切入可穿戴终端和汽车电子。

    依靠在声学的技术积累和声学部件在智能交互中的不可替代性,公司还持续参与到国际顶级客户的新品研发中:今后公司或有能力切入到国际大客户的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的研发设计,预计2014年有望获得零组件,甚至整机代工订单。

    南非试验唯一部分有效疫苗:艾滋末日或可期

    中新网 2013年06月23日10:40

      南非试验唯一部分有效疫苗:艾滋末日或可期

      中新社北京6月21日电 南非德班消息:研究人员在21日闭幕的南非第六届艾滋病大会上宣布:目前世界上唯一被证明部分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已在南非展开试验。当地媒体认为,这也意味着“艾滋末日”指日可待。

      南非《星期日泰晤士报》称,这个研究项目以祖鲁语命名为“乌哈姆波”,意即“旅程”。项目负责人为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的格伦达·格雷博士。整个项目为期10年,耗资总额达1.25亿美元。这个项目是“许可研究”,一旦成功,疫苗将会投入市场使用。

      艾滋病在1983年一经发现,被称为是“世纪瘟疫”。科学家们认为,疫苗是预防艾滋病的最便捷和最有效的方法,可能是其唯一终结者。截至2010年,全世界共开展约190项艾滋病疫苗试验。其中,中国的预防型疫苗研究也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阶段。

      此次在南非进行试验的RV144疫苗已经过20多年的研制。“艾滋疫苗试验网络”发言人詹姆斯·梅纳德介绍说:“这是迄今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唯一部分有效的疫苗,2009年曾在泰国进行过试验。下一次大规模的艾滋疫苗测试,将在南非展开。”

      几年前美国和泰国研究人员联手进行RV144疫苗试验,这种疫苗能够帮助部分人避免感染,但有效性只有31.2%,未能获得泰国政府的投产许可。在“艾滋病疫苗倡导联盟”负责人米切尔·沃伦看来,一种艾滋疫苗要正式投入使用,有效性至少须达到50%到60%。

      南非广播公司报道称,该项目将首先在南非募集100名HIV呈阴性的志愿者参加试验,研究人员将判定疫苗对南非C株病毒的有效性是否与在泰国时一样。如果有效,从2016年起,他们希望能有数以千计的志愿者参加试验。到2019年,研究人员希望能拿出一些理想的研究成果。

      项目负责人格雷介绍说,研究人员将试图让这种疫苗在人体内的生存时间更长,并能有更好的预防作用。美国和泰国研究人员去年曾宣布,他们又发现了艾滋病病毒外壳上一个易被攻破的弱点,这能够解释之前疫苗的有效性问题。即便如此,格雷并不指望这种疫苗能一劳永逸:“我们至今只有不完善的疫苗预防,这需要和男性包皮环切术,以及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等一起来防范。”

      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艾滋病过去30多年已造成全球2500多万人死亡。2011年,约有3400万人携带艾滋病毒,其中有将近600万人在南非。

      超酷的HS2高速列车:速度接近每秒100米

      腾讯科学 2013年06月24日08:51

        [导读]英国建设接全国主要城市高速列车网,最新型的HS2高速列车速度接近每秒100米,第一阶段工程预计在2026年完成。

        腾讯科学(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建造可连接全国主要城市的高速列车网,最新披露的HS2高速列车速度可达到225英里每小时,接近每秒100米,可完美连接伦敦和中部地区城市,本项建设计划将耗资330亿英镑。

        超酷的HS2高速列车:速度接近每秒100米

        HS2高速列车速度非常快,其有助于推动英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新型火车头采用了最先进的噪音削弱技术,超气动鼻锥将有助于打造速度更快的列车。目前伦敦和肯特地区之间轨道交通HS1线运行速度为175英里每小时,大约为78米每秒。而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客运列车CRH380A在北京和上海之间运营,速度已经达到302英里每小时,接近135米每秒。

        英国政府认为HS2高速列车线将大大缩短地区时间的距离,拉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该项目第一阶段将在2017年进行,预计在2026年完成,第二阶段为曼彻斯特和利兹路线,将在2033年完成。

        未来是机器人的世界:代替人类执行危险任务

        腾讯科技[微博] 2013年06月24日07:31

          [导读]加拿大科学家在机器人会议上提出未来将是机器人的世界,我们可以派遣各种机器人执行探索任务,代替人类进入危险的区域。

          腾讯科学(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加拿大的科学家称未来将是机器人的世界,接下来的几十年内,机器人将会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我们可以使用机器人探索海洋深处、太空等一些人类难以达到的区域。麦吉尔大学移动机器人实验室主任格雷戈里·杜德克认为智能机器人可以潜入珊瑚礁,帮助我们了解一些生物的生长习性等,机器人可以确保人类的安全,并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传回。美国宇航局也计划研制智能探测器和登陆装置前往小行星探索,可以代替人类进入一些非常危险的环境中,显然机器人将是未来一种重要的探险工具。

