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贪心算法(2024/7/16)

贪心算法(2024/7/16)

1合并区间

以数组 intervals 表示若干个区间的集合,其中单个区间为 intervals[i] = [starti, endi] 。请你合并所有重叠的区间,并返回 一个不重叠的区间数组,该数组需恰好覆盖输入中的所有区间 。

示例 1:

输入:intervals = [[1,3],[2,6],[8,10],[15,18]]
输出:[[1,6],[8,10],[15,18]]
解释:区间 [1,3] 和 [2,6] 重叠, 将它们合并为 [1,6].

示例 2:

输入:intervals = [[1,4],[4,5]]
输出:[[1,5]]
解释:区间 [1,4] 和 [4,5] 可被视为重叠区间。

提示:

  • 1 <= intervals.length <= 104
  • intervals[i].length == 2
  • 0 <= starti <= endi <= 104

思路:本题是判断重叠区间问题  先排序,让所有的相邻区间尽可能的重叠在一起,按左边界,或者右边界排序都可以.

  1. 排序: 首先,根据每个区间的左边界,对给定的区间集合 intervals 进行升序排序。这是为了确保处理区间时,可以按顺序考虑它们的位置关系。

  2. 合并过程: 排序完成后,使用一个结果集合 result 来存储最终合并后的区间。开始时,将排序后的第一个区间直接放入 result 中。

  3. 遍历区间: 从第二个区间开始遍历,与 result 中的最后一个区间比较:

    • 如果当前区间与 result 中的最后一个区间有重叠(即当前区间的左边界小于等于 result 中最后一个区间的右边界),则更新 result 中最后一个区间的右边界为两者的最大值,以实现合并。
    • 如果当前区间与 result 中的最后一个区间没有重叠,则直接将当前区间加入 result

代码

  1. class Solution {
  2. public:
  3. // 定义一个静态函数作为比较函数,用于排序
  4. static bool cmp(const vector<int>& a, const vector<int>& b) {
  5. return a[0] < b[0]; // 按照区间的左边界进行升序排序
  6. }
  7. vector<vector<int>> merge(vector<vector<int>>& intervals) {
  8. vector<vector<int>> result;
  9. if (intervals.empty()) return result; // 如果区间集合为空直接返回空结果
  10. // 使用cmp函数对区间进行排序
  11. sort(intervals.begin(), intervals.end(), cmp);
  12. // 第一个区间直接放入结果集合中
  13. result.push_back(intervals[0]);
  14. for (int i = 1; i < intervals.size(); i++) {
  15. if (result.back()[1] >= intervals[i][0]) { // 发现重叠区间
  16. // 合并区间,只需要更新结果集合中最后一个区间的右边界
  17. result.back()[1] = max(result.back()[1], intervals[i][1]);
  18. } else {
  19. result.push_back(intervals[i]); // 区间不重叠,将当前区间加入结果集合
  20. }
  21. }
  22. return result;
  23. }
  24. };

2 单调递增的数字

当且仅当每个相邻位数上的数字 x 和 y 满足 x <= y 时,我们称这个整数是单调递增的。

给定一个整数 n ,返回 小于或等于 n 的最大数字,且数字呈 单调递增 。

示例 1:

输入: n = 10
输出: 9

示例 2:

输入: n = 1234
输出: 1234

示例 3:

输入: n = 332
输出: 299

提示:

  • 0 <= n <= 109

思路:

举个例子,数字:332,从前向后遍历的话,那么就把变成了329,此时2又小于了第一位的3了,真正的结果应该是299。

那么从后向前遍历,就可以重复利用上次比较得出的结果了,从后向前遍历332的数值变化为:332 -> 329 -> 299

  1. 将整数 N 转换为字符串 strNum,便于按位处理。
  2. 从右向左遍历字符串 strNum,找到第一个出现递减的位置 i,即满足 strNum[i-1] > strNum[i]
  3. 将第 i-1 位减一,并标记 flag 为 i,表示从这里开始需要调整。
  4. 将从 flag 开始的所有位置的字符设为 ‘9’,以确保得到最大的单调递增数。
  5. 将处理后的字符串转换为整数并返回作为结果。

