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 1200 万人死于心脏病。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一半的死亡是由于心血管疾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完整代码数据)。
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后可以帮助决定改变高危患者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查明心脏病最相关/风险因素,并使用机器学习预测总体风险。
相关视频
该数据集(查看文末了解数据获取方式)来自对居民正在进行的心血管研究。分类目标是预测患者未来是否有 10 年患冠心病 (CHD) 的风险。数据集提供了患者的信息。它包括超过 4,000 条记录和 15 个属性。
每个属性都是一个潜在的风险因素。有人口、行为和医疗风险因素。
人口统计:
• 性别:男性或女性(标量)
• 年龄:患者年龄;(连续 - 尽管记录的年龄已被截断为整数,但年龄的概念是连续的)
行为
• 当前吸烟者:患者是否是当前吸烟者(标量)
• 每天吸烟数:此人一天内平均吸烟的香烟数量。(可以认为是连续的,因为一个人可以拥有任意数量的香烟,甚至半支香烟。)
• BP Meds:患者是否服用降压药(标量)
•中风:患者之前是否有中风(标量)
• Hyp: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标量)
• 糖尿病: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标量)
• Tot Chol:总胆固醇水平(连续)
• Sys BP:收缩压(连续)
• Dia BP:舒张压(连续)
• BMI:体重指数(连续)
• 心率:心率(连续 - 在医学研究中,心率等变量虽然实际上是离散的,但由于存在大量可能值而被认为是连续的。)
• 葡萄糖:葡萄糖水平(连续)
预测变量(目标)
• 10 年患冠心病 CHD 的风险(二元:“1”表示“是”,“0”表示“否”)
- # 获取数据
- rdaa <- read.csv(路径)
- # 这边可以考虑增加变量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描述收缩压、舒张压与高血压等级的变量
-
- # 看数据结构
- str(ata)
- # 考虑增加变量bplevel
- raw_data <- sqldf
-
- # 对变量类别进行区分
-
- ra_da <- map
- str(ra_da )
查看和处理缺失值
- # 这里我们使用mice包进行缺失值处理
- aggr
matplot
点击标题查阅往期内容
R语言逻辑回归、Naive Bayes贝叶斯、决策树、随机森林算法预测心脏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1
02
03
04
由上图可以看出,除了glucose变量,其它变量的缺失比例都低于5%,而glucose变量缺失率超过了10%。对此的处理策略是保留glucose变量的缺失值,直接删除其它变量的缺失值。现在处理glucose的缺失值,
- # 处理glucose列
- lee_a <- subset & !is.na & !is.na & !is.na & !is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