          未来是机器人的世界:代替人类执行危险任务

          机器人终究将进入人类社会,参与到各种探索任务中,未来将是充斥着各种机器人的世界

          未来是机器人的世界:代替人类执行危险任务

          2013年2月,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工程师在加拿大户外机器人网络会议上演示可自主飞行的机器人,该机器人网络由加拿大自然科学暨工程委员会主办

          目前,加拿大各地的机器人科学家正在参与一项庞大的机器人研制计划,联邦政府和行业合作伙伴将提供大约500万加元的资金用于机器人的研究,最终这些机器人将进行真实环境测试,比如派遣到人类无法抵达的洞穴、深水环境中,同时科学家希望机器人还可以参与石油管道的监视监测,对船舶航行进行安全评估,发出冰山警告等信息。在本次机器人研究会议上,格雷戈里·杜德克展示了一款机器人视频,它可以执行多种探索任务,甚至可以在水中潜航前进,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对周围事物进行分析,并将信息传回。

          在未来机器人的使用测评中,科学家认为需要建立起机器人网络,同时控制并了解这些机器人到底在做些什么,执行何种任务,这样有利于工程师合理地分配资源。对此,杜德克认为这可能涉及到远程控制技术,根据地形分布机器人要做出调整,通过无线电、蓝牙或者激光等途径将信息传达至操作者。可以想象,未来世界将拥有大量执行不同任务需要的机器人,可代替人类执行危险的探索。

          科学家称裸鼹鼠体内神秘物质具有癌症免疫性

          腾讯科学 2013年06月24日07:26

            [导读]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揭晓裸鼹鼠对于癌症免疫性的秘密,它体内有一种高分子质量透明质酸,可阻止肿瘤生长,并能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腾讯科学(悠悠/编译)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如果与裸鼹鼠的身体大小作为参照对比,人类的寿命将达到600岁。与老鼠体型接近的裸鼹鼠生活在非洲的地下环境,它们的寿命可达到30岁。令科学家感到兴趣的是,这种丑陋的哺乳动物不会患癌症,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揭晓了它们不会患有癌症的秘密,这将对治疗癌症患者提供了重要线索。

            科学家称裸鼹鼠体内神秘物质具有癌症免疫性

            科学家最新研究揭晓了裸鼹鼠癌症免疫性的秘密,体内高分子质量透明质酸(HMM-HA)可阻止肿瘤细胞生长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维拉-戈尔布诺瓦(Vera Gorbunova)和同事发现裸鼹鼠体内一种细胞外基质非常丰富,能够阻止癌细胞的生长。这种不可思议的物质是透明质酸(hyaluronan),它在身体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它以一种独特的超重形式——高分子质量透明质酸(HMM-HA),存在于裸鼹鼠体内,裸鼹鼠生命多数时间都在地下环境度过。通过操控通向细胞内HMM-HA的路径,戈尔布诺瓦指出,这种“润滑剂”阻止了裸鼹鼠体内肿瘤的生长,起到癌症免疫作用。

            遗憾的是,即使HMM-HA对于人体而言能够起到癌症免疫性,但是人体所有细胞必须进行修改,这是不切实际和潜在危险的。研究报告合著作者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克里斯-海恩(Chris Hine)称,HMM-HA可用于治疗人类其它一些疾病,例如关节炎。我们可以想像患者关节处的改良细胞表达HMM-HA,很可能会缓慢关节炎疼痛。同时,HMM-HA可能更改人类皮肤、大脑、眼睛和血管细胞,伴随着细胞组织的衰老,HMM-HA生成的数量也相对减少,如果进行基因改良促使器官生成更多的HMM-HA,或将有效延缓衰老现象。

            小鸡擅长算术和自控能力 其智商高于新生婴儿

            腾讯科学 2013年06月21日10:53

              [导读]英国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小鸡刚出生几个小时就具有高智商行为能力,它们擅长算术、自控能力等,甚至智商超过幼童。

              腾讯科学(悠悠/编译)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表明,鸡的智商要比幼童更高,它们“精通”一些复杂的技能,例如:算术、自控能力,以及基础结构工程学。

              小鸡擅长算术和自控能力 其智商高于新生婴儿

              英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小鸡擅长一系列复杂技能,其中包括:算术、自控能力以及基础结构工程学

              而人类幼童4岁时才具备以上能力,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动物保护学教授克莉丝汀-尼科尔(Christine Nicol)评估二十年来该主题的研究报告,分析称人们错误地认为鸡是一种愚蠢的动物。

