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SD-WAN是怎么实现的?纯技术篇(上)Sdwan-Cheap_sd-wan sr

sd-wan sr

一、引言

这两年SD-WAN在业界可谓是众星捧月,在一些文章的过度包装下,非常容易让人形成一个错误的观念——SD-WAN是一种全新的方案。实际上,SD-WAN并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虽然有一些吸睛的新特征,但它仍然是根植在很多传统的传统企业级WAN技术之上的,主要包括路由、VPN、安全、WAAS等等,在下文对于SD-WAN的技术介绍中,会反复地提到这些传统技术,读者最好对相关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至于SD,实际上SD-WAN并不能单纯地被划归到SDN的范畴下,它集成了WhiteBox/SDN/NFV/Cloud等多种新型手段,属于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当SP的角色被引入SD-WAN后,SD-WAN在概念上似乎有了很多令人遐想的空间,是不是在广域网上做SDN就都能叫做SD-WAN呢?这个问题,从技术层面来讨论是很困难的,因为SD-WAN的名字确实是起得太大了。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SD-WAN的出发点是对企业级的WAN进行增强,如果有哪家SP用SDN做了或改造了一个Backbone,但是这个WAN并不直接面向企业提供服务,那么严格来说它就不应该被纳入到SD-WAN的范畴中。当然,把一个SD-WAN方案跑在一个用SDN做的Backbone上也是没问题的,但这两者不宜混为一谈,更别谈有一些Backbone其实就没做SDN,只是靠着轻载来保证质量了。

二、Enterprise Oriented SD-WAN

这种思路是对传统的IPSec方案的延伸,在企业各个站点边缘的CPE间建立隧道(如果入云的话就在云里放一个Software CPE),无论是走Internet或MPLS或其他的WAN线路,只是传输质量有所区别的管道而已,企业的组网完全OTT在SP的网络之上。从物理上来看,CPE可放在企业的总部/数据中心/分支/服务网点,也可以在IDC/公有云的机房,而从组网上来看,无论是P2P/Hub & Spoke/Full Mesh/Partial Mesh,各站点间逻辑上都是一跳可达。

那么SD-WAN给这种方案带来了什么提升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 在CPE里集成了应用识别,WAN线路监测,以及WAN线路协同的能力,为不同的应用提供不同的WAN处理策略,提高了WAN线路的ROI。
  • CPE将VPN、安全和WAAS的能力进行了集成,同时CPE还允许以VM等形式提供其他增值服务,并通过SFC进行串接,用户可按需进行订购。
  • 增加了一个控制器的角色,能够自动发现CPE,并向其地推送密钥和路由,省去了IP、IPSec、Tunnel、IGP、NHRP等的手工配置。
  • 有一个集中式的Portal,对上述功能以及其他功能的策略,进行统一的管理与配置。

这些优势估计大家都听了无数遍了,不过它们都是怎么实现的呢?下面就来对Enterprise Oriented的SD-WAN进行一下解剖,讲讲其中的产品设计、关键技术与实现。

1、产品设计

先来重点看看CPE的设计。考虑到CPE的定位,它对功能的灵活性要求较高,而对IO性能的要求一般不是很高,因此CPE大多都是基于x86进行设计的,很少见到用于交换的ASIC。软件形态的CPE,自然也大都是基于x86来做,一些厂商的软件和硬件CPE的架构是完全相同的。对于面向移动或者IOT场景的产品,也可能会基于ARM来做,但是目前来看尚未成气候。

CP(控制面)、DP(转发面)和SP(服务面)都是跑在x86上的,各个平面绑定不同的CPU。CP通常会运行在Host OS的用户态,而DP的话目前一般都会做DPDK加速,这样的话DP也是运行在Host OS的用户态,根据性能的不同要求占用总核数的50%-80%或以上。SP的话用来内置VNF,形态上是VM或者Container,以便与Host OS中的CP、DP进行隔离,这要求Host OS支持虚拟化或者容器。同时由于VNF通常是CPU Intensive的,因此集成SP的CPE通常需要额外的CPU,或者提供一定数量的x86板卡插槽,另外SP可能对于存储也会有所要求,这时可提供相应的DRAM和SSD能力。

从网卡上来看,DPDK必选支持DP高速收发,直通或者SR-IOV可选为部分VNF提供原生的IO性能。网口的数量上,WAN口1-2个,LAN口2-8个,速率上面向SMB(Small or Medium Branch)的产品10-100M即可,面向标准Branch的产品在100M-500M间,面向大型Branch/HQ/DC的产品通常定位在500M-2G间。不过考虑到IPSec,这些物理接口在真正带业务的时候,吞吐量通常都会打上一定的折扣。接口的封装上RJ-45必选没说的,一些产品会添加SFP方便接光纤。在一些SMB的产品中会提供POE/POE+。除了以太口以外,CPE上还需要集成一些其它类型的接口,LAN侧WiFi可选主要面向SMB,WAN侧的T1/E1、xDSL、Cable和3G/4G等,可根据产品投放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3G/4G可通过USB转接或者内置SIM和天线。

出于一些专用的考量,一些CPE的产品中还会内置一些协处理器,如用于提升IPSec性能的Crypto Accelerator,又如用于提高UCaaS能力的DSP。另外,相当一部分厂商还会在CPE中内置TPM芯片,用于CPE的身份认证。

对于控制器,不同的SD-WAN方案会有不同的设计。这里所说的控制器是广义上的,可能会包括的有Staging Server、Controller和Analytics。Staging Server主要做认证和自动发现,和CPE间通常为私有协议,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用DHCP。Controller主要做密钥和路由分发,南向上各种形式都有,OpenFlow/BGP/Netconf都有,用私有协议的也很多。Analytics主要做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南向上常见的有NetFlow/IPFIX/SNMP/Syslog等。北向上多以RESTful API为主。

控制器的位置,可以是On-Premise的,放在企业的数据中心甚至是在CPE上开虚拟机,也可以是base在Cloud上的&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转载请注明出处:【wpsshop博客】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