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俄乌冲突是近年来国际政治军事的大事件,在劝和促谈,期望和平解决俄乌冲突的同时,这场冲突也为我们观察世界打开了一扇重要窗口,甚至可能预演了未来我们面临的一些挑战。我们可能已经了解俄乌冲突的历史渊源和态势进展,本期沙龙让我们把眼光看向未来,在技术、战术和战略方面,从俄乌冲突能看到哪些大国军事力量构建。
本期红鸟沙龙,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著名军事评论家、央视兵器科技频道特邀评论员、北京卫视、广东卫视和厦门卫视特邀评论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同时也是北大博雅教育学院客座教授—刘晓非老师,为我们讲解《技术、战术和战略的旋转门—从俄乌战争看未来大国军事力量构建》。
精彩回顾
01
嘉宾分享
Part1旋转门与双牵引
在谈论这个话题时,我们先探讨两个主要概念:旋转门和双牵引。
当一个国家发现技术改变战术时,往往会试图用新技术去压制别人,用新战法取代旧有的战法。国家会产生战略需求,这种战略需求反过来又会催生新技术的出现,这就是旋转门的存在。
在此过程中,又会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双牵引。
过去中国在发展技术装备时,往往是基于需求的牵引,这是一种单向需求牵引,也就是针对北方压力或美国压力等现有威胁来发展军事技术。但美国是双牵引的道路,它不仅能通过其他国家的发展看到哪些新技术可能对自己构成威胁,还能预先储备大量科学技术,去探索未知并催生新的战法和技术。
这种双牵引道路使美国在面对新威胁时能够领先一步去适应并压制对手的威胁。
随着技术和财力上的提升,中国最近两三年也开始尝试双牵引发展模式,从而为未来很多发展方向打开了新的大门。
Part2 技术领域的决定性影响
在俄乌战争初期,许多观察者和专家预测俄罗斯将在战争中占据明显优势。俄罗斯拥有先进的作战武器,但在进攻时却遭遇了阻碍。
俄罗斯的装甲力量在面对乌克兰的反坦克导弹和迫击炮时损失惨重,这给人们带来了逆向冲击,使人们开始思考现代战争的未来。
回顾过去的一些战争,我们可以发现技术领域的代差对战场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大量使用精确制导武器进行远程打击,使用热成像仪、F-117隐身战斗飞机,实行精准打击,很轻易取得压倒性胜利。
海湾战争中,隐身飞机、巡航导弹、热成像夜视设备、GPS导航等新技术的出现,塑造单向战争的透明,对战争的进程和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到了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精确制导武器的比例大幅上升,信息化手段倍增,加大效率不对称,使得美军能够在短时间内对伊拉克军队造成重创。
从这些战争中可以看出,技术发展是改变力量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战争的形式和本质也在不断变化。
技术发展对战争的影响在俄乌战场上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尽管俄乌双方在初始条件下相差不大,但随着西方力量的投入,乌克兰军队的通信指挥水平和信息化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而俄罗斯方面则由于电子压制不足和通讯效率不高,导致整体战斗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俄乌战场上,商用卫星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乌克兰利用西方国家的商用和军用卫星为自己提供情报支援和法律支援,从而增加了自身的战斗力。这些卫星能够提供高清晰度的地面观察照片等重要信息,对于掌握敌方部署情况和军事动向具有重要意义。
星链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也成了战场上的重要因素。星链的数量、连续性和广泛分布给战场通信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Part3 大国军事力量
美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它的装备和体系可能无法适应高强度、长时间的战争。小规模、不连续的战争需要消耗的弹药数量有限,而大规模战争则需要消耗大量的弹药。因此,美国需要重新考虑其军工体系,以提高生产速度和效率来应对这种情况。
此外,美国还需要加强其船坞生产线和工人队伍,以应对海军生产能力的不足。
对于中国海军的快速发展,美国感到担忧。中国在军事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并且拥有强大的作战能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然而,中国在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由于现今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美国对中国无法再形成单向打击的局面,因此美国不断调整其战略部署。
美国在加速推进跨域融合战略,寻求通过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空军之间的联合行动,在中国周边岛屿上部署高超音速武器,以实现分布式部署和联合攻击。
另外,美国空军正在发展包括巡航导弹和隐身飞行器,以增加拦截难度以及在火力、射程和空间上取得优势。
中国也在研发各种无人机群,以对付美国的技术优势,并针对对方的关键节点进行攻击。总的来说,中美两国在战略需求变化的背景下,都在努力推动技术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战略环境,以保持其军事优势。
中国方面,需要继续加强自身的军事装备和技术水平,以应对来自美国的挑战。同时,中国也需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以确保其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性。
02
嘉宾对话
Q
观众1:最近我们也看到Chat-GPT和 AI又成了关注热点,很多人也说中国在AI这方面落后了,现在各个国家也在发展自己的自动战斗系统。AI基础下的战斗系统,会不会由于AI的发展导致一定的代差?中国的无人战斗机,可以一定上遏制歼20,为什么现在还要大量地生产有人的隐身战斗机,而不是大规模地投入无人的战斗机?
