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四信助力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

四信助力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

  今年3月,水利部决定开展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工作。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抓手,科学分类,精准施策,试点先行,示范推广,通过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和投融资方式,“两手发力”建成一批“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

  需求分析

  根据要求,整体需要完成以下目标:

  1.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灌区管理和农业用水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通过信息化建设,建立合理的农业用水价格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为此,四信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5G等多种现代化技术,建立起一套灌区综合水利实时监控调度系统;广泛运用各种高新科技手段,对区域的水资源和相关信息及时进行采集、传输、管理;以远程自动控制技术为依据对流域、区域的水利工程进行控制操作。利用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及时、全面地掌握水雨情、农作物、工程、供用水人员、管理机构等信息。

  解决方案

  整个智慧灌区管理系统分成七层架构,包括物联感知层、互联互通层、多网融合层、数据中台层、模型大脑层、智慧应用层、展示座舱层,面向水利厅、农业局、灌区管理局等管理单位及农户、维保等使用人员。

  系统遵循国家标准规范和相关政策要求,在设备、链路、数据、应用、管理各方面保障系统运行安全。从底层感知系统到最终业务应用,再到水资源调配的重大专项处理,真正实现智慧系统的“采、传、存、用、管”全流程,达到科学配水、节水灌溉、生态保护、智能管控的目标。

   建设内容:

  构造一个从前端到中心,从数据到需求的整体信息化系统,主要建设

  ●物联感知——实现前端数据监测采集

  ●互联互通——实现数据不同场景的多样化通信传输

  ●多网融合——多网络数据实现共享交换

  ●数据中台——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处理

  ●模型大脑——实现数据的业务重构

  ●智慧应用——实现灌区管理和便农服务的业务场景应用

  ●展示座舱——满足多样化的数据可视化需求

  系统平台:

   灌区信息化管理平台

  灌区信息化平台结合了当前先进的物联网技术、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和移动应用技术等进行研发设计。平台涵盖了综合展示、信息采集、灌区信息、报表统计、水权交易、站点管理、工程管维、系统权限等应用功能,以丰富的图形、数据界面展示,简化的操作功能模块,做到贴近灌区管理实际,为灌区智慧化、信息化提供高效管理和数据支撑服务。

   移动智能终端APP

  建设一套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移动智能终端APP,主要功能包括:流量监测、超警戒报警、用水流量分析、GIS地图,支持灌区渠段、渠道、站点等巡检,巡检结果图片上传,巡检数据记录管理。

   相关设备:

   四信自主研发的F9164系列遥测终端机,包括多种型号满足不同的客户需场景,可广泛适用于现有水利项目的雨量点监测,河道水雨情监测,水库水雨情监测,流量站,灌区,明渠监测等。

   智能机井控制器集传统灌排控制终端与3G/4G/LoRa/ZigBee等传输功能于一体,实现灌溉取水的水量、水位和水质监测,用水用电计量,IC刷卡以及水泵、阀门的远程控制等功能。兼容各种计量仪表和测量变送器,可安装在室内或室外智能机井控制器安装箱内,可广泛应用在节水灌溉控制、泵阀自动控制、农业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等测控领域。

   雷达水位计其采用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的测位功能与RTU采集通讯功能为一体的,实现水位测量,RTU采集、存储、传输与3G/4G/NB-IOT/LoRa等通信功能,广泛适用于现有灌区信息化项目中的水位监测等。

   雷达流量计是一款基于微波技术的全自动流量计和RTU采集通讯功能,将雷达液位计和流速的采集数值与水动力模型流量算法结合,实现断面流量及累计流量计算,实现水体水位、流速测量,流量计量,RTU采集、存储、传输与3G/4G/LoRa等通信功能,广泛适用于现有灌区信息化项目的流速监测,流量监测等。

   超声波箱式明渠流量计采用高性能工业级32位通信处理器,提供瞬时多层流速、多维度水位、瞬时流量、累计流量、环境温度的采集,可满足各种不同水文/水资源及其它应用需求,产品型号规格丰富,可根据客户特殊需求进行定制。预留 RS485 接口,结合四信成熟的RTU采集通信技术,广泛适用于河道闸口、灌区、人工渠道、排放渠等应用场景的流速测量、流量计算。

  方案价值

  ●满足无人值守或少人现场操作的业务需求

  ●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

  ●提高灌区管理效率,保障灌区可持续发展

  ●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科学决策依据

  应用案例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繁依Fanyi0/article/detail/103184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