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中最可怕的事:缺乏执行力 说了不去做,做不到位
比如说我们周围路总修不好,对此大概没人认为是个技术问题——偷工减料怎么也不是技术问题。总结之后可能发现,“啊,这和层层转包有关系。应该禁止。” 接下来制作各种规则,禁止转包。但不去执行,或者说执行的不好,那结果就很简单——几十年下来路还是修不好。
这类问题复杂么?我们可以说它不复杂,我感觉只要是正常智商的人都能认识到问题的本质。
这类问题简单么?我们很难说它很简单,简单的话怎么几十年还搞不定。
如果指示是把这张椅子从会议室A挪到会议室B,那么这事基本上会立刻被执行。如果指示是请按某某规则办事,那么执行上大致会被打点折扣。如果是“积极工作”(类似不要贪腐)这类指示,那执行程度可能就会变成0。
这个情形下貌似执行程度还行,但其实是没执行力的。执行这件事情其实很复杂,其成因也往往并不是单纯的经理有问题或者员工有问题,这次开个小头,接下来主要探讨下这个问题。
一个初级设计师怎样学习才能提高的更快?
1、阅读10本好书
2、完成100个作品
3、分析1000个经典作品的优缺点
4、利用专业论坛去加强互动,扩展人脉
阅读法路线图:
本Blog以前介绍一种外语学习方法叫 SSS式学习法--完全版 ,可以跟透析法进行补充。
根据自己的语汇量,来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英文原著,坚持读下去。
核心规则:每2页查一个生词
遇到生词的时候,使用电子词典(例如手机上的电子词典)查单词。32开的纸版书每2页查1个生词。词组、短语等在电子词典中是与单词处于同等地位的 词条,亦视为一个词。2页指的是页码页,非纸页,所以2页刚好是书本摊开的两面。较大的16开纸版书每1页查1个生词。电子书每1屏查1个生词,但不可连 续2屏都查词,而且每次接着继续读的第一屏也不查词。你也可根据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屏幕大小自定词的数量,但总的原则是不可查太多,特别是不能每个生 词都查。
注意:读懂书本的内容大意,是透析法的前提,否则读了也白读。必须严格执行每2页查1个生词,然后每天对最近几天的单词进行复习,只要看见英文拼写后能想起中文意义便可,控制在5分钟以内。
阅读要坚持不完成这两页,坚决不停下来,只要读完第一本英文原著,就会发现你的英语脱胎换骨了!
为了保证完成任务,必须要承诺:
“在未来一年的限期内,一定能读完10本或以上英文原著。”
执行的细节可以去看书中的具体建议和解释,这些内容看起来很简单,但只要你真的坚持做下去,只要3、4个月就看到你的英语有很大的变化。
阅读过这本书的同学,可以按书中的要求来完成你的100天英语学习计划,我期待着你的成果。
健全的灵魂寄宿在健全的精神与健全的肉体之中,出自动画《Soul Eater》
时间
长期加班对一个人效率影响也在于不健康的时间观念,一旦加班成习惯,你就会把下班时间默认为上班时间,早晨和下午就开始拖了。也正因为这样,个人休 息时间会和工作时间混为一谈,陷入一种「我好像真的没时间」一样的错觉,造成心理负担。所以一定要把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隔离开来,把周末和工作日隔离开 来,这是转回健康时间观念的第一步。工作是工作,休息是休息,拿休息时间工作可不是理所应当的。
-
绝对不要在公司里,尤其是工位上吃晚餐。下班时间到后立即出公司解决吃饭问题。切断工作空间的连续性。
-
下班的时间点给手机设个闹铃(有实体闹钟更好了)。切断工作时间的连续性。
-
如果打算周末要加班,那周五晚上一定要加班,尽可能多做。一想到周末要加班,周五就特别容易懈怠,这是自我惩罚性质的做法以产生对周末加班的厌恶,而且说不定你两天的加班就成了一天了。
-
周末如果要加班,不要睡懒觉,跟平常一样时间到公司。同样是惩罚性质,一样也有助于效率提高,所谓吃个中午饭再来加班的想法,那没给到下午两三点是不会开工的。
-
不要在家加班。
拆掉思维的墙的几个阅读心得 不要限制我们的眼界
一、心智模式
- 幸福感和金钱的相关性为0.25,之前成正比,之后成反比。
- 我们看到的是自己想看到的世界(你想世界好,世界就是美好的,你想象成肮脏的那就是肮脏的)。
- 幸运儿模式(不要只专于目标,还要看路边的风景):冒险-投入-成功-收获,冒险-投入-不成功-乐趣智慧。
- 倒霉鬼模式:冒险-担忧被迫-成功-更大的担忧,冒险-担忧被迫-不成功-恐惧。
- 努力的方向一定不要搞错。(冰水漩涡,向漩涡游,而不是向岸边游)
二、什么是一个好的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好像是大牌,首先,你永远无法按照你想的来出牌,但是你在开始之前,整理你的牌,对胜利大有好处。
下面是关于一个好的职业规划的几个建议:
- 应该有一个20年的梦想,尽可能的大一些,尽可能的抽象一点。因为你知道20年是很长的时间,可以发生任何事情,这个计划主要以你的梦想为主。
- 给自己一个不超过10年的理想,这个计划主要培养和发展你的核心竞争力。
- 瞄准一个5年内能达到的目标,细分成为3年的职业计划,详细的了解你和这个职位的差距。这个计划以务必达成的执行为主,同时给自己一个PLAN B。
- 把你的规划保留下了,每隔一个月看一看,保持自己的方向和进度。
- 每隔半年停下来回顾你的计划。
- 对新的机会和趋势永远保持警醒。
三、不要为一杯水而约束你的生命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水杯。我们害怕失去而死盯着这个杯子,限制我们的眼界,僵化我们的思维,障碍我们看到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有人的水杯叫做专业,有人的水杯叫做感情,还有人的杯子叫做“安逸的好工作”,你们的杯子是什么?