A
刘晓非教授:人工智能这方面中国也一直在进行研究,美国认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可能会更占有优势。
Chat-GPT现在更多靠训练量来实现它,用得越多系统越成熟。
军事领域上,人工智能技术对未来战争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可以辅助人们进行决策、编程等任务,甚至可以伪装成敌方系统。
无人战斗机方面,我们现在很多模拟对抗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理想环境下的,而实际到战场上它的对策可能会更加丰富,它是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
Q
观众2:对中国双牵引的发展,你有什么看法?将来该如何去做?你觉得我们在未来这种双牵引发展中应该去参考哪些军队?对于美国军队我们应该参考哪些地方?
A
刘晓非教授:在双牵引过程中,我们参考的对手主要是韩国和土耳其这些国家。韩国、土耳其虽然国家小,但它的科研机制存在合理之处。我们可以通过韩国、土耳其,甚至是民企来了解需求。
在科研管理机制上,要避免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我们需要人才的旋转门,一线部队、科研单位和理论研究这三个领域人才也应该实现内部的转动,把科研与应用整合起来,改变陈旧观念,要勇于试错,敢于去做投入,敢于让科研成果拿出零成果,即使是零成果也是有意义的。
Q
观众3:国家对AI战盘推演,有一定的储备吗?
A
刘晓非教授:去年珠海航展上,已经有这样的产品了,就是用AI的方式来进行模拟沙盘推演。用AI数字完成技术进行仿真,很多模拟推算都是这样来的。我认为AI不能够完美地避免个人错误的战略判断,虽然AI可以非常理性地做出判断,但恰恰是这种理性无情绪判断,可能会严重偏离了对手的行为,人是有情绪的,过于理性的模拟结果,会与实际偏离。
Q
观众4:星链这一可以提供全球随时通讯的手段,可实现远程指挥,通过军民两用来为它积累资金和技术,形成滚动式发展。中国目前没有相对应的手段,那么在未来我们国家是否可以拥有自己的星网?目前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限制或者压制这个技术?
A
刘晓非教授:星链作为一个民用通信,它不是一个加密通讯方式,它的频段很明确,这意味着可以对你的设备进行定位,使用反辐射的导弹或者炮弹去对你的坐标点进行攻击。这个对中国大陆来讲不难。
美国本身拥有一套完整的加密、高带宽、大功率的卫星通信网络。将来中国应该是走两条路,一种是按照13,000颗卫星中国星网这个方法,也是走民用方式,提高整个联网能力和全球部署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必然会通过真正的军用加密高空卫星通讯网络来实现我们战场的有机调度。这个网络是军队独用的,不会和民间一起的,否则对战场使用是影响很大,而且保密会成为问题。
主编 | 袁冶
责编 | 吴倩
核校 | 柳松、许珺、周姗
(红鸟沙龙由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王一老师主持,旨在建立一个各界菁英与高校师生沟通以及公众了解知识的窗口,打造一个深刻、客观、理性、知性的分享平台。)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