              小鸡孵化几个小时之后就表现出高智商行为,刚出生的小鸡都可以计数至5。当研究人员堆放了两堆塑料鸡蛋让母鸡进行孵化,母鸡总会选择数量较多的一堆,即使两堆鸡蛋的数量仅相差两至三个。甚至研究人员有意将一堆中的鸡蛋移动至另一堆,母鸡很快就会转移至数量较多的一堆鸡蛋中进行孵化。

              克莉丝汀在研究报告《鸡具有高智商能力》中指出,鸡天生具有物理理解能力,特别是结构工程学。实验表明,出生不久的小鸡知道从视线中移动的物体仍然存在,相比之下,一岁以上的婴儿才明白这个道理。

              同时,研究表明小鸡具有基本的自控能力,能够事先计划安排,直到合适的时间才做出决策。例如:小鸡能够很快知道如果等待较长的进食时间,就会进食时间更久。在一项测试研究中,93%的小鸡在这一过程中具有自控能力,能够“耐心”等待进食时间。其它研究表明,儿童直到4岁以上才具有这样的心智控制能力。

              更深入的研究显示,出生刚两个星期的小鸡能够使用太阳进行导航,有时它们还能计算白天太阳的高度和方位。

              最后的实验实例表明小鸡的智商与伦敦地铁的上班族一样,它们并不会主动与“陌生人”交朋友。

              世界上速度最快全电动摩托:每小时240公里

              腾讯科学 2013年06月21日10:50

                [导读]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电动超级摩托车可达到每小时240公里,相当于每秒67米,Mission RS和Mission R为两款限量版的超级电动摩托车。

                世界上速度最快全电动摩托:每小时240公里

                超级电动摩托车配备了锂离子电源,标价为60,000美元

                腾讯科学(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工程师研制出世界上最快的电动超级摩托车,显然以电池为动力的机车正在被大规模利用,比如Nissan Leaf 电动车以及Tesla S电动车,前者采用了日产骐达车型特殊的底盘设计,使用锂粒子电池为动力,这些技术都可以被两轮电动车所应用,可以在很多城市的道路上行驶。电动摩托车已经上市了数年,通过蓄电池提供充足的能量供应,某些电动摩托车还拥有梦幻般的加速度,从尾气排放角度看,电动摩托车达到了零排放,而且使用单价比天然气发动机以及柴油机等要便宜得多。

                不过,电动摩托车受限于锂离子电源,物理指标限制了电动摩托车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速度和续航力上的提升。不久前,Mission Motors发布了最新两款超级电动摩托车,Mission RS和Mission R,这两款电动摩托车不仅有着前卫的设计流线,而且是全球限量版,在驾驶这款电动摩托车前需要进行VIP驾驶培训,160马力的动力虽然可让骑手体验到与众不同的驾驶感,但是也是较为危险的。目前这款车型的标价为60,000美元,RS电动摩托车的性能不容置疑,120千瓦的电动马达可以产生133磅/英尺的扭矩,最高时速可达到150英里,即每秒67米,两块锂离子电池完成一次充电为两个小时。

                科学家称:“星战”全息影像可由电脑实现

                腾讯科学 2013年06月21日08:17

                  [导读]全息影像通常只出现于科幻电影,目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最新技术将实现笔记本电脑播放全息影像,据称,这套全息影像设备成本不足500美元。

                  腾讯科学(悠悠/编译)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的移动全息成像可通过笔记本电脑来实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基于最新创新技术,实现低成本、高分辨率全息影像。

                  科学家称:“星战”全息影像可由电脑实现

                  不同于3D图像,全息投影仪使观察者能够移动观看,从各种角度获得不同的透视效果

                  科学家称:“星战”全息影像可由电脑实现

                  科学家基于创新技术制造低成本、高分辨率全息影像

                  在此之前全息影像只出现在科幻电影中,最著名的就是《星球大战》第一部中出现的莉亚公主的全息影像。当前移动全息图像投影系统成本较高,并且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

                  主要的问题在于空间光调制器,它能够在三维空间中直接投射光线形成点,此外,当前技术、显示尺寸关键因素、可视角度、帧频和图像深度都受到限制。

                  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研制一种新型空间光调制器,来克服以上存在的问题。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声称能够将科幻电影中的全息影像转变成为现实。

                  科学家使用这种技术制造一种全息监控器,除了光源之外,设备成本不足500美元。迈克尔-波维(Michael Bove)博士是研究负责人,他说:“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基于一些设备的显示装置,例如:小型计算机驱动全息影像显示器,采用专用硬件的宽度超过0.5米显示设备。很可能我们将通过全息视频监控器呈现全色彩、标准视频分辨率图像,具有30赫兹刷新率。”

                  不同于3D图像,全息投影仪能够使观众处于移动状态观看,从各个角度获得不同透视效果。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羊村懒王/article/detail/625748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