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基于 SVG 的图形交互方案实践_svg互动

svg互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喜欢上数字大屏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仿佛只要用上“科技蓝”这样神奇的色调,就可以让一家公司焕然一新,瞬间变得科技感满满。不管数字大屏的实际意义,是用来帮助企业监控和决策,还是为了方便领导参观和视察,抑或是为了向外界展示和宣传。总之,自从数字大屏诞生之后,它始终就没能摆脱其前任“中国式报表”那种大而全的宿命。追随着 EChartsSupersetFineBIDataEase数据可视化产品的身影一路走来,你会发现人们在追求“花里胡哨”这件事情上永无止境。如今的数据大屏,元素多(表格、视频、2D/2.5D/3D地图)、种类多(图表、报表、流程图)、媒介多(PC、平板、电视、LED),主打的就是一个眼花缭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数字大屏的这股时尚潮流涌向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领域以后,就不可避免地催生出像上面这样的“数字大屏”需求,请原谅我使用如此模糊的措辞,因为我实在难以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工艺流程图、设备运行监控图、组态图、SCADA…。也许,这些名称不见得都能做到全面概括,可这些东西的确具备了数字大屏的特征,哪怕这些设备元件、管道阀门在科技蓝配色下违和感十足。作为一位低调的程序员,我一向不喜欢这种粉饰太平的面子工程,所以,当设计师同事带着设计图来找我时,我当时内心是拒绝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也许,此时你的内心深处会闪过一丝蔑视,认为这有什么难度呢?我只需要在图片上叠加若干个透明的 div,这样不就可以实现图片特定区域的交互逻辑啦!我承认,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你就会发现,div 的交互区域通常都是一个标准的矩形,而设计师同事常常使用圆角矩形和不规则图形来增强设计感。因此,在交互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缺陷,尤其是在 2.5D 的图片设计稿中,交互区域实际上是一个多边形。接下来,我将介绍一种基于 HTML5 图片热区特性来实现交互的思路:

<div class="container">
    <img src="Demo-01.jpg" usemap="#imageMap"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15px">
    <map name="imageMap"></map>
</div>
  • 1
  • 2
  • 3
  • 4

首先,准备一张图片以及一个 map 标签,并且这个 map 标签通过 usemap 属性与这张图片进行了关联。参照上面的示意图,我们定义了两个可交互的区域。其中,区域1是矩形区域,区域2是圆形区域:

const areas = [{
    key: '半泽直树',
    shape: 'rect',
    coords: [0, 0, 308.5, 315]
}, {
    key: '大和田',
    shape: 'circle',
    coords: [418, 134, 157.5]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因为 area 标签需要搭配 map 标签来使用,所以,我们将通过下面的代码来动态地创建区域,同时为每个区域绑定相应的事件:

const popu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opup');
const imageMap = document.getElementsByName('imageMap')[0];

areas.forEach(area => {

    // 创建区域
    let ele = document.createElement('area');
    ele.shape = area.shape;
    ele.coords = area.coords.join(',')
    ele.setAttribute('data-key', area.key);

    // 绑定事件
    ele.onclick = function (e) {
        alert(e.target.dataset.key);
    };
    ele.onmousemove = function (e) {
        popup.innerHTML = `<div class="content">${e.target.dataset.key}</div>`;
        popup.style.left = `${e.x - 75}px`;
        popup.style.top = `${e.y - 45}px`;
        popup.style.display = 'block'
    };
    ele.onmouseover = function (e) {
        popup.style.display = 'display';
    };
    
    // 添加到map标签
    imageMap.appendChild(ele);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此时,当我们鼠标移动到指定的区域时,就可以触发对应的气泡提示,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方案相对于纯 div 标签的思路要稍微好上一点点,因为 area 标签里的 shape 属性支持多边形,这意味着不规则区域的交互可以继续进行下去。可这种方案,本质上并没有摆脱“手工标注”,你不得不为每一个区域标注好坐标,这对于没有设计感的程序员来说可能是一场折磨,更重要的是,一旦这个方案运用到数字大屏上面,你总要去解决屏幕尺寸变化、全屏/非全屏等一系列问题,显然,这个时候这些区域的坐标都需要重新计算。这个时候,博主就想到了 SVG 这种可缩放的矢量图形,这是一种自描述的标记语言,无论怎么缩放都不会失真。下面是一个简单的 SVG 图片示例,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其结构是一个 XML 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既然 SVG 中本身就自带着描述位置的坐标信息,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基于 SVG 来实现相应的交互逻辑呢?下面我们以一张中国地图为例来验证这个想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OK,我们希望实现什么样的交互效果呢?当鼠标移动到指定的省份时,该省份会变成红色高亮状态,并且会在鼠标位置触发气泡提示。具体怎么做呢?首先,我们来准备下面的 HTML 结构:

<div id="popup" class="rectangle" style="display: none;"></div>
<div class="container"></div>
  • 1
  • 2

接下来,我们通过脚本来加载 SVG 图片,同时为其绑定相关事件:

const popu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opup');

fetch('China.svg')
    .then(res => res.text())
    .then(text => {
        const container = 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container')[0];
        container.innerHTML = text;

        // 允许SVG交互
        const svg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vg')[0];
        svg.setAttribute('pointer-events', 'cursor');

        // 为每一个路径绑定事件
        const paths = svg.childNodes[0].childNodes;
        for (var i = 0; i < paths.length; i++) {
            paths[i].onclick = function (e) {
                alert(`${e.target.id}`)
            };
            paths[i].onmouseover = function (e) {
                e.target.setAttribute('fill', 'red');
                popup.innerHTML = `<div class="content">${e.target.id}</div>`
                popup.style.left = `${e.x - 75}px`;
                popup.style.top = `${e.y - 45}px`;
                popup.style.display = 'block'
            };
            paths[i].onmouseout = function (e) {
                e.target.setAttribute('fill', '#eee');
                popup.style.display = 'none'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在这个示例中,每一个省份对应着 SVG 中的一个 path 节点,因此,我们只需要在加载完 SVG 以后再去遍历这些节点即可。可能大家会有疑问,为什么这里不用 imgembed 或者 object 这些标签来承载一个 SVG 图形呢?因为这样我们是没有办法访问 svg 标签及其子节点的。现在,我们就可以看到下面的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两个方案,你更倾向于哪一个呢?从一个程序员的角度来看,我更喜欢使用 SVG,因为 XML 这种格式不管对人还是机器来说都非常友好。实际上,到目前为止,这篇博客里对方案可行性的探索业已完成,而在现实中,更多的挑战往往来自非技术因素。譬如,如何让设计师同事适应使用相对普通、朴素的矢量图格式。当然,从这篇文章的思路延伸出去,无论是复杂的数据大屏,还是布局编辑器/低代码、地图、流程图、工作流等问题,我们都无法摆脱 DOM、Canvas、WebGL、SVG 等知识体系。特别是当我们需要处理拖拽/平移、缩放、旋转等常规操作时,这些都是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不是吗?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小丑西瓜9/article/detail/102399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