平台、资源、眼界、机会、好老板、失败的经验、这些都是未来会升值的潜力生命股票,年轻的时候,即使牺牲点别的什么立即可得的利益,也要购买这些东西,他们会在未来的时间里面,增值百倍。
四、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和追加成本
想象你今晚上经过电影院,你决定花50元看一场电影。刚坐下来15分钟,你发现这部电影无聊透顶,周围的人不是在打呼噜就是在二人世界,你继续看下去对你毫无价值,请做一个决定,你会继续看完,还是马上离开?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如果你已经确定电影毫无价值,最明智的选择是马上离开。因为当你进入电影院的时候,50元已经损失了(沉没成本)。至于你坐下 来的15分钟以后,如果你选择离开,还可以节省一个半小时;如果你继续坐下来,你会继续浪费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这叫做追加成本。
沉没成本其实是已经损失的成本,为了这个损失的成本而追加成本,最后只会头破血流。
害怕损失的人,损失的最大---怕痛的人最容易死。
总有人在你切一盘水果时秒杀一道数学题,总有人在你调整愤怒的小鸟弹射角度时记住一个单词,总有人在你打一盘dota的时间内看完一章教材,总有人在你打 一局2K的时间里完成一套阅读题,总有人在你与他人闲聊时听一段VOA,总有人在你熟睡时回想一天的得失,总有人比你跑得快,你还会虚度光阴么?
[翻译]我们最需要的技能是什么? 快速学习,并选择要学习什么 英语
小结一下,我认为我们需要的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选择学什么和快速学习的能力。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个能力,我们就能从容面对前行路上将会遇到的各种挑战。
外企里的人为什么不怎么敢内部创业? 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
对外企的人来说,这两段话有点偏激有点刺耳;但纵览当下互联网领域的领军人物,出自外企的比例的确不高。所以最近我在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外企高管甚至职 业经理人不太敢出来创业,或者创业的成功率不太高?按道理讲,外企高管创业的成功率应该比较高啊,他们学历高、英文好、懂管理。但是我研究之后发现,有三 大因素导致外企人不太敢创业。
外企的人都处于一个大的系统之中,就算做得很成功,也只是整个环节的一部分,背后有品牌、后勤、产品等很多资源在做支撑。这种成就感其实是很有限度 的,越到最后,越只是系统里很小的一部分。有人做过统计,空降到民企的外企高管成功率不到 10%,除了文化因素外,就是适应力问题。
所以,外企的人看着别人去创业心里痒痒,但是面对没有系统、平台、品牌的支持,又比较胆怯和恐惧。在原来的地方待舒服了,就不太愿意出来冒险了。我 遇到很多在外企工作的朋友,往往决定是否创业就需要两三年,等想好了,机会也没了。他们善于理性分析,实际上,创业是一种冲动和激情,不是靠分析能得出结 论的。
第二,创业者往往是有特别大的优点,同时有很多缺点的人。创业最重要的是把你的长板发挥到极致,这个我在 5 月刊专栏《成功创业者的 7 种特质》里讲得很清楚。但是外企培养人的方式和目标与此不太一致。每到年底,外企都做各种绩效评估,“今年你有什么成就,有什么不足,根据你的不足,需要 做哪些提升。在外企工作的各色人等,最后都变得差不多是一个类型。让你失败的可能是你的短板,但是让你成功的,一定是你的长板。
第三,失败是创业者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能在逆境中走出来,能够屡败屡战,是创业者的基本功。比如,史玉柱、丁磊、江南春、张朝阳、马云、陈天桥等明星企业家,都在创业的过程中经历过九死一生,而且还正在经历着。
但是在外企的环境里是不允许你失败的。通常在外企,如果两个季度完成不了任务就得走人。包括外企在中国的最高长官,一年完不成任务都得走人。外企总部在美国,不是人在管理你,而是一套系统在管理你。系统对失败几乎是零容忍,你看看微软在中国的高管,有几个任期超过两年的?
