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11- Redis 中的 SDS 数据结构

11- Redis 中的 SDS 数据结构

字符串在 Redis 中是很常用的,键值对中的键是字符串类型,值有时也是字符串类型。

Redis 是用 C 语言实现的,但是它没有直接使用 C 语言的 char* 字符数组来实现字符串,而是自己封装了一个名为简单动态字符串(simple dynamic string,SDS)的数据结构来表示字符串,也就是 Redis 的 String 数据类型的底层数据结构是 SDS。

既然 Redis 设计了 SDS 结构来表示字符串,肯定是 C 语言的 char* 字符数组存在一些缺陷。

要了解这一点,得先来看看 char* 字符数组的结构。

1. C 语言字符串的缺陷

C 语言的字符串其实就是一个字符数组,即数组中每个元素是字符串中的一个字符。

比如:

char* name = "abc"

字符数组的结构对应为:

abc,\0

在 C 语言里,对字符串操作时,char * 指针只是指向字符数组的起始位置,而字符数组的结尾位置就用“\0”表示,意思是指字符串的结束

因此,C 语言标准库中的字符串操作函数就通过判断字符是不是“\0”来决定要不要停止操作,如果当前字符不是“\0”,说明字符串还没有结束,可以继续操作,如果当前字符是“\0”则说明字符串结束了,就要停止操作。

举个例子,C 语言获取字符串长度的函数 strlen,就是通过字符数组中的每一个字符,并进行计数,等遇到字符为"\0"后,就会停止遍历,然后返回已统计到的字符个数,即为字符串长度。

很明显,C 语言获取字符串长度的时间复杂度是 O(N) (这是一个可以改进的地方)

C 语言字符串用“\0”字符作为结尾标记有个缺陷。假设有个字符串中有个“\0”字符,这时在操作这个字符串时就会提早结束,比如“ab\0c“字符串,计算字符串长度的时候则会是 4。

因此,除了字符串的末尾之外,字符串里面不能还有“\0”字符,否则最先被程序读入的“\0”字符将被误认为是字符串结尾,这个限制使得 C 语言的字符串只能保存文本数据,不能保存像图片、音频、视频这样的二进制数据 (这也是一个可以改进的地方)

另外,C 语言标准库中字符串的操作函数是很不安全的,对程序员很不友好,稍微一不注意,就会导致缓冲区溢出。

举个例子,strcat 函数是可以将两个字符串拼接在一起。

  1. // 将 src 字符串拼接到 dest 字符串后面
  2. char *strcat(char *dest, const char* src);

C 语言的字符串是不会记录自身缓冲区大小的,所以 strcat 函数假定程序员在执行这个函数时,已经为 dest 分配了足够多的内存,可以容纳 src 字符串中的所有内容,而一旦这个假定不成立,就会发生缓冲区溢出可能会造成程序运行终止 (这也是一个可以改进的地方)

好了,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C 语言的字符串不足之处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

  • 获取字符串长度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 字符串的结尾是以“\0”字符表示,字符串中不能包含有“\0”字符,因此不能保存二进制数据;

  • 字符串操作函数不高效且不安全,比如有缓冲区溢出的风险,有可能会造成程序运行终止;

Redis 实现的 SDS 的结构就把上面的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看看 Redis 是如何解决的。

2. SDS 结构设计

下面是 Redis 5.0 的 SDS 数据结构:

结构中的每个成员变量分别是:

  • len,记录了字符串长度。这样获取字符串长度的时候,只需要返回这个成员变量值就行,时间复杂度只需要 O(1)。

  • alloc,分配给字符数组的空间长度。这样在修改字符串的时候,可以通过 alloc - len 计算出剩余的空间大小,可以用来判断空间是否满足修改需求,如果不满足的话,就会自动将 SDS 的空间扩展至执行修改所需要的大小,然后才执行实际的修改操作,所以使用 SDS 既不需要手动修改 SDS 的空间大小,也不会出现前面所说的缓冲区溢出的问题。

  • flags,用来表示不同类型的 SDS。一共设计了 5 种类型,分别是 sdshdr5、sdshdr8、sdshdr16、sdshdr32 和 sdshdr64,后面再说明区别之处。

  • buf[],字符数组,用来保存实际数据。不仅可以保存字符串,也可以保存二进制数据。

总的来说,Redis 的 SDS 结构在原本字符数组之上,增加了三个元数据:len、alloc、flags,用来解决 C 语言字符串的缺陷。

2.1 O(1)复杂度获取字符串长度

C 语言的字符串长度获取 strlen 函数,需要通过遍历的方式来统计字符串长度,时间复杂度是 O(N)。

而 Redis 的 SDS 结构因为加入了 len 成员变量,那么获取字符串长度的时候,直接返回这个成员变量的值就行,所以复杂度只有 O(1)

2.2 二进制安全

因为 SDS 不需要用 “\0”字符来表示字符串结尾了,而是有个专门的 len 成员变量来记录长度,所以可存储包含 “\0”的数据。但是 SDS 为了兼容部分 C 语言标准库的函数,SDS 字符串结尾还是会加上 “\0” 字符。

因此,SDS 的 API 都是以处理二进制的方式来处理 SDS 存放在 buf[] 里的数据,程序不会对其中的数据做任何限制,数据写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它被读取时就是什么样的。

通过使用二进制安全的 SDS,而不是 C 字符串,使得 Redis 不仅可以保存文本数据,也可以保存任意格式的二进制数据。

2.3 不会发生缓冲区溢出

C 语言的字符串标准库提供的字符串操作函数,大多数(比如 strcat 追加字符串函数)都是不安全的,因为这些函数把缓冲区大小是否满足操作需求的工作交由开发者来保证,程序内部并不会判断缓冲区大小是否足够用,当发生了缓冲区溢出就有可能造成程序异常结束。