代码:

  1. class Solution {
  2. public:
  3. int monotoneIncreasingDigits(int N) {
  4. string strNum = to_string(N);
  5. // flag用来标记需要修改的位置,初始化为字符串长度,防止第二个循环在未赋值的情况下执行
  6. int flag = strNum.size();
  7. // 从倒数第二位开始向前遍历
  8. for (int i = strNum.size() - 1; i > 0; i--) {
  9. // 如果当前位大于前一位,则前一位需要减一,并更新flag
  10. if (strNum[i - 1] > strNum[i]) {
  11. flag = i; // 记录需要减一的位置
  12. strNum[i - 1]--; // 前一位减一
  13. }
  14. }
  15. // 将flag位置及之后的所有位数变为9,以获得最大的单调递增数
  16. for (int i = flag; i < strNum.size(); i++) {
  17. strNum[i] = '9';
  18. }
  19. return stoi(strNum); // 转换为整数并返回
  20. }
  21. };

3监控二叉树

给定一个二叉树,我们在树的节点上安装摄像头。

节点上的每个摄影头都可以监视其父对象、自身及其直接子对象。

计算监控树的所有节点所需的最小摄像头数量。

示例 1:

输入:[0,0,null,0,0]
输出:1
解释:如图所示,一台摄像头足以监控所有节点。

示例 2:

输入:[0,0,null,0,null,0,null,null,0]
输出:2
解释:需要至少两个摄像头来监视树的所有节点。 上图显示了摄像头放置的有效位置之一。


提示:

  1. 给定树的节点数的范围是 [1, 1000]
  2. 每个节点的值都是 0。

思路:我们要从下往上看,局部最优:让叶子节点的父节点安摄像头,所用摄像头最少,整体最优:全部摄像头数量所用最少!可以使用后序遍历也就是左右中的顺序,这样就可以在回溯的过程中从下到上进行推导了.

给定一个二叉树,节点状态有三种:未被覆盖、已被覆盖(无需额外摄像头)、已安装摄像头。目标是找出最少需要安装的摄像头数量,覆盖整棵树的所有节点。

定义递归函数 traversal,对当前节点进行处理:

  • 如果左右子树有任意一个是未被覆盖的状态(返回2),则当前节点需要安装摄像头,返回1表示当前节点已安装摄像头。
  • 如果左右子树都已被覆盖(返回0),则当前节点不需要额外的摄像头覆盖。
  • 如果左右子树有一个已安装摄像头(返回1),则当前节点被覆盖,返回0。
  1. 根节点处理: 调用 traversal 函数处理根节点。如果根节点未被覆盖(返回2),则需要额外安装一个摄像头。

  2. 终返回 result,即安装摄像头的总数量。

代码: 

  1. class Solution {
  2. private:
  3. int result; // 记录需要安装摄像头的数量
  4. // 递归函数,返回当前节点的状态:
  5. // 0 - 节点已被覆盖
  6. // 1 - 节点安装了摄像头
  7. // 2 - 节点未被覆盖
  8. int traversal(TreeNode* cur) {
  9. if (cur == NULL) return 2; // 空节点默认已覆盖
  10. int left = traversal(cur->left); // 处理左子树
  11. int right = traversal(cur->right); // 处理右子树
  12. // 如果左右子树有任意一个未被覆盖,当前节点需要安装摄像头
  13. if (left == 2 || right == 2) {
  14. result++; // 安装摄像头
  15. return 1; // 当前节点已安装摄像头
  16. }
  17. // 如果左右子树的状态都是已覆盖,当前节点不需要额外摄像头覆盖
  18. else if (left == 0 && right == 0) {
  19. return 2; // 当前节点未被覆盖
  20. } else {
  21. return 0; // 当前节点已被覆盖
  22. }
  23. }
  24. public:
  25. int minCameraCover(TreeNode* root) {
  26. result = 0; // 初始化摄像头数量为0
  27. if (traversal(root) == 2) { // 如果根节点未被覆盖,则需额外安装摄像头
  28. result++;
  29. }
  30. return result; // 返回最终需要安装的摄像头数量
  31. }
  32. };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代码探险家/article/detail/847005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