久而久之,在外企工作的人都变成一种完美主义者——“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这样的特质,本身是不合适创业的,因为他本质上恐惧失败。一旦遇到挫折摔个跟头,就觉得天就塌下来了,可能就起不来了。
如何将开发团队的执行力落到实处 关于团队执行力的思考
那怎么样算是好的工作态度呢?要有做出最好,最精的产品的霸气与自信,并且要以做出最好,最精产品为目标。
一个团队应该有团队自身的团队文化,团队的一个理念以及信念。这个需要团队所有成员在合作与沟通中去发现。leader应该要善于发现每个成员的个 性,特长,量才而用,挖掘出各成员的潜在的实力。善于引导成员走上更好的发展方向,带领整个团队走向正确的更理想的一个发展方向。每个团队也应该要有自己 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执行力,就是把目标变成结果的行动的能力。
会有很多的人更加享受努力,奋斗的过程但是太多的情景或场合人们关注的只是结果,没有人关心你在此之前有多么的努力。所以我们在努力拼搏享受过程的时候更多的应该考虑到结果,更多的应该为结果负责而不是只对程序,对形式,对苦劳负责。比如在培训过程中讲师所提到的挖井的漫画,图中主角很 努力的挖了一天,挖了五口井却没有一口井出水,他很辛苦,他很努力可是没有出水的结果,那么多数人给出的评论将是他今儿的活儿白干了,他没有尽力。还有从 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那幅漫画是,工作需要一种韧性,需要一种持之以恒的态度,坚持才能走向胜利!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以结果做为导向,要知道我们做一件事情所要得到的结果是什么。
这个问题会在我们项目开发中经常遇到,下面说下4R管理体系:
1. 结果定义:不要给员工说“我以为”的机会。与会的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主动的讨论,思考,记录 (任务较多,难免会在开发一段时间后逻辑混淆……)
2. 一对一责任:不给员工推卸责任的机会。每个小组每天早上都应该要有一个简短的站立会,对前一天的开发任务,代码,遇到问题一一陈述,而且也不能是各说 个的,leader应该发起提问,让每个组员都能精神集中起来,不仅关心自己所负责的部分还要关心其他同事所负责的部分,看看别人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 决的对自己有没有帮助,自己会不会或者有没有碰到同样的问题,自己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有的话提出自己的想法……整个项目当前处在一个什么样的进度,是 提前了还是延迟了。然后各自说一下当天的工作计划。在组员自己给自己分配任务(主动接受)或者leader给组员分配任务(被动接受)都要明确到人,之后 发现哪块有问题能最快速的找到开发人或负责人来及时的处理解决问题,且开发人或负责人没有推卸责任的机会,当初就是分配给他的,没有其他人。
3. 过程检查:Review代码,Review进度。对于项目来说,代码是相当重要的,好的代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好坏,性能是不是达到预期效果(有 没有多余的请求,有没有过多的数据库连接),逻辑是否与讨论时一致……小组每周应该有一次代码的review,看看代码中的问题要做出及时的修正,并且要 在之后的开发过程中如何有效的避免这类问题,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看看哪些代码,哪些解决方案是比较好的,有没有更好的写法,更好的解决方案在之后的开发 中可以借鉴及优化。除了代码的Review还要对整个项目的进度Review,现在整个项目进度是怎么样的一个进展情况,是否有延迟,若有应该想办法加快 进度。控制项目进度也是执行力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能力,其他不说在deadline时没有按时交付团队执行力就已经大打折扣了。既然分解时已经承诺了期限就 应该全力以赴,说到做到。执行力的三大标准信守承诺排在第一位。
4. 即时的激励:有奖有罚,对于表现好的公司或团队就应该有所鼓励,对于表现不好的也应该有所惩罚,奖罚分明。这样才能让表现好的继续保持,再接再励也能 让表现不好的以鞭策,否则表现优秀与表现不尽人意得到的结果是一样,谁心里都不会服气。导致的结果可能是之前表现优秀的也开始消极待工,甚至可能辞职走 人……
执行力的三大标准:
- 信守承诺:应承的事情就应该说到做到,不要找借口,也不要推卸责任,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也是好的工作态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日事今日 毕,不要总觉得 deadline还未到还有时间,可以放到明天做。因为有些时候没办法预料到在之后的工作中会碰到哪些更棘手的问题,会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处理。
- 结果导向:对程序,对形式,对苦劳负责,更加要对自己工作的结果负责。工作中不但要明确自己要做什么而且更加要明确自己所做事情最后要得到一个什 么样 的结果。比如我们在做KPI的时候会要求有一个可衡量的标准,不能只是说努力做好什么,尽全力做好什么,这种都是无法控制无法衡量的。应该是具体到做怎么 样的一件事,有什么样的结果来衡量。比如做一次XX技术的分享,有没有做分享这一看就知道...