所以,Redis 的 SDS 结构里引入了 alloc 和 len 成员变量,这样 SDS API 通过 alloc - len计算,可以算出剩余可用的空间大小,这样在对字符串做修改操作的时候,就可以由程序内部判断缓冲区大小是否足够用。

而且,当判断出缓冲区大小不够用时,Redis 会自动扩大 SDS 的空间大小,以满足修改所需的大小。

SDS 扩容的规则代码如下:

  1. hisds hi_sdsMakeRoomFor(hisds s, size_t addlen)
  2. {
  3.   ... ...
  4.    // s 目前的剩余空间已足够,无需扩展,直接返回
  5.    if (avail >= addlen)
  6.        return s;
  7.    // 获取目前 s 的长度
  8.    len = hi_sdslen(s);
  9.    sh = (char *)s - hi_sdsHdrSize(oldtype);
  10.    // 扩展之后,s 至少需要的长度
  11.    newlen = (len + addlen);
  12.    // 根据新长度,为 s 分配新空间所需的大小
  13.    if (newlen < HI_SDS_MAX_PREALLOC)
  14.        // 新长度 < HI_SDS_MAX_PREALLOC 则分配所需空间 *2 的空间
  15.        newlen *= 2;
  16.    else
  17.        // 否则,分配长度为目前长度 +1 MB
  18.        newlen += HI_SDS_MAX_PREALLOC;
  19.   ...
  20. }
  • 如果所需的 sds 长度小于 1 MB,那么最后的扩容是按照翻倍扩容来执行的,即 2 倍 的 newlen

  • 如果所需的 sds 长度超过 1 MB,那么最后的扩容长度应该是 newlen + 1MB

在扩容 SDS 空间之前,SDS API 会优先检查未使用空间是否足够,如果不够的话,API 不仅会为 SDS 分配修改所必须要的空间,还会给 SDS 分配额外的【未使用空间】。

这样的好处是,下次再操作 SDS 时,如果 SDS 空间够的话,API 就会直接使用【未使用空间】,而无须执行内存分配,有效的减少内存分配次数

所以,使用 SDS 既不需要手动修改 SDS 的空间大小,也不会出现缓冲区溢出的问题。

2.4 节省内存空间

SDS 结构中有个 flags 成员变量,表示的是 SDS 类型。

Redis 一共设计了 5 种类型,分别是 sdshdr5、sdshdr8、sdshdr16、sdshdr32 和 sdshdr64。

这 5 中类型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们数据结构中的 len 和 alloc 成员变量的数据类型不同

比如 sdshdr16 和 sdshdr32 这两个类型,它们的定义分别如下:

  1. struct __attribute__ ((__packed__)) sdshdr16 {
  2.    uint16_t len;
  3.    uint16_t alloc;
  4.    unsigned char flags;
  5.    char buf[];
  6. };
  7. struct __attribute__ ((__packed__)) sdshdr32 {
  8.    uint32_t len;
  9.    uint32_t alloc;
  10.    unsigned char flags;
  11.    char buf[];
  12. };

可以看到:

  • sdshdr16 类型的 len 和 alloc 的数据类型都是 uint16_t,表示字符数组长度和分配空间大小不能超过 2 的 16 次方。

  • sdshdr32 则都是 uint32_t,表示字符数组长度和分配空间大小不能超过 2 的 32 次方。

之所以 SDS 设计不同类型的结构体,是为了能灵活保存不同大小的字符串,从而有效节省内存空间。比如,在保存小字符串时,结构头占用空间也比较小。

除了设计不同类型的结构体,Redis 在编程上还使用了专门的编译优化来节省内存空间,即在 struct 声明了 __attribute__ ((packed)) ,它的作用是:告诉编译器取消结构体在编译过程中的优化对齐,按照实际占用字节数进行对齐。

比如,sdshdr16 类型的 SDS,默认情况下,编译器会按照 2 字节对齐的方式给变量分配内存,这意味着,即使一个变量的大小不到 2 个字节,编译器也会给它分配 2 个字节。

举个例子,假设下面这个结构体,它有两个成员变量,类型分别是 char 和 int,如下所示:

  1. #include <stdio.h>
  2. struct test1 {
  3.    char a;
  4.    int b;
  5. } test1;
  6. int main() {
  7.     printf("%lu\n", sizeof(test1));
  8.     return 0;
  9. }

这个结构体大小计算出来是 8:

这是因为默认情况下,编译器是使用【字节对齐】的方式分配内存,虽然 char 类型只占一个字节,但是由于成员变量有 int 类型,它占用 4 个字节,所以在成员变量为 char 类型分配内存时,会分配 4 个字节,其中这多余的 3 个字节是为了字节对齐而分配的,相当于有 3 个字节被浪费掉了。

如果不想编译器使用字节对齐的方式进行分配内存,可以采用 __attribute__((packed)) 属性定义结构体,这样一来,结构体实际占用多少内存空间,编译器就分配多少空间。

比如,我用 __attribute__ ((packed)) 属性定义下面的结构体 ,同样包含 char 和 int 两个类型的成员变量,代码如下所示:

  1. #include <stdio.h>
  2. struct __attribute__((packed)) test2 {
  3.    char a;
  4.    int b;
  5. } test2;
  6. int main() {
  7.     printf("%lu\n", sizeof(test2));
  8.     return 0;
  9. }

这是打印的结果是 5 (1 个字节 char + 4 字节 int)。

可以看得出,这是按照实际占用字节数进行分配内存的,这样可以节省内存空间。

内存对齐:

是一种典型的“空间换时间”,通过牺牲一部分内存空间(通过填充来保持数据对齐),可以显著提高 CPU 访问内存的效率。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小丑西瓜9/article/detail/670379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