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清除webkit浏览器css设置滚动条

清楚*::-webkit-scrollbar
主要有下面7个属性 ::-webkit-scrollbar 滚动条整体部分,可以设置宽度啥的 ::-webkit-scrollbar-button 滚动条两端的按钮 ::-webkit-scrollbar-track 外层轨道 ::-webkit-scrollbar-track-piece 内层滚动槽 ::-webkit-scrollbar-thumb 滚动的滑块 ::-webkit-scrollbar-corner 边角 ::-webkit-resizer 定义右下角拖动块的样式 具体所指如图例 上面是滚动条的主要几个设置属性,还有更详尽的CSS属性 :horizontal 水平方向的滚动条 :vertical 垂直 方向的滚动条 :decrement 应用于按钮和内层轨道(track piece)。它用来指示按钮或者内层轨道是否会减小视窗的位置(比如,垂直滚动条的上面,水平滚动条的左边。) :increment decrement类似,用来指示按钮或内层轨道是否会增大视窗的位置(比如,垂直滚动条的下面和水平滚动条的右边。) :start 伪类也应用于按钮和滑块。它用来定义对象是否放到滑块的前面。 :end 类似于start伪类,标识对象是否放到滑块的后面。 :double-button 该伪类以用于按钮和内层轨道。用于判断一个按钮是不是放在滚动条同一端的一对按钮中的一个。对于内层轨道来说,它表示内层轨道是否紧靠一对按钮。 :single-button 类似于double-button伪类。对按钮来说,它用于判断一个按钮是否自己独立的在滚动条的一段。对内层轨道来说,它表示内层轨道是否紧靠一个single-button。 :no-button 用于内层轨道,表示内层轨道是否要滚动到滚动条的终端,比如,滚动条两端没有按钮的时候。 :corner-present 用于所有滚动条轨道,指示滚动条圆角是否显示。 :window-inactive 用于所有的滚动条轨道,指示应用滚动条的某个页面容器(元素)是否当前被激活。(在webkit最近的版本中,该伪类也可以用于::selection伪元素。webkit团队有计划扩展它并推动成为一个标准的伪类) 写个实例demo吧(请在webkit浏览器下观看),不能光说不练。CSS也很简单。 /* 设置滚动条的样式 */ ::-webkit-scrollbar { width: 12px; } /* 滚动槽 */ ::-webkit-scrollbar-track { -webkit-box-shadow: inset 0 0 6px rgba(0,0,0,0.3); border-radius: 10px; } /* 滚动条滑块 */ ::-webkit-scrollbar-thumb { border-radius: 10px; background: rgba(0,0,0,0.1); -webkit-box-shadow: inset 0 0 6px rgba(0,0,0,0.5); } ::-webkit-scrollbar-thumb:window-inactive { background: rgba(255,0,0,0.4); } IE下面的CSS设置滚动条 IE下面就比较简单那了,自定义的项目比较少,全是颜色。 scrollbar-arrow-color: color; /*三角箭头的颜色*/ scrollbar-face-color: color; /*立体滚动条的颜色(包括箭头部分的背景色)*/ scrollbar-3dlight-color: color; /*立体滚动条亮边的颜色*/ scrollbar-highlight-color: color; /*滚动条的高亮颜色(左阴影?)*/ scrollbar-shadow-color: color; /*立体滚动条阴影的颜色*/ scrollbar-darkshadow-color: color; /*立体滚动条外阴影的颜色*/ scrollbar-track-color: color; /*立体滚动条背景颜色*/ scrollbar-base-color:color; /*滚动条的基色*/ 浏览器滚动条插件 最后吐槽下,作为三大浏览器的火狐暂时没有找到相关CSS。前些年,火狐很火,市场占有率一度威胁到IE的第一的位置。最近两年,火狐除了升级版本号,亮点很少;启动速度依旧很慢,内存占用居高不下,对CSS3和HTML5支持都走在各浏览器的后面。以前是因为火狐插件比较多,在插件数量和质量被chrome赶上来的情况下,没有理由在使用火狐了,果断转投chrome。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yzadd/p/6679232.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人工智能uu/article/detail/738670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