- 永不言败:做为一个开发人员就应该有这样一种自信,我自己写出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当然虚心学习肯定是不能少的!),碰到问题应该及时寻求答案或与 团队 成员沟通(既然是团队执行力,那么团队间的合作,沟通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而不要去想着遇到问题解决不了自己实力不行了如何如何,而是要想着“老子还不信邪 了,搞不定你?!”。
团队间默契的合作是一个优秀团队不可或缺的元素!然后把羊放到狼群中,假设狼暂时改吃素了,不吃羊了也愿意羊的加入,但是这支“狼群”绝对没有纯粹的狼群战斗力强。
不断实践是学习编程的要领
同时还需要注意的一些误区
强调动手,强调实践,通过实践来增强对理论的理解
- 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不断的培养编程感觉
- 编程是有感觉的,就好象英语阅读一样,是有语感的
- 每天都要编写代码,不断培养编程感觉
- 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虚的理论
- 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浮躁社会里,程序员的自我修养
程序员的培养
浮躁的心态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有一位同事说得好,很多具体的技术都可以学,但是执着的心和对技术的热爱是不容易学得的。
这些能表达出想法的人起码可以证明两点:有思考、有勇气,仅这两点,仅足以让旁观的人鼓掌。
1983年,乔布斯对百事可乐的CEO John Sculley说:“Do you want to sell sugar water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or do you want to change the world?”(你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改变世界?)就这样,一段传奇的合作开始了。
世界上有两种最赚钱的人,一种是真正的生产者,他们用自己独一无二的聪慧、灵感和劳动创造了价值;一种是极其老道的投机者,专门从别人口袋里把钱掏出来放到自己口袋里。他们都受人尊敬、受人瞩目,后一种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但是前一种,让整个世界更美好。
如果你不能在技术的道路上坚决地走下去,在大部分公司做市场、做管理、做咨询,顺便鄙视一下别的辛苦工作的程序员,那么也可以混得很好——毕竟,生活的解总是有很多种。
侃侃程序员的个人努力与前途问题 程序员到底怎么了
第一个问题,程序员和其他行业一样,最起码需要一个态度。如果你连基本的态度都没有,不要谈程序员没有前途,因为每个行业对这样的人来说都没有前途。
第二个问题,程序员的前途是程序员自己造就的,如果你觉得你现在没有前途,那只能说明你做的不够好。
黑客与画家》此类的书是不同的,它能打通你的思路,告诉你问题出在哪里,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如果你想看看一个程序员的视野是否还算开阔,问问他是否听说过某本书,
他们真的是在努力工作吗?
看交付物的价值水平而非工作时间
Esther Derby在她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在文章中她质疑了人们普遍存在的观念:管理者想觉察到所有的团队成员正在“努力工作”,而不是看他们交付物的价值水平。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但是他们真的在努力工作吗?”
她总结了调查结果:短暂地超时工作能提升生产效率,但是持续地长时间工作却会降低绩效:
从《Rework》里学习到的简约与独到的箴言
《Rework重来》读书笔记
哪来的从错误中学习--别人的失败与你何干,别人挣的没花得多,那么,正好你来挣。你到底能从错误中学到什么?你能学到的只是不再重蹈覆辙,但这有什么意义呢?
工作狂不是英雄,他们没有力挽狂澜,不过是浪费时间,真正的英雄早已相处办法、搞定一切,然后回家了。
立马上线--最有效的成功方法就是不断尝试,不要再臆测到底会发生什么事了,到现实中去找答案吧。
速战速决--不要等太久,否则你的激情会被扼杀掉
没人喜欢塑料花--不要害怕让人看到你的缺点,不完美才真实,真实才能激起人们的共鸣。
关于市场营销--如果你开的是一家餐馆,那么餐后的薄荷糖就是市场营销。
多年的无关经验-一个具有6个月工作经验的应聘者和一个具有6年工作经验的应聘者相比,其差别小的令人吃惊。真正的差别来自于个人的努力程度、性格差异以及智力水平。现在已经不是以长短论英雄的时候了,真正重要的是他们做了什么。
人人都得干活--在小团队里不要招监工型的人,他们就是累赘。他们丢下自己的事,想出各种事让别人去做,他们喜欢把别人拖去开会,那是他们表现自己的最佳机会,而被拖去开会的人都不能踏实的工作。
企业文化不是由谁创造的--企业文化是自然生产的,你鼓励创新,创新就是你的企业文化,你鼓励复制,复制就是你的企业文化
上报审批--当公司里事事都要审批时,你就创造出了一种无脑文化,你成功的创造出了老板和员工的敌对关系,这种关系咆哮着:我不相信你。
