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坏的用户界面像根本不好笑的笑话,需要解释一下才能让人假笑。(匿名大佬)
优秀GUI程序就像真的很贵的那种保健娃娃:
所以,GUI程序有两个关键部分。
能看先放在一边,作为一个攻城狮,最关心还是能用。
计算机系统与人类的交互,从计算机系统的发明一开始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从UI/UX(用户界面/用户体验)这么多年的探索,从纸带/磁带/显示器,到键盘、轨迹球、鼠标、AR、VR,交互方式越来越丰富。虽然不同的计算机硬件形成各种交互方式,但最终靠近用户的部分都或多或少是一种称为事件循环的机制。这就是所谓的GUI(图形用户界面)程序。
GUI程序在屏幕上绘制一些图形,让用户可以采用鼠标和程序进行交互。与GUI程序对应的就是传统的基于流程的程序。
传统程序的流程见左图,启动程序、读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结果、结束。
GUI程序的流程见右图,启动程序后进入一个循环,直到获得需要处理的事件,如果这个事件是退出,则结束程序,如果不是,那就处理事件,继续回到等待事件的循环。
GUI程序核心机制就是事件循环的概念。与传统程序顺序流相比,GUI程序的运行过程是非线性的,是天然包括循环和跳转的。从有GUI程序开始,大佬们就开始想尽办法使得GUI程序的开发更简单。
很早但不是那么早的时候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做深入浅出MFC。当时这本书,大家都觉得是神作。作者侯俊杰把MFC也就是以前(现在也还能用)Windows程序开发的主流框架里的消息机制,以及这种消息机制与WINDOWS API、面向对象开发语言之间的纠缠解释得特别清楚。那个时候,计算机专业一堆人硬啃……简直疼不生育……
这个消息机制(也就是所谓事件循环),在新的编程语言和GUI框架里面,特别是Python和PyQt5里面,已经特别简单。
举个例子,就拿《Python Qt GUI 快速编程》这本书的第一个例子“定时器”来看。
这个定时器的例子,没有什么复杂布局和控件,甚至连是用命令行启动的,也没有什么用户点击事件、用户输入事件。这个程序很好地展示一个人工的事件处理过程,就是定时事件。
说句题外话,定时是计算机的物理基础。
首先,我们穿上内裤,哦不,需求分析。
这个例子提供设定定时器到时提醒的功能。
数据怎么来?简单点,作为命令行,输入“HH:MM”的形式。
那么这个程序,剩下的就是:
下面就是完整代码:
import sys import time from PyQt5.QtCore import QTime, Qt, QTimer from PyQt5.QtWidgets import QApplication, QLabel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 = QApplication(sys.argv) try: due = QTime.currentTime() if len(sys.argv) < 2: raise ValueError hours, minutes = sys.argv[1].split(":") due = QTime(int(hours), int(minutes)) if not due.isValid(): raise ValueError if len(sys.argv) > 2: message = " ".join(sys.argv[2:]) message = f"Alert @ {hours}:{minutes}!" except ValueError: message = "USAGE: python alarm.py HH:MM" while QTime.currentTime() < due: time.sleep(20) label = QLabel(f"<font color=red size=72><b>{message}</b></font>") label.setWindowFlags(Qt.SplashScreen | Qt.WindowStaysOnTopHint) label.show() QTimer.singleShot(10000, app.quit) app.exec_()
while QTime.currentTime() < due:
time.sleep(20)
按照前面的介绍,GUI程序的事件循环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
while True:
event = getNextEvent()
if event is not None:
if event == Terminate:
break
processEvent(event)
这个,因为只有一个事件,更加简化为:
while QTime.currentTime() < due:
time.sleep(20)
这里的sleep
函数就是大多数GUI中实现并行的核心。
上面的while
循环是为展示事件循环。在PyQt5,内嵌了完善的循环机制。
app.exec_()
所以常常配合结束程序的典型代码(例如:PyQt5桌面应用开发(1):需求分析)是:
sys.exit(app.exec_())
这句话的执行逻辑:
QApplication
的事件循环;QApplication.exec_
的返回值作为参数调用sys.exit
。除了前面人为的事件循环,上述程序中,隐含处理了至少两个系统事件,一个是label.show()
会触发一个paint
事件,另外一个就是定时器关闭程序的事件。
QTimer.singleShot(10000, app.quit)
这一行代码效果上约等于下面的代码:
t = QTimer()
t.setSingleShot(True)
t.setInterval(10000)
t.timeout.connect(app.quit)
t.start()
其中,信号和槽的连接为:
t.timeout.connect(app.quit)
这个的timeout
就是一个信号,而app.quit
就称为是槽。PyQt5为大多数用户界面元素定义了常用的信号,可以在程序中直接使用。此外,用户还能自己定义信号,通常作为类(必须是QObject的子类)的变量,并赋值为PyQt5.QtCore.pyqtSignal()
。
class Myclass(QObject):
over = pyqtSignal()
def some_func():
pass
后面就能像PyQt5定义的信号一样使用。
mc = Myclass()
mc.over.connect(some_func)
mc.over.emit()
PyCharm中能够找到Qt帮助文档的链接。
在右边①的位置可以找到所有signal的链接;还可以通过②找到其父类,然后在①同样的位置寻找signal。
通过这种办法,我们可以找到QLabel
的父类QWidget
有一个信号:customContextMenuRequested
,可以定义在控件上点击右键打开上下文相关菜单的事件:
label.setContextMenuPolicy(Qt.CustomContextMenu)
label.customContextMenuRequested.connect(lambda pos: print(f"{pos} context menu requested"))
这个槽没啥用,只会输出一些信息:
PyQt5.QtCore.QPoint(291, 32) context menu requested
一般而言应该显示一个QMenu
,增加几个QAction
,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
menu= QMenu()
menu.addAction(QAction("test 1", self))
menu.addAction(QAction("test 2", self))
menu.addAction(QAction("test 3", self))
menu.exec(pos.globalPos())
signal.connect(slot)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