准点放人--你需要的不是工作得更久的人,而是工作更高效的人。
无法通往盈利之路的事业不能称为事业,只能是嗜好。
不要因为事前的过度分析和犹豫不决而把事情搞砸。当你推迟决定时,事情就会堆积起来,最后被遗忘或草草处理。做决定就是进展。
项目开发时间越长,成功的可能性越小。
一旦你的产品实现了基本的功能,就迅速把它亮出来。不要再臆测到底会发生什么事了,到现实中去寻找答案吧。(与MVP的理念一致:)
不要盲目的做几周甚至几个月的项目计划,把项目计划拆分成小块,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完成。
我的学习思维:有关阅读的方法
给大脑一些思考的时间
根据主题来查阅资料,而不是根据资料来查阅主题
以前读书的时候是一本一本的读,眼里看到的是一本一本的书,现在则是一章、甚至一节一节的读,眼中看到的不是一本一本的书,而是一堆一堆的章节,一个一个的知识主题,按照主题来阅读
好资料的特点:从问题出发;重点介绍方法背后的理念( rationale ),注重直观解释,而不是方法的技术细节;按照方法被发明的时间流程来介绍(先是遇到了什么什么问题,然后怎样分析,推理,最后发现目前所使用的方法)。 坏资料的特点是好资料的反面:上来就讲方法细节,仿佛某方法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往往这样写“我们定义… 我们称… 我们进行以下几个步骤… ”。根本不讲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人们最初是因为面对什么问题才想到这个方法的,其间又是怎样才想出了这么个方法的,方法背后的直观思想又是什么。实际上 一个方法如果将其最终最简洁的形式直接表达出来往往丢失掉了绝大多数信息,这个丢掉的信息就是问题解决背后的思维过程。
很多人觉得我读书速度很快,其实我只是有选择地阅读。这里的选择体现在两个地方,一是选择一本书中感兴趣的章节优先阅读。二是对一本书中技术性较弱或信息密度较低的部分快速地略读
那为什么有些书,明明核心观点就那点东西(顶多加上几个精要的例子罢了)却写得长得要命呢?因为人的思维都有一个“联想”的特点,写着写着就容易旁逸斜 出,而且作者自己也往往觉得引申出去挺牛逼,有时候很多与主题无关的废话就掺和进来了;那么,阅读的时候就应该有选择性地滤掉这些不相干的废话;此外还有 一种可能性就是大量冗余的例子。
为什么看不懂?
如果看不懂一个知识,一般有如下几个可能的原因:
- 你看得不够使劲。对此古人总结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虽然这个规律不 是任何时候都成立的,但是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是完全可以解释的,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力往往会有选择性地关注其中的某一些“点”,而忽略了另一些 “点”,于是一遍看下来可能因为某一些忽略导致无法理解整体。或者干脆看的时候就没注意其中一些细节但重要的东西。此外,大脑理解一个东西需要一定的处理 时间,人脑的处理速度很慢,神经冲动每秒传输速度不过百米,所以不能指望看到哪懂到哪。最后,我们可能因为思维定势的原因会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去看一句话而 忽略了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的可能性。对于这类情况,仔仔细细地再多读两遍,多试着去理解两遍,往往会“哦!原来这样。”地恍然大悟。
- 其中涉及到了你不懂的概念。这是技术性的不理解。这种情况就需要 Cross Reference 。如果一句话中用到了你不懂的概念,那就去查,现在很多书都是电子书,直接搜索一下,或者,对于纸书,看一下书后面的索引就行了。奇怪的是很多人看不懂也 不分析一下为什么不懂,就直接放弃了。正如解决问题一样,问题卡住解决不了,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分析到底为什么解决不了,而不是直接求救。
- 作者讲述的顺序不对,你接着往下看,也许看到后面就明白了前面的了。
我的学习思维:有关时间的管理
充分利用好时间多汲取养分
重视积累的强大力量,万事提前准备
计划订长一点,自然就可以多获得准备的时间。设想你若干年后会在做什么事情,需要哪些技能,现在就开始准备。一个5年计划便可以让你获得从现在开始的5年准备时间。5年中每天腾出半个到一个小时专心于某一件事情,认准一个方向,每次走一点,其实不要说5年,两年就会发现会起到宏大的效应。
仅仅遵循兴趣是不够的,人会对很多次要的东西产生兴趣,并一头钻进去浪费好多时间。所以判断一个东西值不值得学习是很重要的。
有时间吗?总结总结最近得到的新知识吧。
一般来说,我在一段时间内学习的一些东西总是会在这段时间内一直在脑子里打转,一有时间空隙(譬如走路,吃饭)它们就会自己蹦出来,促使我去进一步 思考和总结。永远不要认为对一个知识的把握足够深刻,“理解”的感觉很多时候只是假象。学会反问自己对知识到底把握了多少,是很有价值的。(如何反问,前 面的总结中有提到)。
有时间吗?看本书吧。
(传统的)阅读和思考永远优于所谓的在互联网上汲取新知识,后者往往浅表、不系统、乃至根本没价值。
制定简要的阅读计划
选出最近认为对你最有价值的书,先总览一下,决定阅读的顺序(哪些章节可以优先阅读)。然后每天看一点。并利用走路、吃饭、乘车或其他不适合带着书和笔的时间来总结看过的内容,建立知识结构,抽取知识本质,与以往的大脑中的知识建立联系。
独立思考者模型:如何科学地思考 掌握更正确的思维方式
1. 正确的定义问题 Define Question
2. 建立逻辑树 Set up Logical(Decision)Tree
3. 奥多姆剃刀 Dirty Filter 奥多姆剃刀的原意已经很难考(我已经看到众多版本,这也不是本章的目的),我的解释是为确保高效简洁和操作性,保留核心,大胆删除不相关部分或者相关度低的部分。
4. 提出假设 Build Hypothesis
5. 确定数据 Define Data
6. 写出数据来源 List Data Source
7. 收集数据 Collect Data
[翻译]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会太迟
26岁了才开始做开发会不会太迟
练习英语
何处是乐土?谈谈团队的良性管理
改变需要时间,需要坚持,也需要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我们身为“人”的能力,过多的看重于选择。
为什么不想法去改变,去创造一片“乐土”呢?因为,发现问题很容易,解决问题太不容易。用来选择的理由,只是一种好听的逃避。
如何除杂草
学生问:“种庄稼就不长草了吗?”既而思考了一下,理解了大师的意思。
当你有了利益驱动,也就是为了庄稼能有更好的收成,自然会持续不断的清理杂草。没有人会为了清理杂草而清理理杂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只是为了清除问题,却不向正确的方向引导,短期内会有效,长期是没有意义的。这就像,我们总是认为公司气氛过于沉闷,每次开 会就都逼着大家说两句,提意见,想方法。却没有往积极、有利、有益的方向引导,就算聚个餐、唱个歌活跃一下,用不了两天就又回复到原来的状态了。
士易得而难用
公司对员工的培养,有这样几个步聚:发现、引导、鞭策、容忍。
发现每个人的各自优点,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并不会按既定路线前进,他们会焦燥,会激进,会偏离,会瞻前顾后,这个时候要约束他们,鞭策他们,同时,也要容忍他们,容忍他们犯错。
每个公司都是感叹“人才难得”,可遇不可求,而事实上,如果能人尽其才,人人都是人才。人尽其才谈何容易,所以说“士易得,而难用”。
所谓的良性循环,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公司的领导层与员工,都需要改变。基层员工最有可能换工作,用选择来逃避改变;惧 怕改变,是无法做软件开发的。而管理层最有可能用镰割、火烧的方式来处理问题,看起来快捷高效。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如何做才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要知 道,哪些做法是不正确的。明白道理,会更容易做对事情。
改变将是缓慢的,需要时间,需要坚持,也需要方法。
程序员如何学好英语,阅读英文资料不费劲 怎么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其实学英语和 其他技能没什么太大区别,无论是你想在英语阅读、口语或写作方面提升自己,都需要进行长期的不间断的练习,坚持一段时间后(时间长短根据你自己的效率、每 天用时、频率都有关系),你会发现自己的水平自然就提升了。举个例子,现在写博客似乎是最难坚持的,但是如果你每个月都能写一篇略有价值文章的话,5年就 会有60篇高质量的博客,你几乎都能集结出书了。最简单的坚持,最后的结果都是惊人的。但很多人往往每年只能写1篇,或者干脆一放就几年过去了。所以你知 道,成事的人总是少数的。
作为程序员,英语阅读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相对口语和写作来说也是最容易达到的,因为计算机类图书的那些常用单词就那么多,多读几本英语类技术图书,想不认识都难。
一个相对容易坚持的办法就是,找一本和当前工作相关的、急需的技术图书,每天拿出一小时阅读,不认识的单词,如果不影响阅读可以不查词典。如果某个单词多次出现,那么就该查下词典并计入生词本。如果你能坚持查阅英英词典,那么提高就会更快了。
每天坚持一小时,这本书读完,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一大截。
所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这事,和学其他的技能区别不大,而且是相对容易的,比提高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容易多了。如果程序员缺乏英语阅读能力,这将是你非常大的一块短板,如果意识到了,尽早补上。
另外说一点,英语翻译对提升英语阅读有一定的帮助,但这个要求比较高,必须要查字典,遣词造句,力求原汁原味的表达作者的意图。并不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捷径。
最后说一句,10000小时的练习时间,真不是盖的!
程序员的良性忙与恶性忙
良性的忙
作为一个程序员尤其是一个对好多东西还不熟悉的程序员,包括技术,业务,行业知识,而此时我们有时很有理想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很忙,因为这是起步阶段,忙些是应该的,万事开头难,这个时候的坚实的基础是未来轻松高效做事的基础,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很忙。
为了团队的效率,在完成了份内的工作,我们重构代码,我们去学习其他模块的代码,我们自己跑单元测试,我们要做的比别人好,我们要充电,这个时候我们很忙。
项目企划过程中,工程师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工程师的选择
在限定场景下,一个人所能完成的工作其实是个确定值,因此这时候能采取的手段其实不多:一个是加班,一个是降低代码质量。最终产品仓促上市,在市场上发现了很多问题---最终很可能仍被归结为程序员的问题。
程序员分类:关于性格与能力的思考
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从性格特征分类
- 急功近利型: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很多程序员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包括生活的和社会的,这都可以理解,于是很多人把这些东西也带到了工作上,干什么都只求速度,到最后也没积累下什么。
- 不懂装懂型:这种人应该很多的,明明自己不懂的东西却装的自己是个大牛,夸夸其谈。
- 粗犷实践性:写代码本来就是一项实践,实践出真知,什么东西都想试试,事必躬亲,到最后很可能发展成多面手,什么他都懂,什么他都牛,但是真遇到高手的时候才知道自己什么都欠火候。
- 学术型:只喜欢看书,系统的学习各种技术,但是用到现实中发现与差距,但是不知道如何弥补书本和实践的差距,或者没人指导,没经过项目的历练,到后来都没太大意义。
- 理论实践结合智慧型:不多说了,到后来往往这些人都成了技术大牛,做事不拘泥细节,但是知道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当然这种人往往需要有一定的积累,包括几米厚的技术文档和书籍。
良好的性格与心态很重要,这是成为技术大牛的必备因素。
级别分类
- 入门级:大家最开始都是从这个级别开始的,但是这个级别的人也有差距,不同的背景决定了一个人的基础,基础是后来成长的前提。
- 进阶级:这个阶段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小的项目,觉得自己掌握技术的速度越来越快,工作越来越顺,这个阶段要开始规划未来。
- 熟练级:在这个阶段已经对自己的业务信手拈来,对常用的技术倒背如流,但是仅限于此,只会写,不懂设计。
- 顿悟级:慢慢的发现自己好像欠缺某方面的知识,于是思索,寻找,励练,循环往复..
- 大神级:恭喜你成功了。
你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未必真如你所想
别用常识理解复杂世界
互联网产品怎么去做流量 理性看清楚产品与流量的关系
大部分做流量的方法其实不用花钱。靠自己产品的性能和运营获得用户,本来是获取用户的正当方法,但是为什么要花钱做用户?答案可能有两个:一,加速增长。二,需要种子用户。
这两个都是很有道理的答案。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两种情况,一是当你获取的用户能够挣钱,回报多于付出的话,你是可以无限制地花钱获得用户,这是毋庸置疑的。很多网游都是这样。
但是如果你赔钱获取用户,你的目标应该是达到自增长的一个点。按照互联网的习惯,当一个品牌或用户群达到一定密度之后,接下来就能实现一定的自增 长。如果不是特别乱的情况下,真实的用户、活跃的用户达到百万级别,或者口碑达到一定的级别,加上真实的美誉度,真实的搜索指数能过万,产品本身又好,就 能获得自增长。而去做用户增长,目的就是为了尽快达到这个自增长点。
先说一次传播。一次传播的第一个绝对真理是,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方法和特定的渠道内你能获取的总流量是有限的,而且你想获取的越多,它的单价越贵,成本越高。
无论是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还是其他,符合你目标的总用户就是这么多。以搜索引擎为例,里面有最适合你的和最便宜的关键字,比如,你投资一个关键字, 搜索流量一天就五千个,这些获取过来是最便宜的。但是如果你想一天获取一万个流量,那第二个五千流量就去找跟你重合度更低的关键字,但是跟你的用户匹配比 例更低,可能拍卖价格更高,效果更差。总之,如果你想再获得五千个流量的话,就更糟糕。
第二个相对真理是,所有的流量有通用的和专用的区别。你从各种各样的用户入口获得所需要的流量,可以是免费的,可以是收费的,但是都要付出代价。这 些资源交换的代价里,凡是只有你才能用、而别人用起来不方便或者对别人没有用的流量,反而是越便宜的流量。凡是对所有人都有用、人人拿出来都可以给自己引 导用户的,则是非常贵的流量。
举一个例子,谁放到hao123首页,对它都有用,这样的位置就很贵。但是早年的小说网站非常不值钱,五千块就可以把千万级别流量的小说网站的关键位置包月。因为在那个年代,那个流量无论放什么广告,做什么推广都没有用。但是那个流量后来在推广页游却非常有用。
第三个相对真理是,任何流量的做法都不是长期有效,都有时间不长的窗口期,衰退期,而最早发现某个流量的最好挖掘方法的人受益最多。这种方法很快就会达到一个很高的价格,然后逐渐到了衰退期。
具体细节和做法
1、有效用户是谁?
2、对产品的要求,第一个问题就是产品是不是已经好到可以向你设定的这些人群目标推广的地步。用户只会给你10秒钟的时间,而你的产品是不是已经做得清晰、简明、明确,能在10秒钟内让用户产生兴趣进入探索你的产品,而且在接下来的3分钟内愿意再 次使用你的产品。而你要有办法在一周之内继续联系到这个用户,想办法让用户回头。这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就是十秒钟、三分钟和一个礼拜。 你要有基本的一些跟踪代码,无论是软件或者网站,从不同渠道来的用户你能给这些用户做精确的定位,并且知道不同渠道的用户之间的差别是什么,效果差别是什么,跟其他的用户区别在哪里。如果你没有这点意识,做推广等于浪费钱。
3、产品推广步骤
10秒钟之内你的产品要给用户留下什么印象。首先能不能用一句不超过10个字的话描述清楚你的产品是干什么的?
再下一步是更重要的过程,可以把一个用户初次访问和之后两周里面,把它当成一个网游的RPG升级游戏。用户对你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也知道该怎么去联 系他,如果用户在两周内第二次、第三次到达网站,就应该逐步地让他加深印象和展示更多的功能,逐步提高用户对你的好感,保证在两个礼拜之后用户还能再次访 问。用户导入过程是非常细致的。
像社交游戏甚至传统的客户端网游,在这点往往狠下功夫。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直接的生死之线,是马上能见到钱的。但对于不挣钱的产品来说,没有一个硬 指标在后边,往往很忽视这个过程。那些游戏很少会在用户第一次玩或者第一级的时候就把所有的功能展示给用户,也不会在第一级的时候就强迫用户去交友。他们 把用户设定成一个成长曲线,在几天或者到什么阶段给用户什么功能,这是非常明确的事情。
对程序员认可度低的团队终会成他的踏板
人性化,尊重程序员才是归宿
程序员在一个团队里面最在乎的两件事:
- 钱
- 发展
程序员在一个团队里最烦的两件事:
- 画饼
- 分配不公平
团队管理者在程序员离开时大都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每到这时都晚了。
那么作为一个程序员,如果在一个团队里不得志会怎么样呢?是走人吗?错!中国人活着很困难,如果不困难也出现不了上面出的那种情况,中国的程序员一 般遇到团队不尊重自己,一般也都先忍着了。但忍着并非就认命了,程序员技术有高有低,但是愿做奴隶的几乎没有。所以一般情况下,程序员会把团队作为一个跳 板,什么时候跳出去不敢说,但一定会跳出去。放心吧,不会有例外的,如果有例外,也是那个程序员没地跳,只能长久踏着。
至于踏着板子等什么,不同程序员也有不同的打算,比如有提高技术的,有准备转行的,有收集资料的,有准备单干的,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团队会失去这个程序员。
多去阅读思维训练类的书籍
这类书籍能提高你人生的加速度
像《MFC深入浅出》、《代码大全》、《opencv》、《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都是知识性书籍,这类书更像是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再去翻,然后 不断积累。在看这一类书时,我又总结了四个字:被动学习。当你目前的知识水平无法解决现在的问题时,这一类书会主动去找你,逼着你去学习新的方法。
思维性 质的书籍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思考,更快更有效的学习,同时可以指引你前进的方向,它们就像指南针和地图,是旅程中最重要的工具。这类书需要精读,它们不仅可 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还能改善你的球技、厨艺、交友、打游戏以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编程书籍为例,《编程之美》、《编程珠玑》、《程序员的思维修炼》、 《重构》、《软件随想录》等都是思维性质的书籍,在这里要严重推荐之。在看这一类书时,我总结了四个字:主动学习。如果你不主动找它,它是不会找你的。
心态和想法,是提高编程水平的关键
不要再闭门造车了
争取成为一个‘多面手万事通’。
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我在一种数据库和编程语言上是个专家。不幸的是,这种数据库在“数据库战争”中落败了,我才发现我的职业道路…很窄。在此之 后,我下定决心以后决不能把自己封在一个小空间里。我开始学习所有手头上能接触到的东 西:Windows,Unix,C,C++,Java,C#,Perl,Python,Access,SQL Server,Oracle,Informix,MySQL,等等。不管什么样的新的,不常见的工具或技术,我都成为“大拿” —— “去问克雷格(作者自己),他要是不会,他会去学会的。”结果,我做了各种各样的项目,从为环境监测做嵌入式系统,到为导弹防御做命令和控制系统。
艾伦引导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他告诉我,大部分我写的代码在今后的数年里都将一直维护和进行扩展,写代码时要将这点铭记在心。我应该为我的代码写自动 测试程序。艾伦说代码的开发一定不能停止在第一版上,应该不断的重构,提炼,让它达到完美。我发现,我对这些语言和工具的使用都还有还很大的改进空间。
从艾伦那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团队缺乏执行力的根源在哪里? 探究缺乏执行力主要原因
我们可以看到执行力问题的成因往往要追溯到公司最初形成时的高层,但中层也并非什么都无法做。中层所能做的事才是我们接下来讨论的重点。
技术团队中层如何改善团队执行力 第一关键的事情是要足够真诚
大多时候中层的人并不能左右高层的性格乃至种种选择,所以如果真有让人绝望的事情,又没有忍耐的的能力那就只能换个地方。 这很简单,并不值得多谈,我们主要要关注的是事情积极的一面,即如何扭转这种局面。
误解往往产生在,工程师只看到中层,所以一旦缺乏交流,就会认为所有事情的责任都在中层身上。因此,上述这类场景下,中层需要的是真诚,充分交流,并把自己切换为工程师的视角。要尽量让大家明白,那些责任是属于中层的,那些中层也只是扮演一个执行者。
为了有所改善,第二关键的事情是要尽可能避免强势(尤其是在中层的权责范围内)。要习惯用引导取代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